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影《月光男孩》谈性取向

今年的奥斯卡提名片,我几乎都看了,唯独漏了这部最佳影片。我一直在看与不看间挣扎,知道这是部有关同性恋的影片,我觉得对这个问题早就过了一道心理的坎了,可昨晚科学家帮我把电影放起来,留我一个人慢慢欣赏,他就洗澡去了。待我看完,他问我:怎么样?我说说不上来感觉,似懂非懂间,还有点腾云驾雾的感觉,可一直到睡在床上,我头脑里还在回放影片里的某些镜头。这往往是一部很深刻的影片对我产生影响的结果。

这部电影可以分为三个段落,一个男孩的童年、青春期和成年。

童年里,他遭遇了吸毒母亲的精神折磨,还因为长得瘦小,在学校里不断遭到同学的欺凌,在他躲避同学追打的时候躲进了一间空置的房子里,因此遇到了一个成年的男人,这个男人对这孩子十分地呵护,没有什么原因,就是一种人与人的缘分,这男人性取向也正常,他和女友都对这孩子百般照顾,只不过他是个贩毒者。

青春期的男孩依然遭受同伴的bully,母亲依旧吸毒自弃,他有个要好的同性朋友,一天晚上,苦闷的他来到沙滩透气,与好友沙滩相遇,两人谈着谈着亲吻了起来,好友还帮他做了hand job(sorry, 一来不喜欢中文的那两个字,二来这个用英文说比较自在),似乎两同性好友成了小恋人。可隔天在学校 ,好友在专门欺负他的凌霸逼迫下,对他一拳打下,最终他被打得遍体鳞伤,他咬紧牙关硬是不对调查事件的人说谁打了他,想来一是因为他不愿好友遭遇麻烦,二是因为他知道说了也没用。事后他回到教室,举起椅子砸在凌霸的背上,把其打趴在地上。他被警察带走。

影片接着就转到第三段:成人期。他已经是一位健硕英俊的青年人,颈上戴着粗粗的金项链,开着豪华的汽车,他变成了当年那个救他照顾他的男人,连职业贩毒者都一样。

一天深夜,他接到一个电话,竟然是少年时的好友,好友对当年的事说对不起,并告诉他自己在家乡开着餐馆做着大厨,欢迎他回家时去叙旧。

他第二天就飞车前往,看了在戒毒所里的母亲,终于接受母亲的道歉,母子相拥和好。

然后,他来到好友的餐馆,坐在那里,好友来来回回走了几遭都没有察觉那个健硕的男人是他,直到倆人目光相对,才认了出来。他吃了好友做的饭,好友却告诉他自己已与当年的女同学生有一个孩子,做父亲的人了,也不敢乱来。他沉默了......

那天晚上餐馆关门后,他开车带着好友停在当年两人有过肌肤之亲的沙滩,又来到好友的住处,他告诉好友:you're the only man who touched me. I never touched anyone since then. 

看到这里,我眼睛有点湿,电影就在两个男人赤裸的上身头靠头的依偎中结束了。

余下的,导演大概希望留给观众自己去想,我就是想了很久,但不知道该怎样表达,下面说说大致的感想吧。

 
对于同性恋,我觉得我们这一代华裔绝大多数并没有太清晰的认识,就我自己来说,很多年前也觉得那是一群心理不正常的人,后来慢慢改变过来,认同他们有些人是先天就不同,但还是把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位置上,比如会说:上帝爱我们每一个人,包括他们(看我多宽容!),但是同性婚姻是不可取的,因为违背自然。再后来慢慢更进一步地接受,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他们愿意结婚有家庭,有什么错?我们凭什么要指手划脚!自己感觉我已经是非常的赶得上时代了,可真的有一天,有个我认识了半辈子的人面对面地对我说:“I am gay!" 那个震动还是蛮大的。
 
再说回到影片,这也是我近来常常会想到的一个问题:同性恋都是先天的吗?我越来越怀疑。比如说有个很常见的现象,很多同性恋者都在其生命中缺少同性父母角色的参与,详细说明:男同性恋者很多都缺少父爱,正如这部影片里的这个孩子,他的父亲的角色始终缺席,童年时遇到那个照顾他救了他的男人,也许或多或少弥补补他没有父爱的缺憾,我不知道这是否导致了后来他寻求同性之爱的成因之一?我所认识的几个同性恋朋友,这个定律似乎也存在着。
 
但是,我也记得,当我很自然地对我的gay朋友说:“你选择了这样的生活方式......" 敏感的他立刻回道:“不是我的选择,是我没有选择。”他的意思当然是他天生如此。可还是不能完全说服我,就比如这个影片中的男孩,在他的少年时期,如果身边的好友是个女孩子,这个女孩子对他关怀备至,那天在沙滩上遇见的是那个女孩子,那么在月光的拨弄下,两人亲吻自然发生,是不是后来这个男孩子就是个异性恋者?有这个可能,是不是?毕竟这个男孩子总是处于弱势者的地位,他急需要爱和被爱,因为他的整个童年都缺乏爱,极度饥渴中,任何一杯水和食物都能满足人的肠胃。我相信这就是人性!
 
