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这儿读到的是两个孙女儿写奶奶的故事,孙女之一是我,大家还算熟悉的百草,另一个是我以前介绍过的,我的小堂姐燕儿。
《奶奶》
燕儿
奶奶是我永远的珍宝!
她在我出生前半年,从东北老家来北京“待命”。是这个世界上抱我最多的人。从医院抱回家,又抱着我搬过三次家;第一次去天安门、颐和园、百货大楼、动物园都是她抱着的。
反过来,在我的生命之初,我又成了奶奶的救命恩人:一个寒冷的冬夜,我反常的提前啼哭不已,爸妈无论如何不能控制住我的哭闹,只好去敲奶奶的门。发现她中了煤气已昏倒在地。开窗、通风、抢救,一通忙乱。七十岁的老人醒转过来,从那天起,她逢人便说,我救了她的命。
其实我的命常常要从她说起。四分之一的满族血统、宽宽的颧骨都来源于她。还有性格,还有我们那一对覆盖率最高的灵魂……
作为皇族的奶奶,因家道衰落下嫁给汉人的爷爷,他还比她大整整15岁。一辈子生了十一个孩子,仅五个活到成年。她有过丰衣足食的日子,有个叫“张奶奶”的佣人,跟了她一辈子。但丈夫的骤然去世,和国家的战乱,也逼迫她做过装雪花膏入瓶这类的小工养家。
她是个沉默寡言地人,我不记得她给我讲过任何故事,只记得她常叨念的一个俗语“好吃不如饺子,坐着不如倒着”。有一段,我疯迷这句话,一天说上无数遍,被我勤奋工作的妈妈听到了:“你这么小,怎么就学这些乱七八糟好吃懒做的思想?不许这样说了。”她也告诉奶奶别教这类话给我,于是奶奶更沉默了。我长大一点,注意到她常常在部队大院门口的马路边站着,一站好久,就问她:“奶奶,你在干什么呢?”她发现我在观察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嘟囔了一句:“没干啥,卖呆儿呗。”说完就低头走了,好像让我撞见了她的隐私。“卖呆儿”这个生动的说法,会跟我这一辈子。
她一般早早起床,先是扫楼梯、扫院子(当时社区的每日功课),然后用约一茶杯的水洗漱。我妈总笑她:“您这是给小鸟洗脸呢,用这么少的水?”她不回嘴,用更避开人的办法“我行我素”。她只会做些简单的菜,看我爱吃炒莴笋,就天天炒。直到一天,我看到一个迷你的小铁锅,比过家家的大不到哪去。就磨着她买,还催着她用新锅炒莴笋。结果浓浓的铁锈味倒了我的胃口----从此不再吃莴笋。奶奶懊恼了好久:“看我把孩子给耽搁的!”
她从不在大院的浴池洗澡,都是从小西天走到新街口(约四十分钟?)去洗单间的盆塘,每次还拖着我。她紧紧地攥着我的手,昂首挺胸的朝目的地行进,从没有一丝的犹豫和张皇。洗过澡的奶奶是我见过的最幸福的人----红红的脸上,写着全幅的满足!再紧紧攥起我的手,昂首挺胸地回家,一路稳稳目不斜视。
每到晚上,我们邻居的几个孩子有时在我家屋里玩“捉迷藏”,就十来平方米的房间,无非是床底下、桌子底下、双层床的上铺躲着。我发现可以爬到奶奶的背上“缩”起来。她一直静悄悄地坐在黑暗里,从头至尾的卖呆儿。奶奶厚厚布衣的背宽厚、扎实、稳定,有人触摸到她,她会掩护我说:“这是我,摸什么?”
文革来了,一字不识的奶奶被我逼着天天学“毛语录”。我们折腾了有一个多月,她连“下定决心”都背不下来。更甭说写字了,结果是以一字不识终老。她亲眼目睹有人抓走她的儿子,撕下他的领章、帽徽。又让他穿着无标识的军装回来送母亲回老家去。她始终沉默,像一个不会说话的人。
莴笋吃不成以后,我就闹着要她给我做鞋穿,她坚持说忘了,我坚持让她想起来。祖孙两人又一次上新街口,那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所有细节都历历在目:买了尺把长的一块灯芯绒布头儿,有些海蓝色的底上,有黑色的花朵。我把那双在同学中绝无仅有的鞋,穿到稀巴烂,奶奶纳的厚底,最后磨得犹如一张毛边纸。
在我七,八岁的时候,她开始给自己做“寿衣”。从里(衬衣)到外(棉袍)、从上(帽)到下(鞋),她全部自己打点,只央求过我远从西北来的小舅舅,帮她买过一回棉袍的面料:“他能耐,帮我行棉袄,知道我想买啥。”从此,装“寿衣”的小牛皮箱,成了她唯有的财产,走到哪儿,带到哪儿。
后来再在叔叔家见到她,奶奶已不太记得我的弟弟。但一眼认出分手几年的我,宽宽、紧实的脸,仍是那一抹善良、慈祥的笑。告诉我,她越来越回陷(xǜan)了,打破了一只饭碗。后来这个回陷的老人,开始用塑料饭碗。
我妈和我奶奶是一对得过奖的“模范婆媳”,我妈始终不忘有一年,她和我爸都下部队演出去了。在四川的姥爷吐血不止,发来急电求援。留守的叔叔给奶奶读了电报,她随即从贴身衣服的口袋里拿出一个手绢包,取出所有的350元钱,让给我姥爷寄去救急。我妈回家后才知道这事,又一核对,奶奶那时平均每个月的全部花销是9块钱。
