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花儿(六)丝竹

抚弄丝竹的女人最婉约,吹拉丝竹的男人最儒雅。

 

丝竹

 

 

北方冬季伊始,浦东恍若暮秋。


2015114日晚,在中浦院多功能厅,上海京剧院管弦乐队队长蔡正宏先生率唢呐演奏家吴少君、笛子演奏家王国新给学员们展示了国粹音乐精品近二十首。用文化盛宴这样的辞藻似无诚意,而三位大师的的确确是在低调而用心地呈现千锤百炼的艺术功力,尽力提高国人对中国传统艺术的欣赏能力。短短两个小时,三位先生或合奏或独奏,既有对流传久远的民间音乐的致敬,有对新中国成立后经典曲目的回顾,也有近年的作品演绎。不仅演奏精心,还穿插了作品赏析,教听众体会、领略与捕捉丝竹之美。


对于唢呐,寡陋无知地以为是婚丧嫁娶的吹吹打打用物,竟不知可以如此华丽,吴先生出神入化的演奏,将《百鸟朝凤》等曲目震撼呈现,尤其是先生演奏时的状态是全情投入,人乐一体,仿佛乐音是从他心中溢出,跳脱激荡,感染听者身心浸淫其中。


对于竹笛,虽知其悠扬婉转,王先生如此细致入微的演绎却极少欣赏过。一根一尺来长的竹管,源源不绝地流淌出花香鸟语,丽日长河,听者足不出户,便闻风雨赏白云,逛通衢过小桥。一会儿跟着牧羊女逗羊羔,一会儿跟着农民伯伯送粮忙。


而丝竹出身又专攻钢琴的蔡先生,在数十年以钢琴伴奏京剧的尝试与改革道路上,殚精竭虑,勤奋努力,技艺精湛而静心耕耘,既要保护与传承传统艺术,又要赋予其新生命而使长演长新,这是耗费心血的浩大工程,坚持不懈坚忍不拔也可能收效甚微,而他一如既往,尽心尽责,带领乐队翻越了一座又一座高峰,见证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伴奏剧目多次在国家大剧院上演,参加多场全国巡演,还为部队、企业、社区慰问演出与义演,只为弘扬传统艺术。


遗憾的是,现场没有一架三角钢琴。而即使是键盘合成器,蔡先生翻飞的手指娴熟的技法已经给了我们美好的享受!


    丝竹用料极简,而能发声如天籁,全靠演奏者炉火纯青的技艺。大道至简,大音希声,这不能不赞叹中国人的智慧,而更敬佩传习者的矢志戮力。


丝竹之于中国人,一如小提琴钢琴之于西人,无可替代,恰如旗袍之于中国女性,其独特之美,其绰约风韵,几无匹敌。作为一种艺术门类,丝竹与西乐本无高下之分,却有传承必要。


即便十年浩劫期间,丝竹亦未全然泯灭,而如今却日渐式微。


不知道没有了丝竹的中国,会是何种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