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讲 运用技巧的例子

(请勿转载!!!)

布恩的父母说他们的儿子布恩是从十三岁开始了挺爱搅的恶梦!他总是与父母顶嘴、争吵,他的父母感到他们总是处在需要自卫的地位里,需要不断抵御从儿子那里飞过来的“炸弹”。当这对夫妻试图给儿子立界限,通常会得到布恩粗鲁不敬的语言虐待。他在他同学和朋友面前对父母粗鲁无礼,他在公众场合对父母大喊大叫完全没有尊敬可言。

布恩的父母完全没有办法,不晓得该怎样面对儿子不时地挑衅,他们用对其他的孩子的教养方式和沟通方式来对布恩,总是行不通,布恩总是能很轻易的扭转形势,让他的父母成为靶子。

杰姆斯李曼训练这对夫妻运用五种父母技巧:

第一个就是断开。当布恩开始口不择言冲动不能控制时,杰姆斯教布恩的父母简短地指出布恩的行为不当之后,就立即走开。

第二个是停止做秀。如果布恩在朋友或者共众场合开始用语言侮辱父母,他们也立刻离开发生的地方,比如商业中心。如果发生在汽车里,停下车,让布恩下车,他可以走。父母不需要忍受羞辱!

第三个是不接受孩子的假意道歉!什么是假意道歉?布恩会说:对不起,但是我那样做是因为你的错!因为你不让我那样,我才这样失控的。这不是真的道歉!他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把枪口调转过来对着别人,错总是别人的!要让布恩真的道歉,应该是:我错了!下次我不会这么做了!父母在对与错上一定要清清楚楚,不能含含糊糊就算了。

在这三样技巧之前,有个前提要遵守,那就是没有任何理由用暴力,包括语言暴力!这点是一个家庭一定要遵守的基本原则!所以,布恩在任何场合都不能对父母使用言语上的暴力或者说用语言羞辱攻击父母!父母在这一点上,也一定要坚守阵地,不能退让!因为这是一切的基础!

最后,杰姆斯教这对夫妇运用奖罚制度。如果布恩行为不当,就要适当惩罚!这正如在高速公路上驾车,超出速度的极限,就要被罚款。布恩一但言行越轨,就要受到父母的惩戒,失去一些他可以拥有的特权,或者需要做一些家务来接受惩处。

总之,对于一个普通的孩子,都会偶尔犯错,对于这些有行为偏差的孩子,错误是经常性的,父母们只有不断地让孩子明白他们的责任范围,不要越界,越界会被处罚,好的行为被及时奖励,才能慢慢的帮助他们有一个好的习惯,从而在他们的将来能够很好的适应社会大环境和朋友圈和家庭的小环境,也最终使得孩子和父母间有一种健康并快乐的关系。

学到这一段,我为自己的坚持深深地出了一口长气!

 最近写这本文集,很多为人父母者都在问我要我推荐好的心理辅导咨询师,我不敢随便推荐,因为我自己也换了好几任,但我可以谈谈我的经验。

通常初始接触的心理辅导咨询师,倒不一定都不好。我们中国人对这种西方式的心理辅导,大多都有抵触或者怀疑的态度和情绪。带着抵触情绪去见,辅导站在你这边,你孩子不开心,辅导站在你孩子的立场上,你不开心。其实,立场中立是对的,但是那样的话,你会觉得没有效果,仿佛就是你在絮絮叨叨地说,那辅导就指望着你多说点,掐着钟点收钱!这里面有太多两种文化的冲突!所以,大多数人在初次的接触之后,都换了辅导,我现在回头看,不是这些辅导不够好,而是他们没有在对的时间出现。

我们的第一任辅导是一位小有名气的青少年辅导专家,那是四年前了,我们慕名而去,排了好久的队才排上,那会儿,女儿的问题还没有太大,刚现端倪,就是脾气大。我们去看了两次,她就说是不是孩童抑郁症?怎么可能?!我那活蹦乱跳的孩子会得抑郁症?!听她的话我们仿佛听外星人语,不能置信!看了几次就不去了。我们觉得女儿还主要是行为问题,可能还是五年级时没有确诊的ODD。这样又带着她看儿科医生,因为那会儿女儿刚十一岁多,十二岁还不到。儿科医生说孩子偏食,要补充营养剂。就此告了一段落补充营养剂去了。

