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美的生活
序
人到中年,当日子不是别人眼中的珠圆玉润,更像千疮百孔,我还有勇气热爱吗?
每次在微信朋友圈提到自己的错误,总有好心的家长回复:“谢老师,听过你的讲座,很难想象你也有软弱的时候。”
我们都有软弱的时候,只是轻易不让人看见。
当那位从头到脚穿戴得精致,成绩优异,脸上总挂着空姐一样标致的微笑的女生,告诉我她曾两次试图自杀的时候…
当集中所有家长羡慕眼光的男生,练着钢琴看父母离开,然后马上去打电玩的时候…
当常常在朋友圈晒美食、养生和恩爱的妈妈,在电话里泣不成声,感觉走投无路的时候…
工作17年来,天生盲目乐观的自己, 面对生活,再不敢轻信眼睛。
7月31号从温哥华到旧金山的飞机,起飞时做祷告,进入脑海的不是往日的祈安,却是:“天父,如果合您心意,全家从此不能到达终点我也愿顺服。”虽然只是一闪而过,却令我不安:难道真没勇气继续了吗?这些年自己最满意的讲座,主题是“青少年自杀防御”啊!
按时到达,看来世上还有自己未了的工作。
最近重读 <<The Gifts of Imperfection: Let Go of Who You Think You’re Supposed to Be and Embrace Who You Are>>,突然出了一身冷汗:昨晚结束三个月以来第24节微课,却忘了加上最重要的内容 --无论父母在养育过程中想得再周全,孩子的心理素质、行为习惯等都不会完美,却并不妨碍我们去真心接纳和爱他们。
拨开生活的洋葱,再切成碎末,如果没准备好,会辣你满眼泪。谁有智慧,把它爆香,变成一盘佳肴?
(一)摔门的后果
箴言19:18“趁有指望管教你的兒子,你的心不可任他死亡。”
爱一个听话的孩子容易,但一个无论父母说什么,都得争执一下的孩子,该怎么爱呢?
上周大病一场后,大卫昨天虽然病症都没了,但精力远不如平日,脾气还像刺猬,谁不小心碰到都被扎。和哥哥一言不合,就重重地摔门。
我平静地告诉他:“可以看到你很不喜欢哥哥刚才说的话。我们都有生气的时候,但你摔门,不但不解决问题,还让周围的人感到被威胁,很不礼貌。”
等我走出他的房间后,大卫又重重地把门摔上。
我轻轻地打开门,指着门两个 hinge 上的6颗螺丝钉告诉他,“从现在开始,每次这样摔门,我就卸一颗下来。不懂得尊重门的人,没有资格让门保护他的隐私。等你镇定下来,如果想和我谈谈刚才和哥哥的矛盾,我在书房等你。”
我知道,以大卫的性格,他一定会看看到底 how far he can go。果然,不出10分钟,他又重重地摔了一下门。
我安静地去车库找来螺丝刀,回到他门口开始拧螺丝。他马上跑过来大喊“No!I’m sorry!I’m sorry!”
我告诉他“已经把后果讲清楚了” 。看我继续卸,大卫使出杀手锏,泪眼汪汪地说:“Mom, don’t you love me any more!”(妈妈, 你不爱我了吗?)
眼泪一下子夺眶而出,“孩子,就是因为在你小的时候,妈妈被所谓的‘爱’迷眼睛,才养成你自控力弱、责任心差的品行。爷爷在你两岁的时候就警告过我: ‘He can get away with murder from you!’但妈妈从三年前才醒悟,开始行为管理,事倍功半。正是因为太‘爱’你,才希望你能学习负责任,将来长成对世界有用的人。”
把螺丝取下来,大卫望着那个小洞,楞了半天。
第二天,大卫一不小心关门时又重了,我一声不响地卸下了第二颗螺丝。
这次,他没闹,静静地看着我完成,然后晃了几下门,告诉我已经不如以前结实了。
“对!你下手再重一点,不用我再卸螺丝就能掉下来!”
(二)无理是怎样训练出来的?
大卫 一出生,我就能感觉到自己对他和对哥哥的不同。那时 威廉 已经两岁半了,我已经忘记了婴儿有多么小。 大卫 那柔弱温软的手,拨动着我心里最柔的弦。
那一年每位来访的朋友都提醒我:你老抱着他干什么?
