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去世六十周年祭

 

 

今天,农历丙申年腊月二十一,是我母亲去世60周年祭日。60年,整整一个甲子,母亲已沉睡整整60年了。让我心碎的是,她睡去的时候,才刚刚33岁。

前些日子,闺蜜平儿的母亲仙逝了,她老人家与我母亲同庚,她比我母亲足足多活了60年,享年93岁。送别伯母时,我满脑子都在回放我母亲的镜头,深感人作为一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差别真是太大了。伯母儿孙满堂,她早就见到了自己的第四代孙辈了。而我母亲走时,我们姊妹几个都还没有成年,弟弟才刚刚8个月大。伯母大概除了不会上网、玩手机,所有现代化的东西她都享用过了。而我的母亲,连电影都没有看过。记得1955年我们村附近那个大村子曾经放映过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来回十来里路,父亲领着我去看了,母亲与姐姐、小妹都没有去,那是她生前唯一的“触”电机会。若能料到母亲一生连个电影也看不上,我宁愿那晚自己不去,可世间哪有后悔药?谁能料到母亲走的那么早?母亲生前,晚上做针线活还点着只有一点点光亮的麻油灯,她连煤油灯都没有用上,更甭说电灯了!

母亲1923年生于一个叫做寨沟的小村,寨沟距离古驿道上远近闻名的虒亭镇只有 二、三里远。寨沟村虽然不大,却也有点儿名气。解放前,这个小村每隔12年要放一次烟火,是那种宫廷式的大型烟火。放烟火时,方圆数十里甚至百里之外都有人来观赏,可谓人山人海。虒亭镇正月十五闹元宵,必须是寨沟村的龙灯先行进入街上舞动,其他村的龙灯才能鱼贯而入。寨沟村里放烟火等事务由三个大家族组织,我姥姥家就是这三个家族之一。母亲能从这样一个村子、这样一个家族嫁到父亲所在小山村的 “一家庄”,大概是因为母亲的姥姥家距离父亲家不远,对我们家知根知底。母亲姥姥家、娘家与我父亲的家族不仅都是“耕读传家”,而且家境殷实,而周边的人家大都只是农耕之家,很少有人读书识字。从这个意义上说,就算是门当户对吧。

据说,父母成婚时,大约是十六七岁。我大姐出生于1942年初,我小弟出生于1956年,这十五六个年头里,我母亲生了我们姐弟6个。母亲去世时,我快9岁半了,我脑海里留下的母亲身影,是怀孕时笨重的腰身和产后虚弱的面容,是去地劳作后摘回来一把豆角、一个南瓜、或者怀抱着一点柴禾,是把玉米、麦子捡簸干净后又和父亲一起碾、磨成面,是纺花织布、做一家人的穿戴……记忆里,母亲像个陀螺一样,在她自己的轨道上永无休止地转动。

熟悉母亲的人对她的评价是“嘴一份、手一份、通情达理”。“嘴一份”是说母亲说话很得体,既不是没嘴葫芦,该说的说不出来,也不是口无遮拦,说一些不靠谱的话;“手一份”是说她地里活、家里活都能干,还干得很漂亮;“通情达理”自然是说母亲懂得为人处事的道理,与邻居和亲戚们都相处得很融洽,各种事情都办得很妥帖。英年早逝的母亲获得的这个评价,是当地人对一个家庭妇女的最高褒奖。我想,这应该与母亲在娘家时受到的教育与熏陶密不可分。

邻居与亲戚常常称道母亲的有两件事:一件是母亲平时忙忙碌碌,到腊月里才顾上操持织布、给全家人做新衣服的事。从棉花线到织出成品布工序很多,织完布还要印染,印染完了才开始缝衣服。她们说母亲做衣服时,单、夹、棉衣都是一天一件。早上裁开,傍晚要缀上扣子。那时可没有缝纫机,全是手工,足见母亲做活之快。另一件是母亲的表妹说,那时市面上流行什么新款式的衣服,她描绘给母亲,母亲就会给她做一件时髦衣服,足见母亲的心灵手巧。

