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冻疮

地球的冻疮

(嵇少丞地学科普系列)

 

这不是地球的青春痘,而是地球的冻疮,因为这些痘痘长在地球上靠近北极圈的寒凉地带,确实是冻出来的包包,形状像顶部开花的庆丰包子,底部直径最大可达600米,最大高度可达70米。小的包包又像南翔小笼包子,底部的直径只有几米,高几十厘米到1-2米。包子顶部,包子皮很薄,而且常常高洼不平,时有塌陷,经常出现纵横交错的裂隙。无论是做工粗放的庆丰包子还是精作的南翔小笼包子, 包子馅或肉或菜,而我这里所说的包子内中的却是冰块。

 

 

夏天所见的俄罗斯Yamal半岛的冰肿
天所见的俄罗斯Yamal半岛的冰肿
加拿大冰肿国家公园

加拿大冰肿国家公园

阿拉斯加的冰肿


消肿后留下的伤疤——凹坑(俄罗斯Yamal半岛)。雨水积累多了成为圆湖。这不是陨石坑啊


加拿大冰肿国家公园



   地球的冻疮,英文叫Pingo 或 Hydrolaccolit,翻译成中文叫冰隆、冰丘、冰肿、冰皋、冻胀丘等。中国境内已知最大的冰肿出现在昆仑山垭口(青藏公路62道班),它底部直径40-50米,高达20米。不过最漂亮的冰肿还是在加拿大北方与西北(例如,Tuktoyaktuk)和美国阿拉斯加(例如,Kadleroshilik), 冰肿甚至成为加拿大的国家地标(Pingo National Landmark,加拿大冰肿国家公园,内有8个规模较大的冰肿)。此外,格陵兰、俄罗斯的西北利亚以及挪威的Spitsbergen地区也有很好看的冰肿。全球有名子的冰肿就有11,000个。

 

  冰肿,说到底是一种冻土地貌,主要分布在冰缘地带。

 

  每当寒凉季节,土石之下的透镜状水体结冰,造成巨大的体积膨胀,地面隆起。周围的冻土造成的向下的垂直压力驱动周围的液态水向中间冰体底部流动,于是,冰肿下面结更多的冰,冰体越来越大,冰肿越来越高,冰肿馒头状的表面积不断增加,顶部冻土拉张减薄。此外,还造成圆环向拉伸,于是形成放射状拉张裂纹。随着冰肿的表面坡度不断增加,部分破裂岩块与土壤滑落下来。每当夏季来临,气温升高,冻土与冰体部分融化,冰肿会适当地缩小。总之, 冰肿是否逐年长大,主要取决于每年的平均温度。如果,气温不断变暖, 则冰肿逐渐缩小, 最终完全垮塌,形成圆湖(Thermokarst),或者留下大石块在周围、小石块与砂子在中间的同心圆构造, 这在加拿大魁北克北部狂野中常见。如果气温不断变冷, 则冰肿逐渐长大长高。例如,加拿大的Ibyuk 冰肿(300直径,49米高),年龄已有1000多年了,即使现在每年还能增高2厘米。有些小的冰肿,冬天出现,夏天消失。

水与冰的密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

 

冰肿主要分布在冰缘地带

 

青藏高原的冰肿给修建青藏铁路造成不少困难,影响路基稳定性, 为了消除其不良影响不得费时、非工、费料、费钱。

冬天的冰肿造成路面的弯曲

 

 

咬开包子见到馅, 原来是冰。

 

由于岩土的热传导性差,一定深度之下的冰体即使在夏天也得以保存


冰肿塌陷成湖, 气候变暖。不要以为是陨石坑

 


夏天正在消融的冰肿

消肿后的伤疤——圆圆的水潭

 

加拿大北部

 

 

 

冰肿垮塌后形成的“热卡斯特湖”

 

 

 完全消肿后的伤疤, 以图为主,膨胀破裂清楚可见

 

 

 

 

消肿后留下的伤疤

 

 要去加拿大的冰肿国家公园, 必须先到爱斯基摩小镇——Tuktoyaktuk(意思是“很多驯鹿经过的地方”),北纬69°26′34″N ,西经133°01′52″W, 那里有一个简陋的机场。小镇住是爱斯基摩人(又叫因纽特人), 黄皮肤,黑眼睛,与中国的西藏人或蒙古人相像,有人说他们的祖先来自亚洲大陆,很久很久之前跨过白令海峡到达美洲大陆。 “爱斯基摩”是印第安人给他们起的名字,意思是吃“生肉的人”。爱斯基摩人更喜欢叫自己“因纽特人”,在他们的语言中,因纽特是“真正的人”的意思。因纽特人的确吃生 肉,他们传统观点认为将肉做熟实在是对食物的糟蹋,其实是对北极寒冷环境的一种适应,在北极这种寸草不生的不毛之地,在外打猎的人那能找到木材生火做饭?爱斯基摩人的传统食品全是肉, 例如海里的鱼类、海豹、海象以及鲸类,陆地上的驯鹿、麝牛、北极熊等。因纽特人的帽 子是用狼皮做的,衣服里面的是雪鹅的羽绒,50只雪鹅的羽绒才能做一件羽绒服,全手工制作,御寒水平一流。

 

 因纽特人的浪漫生活照片来自Sasha Leahovcenco

 因纽特人的全部家当


火星上这种构造是否也是冰肿呢?有冰就有水,有水就可能有生命

 

 

本文地址: http://www.sciencenets.com/blog-3-5856.html 
本文发表在《华人科学网博客,转载请注明出处并署上作者姓名,商业用途须获得作者和本站授权。





司马冰 (2015-06-24 21:52:35)

看了《华人科学网》,这个网站真不错,喜欢上面的科普文章,看后长知识啊。特别喜欢这篇,图真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