但是一个人最终对于性取向的偏爱,到底与什么有关,也是很难说得清楚的事情。比如,影片中男孩的少年基友,他主动为男孩做了“手淫”(不喜欢这个字眼,上面没用,这里担心有人看不懂,还是用一下),可是后来他却与女同学生了个孩子,但是我相信愧疚和对少年时代友情的怀恋使得他给当年被他打的男孩打了那通电话,待到那个长大的男孩迫不及待的来到他的面前,他却又不自觉地告诉他自己已有了孩子,无形中下又想筑道墙,可在男人告诉他他是他的唯一,他再也情难自己,两人相拥在一起。说到底,我觉得:人,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直的还是弯的,我们其实都在寻找那个唯一,少数的幸运,找到了,绝大多数,寻寻觅觅,在追寻失望中了却一生。
 
同性恋中有这样的唯一纯美的爱情,正如异性恋中也有,而且肯定机率更多。
 
但我的问题还是;除了少数同性恋者是真正的纯先天的因素,还有多少其它的因素?我还是比较认同成因有多种:人生的际遇、从小生长的环境,父母有意无意的影响(不是指同性恋的影响,还是足够的爱和缺乏爱的影响)等等,也许对这个问题,我还需要一些时间来慢慢观察和思考,原先写的一部小说就是搁在那里,觉得没有思考成熟罢笔了。因为我想写一个男人心里的挣扎,从喜欢女孩子慢慢演变成喜欢男孩子......但这似乎也不完全符合这类人的真实状态,就比如影片里的男孩子的好友,他真正爱过为他生养了孩子的女同学吗?也许从没有真正爱过,他可能想要做一个正常的直男,可一方面又在心里常常思念那个少年时代的好友,即使有了孩子,他还是忍不住打了那通电话。
 
说到底,透彻地认识自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Who am I?  我是谁?这大概是很多异与常人者最大的困惑!为什么我与别人不一样?!很多青少年在成长期最大的困惑除了身份认同,就是性取向。尤其是在美国华裔家庭里,身份认同,老一辈华裔没有太强烈的感觉,他们认同他们的中国人身份,所以很难体会他们下一代的那种不被认同或者说不被完全认同的困惑;还有就是性取向,在我们这一代,似乎是很简单的道理,同性间的爱那叫友情,异性间的爱才叫爱情!这么简单的事情,你为什么要困惑?!因为我们没有经历过真正的赤裸的性的吸引!如果我们都能重新活一遍,在没有那些固有男女性观念前把自己放在一个纯粹被性吸引的环境里,撇除所有的道德和传统说教,也许我们中的很多直男直女也会有性取向间的颠颠倒倒,最终倒向哪端,还是取决于那个“唯一”的巨大力量。而很多性格敏感、感情细腻的人,有时在情感上很stubbon(固执),有时也正因为这种固执可以感动天感动地和感动那个一直寻找的人!
 
我也知道我的这些想法还处在思考阶段,还不够成熟,写出来也是让自己有个梳理的过程,将来也有可能会变化,等我的想法最终成型固定了,我会把那部有关性取向和直与弯之间的故事写完的。
 
无论如何,这部《月光男孩》是一部令我想了又想的好电影!





香台 (2017-03-02 00:03:40)

我认识一个人,家庭幸福,他自己也长得高高大大很英俊,在国内读的大学,大学期间一直没有和女孩子交往的念头,他自己一直认为自己注重学习的原因,后来到欧洲留学,遇到一个男同学,突然发现自己是喜欢男同学的,他自己觉得自己不正常,为了躲避他就到美国读博,后来那个男同学追随到美国,现在两个人都在大学教书,已经合法结婚,通过试管婴儿方式他们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几个孩子,更有趣的是,在他们的婚礼上,他的妹妹和男同学的弟弟相遇,又是一段美好姻缘。

海云 (2017-03-02 00:11:40)

是的,刚才也有人告诉我她认识的人中也有父母的爱都是健全的人是同性恋。更有为人父母者告诉我他的孩子是同性恋,他们夫妻对孩子只有爱和祝福。我也是很困惑,似乎个案与个案也不同,成因很难定论,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医学上也没有定论的原因吧。

不过,有一点我确信,很多同性恋者的自我认同和自我接纳是经历了很长时间才能达到的,这其中的辛酸也是不足为外人道。

香台 (2017-03-02 10:57:24)

是的,我前面说的那个也一开始不认可自己的,觉得自己不正常,中间也是经历过一些自我抗拒的,所以才回避一开始和男同学的感情,后来到了美国,那个男同学跟来,欧洲和美国的包容也让两个人成为可能,他们结婚的时候学校老师都是送上祝福的,也算好结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