我总是坚持:就舍不得放下呢?
威廉出生时,自己好像先背负了使命,天天照着育儿书检查该做什么。大卫一来,不知为什么就紧张不起来。再加上他天生对人感兴趣,让我那年为哥哥社交能力发展障碍而紧绷的心一下先放松了:好好享受做妈妈的感觉吧。
结果呢?
先是养成了大卫两三岁之前非得让我抱,别人一碰就大叫的恶习。
我没去制止:反正大了就不会这样了。我如此掩盖。
每天早晨大卫一睁眼,奶瓶已经准备到嘴边。“延迟满足”这么重要的概念,居然在养他时压根儿没出现。
于是,他没学会等待。
最惭愧的是兄弟发生冲突时,我总是让威廉找找自己有什么可以改进的。等到公公看不下去了,我还强词夺理:威廉需要锻炼一下怎样对付这样无理的孩子。
结果,威廉的责任感是培养出来了,可大卫不但养成了万事推卸责任的习惯,学前期气头上居然还会打哥哥。
我感到深深的失败:那个从出生起让我一想到就心里 “爱”泛滥的孩子,怎么被我 “爱”成这个样子?
上一年级后,大卫偶尔在班上拒绝做老师交给的功课,有一次还在公共场合拒绝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详见书里《积极管教》一章),让我终于看到严重性,开始行为管理。
管教上预防大于善后,养成坏习惯顺水推舟,可再纠正却是逆水行舟,事半功倍。虽然这三年来看得到进步, 但叫他做什么,十有八九还是会先表达不同意见。
该做的家务,拖延。
每次看到作业需要修正的地方,抱怨。
家长义工在教音乐课时,他甚至拒绝参加合唱。
无理怎么养成的?
很大程度上是错误行为被“奖励”过。
比如耍赖后,如果我嫌烦、心软或为了省时间,替他做了该自己做的家务,下次他一定还会通过耍赖逃避责任。
还有,在班上搞笑或不听指令等,得到同伴很多关注。好几位家长告诉我:“你知不知道从一年级开始就老有女生班空追着大卫跑,要 kiss 他?”让他觉得好像 class clown =“英雄”。
天性好奇心强但自控力弱,也是大卫行为常出格的原因。
比如放学后他跑到学校边小溪灌木丛生的岸边“探险”,让课后托管班亚裔老师非常不满,耽误一车学生不能按时出发。
虽然和他认真谈过后,这样的事很少再发生,但印象已经造成了,可以看到老师眼中的厌恶。
大卫嘴上硬,但心里明白自己做的是对是错。两年前某天晚上睡前祷告后,他突然放声大哭,“妈妈,am I going straight to Hell?”
我的泪水也忍不住掉下来,“妈妈这样顽固的罪人,天父尚且怜悯,你这么小,只要愿意,一定可以翻转!”
(三)爱的界限
以弗所書6:4你們做父親的,不要激怒兒女,只要照耶和華的意思管教他們,糾正他們的思想,把他們撫養成人。
“下班后回到家里,迎接我的是孩子们满面的笑容和温暖的拥抱,然后告诉我作业早已完成,正在后院除草。放眼望去,家具和地板锃亮,扑鼻的饭香。不禁感慨:生活太美好了!”
可惜,那样完美的日子我还没体验过。
发生机率更大的场景是:进门迫不及待地甩掉高跟鞋,一边脑补昨天还有什么剩菜一边冲到冻箱检查哪样半成品可以在半小时内上桌,眼角还发现水槽里堆着几个早上没来得及洗的碗。两个孩子刚从托管接回来,一个需要在45分钟内被送到科学小组处集合学习,另一个棒球训练已经开始,还没换衣服,都在嚷着饿。
* * *
今年五月初有幸在母校高中跟踪记录一整天,晚自习时正在教室外拍摄对一位班主任老师的访谈,只听见一声巨响后旁边高三教室里冲出一位老师,扬长而去。正在接受采访的老师同情地解释,那位老师也是班主任,前一天车轮胎被扎破,今天学校已经查出来是他班上的某学生,正在处理这件事。同情归同情,被采访的老师不得不指出,一时气不过,摔门,离开,可身为班主任,一带就是三年的朝夕,为了学生们的学习,早晚还要回来。一分钟的怒气,也许得用几个月甚至上年来修补破坏的关系,何苦?多少研究发现,师生关系,可是和高中生学习成绩相关最显著的因素!
