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红酒好侣伴 口味秉性正相关

音乐红酒好侣伴 口味秉性正相关

阿立茶馆

2016119

 

(一)茶馆闲侃今又是 来龙去脉道端详

小阿立(大儿子)公司调动,去年4月一家搬去德州。俺们直到今年初才有时间去看望。正好给孙子过周岁生日。近10个月不见,孙子已经长的虎头虎脑了。偶尔餐馆美食自也不在话下。介都不是今日茶馆之话头,打住。

话说在德州暖暖的冬日里尽情享受天伦之乐,时间走的特飞快。周日(117日)下午上了灰机,打道回府。几个小时的飞行多数人都在打瞌睡。

迷糊一阵,清醒一阵。百无聊赖之际,拿出灰机上新版的旅行杂志。随手翻到一页,乖个龙帝咚:

文章的副标题居然是“音乐舒缓‘野蛮的’相思(酒)”。如何这么巧?又要拜拜‘过路神仙’了。

阿立不信教,却也不是彻底的无神论者。

第一,     阿立平时基本打酱油。偶尔有神马灵感,往往是半夜里梦中所得,如有神助。远的不说。就说去年偶遇探春园。当时写的两首《山坡羊》小曲儿和一首打油诗《千树万树梨花开》(响应宁帮主的照片征诗),都是梦中感应。若不是哪位‘过路神仙’托梦所致,又作何解呢?

第二,     来米国不久就成了篮球迷。据说俺们大学校队轻松战胜中国国家队(好像穆铁柱也来了)。乔丹也还算在全盛期,看得过瘾。当然跟美国疯狂的球迷比,阿立只能算小半个球迷。无论是大学还是职业,篮球还是橄榄球,米国佬超级迷信的(superstitious)人很多。而且这超级迷信并不只限于球迷们,球员乃至教练有很多人更有过之而无不及呢。阿立,小阿立,小小阿立,以及小小小(你懂的)都跟着一起迷信。

看官们要问了:到底那文章的副标题‘巧在哪里,乖在何方’呢?

这就要倒叙一下了:

万维的朦胧美才女瑾子前些天写了篇博文(《魔界奇观》)。在留言互动中,瑾子透露了她先生关于葡萄美酒的箴言:

“法国红,加州白,澳洲长相思。”

有道理。正在早起晚睡的认真背诵。。。

瑾子又留言补充道,转达不够准确。应该是:

“法国红,加州白,新西兰南岛的长相思。”

乖乖,幸亏还木有‘刻在脑海里,记在心坎中’。

重新早起晚睡的背诵这新‘三字经’,脑细胞牺牲狠多。瑾子因此‘被觉得’欠阿立一轮‘法国红,加州白,新西兰南岛的长相思’。当然加州(纳帕)红可以替代法国红,也不能让瑾子太破费了,是吧?

三字经刚背的有点熟。杂志随便一翻就看到野蛮的相思(长相思),有点乖、巧吧?

 

(二)牙齿甜甜沟通好 口味苦辛莫搭讪

好像有位高人说过:写文章应避免平铺直叙的报流水账。

别的写作手法学不会,也懒得学。不平铺直叙,那就颠三倒四倒也容易。这‘长相思’的话头就先按下。

俗话说:男左女右。这一页正好有两篇文章,阿立就先侃侃左面的那篇。

文章主标题:《苦味之真相》(The Bitter Truth

副标题:“咖啡喝黑的?你可能有点社交不正常呢”(Drink your coffee black? You might be a psychopath

文章说:你长途飞行觉得无聊,想聊天。看看你旁边的那位。介老兄/美眉在喝黑咖啡(无糖无奶),或者在生吃地中海的苦味苣荬菜(endive)沙拉。你如果想主动‘搭讪’,还请三思(而不行)。

根据《口味》杂志(Appetite)今年一月份发表的一项新研究,‘喜欢苦味食物和饮料’的人与心理学家称之为‘邪恶的人格特质’(malevolent personality traits)有直接关联(高度正相关)。

参加研究的人们需要回答的问题包括自己喜好哪些口味:苦,咸,甜等。

那些喜欢苦味的人,以下几个方面的调查也排名很高:‘激进/进攻性’(aggressive),‘虐待狂’(sadism)以及‘自恋狂’(narcissism)。

而严重馋甜食的人,则是最‘容易交流的’(most agreeable)。 

看来真是‘什么人吃什么’(You truly are what you eat.)。有图有真相:

 

茶馆评论:

统计调查,尤其是抽样数量大以及相关度很高时,比微信的传闻稍微可以多‘微信’一点。但也仅此而已,不能当作科学结论的。正相关不等于因果关系。

阿立自己不喜欢苦味,也不喜欢黑咖啡,却也不是特别喜欢甜味。咖啡只加奶,不喜加糖。甜食虽喜欢吃,木有到馋的程度。菜肴多数时候并不喜欢加糖,除了家乡的一些糖醋之类的咚咚。所以大概是个中间性格,不偏不倚?

相信看官朋友们正或反的例子都有。

欢迎侃大山。木有标准答案,无需统一思想。

 

(三)贝多芬又莫扎特 葡萄酒美长相思

花分两朵,各表一枝。

再回到音乐和美酒,文章就不算平铺直叙了吧?

这也是有图有真相:

话说不列颠哥伦比亚地区有个‘七星岩’酒庄。酒庄老板乔治兄在他的地下酒窖里装了一套近5万美刀的音响系统。设计公司很有名,是给保时捷和奔驰车设计音响的。

从此这‘人造岩洞’里24小时循环播放贝多芬,莫扎特的音乐。

这可不是简单的背景音乐。按照乔治兄的说法,经典音乐舒缓‘野蛮’的相思酒呢(Music soothes ‘savage’ Blanc)。

乔治兄和他的已故太太研究神马东西有‘吸引力’很多年。他们发现有吸引力的咚咚往往和振动(vibration)有关。因此认为音乐有助于葡萄酒的‘成熟’(aging)。

无独有偶。2014年智利的飚飚地区有过一次葡萄酒盲品。16个参加盲品的人,有15个人觉得听着爵士乐‘成长’的酒比在寂寞中‘成长’的酒有明显的进步。

当然这些还不能算科学证明。万一经典音乐对葡萄酒的成长并无真的助益呢?

乔兄答到:“那俺就是每天听听贝多芬,莫扎特。也欧啦。”

 

茶馆评论:

声音和振动正好撞到阿立枪口上了(居然是阿立的专业呢),乖乖。不过茶馆与专业风马牛不相及。还是外行人说外行话吧。

声音无非是空气的振动。振动其实就是‘变化’和‘规律’。两者协调,就有了好听的声音,好听的音乐,好的诗歌,等等。两者不协调,可能就是噪音,歪诗乃至更糟(所谓格律,平仄变化等,宏观上都属于振动的范畴)。

而所谓的好与坏(协调与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能反应。不需要懂格律,大众也能对好诗,佳句有正反应。从这点来说,音乐(空气的振动)影响到葡萄酒乃至其成长,也不违反物理定律呢。

16个人里15个人盲品能品出区别,从统计学角度来说,不是简单的运气或偶然了。当然这仍然不是‘科学’证明。

看官朋友们以为如何呢?

继续欢迎侃大山。木有标准答案,无需统一思想。

(后记)新西兰的长相思

诗坛的葡萄酒专家文思兄留言介绍:

新西兰的长相思(Sauvignon Blanc

具有明显的大青椒的特征,是其他地区没有的。尽管不少人并不喜欢,但也以此闻名世界, 反映了新西兰的气候和土壤。

瑾子补充(谢蟹):

立兄:这么说吧,因为长相思葡萄的特性,长相思酒通常带有青草和果香味,并有一定的酸度,酒体比较轻盈利口。与雷司令比,不那么甜腻,与霞多丽比,比较柔和。酒精度介于二者之间。新西兰南岛的气候和土壤特别适应这种葡萄生长---夏季没有高温,葡萄成熟期多雨,沙石土地,所以新西兰长相思葡萄比其它地方的同类葡萄品质好,糖分高。新西兰的长相思酒产量不高,而热带果香浓郁,口感清爽活跃,同时酒精度比较高,因而在同类酒中独占鳌头。






海云 (2016-01-20 14:50:41)

加州红如今不亚于法国红,还有一南美的红也非常棒。

杭州阿立 (2016-01-20 21:07:57)

是的。纳帕红酒又多又好。

阿根廷的猫儿拜(Malbec)也早已超过法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