我能记得母亲腊月里“刷布”,这是织布前的一道工序,把准备织布的经线刷上很稀、很稀的浆糊,以使经线变得结实。腊月里天寒地冻,刷上的稀浆糊很容易结冰,不能马上风干,她就用麦秸在下面烘火。母亲的干练,给幼小的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前些年,我家还有母亲织的一小块粗布被面的残片,是蓝白相间的格子布,那经线与纬线纺织得又细又匀,格子的布局设计合理,看上去与在市场上买的机织布没有多大区别。可惜年代太久,那块布后来一点点地化掉了,没能保存下来。

别人对母亲还有“刚烈”或者说“心肠硬”的评价,这主要是指母亲把我二姐与大妹送人的事。我二姐比大姐小4岁,我不知道她出生后多久父母亲把她送人的。她只是他们的第二个孩子,他们怎么就舍得呢?我大妹妹出生后9个月时,父母又把她送人了。不过,事实证明,二姐与大妹在养父母家里得到了精心养育,都读了书。她们要是一直生活在我们这个土改时被扫地出门、一贫如洗的家里,不用说读书,就是基本生活条件都难以保障。

凸显母亲个性的是,二姐被送养的第一家人不喜欢二姐,母亲去探望时,发现二姐瘦骨嶙峋,毅然把她领了回来。领回来后,还是养不起,又把二姐送给了一个不能生育却特别喜欢孩子的老亲。当老亲隐约地表现出不乐意母亲去探望时,母亲就决然地断了这条亲戚路。这是母亲的姥姥家,那里有她几个舅父母与表兄弟,但她从那时起再没有去过那里,而是把探望亲人的任务交给了大姐与我。母亲流了多少泪?她的心可在滴血?但她只有一个宗旨,那就是让女儿过上好日子。为了女儿,她可以撕破脸皮与那家人决裂;为了女儿,她可以委屈自己断了亲戚路。

母亲到我父亲家时,家里有我爷爷奶奶,奶奶是父亲的继母。后来,我爷爷去世,奶奶再嫁时,把她十来岁的大女儿留给了我的父母亲,带走了她的二女儿。我的大姑就是在我父母跟前长大,由我父母出嫁了的。母亲只比我大姑年长11岁,那几年,正是我们姐妹相继出生、两个姐妹被送人的年月。奶奶把她的宝贝女儿留给我尚年轻的父母,即便是出于无奈,也说明她认可我母亲的人品,觉得我母亲是个通情达理的人,不会亏待这个小姑子。

父母亲在兵荒马乱年代操持着一个家庭。日寇入侵时,一家人有家不能归,在外村躲避;日寇投降后才回到自己家,但又在母亲产后不到半个月时遇上左倾路线操控的土改把我家错斗,全家人被扫地出门。母亲拖着羸弱的身体给别人家干活,身心受尽了折磨,得了腰腿疼病,身子佝偻得还没有灶火台高。是母亲的姨妈把母亲接到她家,给母亲请了针灸大夫,不知道花费了她家多少小米,才万幸地治好了母亲的病。

母亲的个头中等偏高,圆盘脸,大眼睛,肤色偏黄,脑后梳着一个发髻。她经常身穿深色偏襟衣服,天冷时下面绑着裤腿。那时三十来岁女人的装束,比现在八、九十岁老太太都土气和古板。母亲78岁时缠过脚,解放初期放开不缠了,既不是“三寸金莲”,也不是现代女人的舒展大脚,而是她们那一拨女人特有的半大脚。母亲说话干干脆脆,做事利利落落,是个很干练的农村妇女。

母亲在生了弟弟之后得了病,那个年代医疗条件很差,吃了不少药也无济于事。年仅33岁的母亲,撇下父亲与我们姐弟撒手人寰了。我永远记得,60年前那个腊月二十一的下午,我正领着小妹妹在村里玩,有人喊我们姐妹回家。回到家里,奄奄一息的母亲已经穿上了送老衣服,按照风俗被从土炕上移到地上一个支起来的床板上。我抓住母亲的手哭喊,床边的大人们告诉我,不要把泪掉在母亲的衣服与褥子上,那对母亲不好。此情此景,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但母亲已经离开我们整整60年了。

母亲去世得早,弟弟早夭了,但我们姐妹五个长大成人后养育了十多个孩子。这些孩子也都为人父母,有的已经有了孙辈。他们生活在天南海北,还有的漂洋过海到了异国他乡。母亲去世60年后的今天,这个世界上携带着母亲基因的有40多人,真可谓济济一堂呢,这大约也算是对母亲的一点慰籍吧。 

