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移民潮”之二:动力

浅说“移民潮”之二:动力

 

文/姜尼

 

每个人移民的原因不同,但都有个动力,支撑着大家克服一个个困难,艰难的一步步前行。

 

就广大的技术移民群体,这个激励大家艰难前行最常见的动力,就是改变生活困境的强烈愿望。本人自己的情况,出国前住房非常困难,生了孩子被迫长期寄居在祖父母处。基本生活状况的困境与蓬勃发展的事业极不匹配,精神、事业的追求已成为一种奢侈。然而为了改变生活囧境被卷入出国潮,竟成为心中永难释怀的痛,因为再也没有遇到国内那样顺利的事业环境。为了纪念自己一去不返的美好事业,特著一本纪实小说《医师日记》,已于2015年在纽约由易文出版社正式出版,同名小说国内版也已签约清华大学出版社,希望不久与读者见面。

技术移民出国的另一个强大动力就是为了子女的前途。国内残酷的就业竞争使大家把目光瞄向了国外。为了给子女的前途铺路,不少人坚定的选择了移民。我的一个朋友夫妇二人带着孩子于两千年技术移民加拿大,很不幸夫妇二人都没能找到相应背景的专业工作,为了生存长期从事所谓的 “labor"工 。为了孩子的前途夫妇二人顽强的坚持着,直到十几年后他们的儿子优异的成绩大学毕业并得到非常好的工作。出生在国内,从小就随父母移民国外的一代被称为1.5代。在加拿大1.5代移民从小受的是本地教育,语言、人文完全融入了本地主流社会,又随着父母长期漂泊深知生活的艰辛。1.5代的成绩是巨大的,大学的升学率已经达到百分之百。当看到第二代蓬勃成长,第一代移民终于体会到所经历的困苦、牺牲都是值得的。

 

中国的侨乡主要在福建,浙江一带。人们移民的原动力则是传统,习惯。给我修门窗的张师傅是福建移民,张师傅说他们一个村子家家都出国,有亲戚在外头的都想方设法把家里人带出去,没有亲戚的偷渡也要出去,一个村子青壮年几乎都走光了。这些人出国后散布于唐人街,干着极低时薪的工作,每天甚至工作十四、五个小时,自己维持着最低的生活标准,最后把大部分的收入都寄回了老家。当年在国内的时候电视里经常有富裕的侨乡镜头,一栋栋小楼令人羡慕。现在想起来那些漂亮的建筑都是源自这么艰苦的原始资金积累,不禁对侨乡农民的坚韧、吃苦精神肃然起敬。

 

中国侨乡的出国潮起自何时已难查考,好像有近百年的历史,而且从来就没有中断过。也就是说近百年前,文化水平并不高的侨乡农民就已经意识到改变生活的途径是“出国”。相比而言,以知识分子为主的技术移民潮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改革开放之后,远远落后于侨乡农民对移民改变生活的认知。这种对事物正确判断与知识水平无关的现象,笔者一直觉得非常有意思。

 

最后谈谈那些在国内混得特别好的人,其中很大部分是投资移民的出国原动力。这些人其实也是最不该出国的人群,因为他们在国内是顶层,不存在生活压力,日子过得舒服的很。当然这其中包括大量真正的投资移民,移民的目的就是开发实业,扩张资本。现在看来其中相当部分是原始资本积累不正常,国内日趋成熟的法制和经济环境不适合他们生存,于是携卷大量资本移民国外。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著名的远华走私案主犯赖昌星。赖昌星通过贿赂官员,大量走私,资本多的自己恐怕都不知道有多少。案子一发于是仓皇跑路,落户温哥华。国内一直不遗余力试图将其引渡,于是赖昌星就整天打官司,官司一赢就又呆些日子,反正他有的是钱,根本就不怕打官司。反反复复竟然在温哥华呆了十年之久,成了名副其实的“老赖”。最后老赖成了华阜的娱乐人物,官司一赢就请各家媒体喝茶,于是老赖的消息十来年就从来没有断过。

移民潮已经三十多年了,大家出国的原因林林总总,情况各异, 笔者把大家出国移民的原动力概括为两个字“生存”。绝大部分人移民是为了改变生活的困境,寻找新的发展机会;还有少数人则是真的为了“活命”,因为不跑根本生存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