等到扔手机事件爆发,我们带着孩子再次找了心理辅导咨询师,也是换了第一个,那个离家远且没看到效果。现在想想是我们不够耐心,我们都指望看几次就有效果,其实,前面的好几次约谈,都是一个熟悉的过程,咨询师跟孩子跟家长了解情况,而且都是我们说得多,还没轮到她发挥她的专业技能,我们已经不耐烦,觉得没有效果转到另一家去了。其实,任何一个辅导,都需要好几次的机会来了解全面的情况,并需要一段时日来与家长和孩子建立彼此信任的关系。

等到我们终于在家附近的那个辅导那里定下来,一来路途近,离我家只有五分钟车程,二来她不是那么严格看着表催人走的那种,先生最不喜欢那种把时间掐得一份不差的辅导,感觉他们就是掐着秒表数钱的人!但是,我一直不大喜欢那个女辅导,也是我个人的因素,她抽烟很厉害,每次进她的办公室一股烟味,而且她自己又没有孩子,我总觉得有孩子的辅导更能理解一点吧。但是先生和女儿都觉得OK,我也就少数服从多数在那里留了下来。

一待就是两年多,这两年,起起伏伏,高高低低,进一步退两步。先生主要关注在孩子的学业问题上的多,女儿对学习没有任何热情和兴趣,家庭作业就是不做不交。 课目的Project小论文也总是过了期限还不见踪影。大多数时候在辅导那里都是在追究她什么时候把那些漏洞填补起来,所以每学期开学头两个礼拜,她的热情还在,几周的“歌舞升平”,然后就开始老调重弹,成绩出现红字,大多是不交作业和不做project造成的,等到学期结束前,她会拉住某个同学恶补一气,或者让我们找补习家教一阵恶补,勉强把前面的洞填上一些,算是过关了!美国的中学确实不是为了难倒学生而来的,我们小镇的初中新泽西第一,高中也总在新泽西前十强里,这样的好学校是不会让学生彻底失败不升级的!所以,这么混着,她发现也没问题,那干嘛不混着呢?!

而我比较关心孩子的其它方面,我对她的学业常常睁只眼闭只眼,但是对她的某些行为做不到睁只眼闭只眼。加上我们家爸爸对女儿的千依百顺,我常常就成了女儿眼里的“坏人”。随着女儿对我一天天的“憎恨”,她的言行也表现出来,就是不尊重和骂人!我一直跟辅导说我不能忍受被自己的孩子恶言相向,那个辅导总是以“青少年很多都如此”或者“方才就有位妈妈在这里哭着说他儿子大叫恨她!”,这样的评论无形中让我那分不清好坏的女儿觉得她的行为是很正常的行为,因为别人也那么做!

直到我承受不了,坚决要求换辅导。

再换的辅导,我很喜欢,是个台湾来的华裔,完全明白中美文化的差异,可是跟我们差不多大年龄的女辅导,讲英文有少许的口音,这个让ABC的女儿就有了偏见。但是,看了两次下来,女儿的骂人言语几乎彻底绝迹了,女辅导从第一天就强调骂人说脏话是不对的,必须去除!非常坚决,当然也是我坚决的态度的反印!今天我读到杰姆斯李曼的拒绝任何形式的暴力包括语言暴力,我深为自己的正确抉择感到宽慰!