亲子关系, 更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
可有的时候,我也想摔一下门,或踢谁一脚。
有孩子之前,我都不知道自己脾气能这么躁。这三年的体会,管教过程中最难的,居然是管住自己的急躁。尤其是在自己疲惫不堪,容易走火的时候,特别需要反复提醒:管的目的,是帮孩子了解并逐渐为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负责。如果我情绪失控,动怒,就已经失去了管教孩子的权力。因为那个时候,我成了孩子的问题,而转移了真正的重点:为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负责任。
尤其是对大卫这样莽勇的孩子,时常软硬不吃,接受界限不是件容易的事。唯一的途径是父母能心平气和地持守合理一致的规范,才能赢得他对规范的尊重,最终成为内在的制约。而这个过程,漫长且起伏,只能用:
1. 自然后果: 比如不按时吃饭,两个小时后饿了,坚决不给零食。(放心,饿不死。)
2. 逻辑后果: 尽量让需要承担的后果和行为间有逻辑关系。
比如, 说过了不可以朝妈妈射 nerf gun,还是射,那妈妈就把 foam 子弹撕碎扔垃圾桶(如果是在院子里和朋友们 playdate,互射,不瞄准脖子以上就可以);
说过了不可以吃饭时在旁边打 wall ball,还是打,就把 bouncy ball 放气,不能再玩。
如果不清理 hamster 笼子,马上送给朋友养。(自己要求买的宠物,答应自己照顾)
如果不叠好干净衣服分放在标好的抽屉里,下次需要时就要花很长时间才能找到。
在家里对哥哥不尊敬,下午就不能参加小朋友的生日攀岩会,哪怕已经买好了礼物,带他亲自送去后马上离开。
近一年确实看到进步:比如和哥哥相亲相爱的时间多于争执,对作业和家务的责任感增强,开始为自己的行为道歉,等。
但进步不彻底,原因是时有错误行为不需要承担后果的机会。
比如今年的明星棒球队,他敢在训练时偶尔不听教练的指令。
“David, put your glove in the front and get ready!”
“But I didn’t need to do that in the last game and I still caught the fly ball!”
我知道后马上告诉教练,“请务必罚他比赛时坐板凳!”
教练想都没想就回答:“That’s out of the question。” 做不到,球队需要他上场赢球。
和他讲明利弊后上述行为基本消失,同时也给我上了一课:尽量把有可能出问题的地方,提前讲好规则。
(待续)
海云 (2016-08-29 09:45:25) |
我女儿房间的门有段时间我们也是卸了下来,她自己找了块布挂在门上,那段时间她和我们都很艰难。女儿让我懂得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接受惩罚,有些孩子惩罚越烈,反抗越烈。摔门的背后有很多孩子想要表达的却说不出来的信息......好在孩子终究会长大,女儿早已不再是那个摔门的小魔女了。我有时觉得,教育尤其是规范教育只适合像我儿子那样的孩子,我女儿那样的孩子,并没有可以遵循的规律可循,一定要说就是孩子的阶段性,而阶段性每个孩子的时间又不一样。听上去有些不着边际哈,可真是我的体会。希望你家小帅哥尽快度过这个阶段。 |
心桥 (2016-08-29 20:18:59) |
感谢海云真诚的分享。我很感谢这个弟弟,让我看到自己的“不能”,更依靠天父的“大能”。天生上进的哥哥,曾让我产生错觉,还以为是自己教得好。自律的孩子,讲明白道理,自己会选择正确的道路。弟弟会走许多弯路,撞个头破血流再回头,因为他万事想 see how far he can go。我唯一安慰的是他有 fear of God, which is the beginning of knowledge,。感谢您的祝福。我也很感动您分享的女儿成长之路,孩子确实是条条大路通罗马。独特的成长案例会给很多家庭带来安慰和福音。一路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