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e 和 Tina 是我们十多年的老朋友了,他们夫妇俩在大学里工作了一辈子,已经退休。Lee 不但是教授,而且还担任过系主任,研究所所长,理学院院长等职务,最高时做到过美国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理事,所以在领域中很有声望。Tina 一辈子是讲师,虽然默默无闻,但学生很多,加上丈夫的关系,同样受人尊重。
十多年前我的办公室和 Tina 的办公室门对门,几乎每天见面,“Hi, there!” 是她的见面语。Tina 个子不高,比较瘦小,和我们所处的美国南方地区的人比起来,很是秀气。而 Lee 的个子却很高,估计有一米九几吧,人精瘦精瘦的。据说,他们从高中时代就开始恋爱,结婚以后,工作家庭一帆风顺。两个女儿相继成了医生,又分别嫁给了医生。一晃,Lee 和 Tina 就当上了外公外婆,日子真是幸福。
Lee 和 Tina 相当随和,非常乐于助人,因此朋友很多,家中常常高朋满座。特别是夏天,他们常常在院子里搞聚会:烧烤,乒乓,唱歌,踢球,他们是朋友圈的核心,许多人和他们的友谊延续了一辈子。我们去过他们家的聚会,还应邀去过他们在佛罗里达州某个小岛上的庆生,那是朋友们为他们七十大寿举行的。会上展示了他们年轻时的照片,回忆了旧日的趣事,朋友们费尽心思地设计了游戏,花样层出不穷,令我们感受了一番美国式的庆寿。
退休后的 Lee和 Tina 更是焕发了青春。Lee 除了继续搞学术研究外,更是独辟新径,开设新课,培养边缘领域的科学人才。更有甚之,有一年他们搞了一个奇特的海上课堂:从美国的一个港口出发,绕地球航行,学生们就在船上上课,历时三个月。他们不断地从海上发来通报,描述见闻。当到达上海港时,正逢中国的春节,他们喜气洋洋地告诉我们,上海的城隍庙是多么的热闹,令我们禁不住也跟着兴奋了一番。
近年来因为上海大学聘 Lee 为客座教授,故他们每年春天都来上海,于是我们得以每年在上海相聚。在上海,他们充满了探索精神。记得 Lee 第一次来闵行,说要坐地铁来,待我见到这个鹤立鸡群的大个子时,他正认真地打票出站,一副兴致勃勃的样子,要知道他这一路是挤了近两个小时的车,横跨上海的。老头子由于个头太高,只能蜷着腿横坐在出租车里,他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如何买票,换车,模样兴奋又天真。
每当 Lee 忙公事时,Tina 也不闲着。她一身利落打扮,畅游在上海街头,根本不像七十岁的老人。到后来,他们对上海甚至比我们还熟。有一回我们请他们吃饭,还是他们带我们找到订好的餐馆的。即使在餐馆,他们也很活跃,和员工或老板交谈甚欢,有位来自台湾,在美国读过书的女老板竟然计划邀请 Lee在她餐馆开科学讲座,究竟后来怎样就不得而知了。
谁能料到,去夏,厄运悄然降临在这样一对恩恩爱爱,相濡以沫一辈子,精力充沛,满富情趣的夫妇身上。那是八月里, Tina 陪着 Lee 在温哥华开会,一天,无意中触摸到自己腹部有个硬块,之后,发现这个硬块竟然在长大。不等会议结束,Lee 就送 Tina 去了医院检查,果然得到了胆囊癌的凶讯。接下来,手术,化疗,夫妇俩充满信心地治疗着。Lee 经常通报大家 Tina 的情况,有一段时间,病情似乎大有起色,朋友们都对 Tina 的痊愈充满了乐观。不料,及至感恩节,有消息传来,说 Tina 的癌细胞转移了,再次入院,我们深深为他们担忧。就在人们欢度圣诞节的时候,我们又得到了 Lee 关于 Tina 近况的通报:由于没有希望治好,他们准备放弃治疗,让 Tina 安安静静,高高兴兴地享受最后的人生,有尊严地上路。这,有点出乎我们的意料,按中国人的常理,怎么这么快就放弃治疗了?
