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先生写过一篇“我们仨”,记述了她,钱钟书和女儿阿圆的三人家庭世界。其实,在我内心深处,也有一个我的“我们仨”,而且是两代人的“我们仨”,它是我最珍贵的家庭记忆。
在我的童年,少年,直到成家之前,我和父母亲就是地地道道的“我们仨” 。六十年代从北京搬来苏北,人地生疏,无亲无友,语言风俗不通。那时的我们仨相依为命,相亲相爱,渡过了种种困难,活出了牢不可破的亲情。那年代,三口之家不多,我曾经很羡慕别人有兄弟姐妹,过年时热热闹闹,但也知道,正因为是独女,我才能独自享有父母全部的爱。曾记得,刚来时住郊区,每次进城,总是我坐在父亲的自行车前,母亲坐在车后,三人一起兴高采烈; 曾记得,寒冷冬天的晚上,三人围一张小桌,父母亲备课改作业,我做功课,旁边生着炉火; 曾记得,每个周日,再忙我们也要全家外出看场电影,吃点小吃; 更记得,三人中只要有一人生病,外出或有麻烦,就是全家最大的事,大家就会倾力去关心。文革时期,我们仨更是相依为命,经历过大字报(莫须有的罪名),清理阶级队伍,清查五一六等运动。由于我和父亲在同一学校,我曾被学校关过一夜,要我和家庭划清界限,揭发父母的罪行。那时的我只能用哭和沉默来对抗,始终不变心。在父亲被关押的十个月里,母亲常让我设法接近父亲,互相鼓励,盼望着雨过天晴。我们仨里,母亲最乐观,给我们带来快乐和希望,父亲最能干,为我们的生活锦上添花,而我在成长过程中,还报给他们的是欣慰和开心。
岁月流逝,不知不觉中,我,他以及儿子又成了地地道道的“我们仨”。在旅居海外的二十多年里,我们仨总是相依相随,形影不离,一同欢乐,一同忧愁。每到一个新环境,我们仨就会兴致勃勃地研究探索,共同适应; 每当遇到问题,我们仨总是齐心协力,共同应对。曾记得,当学生时为了增加收入,我们仨一起送报纸,他送远处,我和儿子送近处,蒙蒙细雨打湿了我们的头发, 儿子兴奋得小脸通红; 曾记得,为了解馋,我们仨用简陋的厨具包饺子,做豆腐,做酱油,蒸馒头; 曾记得,我们仨无数次地一起旅游,走南闯北,收获难忘的阅历; 更记得,多少次的搬家,仨人齐上阵,打包,清扫,搬运,从一个城市到另个城市,从一个国家到另个国家。闯荡在海外,困难随时有,此时,我们的家就像一个温馨的港湾,有倾诉,有安抚,有答案,有希望。我们仨里,他像个船长,镇定坚强,是大家的依靠,儿子像个水手,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给大家带来新希望,我就像条船,总是用温暖的空间,耐心等待着船长和水手的出现。
两代人的“我们仨”是多么美好的回忆,即使将来我老去,我也会静静地回味,庆幸自己曾经拥有过它。
肖红 (2016-03-27 11:28:33) |
谢谢你在读完杨绛先生的“我们仨”之后,又与我们分享了两个不同时代和内容的,并具有精彩画面感的“我们仨”。人世间何为重要?家庭,亲情------想必她们便是推动“你们仨”在两个不同时代,不同国度风雨同舟同洲,共渡难关,同享天伦之乐之催化剂和动力,是吗?谢谢你的的分享! |
漂流的船 (2016-03-27 20:18:23) |
谢谢你的评论!你说得很对,家庭和亲情永远都是生活的动力,虽然不一定是“我们仨”,但能够一家人在一起,共同面对人世间的一切,就是最大的幸福。 |
西山 (2016-04-02 01:12:24) |
你家的温馨我们做为朋友感觉到的。 |
漂流的船 (2016-04-02 14:04:23) |
不愧是老朋友,知己知彼。谢谢你,后会有期! |
valley0.orchids (2016-05-27 04:07:37) |
读你的"我们仨", 联想着杨绛先生的“我们仨”, 人生起伏跌宕, 那么多美好的回忆, 是心灵的港湾. 珍藏, 珍惜. |
漂流的船 (2016-05-27 13:51:02) |
谢谢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