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被屈辱”的社会大环境
记得小时候,大人们最常说的话就是“闺女家”该怎样、不能怎样。如果是做人的礼仪倒还罢了,而实际上大都是拿女孩不当人的封建教化。直至今天,不到万不得已,我都不会从蹲着或站着的男人面前走过,而要绕到他们的身后过去,这就是小时候“受教育”养下的习惯。许多地方从小灌输给女孩子的是一种“低人一等”的思想,而男孩子是不会受到这种教育的,他们主要是被鼓励去学习,学习知识和养家糊口的本领。在我故乡的农村,一家要是有好几个孩子,上学的往往是男孩子。女孩子即便比男孩子智商高,也很难获得读书机会。即便是侥幸上学了,人生的道路也比男孩子艰难、曲折得多。
女孩子如果不上学,或者读书不多,找不到工作,到了婚嫁的年龄,就找个人家嫁人。按农村人的说法,嫁汉嫁汉,穿衣吃饭。果真如此吗?非也!其实她们从来就不是靠“汉”穿衣吃饭的,她们既要从事与男人一样的繁重农活,还要做繁琐而无法计酬、不被人承认的家务。同样是下地回来,“汉”在那里抽烟喝水,而她们必须做好饭,服侍“汉”吃好。“汉”吃好喝好休息了,她们还得收拾锅碗、管理孩子、做没完没了家务。在过去,许多针线活都是挑灯夜战完成的,所以妇女们可以说是在没日没夜地干活,还要落下“被人养活”的把柄。要是嫁一个同样是修理地球的人还好说,如果嫁了一个挣钱的人,那就更受歧视。人家能挣钱,一好遮百丒,女人在家里做了多少贡献都是白搭。我有一个同事,他上大学的女儿居然对她的母亲说:“我爸爸挣钱供我们上学,你又没做什么!”在我历数了她母亲去地挣工分、养猪、喂鸡实际收入的钱,做全家人衣服、鞋帽、被褥节省的钱,以及养育三个孩子、洗衣、做饭、侍奉老人、做没完没了的家务应该挣到的钱之后,他们姐弟俩惊呆了。一直以来,他们被爸爸挣的钱蒙住了眼,从来没有看到妈妈含辛茹苦操劳和付出的价值。这时才知道,妈妈的贡献是无法用金钱估量的。那个“不挣钱”的女人,一向被人轻视,在她的付出和价值被我这个“挣钱”的女人理解和肯定之后,伤心落泪,痛哭失声。那种情形,我至今都记忆犹新。
但她不知道的是,读了书、能挣钱的女人同样也受歧视,只不过是另一个层面上的歧视而已。
我父亲虽然渴望男孩子,但他很重视我的读书学习,使我一直读到高中毕业,只是1966年遭遇“文革”、废止高考而返乡务农了。务农期间我也有过像同事妻子一样的经历,付出的多而难以被承认。十多年后,在年过三十、拖儿带女时,竟然遇上了恢复高考,有了上大学的机会。我当时别提有多高兴了,可同是民办教师同事的一席话,给我劈头浇了一盆冷水。他说我当年是高三,学得又好,这些年当民办教师没有完全丢掉文化课,要考一准能考上;而我丈夫当年是高二,好多课程没有学完,这些年在地里劳动,考上的几率很小。这样一来,难免会给我带来许多麻烦。连到底会有什么麻烦都没有搞清,我就决计放弃报考。后来,在别人的劝说下,我才报名去参加高考。结果,被同事不幸而言中了。凭心而论,对我考中和丈夫落榜,家里人的反应还比较正常,丈夫和公婆高高兴兴地为我去省城上学作准备,并无什么怨言。加之丈夫随后当了民办教师并很快转为公办,当时可谓双喜临门,一家人都很高兴。
可那些男尊女卑的卫道士们却不以为然。我受到的最离奇的指责是,既然我明知自己能考上而丈夫考不上,为什么不把自己的考卷换给他?丈夫不上大学,我有什么资格去上?最不遗余力的是,有人竟然上门劝说我的婆婆别给我照看孩子,免得将来“鸡飞蛋打一场空”。也有的人和我开着玩笑,说我开始是一天一封信,然后是一周、一月,继而就杳无音讯。而我那些考上大学的男同学们,他们的妻子大都在家种地,从来没有人觉得有什么不正常。到了大三以后,寒暑假回到镇上,我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可不敢啊!”初始我搞不明白此话从何说起,说得人多了,我忽然明白,原来他们以为我是该“飞”了。不是我要“飞”,而是他们觉得自己的判断要是不错的话,这个人该“飞”出去攀高枝了。也有人说这是无风不起浪,我却真切地感受到无风三尺浪的冲击。就实际情况而言,我当时上学的环境是非常“安全”的。因为,老师均有家室,同学大都小我十岁左右,没有人从异性的角度欣赏我这个三十多岁、其貌不扬的两个孩子妈妈。特别是,那时的校园风气很好,同学们一门心思全在学习上,学得都快“疯”了,哪里有闲工夫去沾花惹草、红杏出墙?我自己更是如此。对于别人的说法,我只能一笑了之,“飞”与“不飞”那是终究要见分晓的,不到一定时候,说什么都无用。
大学毕业分配时,按我的学习成绩,本可以留校任教,但负责学生分配的老师有一大顾虑,那就是万一解决不了我的两地分居问题,将给我的家庭带来麻烦,只好让我回到家乡所在地区。而在我的同学中,也有妻子无工作在老家的却留在了省城。在那个时代,这也是两地分居,也是不好解决的,但因为是男的在大城市,就不是什么大问题,而像我这种情况,则是万万不可以的。男女之区别,女人之悲哀,时时、事事、处处都能显现出来,真让人无可奈何!
