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比黄花瘦 第一章 2-3

 

 (二)


 

赵明诚回到家后,便静静地坐在书房里,将薛涛笺放在案头,一边轻声吟哦着,一边等待父亲赵挺之散朝回来。因为赵挺之位居相职,又是王安石变法的中坚人物,他平素喜爱诗词,又酷爱书法,家中经常是高朋满座。他想向父亲或他的朋友们求教,让他们评一评这两首新词,也顺便打听这两首新词是什么人写的。谁知一直等到了戌时,才见赵挺之乘坐的轿子进了前院。父亲怎么这么晚才回来呢?

赵挺之刚到家,就听门房来报:“襄阳漫士求见!”

原来是书画家博士米芾来了。

赵挺之连忙将他迎进客厅,笑着说道:“先生来的正好,在下有一事想向先生求教。”

米芾问道:“请大人直言。”

赵挺之说,他在朝房候朝时,监察御史舒亶递给他一张八分笺,上面抄录了两首词,让他看看,说着将八分笺递给了他。

舒亶虽是著名的诗人,但令他名声大噪的,不是诗词上的造诣,而是他和御史李定制造的“乌台诗案”。


 

王安石主政时实行变法,由于有些地方变法过激,引发了一些不满。苏轼向神宗皇帝上了七千四百多字的奏章,阐明了他反对变法的理由,引起了王安石的不满。王安石便下令御史谢景温搜集苏轼的材料,以便弹劾苏轼,结果查无证据,苏轼要求外放。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移知湖州。到任后照例要上表谢恩,便写了一份《湖州谢上表》。此时,王安石虽已罢官,退居金陵,但仍掌握着变法形势。他仔细阅读了这篇谢上表之后,觉得表中”追陪新进“等文字有问题,便让御史中丞舒亶和李定等人查核苏轼的言行。

李定原是王安石的门客。他为了官不离任,隐瞒母丧不报,亦不守孝。苏轼曾写过《檄进李定词头状》,斥责他伤风败俗,为害不浅。李定对苏轼恨之入骨,他利用这次办案报复苏轼,是在意料之中的事。

元丰二年(1079)七月,苏轼正在衙门办公,御史台派太常博士皇甫遵率领两名差人来到湖州,逮捕苏轼,并于当日押赴东京。临行时,皇甫遵只许苏轼带一个儿子随行。抵达东京后,苏轼被关押在乌台审讯。因李定欲将苏轼办成死罪,所以隔上几天便追审一次,一次比一次严厉,甚至不断动用酷刑折磨苏轼,逼迫苏轼就范,并让他承认他写的《山林绝句》等诗都是罪诗。

苏轼在钱塘观潮时,曾写过一首《八月十五观潮》:


 

吴儿生长狎潮渊,冒利忘生不自怜。

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


 

李定认为此诗是讥讽朝迁下旨禁止弄潮,其实是反对兴水利。他还从苏轼的其他诗词文章中摘出了六十余处,定为诽谤和攻击朝政的罪证。

除此之外,李定向神宗面奏时,开列了苏轼该杀的两大理由:一是苏轼反对朝廷推行新法,又对执政重臣不满,虽然神宗宽容了他,他却仍不悔改;二是他的作品广为流传,贻害朝野。故请求将苏轼定为死罪。

一向支持苏轼的仁宗皇后,驾崩前曾对神宗说过:“苏氏兄弟中选进士,先皇非常高兴,说他为子孙找到了两位相才。现在听说苏轼因诗获罪,这是小人的陷害,你可不能冤枉无辜啊!否则,上苍亦会动怒,先皇在地下也会不安。”这些话,成了太后临终前的遗嘱。

为太后举行殡礼,依法要大赦天下。苏轼的“乌台诗案”也因之减罪处理了。他于七月二十八日被捕,八月十八日关进乌台监狱,到了除夕之夜才出了监狱,被贬到湖北黄州。

受乌台诗案牵连的驸马都尉王诜削除一切官爵;王巩谪监宾州酒税;苏辙谪筠州酒监;张方平、司马光、范镇等二十二位重臣,因同情苏轼,每人被罚红铜二十斤!


 

赵挺之接过一看,见上面有两首词,一首是《如梦令》,另一首是《双调忆王孙》,他觉得词意景象开阔,情辞酣畅,笔调不俗,便问他是何人所作。

舒亶摇了摇头,说是他的女门生何蕊抄录来的,她也不知是何人所作。候朝的文武百官们都纷纷抄录起来,他也抄录了一份,带回家来,刚好米芾来访,所以才便向他请教。

米芾听了,哈哈大笑起来,说道:“在下正是为此事而来的!”说着,从衣袖里取出一张八分笺,递给了赵挺之,说是他在流光殿为一位王妃作画时,听见后宫都在吟唱这两首小令,便抄录下来了。

赵挺之一看,上面抄录的也是这两新词!

坐在一旁的赵明诚听了,心想,这两首新词传得怎么这么快呀?上午还在太学里流传,下午竟在朝房和后宫里传开了!这到底是何人的作品呢?

赵挺之指着八分笺说:“此词的格调,直逼苏轼,却又不似苏轼之风。”

米芾听了,忽有所悟,说道:“有了,在下明天就能察访出此词的作者。”

赵挺之问道:“先生到哪里去察访?”

米芾笑了笑:“在下自有办法。”说完,便起身告辞了。

赵明诚受父亲所托,将米芾一直送出了大门。


 

赵明诚自小就祟拜米芾,他听父亲说过,米芾八岁时即学颜真卿书法,能写斗字。十余岁时就能出版碑。少年时强记博闻,古文诗词无所不涉,对历代各家书法刻苦临摩,广学众家之长,擅长行、草、篆、隶诸体,以行书成就最高。苏轼认为他的行书“如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当与神王并行”。赵明诚自小酷爱金石,因金石涉及到历代古字,常常向他请教。

米芾也喜欢年轻有为的赵明诚,不但向他讲授运用书法的正、侧、藏、露等多种笔法,还让他看了自已收藏的一方十分珍贵的砚石,并向他讲述了这方砚石的来历:

有一天,端王赵佶和宰相蔡京说起当代的书法高手时,蔡京说,书法高手当属米芾。赵佶便将他召进府中,命他在锦屏上书写《周言篇》。

米芾提笔便写了,如行云流水,又如龙蛇飞行,写得潇洒自如,又富于变化。赵佶十分高兴,正想赐给他什么物品时,米芾指着案上的一方端砚说道:“这方砚石已被我濡染、弄脏了,端王已不能再用了,请赐给我吧!”

赵佶点头同意了。

米芾没顾上端砚中还有剩余的墨汁,连忙将端砚放进袍袖里。结果,墨汁把半截袖子染成了黑色,他向赵佶谢恩后,便抱着端砚出了府门。

赵佶见了,笑着对蔡京说道:“世人都叫他米颠,真是名不虚传啊!”于是,米芾有了一个别号:米颠。


 

与米芾分手时,赵明诚说道:“米叔叔,你真的能察访到那两首诗的作者吗?”

米芾点了点头,说道:“我心里已猜到是谁写的了。”

赵明诚连忙问道:“是谁写的?”

米芾:“现在还不能说。”

赵明诚:“什么时候才能说?”

米芾:“待我察访证实了,再告诉你。”说完,朝赵明诚笑了笑,便告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