但是,当时女儿已经开始常常用白天睡觉来逃避很多的事情,台湾裔的女辅导观察到这个情况,在女儿又一次在学校翘课逃避考试的情况下,建议我们送她去两周的每天集中强化心理辅导,学校也敦促我们送她去那里,我本来预备带着女儿暑假去中国支教,那会儿已联系好了中国的小学,只等着她两周集中强化辅导完,学校一放假,我就带她去中国。

两周的集中辅导,有用吗?当时似乎用处不大,她不大愿意参与集体讨论,所以一直处于比较被动的状况,但是接着学校放假了,一下子轻松下来,她的状况似乎好转起来,本来跟中学也说好了下学期可能不去上课休学半年,可随着她去除了学业压力之后的整体好转,家庭咨询师建议我们不要休学,因为不要让孩子养成一碰到困难就停止一切的习惯,我们觉得也有道理,就征求女儿的意见,她也不想离开学校,对去中国的种种难以预料的情况也充满了不确定,故而她也同意放完假继续高中的学习。但是,她要求换美国人的心理辅导咨询师,这样,根据她喜欢绘画艺术的特点,我们再次换了一个可以运用绘画图像来解析孩子心理心态的心理咨询师,也就是现在的这位美国女博士辅导咨询师。

 

待续

欲加入海外文轩子女教育微信群,请加:haiy256, 然后我们会发邀请。






司马冰 (2015-03-31 13:42:07)

养育孩子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大工程啊。

天地一弘 (2015-03-31 15:07:50)

人大多是有惰性的,所以,能够坚持非常不容易。

yuanshan (2015-03-31 15:20:55)

何时坚持,何时放弃,真的很难!你的坚持是孩子的福份!

Joanna (2015-03-31 20:32:48)

谢谢! Thank you much for sharing your  valuable experience!!

宠辱不惊 (2015-04-01 16:12:39)

谢谢你海云! 潜水很久了,特意注册上来谢你写这个系列, 也分享一下我家的经历。

跟你一样,我也有一对俩极的儿女, 年龄跟你的俩孩子也相近。儿子懂事自律,从小就很省心, 没什么悬念的进了藤校。女儿比儿子有个性,更聪明,兴趣广且钻的深,文学上音乐上领悟力很强,书读的多也想得多,跟同龄孩子的想法有些格格不入,所以不合群,中学时开始忧郁症伴着自残,看过一些心理医生,常常只见一次,她就不想再见第二面,我想是没有找到让她信服的,也有的医生谈不了多久就给开药。从医学角度讲,忧郁症的确是脑子里某种元素不平衡所引起,可有多少医生能准确的告诉你到底是哪种元素不足或过剩呢?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用药就成了一种人体试验。所有的抗忧郁的药都有警告可能加剧症状。我女儿试的几种药,都让她几乎失控,吓得我立马停药。那几年真是我家最灰暗的几年,得不到多少外界的帮助,老公又不承认孩子有心理问题,一味指责是我把她惯出来的毛病,我自己也时常反省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方式有问题。你翻译的这些应对方式,有不少也是我在那些年的挣扎中摸索出来的。如果那时我能看到这样的系列,知道还有很多跟我们类似的家庭在挣扎,可能不会感觉那么无助。这几年女儿的状态好了很多,也能跟我谈她的很多想法,她就提到华裔父母不太喜欢把爱挂在嘴上,在她能搅的那几年,她很多的过激言行就是想验证我们对她的爱。她的好转,我觉得可以一部分归节于她爱上了长跑。她自己说过多次,长跑跑到一定距离以后才能体会到那种快乐。所以培养孩子对运动的兴趣,我觉得对心理健康很有帮助。

 

我打中文很慢,费了好大功夫才打了这一段,希望更多的华裔父母更加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这比进藤校重要得多。

海云 (2015-04-01 18:37:43)

谢谢几位的评论,尤其是荣辱不惊的自家经历,对我也是一种激励!谢谢你,太多的家庭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却大多出于家丑不可外扬,捂着盖着。也因为有太多的人喜欢随意指责别人,让这些家庭不敢轻易站出来分享他们的经历。

可是,一件又一件悲剧的发生,是到了我们该反思我们教育在哪里需要改进? 我们某些观念在哪些部分需要更新?重视青少年的心理精神健康,需要我们每个人惊醒、努力和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