自从大众爆出尾气排放造假事件,一时间痛心者、幸灾乐祸者、口诛笔伐者、落井下石者皆有之。人们共通的感受是震惊,德国人,世人一致公认和推崇的优质品牌的化身,非一朝一夕的速成,而是百年来代代相传的传统、理念和精神的养成,造就了以8000万人口创造了2300个世界名牌的神话,其中就包括那个不惜在一个人身上只做一次生意的、可用百年的菲仕乐锅具。难道忽然间为了区区利益,他们改变初衷、急功近利起来了么?
著名德国杂志【时代周刊】曾公布了一份调查问卷的结果,“什么才是典型的德国人”、“什么最能代表德国”,63%的德国人认为是大众汽车,第二位39%的人认为是德国足球,足见大众品牌在德国人心目中无可替代的地位。我所居住的地方、我的生活都与大众密不可分。这里距大众总部所在地沃尔夫斯堡仅十五分钟车程,这里80%以上的人来自于大众集团,另外就是来自于为大众服务的卫星公司,我的朋友、朋友的家人、邻居以及球友,我认识和不认识的人们,退了休的和在职的,都与大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大众集团五万多名职员就分布在附近大大小小的城镇和乡村。他们对此事想必有更多感受,我遍访了来自大众研发部、生产计划部、销售部、金融部的人,我听到最多的说法就是测试模式下的排放与在路面上驾驶时的排放不一样,这是尽人皆知的,根本就不是什么秘密。少数人认为大众柴油车可能尾气排放超过美国标准,很多人都认为大众是蒙冤受到了美国的故意打压,他们仍然维护和推崇大众品牌,这一点与很多普通德国民众的感受是一致的。销售部的人告诉我,罚款不会超过十亿美元,因为不涉及人员伤亡,他说通用汽车因为技术和设计的原因造成人员伤亡,最后不过1亿美元的罚款;对于为什么大众没有反驳这个问题,金融部的人说:“我们会的,我们已经聘请了最好的律师事务所,准备在法庭上为自己辩护。”
对所谓“欺骗”的说法普遍不认同
绝大部分人并不认同“欺骗”这种说法。研发部的人告诉我,现代先进轿车的发动机及整车机械和电子系统已经高度完善,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很小,为达到尾气排放标准则必须引入计算机软件技术,特别是柴油轿车。测试时是有着特殊的驾驶模式的,速度、挡位、驾驶行为等都有特别的要求,在这种驾驶模式下的排放与正常驾驶时的排放肯定不一样,这是尽人皆知的,哪里是什么秘密?每个司机在路面上的驾驶行为都不同,决定了与其对应的排放就不同。在同样100公里的时速上用三挡和用六档,其排放会有相当大的差别,而确保在测试模式下的排放达标,这是每一个汽车制造商必须要做到的。怎么是欺骗呢?否则应该怎样做呢?
至于所谓排放超标40倍,所有人都认为是一个天文数字。40倍是个什么概念?欧洲柴油轿车排放标准为80mg/km,美国排放标准从原来的43mg/km提高到最新标准的31mg/km,对任何汽车制造商来说这都是一个极其苛刻的标准,以达标的31mg/km为例,40倍就是1240mg/km,这是什么意思?就是当一辆车驶来时,它会淹没在滚滚浓烟中,有谁见过大众柴油车冒着浓烟行驶的情景?那么大众柴油汽车的违规排放究竟是多少?未见美国公布这个数字,若说在特殊情况下有可能超过美国标准的31mg/km,例如硬是用不合理的驾驶模式例如在100公里的时速上使用三档,或者在爬坡时大脚轰油等,那么就很有可能会超过美国的排放标准,不仅是大众任何车都会超标的,这完全取决于你是如何测试的。但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超过欧洲标准的80mg/km。说超标40倍,那就如同天方夜谭般不能令人信服。
那么美国的《清洁空气法案》对柴油轿车设置这样严苛的空气排放标准,是因为他们更加珍爱环境吗?果真如此的话,美国怎么会毅然决然地拒不签署《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使国际社会一片哗然,理由是认为履行京都议定书会大幅降低美国GDP增长,损害美国经济。美国不生产柴油轿车,只生产SUV,而他们巧妙地将SUV列为卡车类,然后再设置一个宽泛得多的排放标准,可见对人对己是双重标准的,符合美国的一贯作派,用高门槛来限制和排挤外国柴油轿车进入美国市场。那么美国产汽车的排放怎样呢?众所周知美国产汽车向来以高油耗著称,而高油耗必然带来超高的有毒气体排放,德国媒体【Krisenrat.info】9月30刊登了一幅讽刺图片,“在美国的柴油汽车”标题下,一辆冒着两股黑烟的福特SUV,下面注明合法,另一辆排放清清爽爽的大众SUV途锐,却被注明是非法的。
合法 非法
前车之鉴 意在打压大众
由于柴油价格仅仅是汽油的一半,所以柴油轿车在美国受到追捧,据英国汽车杂志【Autocar】2013年11月报道,大众统治了美国的轻型柴油车市场,占有72%的市场份额,统计显示当年前十个月柴油车的销量占大众美国市场总销量的22%,远超大众预期。这也得益于新帕萨特的引进,填补了美市场中级柴油车的空缺,使消费者的热情空前上涨。2015年大众又一新款帕萨特即将登录美国市场,预计将引发新一轮轻型柴油车升温,然而就在此时突然爆发的排放门事件,使这款新型帕萨特胎死腹中。
