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录取了谁(2): 韩琳-- 有自己见解的文静女生


最近一直在和韩琳的妈妈一起做大公校的毕业生晚会装饰组的义工,韩林妈妈对义工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给我留下了一个很深的印象。家里都有一个12年纪的孩子,一起做事时,大学自然免不了成为谈论的话题。斯坦福大学发榜时,翰林惊喜地发现,自己被斯坦福录取了!于是一个周末,我和韩琳妈妈聊了起来。

 

阿朵:恭喜你女儿被斯坦福录取!听说你在女儿被斯坦福录取之前,都不确定女儿是不是报了斯坦福,这是怎么回事,能不能分享一下?

妈妈:是这样的,我女儿报学校时,我们一起商量的策略是对她来说Super Reach学校不用报太多,三个就行,重点放在和自己匹配的学校。她的文科理科都很好,可是她对文学和艺术更感兴趣一些,所以就报了耶鲁大学和布朗大学。她的两个暑假实习工作,带她的老板都是哈佛文学专业毕业的,其中一个还是哈佛在本地区的面试官,她对女儿的写作功底印象非常深刻,一直鼓励女儿报哈佛,而且说会给女儿写一封很好的推荐信。可是和哈佛相比,我女儿似乎挺喜欢斯坦福,我们就让她自己决定,所以这第三个学校最后报了哪里,我们觉得关系不大, 也没有跟她确认。

阿朵:所以女儿递交申请时,你们都没有一起交?女儿的Essay你们看过没有?

妈妈:女儿自己交的申请。有一次女儿用完我们的电脑没关,我们无意中看到了她写的一篇Essay。可是说实在的,她写的太抽象了,我们都理解不了。想想平时女儿做事都比较认真, 写作一直是她的长项,我们指导不了她什么,估计说太多了,又说不到点儿上, 反而增加她对我们建议的反感度,  事与愿违,所以她的Essay我们也就没有参与。

阿朵:你这也是属于放手的妈妈。女儿平时功课,学业怎么样?

妈妈:她属于比较自律的孩子,时间管理能力很强功课都不错,一直是全A的成绩。SAT成绩是2350,考了3SAT  Subject Test,数学,历史,生物(800-770)AP除了中文,她只是跟着学校学,没有自己到外面单独学,考了5AP


阿朵:你女儿平时都有哪些课外活动?

妈妈:以前拉小提琴,参加了很多年加州青年乐团。后来因为和跑步比赛时间冲突,就放弃了乐团和小提琴。她喜欢长跑,4年一直在学校Cross Country Varsity Team Track and Field Team , 4年都进入 CCS Championships 。参加了学校的艺术俱乐部和文学杂志社,是学校文学杂志的主编和艺术俱乐部的副主席。她还喜欢画画,从6岁的时候就开始学画画,进入高中后受她高中艺术老师启发开始视觉艺术的创作(Visual Art)。这培养了她观察事物比较细腻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

 

 

阿朵:你觉得她最突出的地方在哪里?

妈妈:她最突出的地方应该是Creative Writing Conceptual Art Design,写文章很有创意。她从小就喜欢阅读各种书籍杂志,《哈利波特》这本书她读了无数遍, 还读了中文的《射雕英雄传》. 像目前很流行的科幻小说《三体》,她就是先读英文版的,然后再读中文版的,这些都给了她很大的积累和沉淀。

她非常喜欢现代艺术,在当地的艺术中心做义工。就是在一次筹备艺术展览时,艺术中心的Director对她有了更深的理解,给她了一个原来计划招大学生的暑期实习生的工作。那段时间她真是忙坏了,一整天的实习生工作后,马上接着义工工作,天天早上出门,晚上10点才回家。我都担心她累坏了,但是看她每天回来都无比兴奋地给我们讲她看到的艺术作品和见到的艺术家,又为她高兴。遗憾的是她讲的我们都不懂,这也迫使我们两个工程师慢慢地去学一些艺术方面的知识。


 

阿朵:在美国长大的孩子,可以读中文小说啊,这不简单。是不是可以说,她在语言方面有些天份?

