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国每个村庄都有墓地,一般位于教堂附近,葬着本村逝去的人们。在我每天开车经过的一段崎岖蜿蜒的道路上,竖立着一个不大的白色十字架,十字架上写着玛丽娜,十字架前总是摆放着一束鲜花,五彩的郁金香。这里曾有过一场车祸,无情地夺去了一位花季少女玛丽娜的生命,她的家人以这种方式纪念她。这引起了我的兴趣,无论所到何处,我都会去墓地走走,看看他们怎样纪念逝去的人们。
一日我和先生去拜访他住在科隆附近小镇Overath的亲戚,下午喝过咖啡、吃过蛋糕后,我们出去散步。走过大片森林,穿过潺潺小溪,在返回的路上经过教堂时,看到教堂后面郁郁葱葱绿树掩映的一大片地方,我问先生:“那边是什么?” “是村里的墓地”,我一听是墓地兴致就来了,想看看德国的墓地是什么样子,拉着先生就往墓地走去。
墓地坐落在山坡上,茂密的树林围绕,四周有围栏,里面意想不到地很开阔,绿茵茵的草坪覆盖着高低起伏的山坡,草坪和绿植都被精心修剪过,树木排列有秩,地上没有落叶,干净整洁,鲜花处处盛开。如果没有墓碑,这里跟花园没什么两样,然而一排排墓碑顿时给这里增添了肃穆的气氛。每个墓地大小、材质、设计各异,有的壮观、有的简朴,有的简单得只在墓碑两旁各栽种一颗松柏,有的只在墓碑下、碎石子铺成的墓地放一块心形石头算作墓石,而有的除了墓碑、墓石外,还有雕像,周围还有石栏杆围绕。而每一处墓碑前都栽种着鲜花和绿植,有的还有盆栽的或插在花瓶里的鲜花供奉,看来这里常常有访客,带着鲜花前来悼念亡人。处处盛开的鲜花,让人感到脉脉温情,寄托着生人对亡灵的无限追思和怀念。细看墓碑上的字,大多数碑文只是简单地刻着名字和生辰,有的还有某某人缅怀和牵挂的字句,有的还有更多的信息,例如逝人生平、经历的重大事件、死因、生前成就、职位、头衔等等,有的还镶有照片。我不由得借着这些信息推断起死者的身份和生平,跟先生边讨论边从这些墓地中走过,一个个墓碑看过去,有种穿越时间隧道的感觉。生老病死、岁月流逝、历史沿革,恍若隔世。
举目望去,前方的高坡上有一片异常壮观的墓地,走上前才看清这并不是某个人的墓地,而是一个集体墓地,有两块半圆形的墓碑并排排列,石面有些许斑驳、年代已久,墓碑上除了字迹外,没有任何雕饰。上面刻着“我们社区战死的军人”,第一块墓碑上写着1914—1918年,下面是一列名字;第二块墓碑刻着1939—1945年,下面也是一列名字,噢,原来这是战争纪念坛,上面记载的名字是一次和二次世界大战中战死的军人,他们曾是小镇上的居民,在这里出生、长大,这里有他们的亲人,他们不仅是军人,更是儿子、丈夫、父亲、孙子、兄长。。。。。。站在墓碑前,看着碑上铭刻的一个个名字,想到他们曾经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曾经生龙活虎地活在这世上,他们本该有着美好的生活,然而他们却魂飞烟灭在战火里、在炮弹下、在监狱里、在战俘集中营。。。。。。纪念坛极其低调、毫无渲染,却无比凝重和悲怆,它仿佛在默默地诉说,我被它深深地打动,久久不能自拔。
忽然一个疑问油然而生,是不是每个小镇、每个村庄都有这样的战争纪念坛?从此带着这个疑问,每到一村、一镇、一市,我都要去寻访那里的墓地,去求证,在每一处我都看到了一样低调、一样悲壮的战争纪念坛,数一数上面的名字,就知道那里有多少人在两次战争中战死,有的居然还记载了死亡的年月和地点。在我们村的墓地里,也看到了同样毫无雕饰的、青色花岗岩砌成的战争纪念坛,一派肃穆凝重的气氛,不同的是这里有三块墓碑,第一块墓碑上刻着一战的时间1914—1918年,下面有9个人的名字;第二块墓碑刻着二战的时间1939—1945年,下面有22个名字,而第三块墓碑上方刻着:“纪念那些被驱赶的战死的军人”,下面有34个名字。他们并不曾是本村的居民,他们来自那些战后被从家园驱赶来到本村定居的德国家庭。二战后德国领土的四分之一被割让,原本在那些土地上世袭生活的居民有1500万人被驱赶而流落到德国各地定居下来,因为失去家园,他们家庭中战死的男人们无处留名,而这块墓碑就是为他们当中的34位而设置的。看到这儿,我感叹德国人对亡人的尊重以及对为国捐躯者的感念,表现在细致入微、一丝不苟的态度。无论来自何方,亡灵都会被妥善安置、悼念。善待故人,就是善待我们自己。我感叹德国人细腻的人文情怀,我更加感叹万恶的战争,使多少生灵涂炭、家园被毁,给多少人带来无法忘却的创伤和悲哀啊!