大概是听多了和看惯了悲悲哀哀,凄凄惨惨,哭哭啼啼面对不治之症的景况,所以当一次次收到 Lee 通报 Tina 情况的电邮时,我内心都有一种莫名的感动和由衷的难过。那详尽的描写和叙述,冷静中充满着感情,不禁让我想到 Lee 是怎么能够这么平静地记录这一切的?这种面对爱妻不治之症的风度,好是让我敬佩。从通报中还可以看出,Tina 本人也很坚强,她自始至终都十分清楚自己的病情,但她没有抱怨和悲哀,而是默默地接受和配合对她的安排。他们的女儿女婿们都是医生,想必对 Tina 的病情是有过各种方案和预后的,所以全家才会作出这样的决定。
那以后安静了短暂的几周,临近中国春节的时候,Lee 的通报邮件又密集起来:“她精神还不错,自己走下楼来了”,“她开始出现黄疸,医生说是肝脏停止工作了”,“她感到疼痛,医生给她用了大剂量的止痛药”,“她进食出现困难,我们送她去医院”。。。 终于有一天,通报说:“医生告诉我们,她的日子就在下个星期了,想来告别的朋友,请事先告知”。随着这些通报,我们看到一个鲜活的生命正在渐渐离我们而去。
就在最后的那个周末,Lee 家里举行了最后一次有女主人的朋友聚会,我们由于远在他乡,没能参加。隔了几天,我们收到Lee 传来的照片,照片上,二三十个朋友或站或坐地围在 Tina 身旁,大家手端酒杯,喜笑颜开,没有一丝的悲哀气氛。Tina 本人虽然骨瘦如柴,也身着整齐,脖子上挂着花环,握着一个朋友的手,表情平和安详。看得出,这场聚会和他们从前历次的聚会一样,如同在为Tina 送行。
就在那个星期的星期五,Tina 走了,高高兴兴,安安静静,仿佛安排好了一切,告别了大家,去了远方。当然,这也是 Lee 通报的,他还说,“从现在起,我要学习一个人生活了。”
读着通报,我深深感到,这是一种我从未见过的面对死亡的做法,也是一种绅士的风度。在冷静,坚强,理智的下面,埋藏着深深的情爱。让爱妻没有痛苦,没有恐惧,没有遗憾,优雅美丽地离世,正是 Lee 一贯的行事风格。我们衷心地祝愿 Lee 早日学会一个人生活。
-----
后记:几个月后见到了 Lee,他的精神仍没有恢复。虽然他努力克制着,但一提到 Tina,眼睛就会红,止不住流泪。他说,现在他自己生活,多亏 Tina 后来一直在教他做饭,所以他会照顾自己。他把 Tina 的骨灰放在家里,就如同他俩还在一起。他暂时不去上海了,因为会触景生情,那是 Tina 最爱的地方。
司马冰 (2015-07-24 06:13:27) |
感动。 |
林玫phoenix (2015-07-24 17:20:09) |
这是有信仰的人对生死的态度,这样的人确实值得尊敬。 |
漂流的船 (2015-07-24 20:05:45) |
谢谢阅读! |
漂流的船 (2015-07-24 20:06:58) |
是的,心态非常重要。 |
西山 (2015-07-25 04:01:33) |
啊呀,你真可以,一出手就是这么好的一篇!你的经历、旅行那么丰富,快快都发来给大家看吧。 |
漂流的船 (2015-07-25 13:08:00) |
谢谢西山的鼓励!! |
天地一弘 (2015-08-02 06:45:34) |
这是生命真正的启示。 |
漂流的船 (2015-08-18 13:10:04) |
谢谢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