妈妈:可以这么说吧。她特喜欢写诗,写小说。8年纪的时候写了一本(Fantasy)小说得到了免费发表,10年纪参加了Scholastic  Art and Writing诗歌的比赛得一个区域性奖,从此激发了她创作的热情。


阿朵:你们家长发现了她写作的天分,那你有怎么支持她吗?

妈妈:当然了,当父母的不就是顺势培养吗。她10 年级暑假参加了Smith College Young Women's Writing Workshop 11年级暑期参加了Kenyon Review Young Writers Workshop。这两个写作的暑期夏令营,都对她的写作有很大的激励和启发。在此期间她在多项的诗歌和艺术比赛中获奖。

比如她的成绩包括:

  • Scholastic Art and Writing  Award:National Silver Medal

  • AmericanHigh School Poetry Competition:她得了一等奖

  • Publishedon Claremont Review (paid)

  • Publishedon Interlochen Review

  • 作品有在当地的艺术展览馆展示

     


 

阿朵:她画画也非常好,对吗?


妈妈:是的,画画和写作的创意是息息想通的。她从小就开始学画画,庆幸的是她学画画的老师非常注重创意性的培养,一直强调要有自己独特的创意,不要从众,创意要比画技重要。这些年画画的积累,培养了她注重个人风格的个性,也提升了她细腻的观察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阿朵:听说她在纽约时报发表过两遍文章,能不能介绍一下这个情况?

妈妈:是这样的,因为她对写作比较感兴趣,我听说在北京的China Daily暑期有很多ABC实习生。我刚好有朋友在那工作,就联系了一下想让她去体验一下实际工作。可是当我告诉她这个事时,她开始挺兴奋的,然后她问我:China Daily要我去实习,是因为你的朋友的关系,还是因为我的写作能力?我当时一听没有多想,就明明白白地告诉她,当然是因为我的朋友的关系!China Daily怎么会知道你呢?!她一听就不高兴了,说既然他们看中的是你朋友,不知道我的实力,那我去干嘛?不去了!


这件事被家里的朋友知道后,告诉她如果对报社的暑期实习生感兴趣话,很多报社都找(大学的)实习生,她认为女儿的写作能力不比大学生差。于是女儿自己申请了纽约时报在中国的暑期实习生位置她发简历后,人家让她寄了自己写的中文和英文文章,又通过Skype进行了面试,然后通知她录取了,可以去做实习生。

 

 

她到北京在纽约时报中国站实习了三个星期,和当地的编辑一起工作。她写了一篇有关她前两个夏天在江苏小镇上的文化交流过程中,对一些中美文化不同之处的感受。她们写文章都是先用英文写,通过编辑和主编的审核之后,再和中文编辑一起翻译成中文那位中文主编非常认真,为了准确的翻译效果,在开始修改女儿自己翻译的文章之前,他花了3个小时和她谈话,来更好的了解她。

这过程她明白了什么是一个文章作者的写作风格“The Voice”,在翻译和编辑的过程中如何保持原作者的风格。虽然这篇文章有些地方翻译的用词比较生硬,但编辑认为这样能更好体现女儿的风格,没有去做过度的修饰,有些女儿翻译不出来的地方(在不影响文章的情况下)就略过了。女儿对这个经历感受具深,也教会了她如何在学校文学杂志社做编辑和主编时,帮其它社员改稿件时怎样尊重和保持原创的文风。

 

 

第二年暑假是结合她自己在硅谷成长的切身经历,写了一篇《美籍华人为何不太支持孩子学文科》,这篇文章她用英文写的,由于时间的关系,由中文编辑翻译,她自己矫正。我们第一次看到这篇文章是在纽约时报上,读完文章我感到欣慰的是,  她逐渐成长成了一个有自己的独立思想和见解的人。