在德国墓地是由社区管辖的,我们的一位邻居退休后,被社区聘用负责管理所辖的几个村庄的墓地,他的职责是维护墓地的绿地、花草、树木、道路、花坛、围栏等等,因为工作量大缺人手,他又介绍了另一位刚退休的邻居过去工作。墓地一切被维护得井井有条,这不仅是对逝人的崇敬,更使健在的亲人们感到安慰。哪家有人故去,就在这里买一块地面,然后请人设计、制作,墓地因地面的大小、位置的远近而价格各异。村里的一户有名望的大家族,在墓地中心位置买了一大块地面,一块巨大的山形花岗岩原石竖立着,上面刻着“侯彤普家族”的字样,左边是一颗松柏,右边是一丛鲜艳的野菊花,在它的前面有七块抛光的黑色花岗岩长方形墓石,分布在铺满绿色植物的家族墓地中,每一块墓石上刻着一位家族成员的名字和生辰,让人感到即格调高雅、大气,又不恃奢华、铺张。
这里每一块墓地,无论大小、设计如何,无一不是被精心维护的,都栽种了绿植和鲜花,墓碑一尘不染。有一处墓地异常简朴,墓碑是一块未经抛光和修饰的花冈岩原石,下面没有墓石,只有小鹅卵石铺就、花岗岩原石片围绕的一个小长方形,上面是一丛盛开着白色小花的绿植。墓碑上刻着“伊尔萨安娜1909—2007年”和“玛丽亚吉萨1910—2007年”,喔,这两位都是近百岁的女士,先生告诉我她们来自村里一个富裕的大户人家,拥有大片土地和农场,一位是这家的女儿,一位是儿媳,她们的墓地也是这样的朴实无华。
我的脚步在一处墓碑前停住了,只见圆形花岗岩墓碑中间刻着大大的十字,十字中心镶嵌了一个面容稚嫩的男孩子的大幅照片,下面刻着“安迪霍夫曼”,1990年7月2日—2007年3月4日,可怜他只有十六岁啊,再往下看墓碑上刻着一行字:“每一次心跳都离你更近”。唔,这听起来多么令人心碎啊!那刻骨铭心的痛苦,只有这孩子的至亲才能体会吧!再往下看同色花岗岩墓石上,栽种着绿色植物,盛开着一朵朵黄色小花,紧靠墓碑摆放着一盆鲜花,墓石旁边还有一瓶鲜花,像是才放上去的。石碑前摆放着两盏有玻璃罩的汽油灯,现在是白天,而汽油灯都在点燃着,长明灯寓意长相守吧?!看着这一切,令我这个毫不相干的陌生人也不禁为之动容。他的父母亲人们,该是怎样的痛惜,怎样的不舍啊!他们会怎样在漫漫岁月中苦守一生啊!
改天,正在村里散步的我,在离家不远的一处房前愣住了,因为我赫然看见这同样的照片被放得很大,镶嵌在这座房子的外墙上,与之并列的还有一排大幅照片,是那个叫安迪的男孩子从婴儿一直到长大每个阶段的照片,直到他离世的时候。我心里顿时一股酸楚涌上来,又想起了墓碑上那行字:“每一次心跳都离你更近”,哦,我明白了,这男孩子无时无刻不是活在这家人每一天的生活里的啊!他们每天都在长相思、长相守啊!
(发表于2014年1月1日德国【华商报】第352期3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