回到家乡所在地区,我首先去找适合自己专业的单位,连续找了两个,均被拒之门外,原因都是不要女的。我反复说明自己虽然是女的,但孩子已大,不存在因为结婚生孩子耽误工作的问题。可惜我的任何解释都不起作用,他们就是一条,不要女的。幸亏我上高中时的一些师长在地区教育学院工作,他们了解我,收留了我,才使我从事了比较接近我所学专业的工作。后来回到母校,老师感叹说年轻同学留校后全部心思都放在了学外语、考研、出国上,真后悔当初没有将我留下。可说这些还有用吗?有卖后悔药的吗?改革开放后,两地问题也较好解决,无奈我已经偏居一隅,只能望洋兴叹了。而这一切,都因为我是一个女的,都因为我丈夫在基层单位。如果打个颠倒,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我们村子里当时就有丈夫在国务院工作而妻子在家的,大家觉得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从未有人为那个妻子抱屈过。
与我的命运多舛正相反,我丈夫在当民办教师、转正、后来的调动等“坎”上都异常顺利。不仅仅是一路绿灯,而且冥冥之中有一双手、有一种力在推动,都觉得不能任由他的妻子占上风位,必须帮助他。当然,他的顺利之中也有我的努力,他的顺利是我求之不得的,没有人比我更希冀他好了。引起我思想震动的,是事情的原委,是处处设防和一路绿灯的巨大反差。同是一家人,就因为性别不同,遭遇的差别怎就这么大呢?那个同事当初说的“会带来许多麻烦”,可能就是指这些吧。如果没有亲身经历,真难想到会是这样!
当今国际国内都在提倡男女平等,有妇女的节日,有《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而这些恰恰在向世人昭告妇女地位的低下。妇女不受重视,需要节日来提醒;堂堂有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女人,她们的权益和儿童一样没有保障,需要立法来保护。在此法总则中,有一个条款是国家鼓励妇女自尊、自信、自立、自强,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好一个鼓励“自尊”,千百年来妇女没有自己的地位,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难道是因为她们不“自尊”吗?仅仅靠她们的自尊能解决问题吗?连受教育的权利都被剥夺,何来自信,如何自立?想自强吗?谁允许一个女人“强”?女人要是强了,堂堂须眉的脸面往哪儿搁?就是自己的那一半允许,舆论也是不许的。何况自己的那一半就那么甘心吗?人们不是一张口就可以举出许多男人因为自己的老婆当了什么官就上吊或跳楼的事例吗?现如今不比解放初期,女孩子上学的多了,高学历的女孩也多了,她们“强”了,但随之问题也来了,那就是她们的婚姻亮起了红灯。人们可以仰慕她们的学识人品,但要娶来做老婆嘛,对不起,可要对你敬而远之。任由你说破嘴皮,表示会温柔娴淑、低调处事、能出得厅堂、下得厨房,谁会相信你那一套?他们就一个心思,不能在老婆的光环下生活。在许多男人看来,再强的女人也不如文化程度和工作一般却能小鸟依人的女人可爱?
女人若是弱,人家就会说:女人家,能有什么本事,还不是靠人养活?女人若想强,就会处处受磨难,人家会说:女人家,能养活自己就可以,逞什么强?你若不幸真强了,那就会高处不胜寒。很多有成就的女人之所以终其一生都是孑然一身,可能就有这方面的原因吧?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