我总觉得燕儿没把《奶奶》这篇文章写完,估计是想奶奶伤心,无法再写下去,大家只好看我这个妹妹继续写我和燕儿共同的奶奶。奶奶在一九六七年,从燕儿家回沈阳,到了燕儿的叔叔家----我家。
《我的奶奶》
百草
一直在犹豫应该怎样写我的祖母,北方人叫奶奶。
奶奶在我七岁多时来我家,一直到我十七岁时她去世,期间我们至少共同生活了近十年。这里说得共同生活是指,我和奶奶每天除了白天有许多交往以外,晚上还睡在同一个房间里。
奶奶是我七岁以后才来的,我的童年记忆里没有她。她对我的性格形成,有一定影响,可是由于错过了早期的雕琢,她进入我的生命时,我已经基本长成了一株我行我素的荆棘,和蔼的奶奶对我以后的发展影响,就不是那么大了。
能记住第一件跟奶奶有关的事是,她刚来,父母希望她能帮忙照看三岁多的弟弟。可是弟弟非常淘气,根本跟她以前照看过的孙儿、孙女完全不一样。第一天奶奶看弟弟,就让她老人家非常生气。傍晚父母下班了,奶奶先跟妈妈告状。奶奶说,“你家的孩子我看不了,这个秃小子惹祸了,我的手刚举起来,准备打他一下,手还没落下,他人就早跑没影儿了!”妈妈只好一个劲儿跟奶奶道歉。一会儿就听妈妈跟父亲说,“婆婆也够奇怪了,咱家的秃小子,怎么可能傻傻地站在那儿,等着让她打呢!”我也觉得奶奶挺有意思,看来她以前带得我的堂哥、堂姐们,都是一群非常听她话的小绵羊。
正如燕儿写的《奶奶》,我的奶奶是旗人,满族。在写这篇文章前,我不知道奶奶的祖先算哪一旗。在网上查了一下奶奶的姓氏,知道属于“纳喇”一族的,算正黄旗之下,因为解放后,这一族都改了姓氏,或者姓那、或者姓姚,就像爱新觉罗都改姓金一样。
既然是旗人的后代,女孩子还是比汉人的女子占光,奶奶不像她同龄的汉族女孩子那样缠过脚。奶奶有一双不大的天足,这与她后来的长寿有着密切的关系。
如果简练地概括一下奶奶这个人,我要说,奶奶朴实、少言、善良、勤劳,是那种典型的过去中国妇女相夫育子的样板。
奶奶一生没上过学,据说她只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家搞的扫盲运动中,去学过几个字。当然,燕儿也曾希望她能学会毛主席语录,大家在学文化这一点上对奶奶都非常失望,最后奶奶只能认认数字,会做简单的加减法,写出自己的名字而已。
没有文化的奶奶,懂得的人生的道理并不比许多读过书的人少。奶奶来我家后,曾是我开始学做饭的启蒙老师,奶奶教给了我如何做针线活,奶奶自己很爱干净,也很整洁,这一点也潜移默化地对我有很大影响。我喜欢把房间都收拾的干干净净的,用过的东西也一定会放回原处。
读了燕儿写的奶奶,我才知道我的奶奶亲眼目睹了她两个儿子文革的不幸。燕儿的父亲被当着她的面被人打倒,扯下了军人的帽徽和领章。而我家被抄家的那天,我和弟弟被邻居保护起来了,没人想到奶奶,她老人家又一次直接目睹了她小儿子的家,被人抄得天翻地覆。
奶奶一直都非常勤劳,即使八十多岁,家里根本不用她做任何事情了,她自己还是每天扫扫地,搞搞卫生,自己每天坚持在设计院的大院里转转。
一九七六年的夏天,我中学毕业,走了当年孩子们唯一能走的路----上山下乡。临行前,平时不太表露感情的奶奶,非常难受,她跟我说,“草儿,屯部苦啊!要好生看着自己。”
我没想到这是我最后一次看见奶奶,奶奶在一九七六年年底,以八十七岁的高龄去世了。
在农村的我,接到妈妈来信,眼泪止不住往下流。奶奶和我一起生活了近十年,她基本从来没跟我唠过嗑,可天冷了,总是她在默默地给我加衣裳,下雨天回家,也总是她递给我搽脸的毛巾。
奶奶的一生是以她无言的爱,在照顾和呵护着她的亲人们。(待续)
杭州阿立 (2016-11-10 01:46:52) |
温馨的回忆。燕儿写的更亲近,从小跟着的缘故吧。 阿立从小跟保姆,直到幼儿园中班被全托。所以最亲的人就是保姆。以前写过。 |
Amoy (2016-11-10 02:34:32) |
有共同回忆的人和事,真幸福! |
百草园 (2016-11-10 20:27:17) |
呵呵,阿立,写作源于生活,燕儿是奶奶一手带大的,感情不一般,加上是科班出身的写得当然更棒。 |
百草园 (2016-11-10 20:28:12) |
Amoy,是啊,有是跟燕儿姐唠嗑,谈到以前的日子,两个人都兴致勃勃呢。 |
若谷幽兰1 (2016-11-12 17:31:07) |
谢谢分享,和奶奶去同生活的点点滴滴让人感动。明年是我奶奶百岁诞辰,希望我有勇气写下记忆中的奶奶。 |
百草园 (2016-12-07 21:35:08) |
一定要写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