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目的:
1、 记录真实教学实践情况,为在海外进行读经教育实践的老师及家长提供参考信息。
2、 抛砖引玉,希望大家分享在家及在学校进行读经教育实践的家长和教师分享自己的实践经验,共同推进海外中文教育改革。
教学实践举例一
教学对象:除一个在美国出生的华裔小女孩儿外,其他全部是美国没有中文家庭背景的学生。
学生年龄:3-3.5岁;3.5-4.5岁
诵读时间:30分钟(采用“滴水不漏”诵读法,没有任何活动)。
诵读总结:
1、教材选择。在和王教授探讨后,我们确定《论语》为主打教材,《三字经》和《弟子规》等蒙学作为辅助材料。许多家长甚至老师认为孩子年龄小,几乎没中文基础,读那么长的句子有困难。在实践前,我最大的担忧也是这个。但是实践证明,即使中文基础可以算作零的3岁美国孩子,可以跟读出“有朋自远方来”,孩子的机械记忆能力超乎我想象!连旁听的外国老师也很吃惊他们能清晰地跟读出他们完全不理解的句子。
2、指读习惯。3-3.5岁的美国学生第一次接触中文书(以前以图片、词卡为主),在没有家长和助教协助的情况下,指读有困难。多是看着老师跟读,或者在各种状态下跟读。我尝试帮助一个学生用她的手指指读后,她可以跟着指读,对年龄偏小的孩子,指读习惯的养成需要提高。改进措施:老师给更清晰地指令和示范,放慢领读速度;助教参与协助教学。
3、学生兴趣保持。很显然,在刚开始时,孩子既不明白《论语》的意思,也还没有达到享受诵读乐趣的阶段。小孩子的兴趣保持需要借助鼓励认可。当老师宣布读得好可以得到一个表扬记号时,所有学生积极参与了诵读。男孩和女孩的竞赛也有激励作用。改进措施:1、老师会为鼓励学生诵读单独设立奖励机制。2、在诵读之后安排汉字游戏。3、在学生有一定汉字基础后,以图片加汉字的形式制作故事书。
教学实践举例二
教学对象:在美国出生的华裔子女和从大陆到美国不久的孩子
学生年龄:7-12岁。
诵读时间:50分钟诵读+30分钟休息+50分钟诵读(采用“滴水不漏”诵读法,没有任何活动)。
诵读总结:
对6岁以上的孩子,一定要“因材施教”,统一的方法在部分孩子身上是不奏效的。具体情况如下:
1、有一定中文背景的孩子,很容易在气氛的影响下喜欢诵读。
2、其中一个在美国出生的孩子,由于父母对读经理念很认同,给予了鼓励(据说有奖励机制)、孩子自己愿意学习中文、在学校学习社会科学科目涉及中国文化部分等因素,诵读一直很积极,发音准确度明显提高(对比以前),识字数量也在增长中。
3、 其中一个以前不喜欢学习中文的十多岁华裔孩子,初次参与诵读体验,虽然可以诵读两个50分钟,但是之后表示不喜欢。读的最后见到家长时问读的是什么?是科学发明吗?反思:在这个孩子参与体验之前,我在以兴趣引导还是直接采用老实大量读经法之间犹豫过较长时间,最后还是决定采用老实读经法,不加入任何启发兴趣的活动。这个个案说明,对有些学生,有营养的白米饭还是需要加些佐料才能让有些孩子爱吃的。对已经有一定思想且爱思考的孩子,我们千万不能“轻敌”,要充分地进行过渡性铺垫工作,最好不要一下子进入完全老实读经法,需要采用“双轨制”以过渡适应。今后类似情况改进措施:对以前已经讨厌中文学习且年龄较大的华裔孩子,最好先部分地采用我们以前的方法让孩子先喜欢学习中文,喜欢老师并熟悉环境,然后逐步增加经典诵读量,在孩子能体验诵读乐趣时,才完全采用老实大量读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