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中秋月明时

漫步于秋风送爽的夜晚,抬头看看那一轮露着半个笑脸的月亮,我知道,又一个月圆的日子就要到来了,这将会是一个飘洒着诗人笔下的浪漫,凝结着人间温馨的亲情,又饱蘸着游子心中的乡愁的月圆之夜,中秋!

走进华人超市,那一盒盒粉墨登场的月饼,打开微信群,那一条条图文并茂的祝福,无不以一股强烈的节日冲击波,提醒着我中秋的到来。它们,又象一条无形的定时钥匙,在每年的这个时候,悄然打开那个藏于心底并已经封尘的记忆匣子,让我在那些零零散散的碎片中,又重拾起属于中秋节的那份回忆……

都说,随着年龄的增长,近期的记忆会变得模糊,而遥远的记忆会变得越来越清晰,我不敢肯定这话是否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但是,当我在记忆的长河里,寻觅那些属于中秋的碎片时,最快重拾到的,总是属于童年的那一片,那场景象烙印那样的清晰,那样的刻骨铭心。

小时候,我跟着外公外婆居住,所居的屋顶有一个很大的晒台(广州人称之为天台),那个大天台,对于当时居于市区街道的我来说,真可谓是活动的“天堂”,课后,与小同学一起在那里玩耍,追逐,夏日的晚上,在那里乘凉,听着外婆一边唠叨,一边看着天上的星星入睡……而到了中秋节,那更成了一个赏月的好地方了。每年到了中秋夜,天台上除了有外公外婆,也会有亲朋戚友来到大天台与我们一起赏月,过中秋节。小小的木桌上,摆满了月饼和其他应节的传统食物,水果,芋头,田螺……清爽的夜空,挂着一轮皎洁的满月,有如一盏明亮的天灯,把一片银光洒向洋溢着过节气氛的大天台;在仿如白昼的夜色里,大人们在谈天说地,不亦乐乎;我们小孩子,就点亮着简陋的纸制灯笼,嬉笑打闹,其趣无穷,偶然,也会看到夜色里飘忽的孔明灯,在天空中越升越高,最后就好象成了一颗闪烁的星星,那时,外公就会给我们讲孔明灯的故事……这,就是铭刻在我记忆细胞里的中秋场景,有月饼,有外公外婆,有刻满了记忆的大天台,还有,那份温馨的亲情和童年的乐趣……那时的我,会傻傻地想,八月十五的月亮真的是最圆的吗?为什么不可以每个月的月圆之夜都过节呢?

随着时光的流逝,告别了童年的我,对每年中秋节的期盼,已经不再屑于那份吃月饼,挑灯笼的童趣了,文人墨客笔下对中秋明月的吟诵,引发了我对这个天上寒宫的好奇,也撩起了我对嫦娥玉兔的神往,更赋予了我去追逐浪漫的情怀。中秋之夜,我喜欢逃离喧哗,静静地凝望着那轮高挂的明月,去感受诗翁们的情怀,去读解月亮的神秘,我也喜欢用镜头,把那个据说是一年中最圆最大的皎月,定格于永恒。那时那刻,脑海里总会不由自主地萦绕着“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一耳熟能祥的诗句,但是,那时的我,却不知故乡的遥远,更不懂乡愁的滋味,因为,月在故乡,我也在故乡……

转眼出国二十年有余,每逢中秋之夜,当我在太平洋的彼岸,仰望天上那一轮孤清的明月时,我才知道,故乡真的有多么的遥远,我才真正读懂了诗人笔下那份乡愁,思念的情怀……如今,我好象已经习惯了在“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惆怅中度过中秋节,虽然,在这里也能尝一块中秋的月饼,品一壶故乡的香茗,然而,在没有父母亲人团聚的中秋节,饼再甜,茶再香,也找不到这个节日最该有的味道-亲情,留下的是一份不能弥补的遗憾。尽管在这里,三朋五友,华人组织,也都会聚在一起,热闹一番,让我们这些没“家”可归的游子们,也感受一下过节的气氛,然而,当曲终人散时,惆怅依然会悄然袭上心头,这份惆怅,夹着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也带着对往昔中秋回忆的温馨。

都说,八月十五的月亮是一年中最圆最大的,故称之为中秋,并定之为节,然而,纵使有天文数字的认证,就人类的肉眼而言,真的能看出中秋的月亮最圆,最大吗?不过,就情感而言,我承认,它是最圆,最大的,那是因为,文人墨客笔下缕缕的诗意和浪漫,人世间饱蘸温馨的亲情,游子心中那股浓得化不开的乡愁和思念……充盈着它,填满了它,令到它变得最圆,最大……

 

 

         此文刊发于《星星生活》2015925日第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