在文章中她写到:“华人既然如此重视教育在职场中的作用,为什么有那么多华裔父母会忽视历史、艺术和文学的重要性?他们难道不懂得这些科目可以教给年轻人价值观与道德准则,得以让他们在社会中承担责任,做出智慧的选择,学会批判性思考,自由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吗?我想起了历史老师的一句话:‘民主离灭亡总是只有一代人的距离。’在一个社会中,数百年历史的民主理想,比如言论与出版自由,稍有不慎就能被镇压,乃至灭亡。

 

 

这是我们做父母的非常愿意看到的。我们的子女有着比我们更高的起点,又身处于比我们更先进和进步的时代,我深信他们的眼光比我们看得更远,我们不应该用我们过去的经验,影响和禁锢他们的未来,他们一定会比我们更成功的。


这篇《美籍华人为何不太支持孩子学文科》( 纽约时报国际生活中文版 2016年8月10号)是 2016年原创最多阅读量的前10篇文章之一,被很多网站和报纸转发。

 

阿朵:我之前读过这篇文章,很佩服你女儿。喜欢她的感悟和看问题的角度:因为我没有经历过这些人间苦难,我便将人文学科当作一扇窗户,来透视我在现实中无法拥有也不想拥有的经历。”“文科是培养有认知的公民必不可少的科目,它教会人们通过间接经历学会体会他人的情感,它培养的批判性思维在所有行业中都可以应用。只有通过接受领会人文学科所提供的一切,社会和个人才能真正强大。


在文章中看到她引用了很多名著,比如名著《红字》(TheScarlett Letter)雅各布·Ÿ里斯(JacobRiis)的《另一半人怎样生活》(Howthe Other Half Lives)为城市穷人带来了社会变革;贝蒂·Ÿ弗里丹(BettyFriedan)的《女性的奥秘》(TheFeminine Mystique)启发了现代女权运动。可以看出她阅读的功底了。你女儿很有自己的主见,的确和别人不一样。我也明白了,她是如何在众多的申请者中脱颖而出的!

 

 

那我问你一下,你女儿去了斯坦福,你希望她学文科,还是理科?

妈妈:女儿的个性非常独立,我们尊重她的任何决定。


阿朵:你觉得在女儿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应该充当什么角色?

妈妈:我觉得应该尊重,引导孩子,让他们自己做自己的主人。正直善良是做人的第一准则. 高中时做什么事是为她以后的人生打基础, 不是只是为了上某个大学。让他们接触各种学科和领域, 发掘自己的兴趣和才能,尽可能地引导他们把兴趣和才能结合起来,做自己喜欢的事,这点非常重要。

她跑步,参加杂志社,艺术俱乐部,暑假到中国的贫困地区教英文,和小朋友创建ICEA赞助穷困学生完成高中学业, 这些都是她学习吸取和给予的机会,锻炼成长的过程。我们很少给她定目标,就是确保她健康,安全,支持她。她们这一代很幸运,不需要为生存担忧,可以有更大自由去追寻自己的爱好和梦想.


阿朵:再问最后一个问题:你女儿在外面补课吗?

妈妈:没有。

阿朵:谢谢你们接受我的采访,希望你女儿的经历能让家长看到,做自己,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这是给她们最好的成长!

 

 

编后语:和妈妈聊天之后,我很快就写出了一篇文章,因为有些事情需要核实,就让翰琳校正一下。终于体验练到了在纽约时报实习过的学生对文字的认真,翰琳逐字逐句的编辑和修改,让这篇还半生不熟的“半成品”一下就出炉了。在美国出生长大的孩子能修改编辑中文文章,在我认识的孩子里还真少见。


韩琳妈妈给孩子充分的成长空间:“我们很少给她定目标,就是确保她健康,安全,支持她。”有了这个环境,韩琳就有了更大的自由,去追寻自己的爱好和梦想.


给韩琳满满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