母亲虽然去世了,但她的性格、脾气和精气神传承了下来。我大妹妹9个月大时就被送到了养母家,还吃了养母的奶水,但她不但长得像母亲,走路像母亲,说话声音像母亲,连性格脾气都一样,一样的急脾气,一样的说话干干脆脆,做事利利落落。而且,她儿子的性格脾气也像足了她。我们姐妹几个,都像母亲一样,会由于做事勤勉、为人处事通情达理而被人称道。

母亲短暂的生命,绽放了足以照亮后辈前行的光华,从这个意义上说,母亲的生命至今还在延续。

在母亲去世60周年的祭日,谨以此文告慰母亲的在天之灵!

 






司马冰 (2017-01-18 05:05:10)

深情满满。感人至深。母亲,是给你生命的那个人,也是我们永远报答不尽养育之恩的那个人。

李荷 (2017-01-18 06:44:06)

第二次看到你纪念母亲的文章,深深感动!母亲的影子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血液中。

若慧 (2017-01-18 18:51:49)

催人泪下的祭文。33岁正是年富力强的年纪,却英年早逝,让人心碎。若不是土改时月子里受摧惨,也许不至于这样。

你们姐妹们都成人还继承了母亲的好秉性这是对九泉之下她的告慰。

梅子 (2017-01-18 23:44:06)

可惜的是,我的父母都没有给我们报答的机会,他们走的太早了。

谢谢司马,转眼之间又一年,明天就小年了,祝福你们全家天天快乐!

梅子 (2017-01-18 23:46:56)

想了几十年,写出来就放下了。

梅子 (2017-01-18 23:51:30)

现在的人,33岁还是花朵一样,那时,我母亲就像现在的老太太。写出来,只为放下。

梅子 (2017-01-19 03:41:32)

一直想你说的第二次看到我写母亲的文章,没有记忆了。刚刚翻查,去年还写过一篇"腊月二十一",一点也记不起来了。我真的成了祥林嫂了,呵呵。

TreasureEveryMoment (2017-01-19 06:13:27)

催人泪下。让我想起我的外婆和奶奶。我也记得读过你以前写的,这篇一样感人。

梅子 (2017-01-19 08:57:06)

谢谢!我真的没有记起去年写的那篇,足见在我的潜意识里面,想写一写母亲的愿望是多么强烈,以后不会这样了。

谢谢理解。

杭州阿立 (2017-01-19 11:40:58)

情真意切,令人唏嘘。

以前的人虽然显老,寿命总体也短些。33岁,实在是英年啊。

问好梅姐。

梅子 (2017-01-19 13:59:04)

谢谢阿立,的确,33岁,太年轻了,想起来心疼。

阿立小年快乐!

TreasureEveryMoment (2017-01-19 16:15:48)

千万不要压抑这种思念和写作的欲望,即使每年写一篇这样感人的祭文并不为过,很多人可能想写写不出。我想你母亲的在天之灵一定期盼她的子女和后代的消息。写篇文章舒缓自己的内心,告慰先辈,回忆过去, 让历史不被浮华掩盖、不被后人遗忘,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谢谢你与大家分享。

蝉衣草 (2017-01-19 23:11:38)

母亲聚集了中国妇女的优秀美德,作为她的血脉人,你们也传承了她所有的隽永基因!

梅子 (2017-01-19 23:26:11)

谢谢你理解与鼓励!谢谢!

读到你的这个留言,我潸然泪下!多少年,刻骨铭心,为我母亲的英年早逝不能释怀,总想写点儿什么,可有的话不能直言。感谢文轩这片天地让我可以抒怀,我写了好几篇怀念父母的文章。谢谢文轩!

再次谢谢你!

梅子 (2017-01-19 23:44:02)

谢谢!诚如你所言,中国妇女的优秀美德是可圈可点的,可千百年来,她们地位低下,没有人纪述她们的好与善。我的母亲,只是她们中的一员。谢谢!

若敏 (2017-01-22 04:09:59)

又看了一遍,还是感到,梅子姐,老太太子孙满堂,在天上也心安了!

梅子 (2017-01-22 05:37:42)

谢谢若敏,我也相信!春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