德国媒体【Krisenrat.info】9月30日发表了德国金融专家Dirk Müller的文章,标题为“大众丑闻并非丑闻”,文章说:“我们所谈论的不是安全气囊打不开,失效的制动系统、油箱设计缺陷、或是有问题的点火开关等导致许多人伤亡的技术问题,因为所有这些问题在我们的汽车里都找不到,而这些正是发生在其他美国汽车身上的问题,现在指责我们的是所谓的尾气排放问题。。。。。。”在此次大众事件爆发前,通用和福特才是在美国民众中负面关注度最高的两大汽车品牌。仅2014年在全美召回的6390万辆缺陷汽车中,通用一家就占到了42%以上,其中仅点火开关故障一项就召回了755万辆,而该故障截止去年年底至少已造成42人死亡58人受伤。与此相比大众的问题是小巫见大巫,却掀起了轩然大波,而通用的大问题却悄无声息。
再看看同样受到美国打压的丰田召回事件,2008年丰田刚以897万辆销量超过通用,夺走了通用占据77年之久的全球第一汽车制造商的宝座,自2009年下半年起丰田忽然遭到无数消费者投诉,并被各大媒体大肆宣扬扩大,一时间满城风雨。美国交通部部长在一次国会听证会上说:“我号召大家不要购买丰田汽车,购买了丰田汽车的车主们,我奉劝你们停开。”导致丰田汽车股价瞬间大跌,丰田在美销量迅速暴跌,而原本受破产保护的通用却乘机快速上位,福特的销量更一度出现了25%的惊人涨幅。2011年2月还是这位部长宣布,“经过长达10个月的调查,发现丰田汽车的电子控制系统没有问题,丰田汽车是可以安全驾驶的。消费者投诉的自动加速问题,绝大多数是驾驶者操作失误造成的,和汽车本身并没有关系”。至此美国正式为丰田平反和正名,但这一切对丰田来说都太晚了,他们所遭受的重大损失,尤其是品牌名誉方面的损失已然无法挽回。如今同样的一幕又出现,只是换了主角,打压完了丰田又来打压大众。
不仅是经济的 更是政治的
那么大众CEO为什么要公开道歉?当初丰田社长也亲赴美国听证会道歉了,事后不也被美国平反了吗?那些振振有辞的证据啊测试啊消费者投诉啊什么是怎么回事啊?这就叫作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美国人当初整丰田时不也搞出一大堆证据吗?之后却又说是搞错了,这些年美国人干的出尔反尔、翻手云覆手雨的事儿多了去了。打伊拉克的借口所谓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之后又说没有,可见当初的“有”也是一个连自己都不相信的谎言。这些年见得多了以后,反而开始学着反向思维,如果美国人说是错的,那反而很有可能是对的。但是德国企业可不敢跟美国较劲儿,这是政治,连德国政府都不敢对美国说个“不”字,更不用提德国企业了。德国议会早在2010年就通过决议,要求美国撤走在德国境内的一切核武器装置,美国人置之不理,德国人也无可奈何,今年9月美国又决定在德国增加部署20颗新型核弹,还要德国埋单。没有政府撑腰的德国企业,怎可能跟美国抗衡呢?
德国媒体【Krisenrat.info】刊文如下:关于大众柴油车控制尾气排放的软件,美国交通部一年之前早已知晓,而披露此事所选择的时机正是最大车展法兰德福博览会期间,以及大众新款帕萨特即将登录美国市场之时,说明是蓄谋已久的,其背后有几个原因:第一,美国汽车工业几乎不生产柴油轿车,而只生产高油耗的汽油车;第二,通过打击大众集团打击德国经济,进而打击欧洲经济;第三,对欧盟国家经济的另一个打击是难民潮,而最首当其冲的是德国和奥地利,现在已经有非常明确的证据表明,难民潮是美国和英国预谋和策动。
看谁人从中渔利
事件是纷繁复杂、千头万绪的,然而如果抛开这纷纷扰扰的一切,只关注谁人从中渔利,事件的本质便可一目了然了。德国媒体【KOPP在线】报道,所谓大众尾气排放丑闻是由美国非政府组织ICCT即国际清洁交通委员会披露的,一般民众对于这个组织完全不了解,正是他们在事件披露几天后在股票市场上毫无风险轻而易举地赚取了数十亿美元利益,因为他们在此之前就已经神机妙算般地大举卖空大众和奥迪的股票,事发后,大众汽车股票遭到连续抛售而暴跌,股价在不到一个月内跌去了40%,从160欧下跌到97欧元,而这些人却赚得脑满肠肥。这个组织的幕后投资人是美国计算机制造商惠普,Packhard创始人英国人 Hedgefondsmanager Chris Hohn 和英国资产经理杰里米 · 格兰瑟姆,以及美国汽车制造商福特的继承人。至此凡是有一点判断能力的人都会明白了。
当然受益的还不止这些人,不仅福特,整个美国汽车产业又打垮了一个有力的竞争者,不能不说是赢家;德国出口业支柱的汽车产业遭受重创,进而连累德国经济甚至连累欧洲经济,那么美国经济乃至美国将受益匪浅。正如德国媒体【Krisenrat.info】所评论的:此次事件不仅仅是经济的,更是政治的。
(以“众说纷纭‘大众尾气门’”为标题发表于中国【世界博览】杂志2015年第20期)
(发表于德国【华商报】2015年10月15日第395期8版)
追梦 (2017-06-19 22:47:16) |
好文 |
子初 (2017-06-20 11:40:42) |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