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题目有些怪,其实《弟子规》是王财贵教授经典诵读书单里排在第四等级的一本普通启蒙书,算不上经典中的精华,但是是值得读的。特别是在我研究一年多美国幼儿教育后,觉得很多美国的现代幼儿行为规范和《弟子规》有很多吻合之处,所以打算作为幼儿园阶段经典诵读的补充材料,但是没必要写篇文章特别推介。这篇文章的写作的动因,是一位我敬重的朋友,看到网上流传的一篇《我们为什么反对幼儿读<弟子规>》转给我们,问看法。其实这篇文章我早看过,不同意其观点也觉得没必要反驳,但是由一位我敬重的且我认为很有思考力的朋友转出来,我觉得有必要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
文章中王园长反对读《弟子规》的第一大理由是:“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讲,《弟子规》的语言形式属文言文,幼小儿童很难接受。”王专家是从语言形式角度反对的,众所周知, 所谓“文言文”,是古代语言的书面记录,也就是是古代幼小儿童首先接受到的语言形式(古代幼小儿童不可能首先接触处到现代白话),古代幼小儿童的大脑结构及机制和现代儿童的有本质区别吗?我做了网络搜索,没有查到相关科学资料显示中国人大脑结构和机制随时代变迁发生了改变。如果我们中国人的大脑结构和机制没有随时代变迁改变,只是观念和社会外在环境的改变,为什么古代儿童可以接受的东西现代儿童不能接受? 由此可见,王园长的反对观点是不成立的。
其中王园长也提到《弟子规》中用到“勿”字43处之多, 教条式的口吻与孔子“知之者不如好知之,好知之不如乐知之”的乐学原则相反。作者是资深幼儿教育专家,遗憾的是不理解“教育原则”和“行为规范”的关系, 孔子的这句话作为教育原则,和作为行为规范的《弟子规》没有任何冲突之处,正如现代社会的教育原则和行为约束规范或者法律不会存在本质冲突一样,这是不同领域不同层面的东西。《弟子规》是针对儿童的“法律”或者说行为教导规范,翻开《幼儿行为守则》或者《小学生守则》,也多是“要”或者“不要”的口吻,同样是教条式,王园长作为幼儿教育专家,可惜没有研发出语言轻松幽默诙谐的《幼儿守则》,所以也没必要因为《弟子规》语言形式的教导语气而大肆反对。
王园长反对读《弟子规》的第二大理由是:“从中国优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角度来讲,《弟子规》中多处内容体现了封建奴化思想,不利于幼儿独立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当今的中国更需要民主意识、独立精神、自由精神和科学精神。”
我非常赞同当今社会需要“民主意识、独立精神、自由精神和科学精神”,但是问题是,从本人入读小学到现在的近四十年里,现代中国学校体系并没有把《弟子规》作为幼儿必修课,也就是近四十年成长起来的幼儿,并不是人人都在学习《弟子规》,也就是说《弟子规》并不是阻碍中国人追求“民主意识、独立精神、自由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绊脚石”。那为什么把当今的中国缺乏“民主意识、独立精神、自由精神和科学精神”归罪于《弟子规》呢?!我做了网络搜索,王园长作为儿童教育专家和全国百佳园长,在过去几十年里,并没有提出过培养幼儿独立精神和创造力的可行方案,我在网络上也搜索不出王园长培养的具有“民主意识、独立精神、自由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杰出人才。
所以,王园长反对的第二个理由是站不住脚的。在这一论点中,王园长也举出具体实例来佐证其观点。《弟子规》中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王园长准确地翻译了其涵义:“父母叫你的时候,你马上答应,不能迟缓;父母亲让你做事的时候,要马上去做,不能拖延偷懒。对父母的教诲,要恭敬地聆听;对父母的责备,要顺从地接受。”
我们现在都是为人子女也同时为人父母的,为人父母时,凭本心而论,绝大多数父母,当然包含我自己,希望有一个《弟子规》里面教导出的乖孩子,不期望孩子百分百做到,做到60-70%已经很幸福啦。事情往往良性循环,孩子乖巧,父母省心的同时心情好,会考虑多提高自己做父母的修养。难道王园长作为儿童教育专家,希望孩子:你叫他,他爱理不理,当做没听见;你要他做事,他一百个不愿意,拖延偷懒;你教导他,你说一句,他顶十句;你认为他做错了事责备他,他拒不接受,摔门而去或者拒你于门外。如果教育专家王园长期望自己的孩子甚至中国的孩子都这样,我无话可说。
而且,《弟子规》并没有倡导处处盲从父母,所以才有“谏不入,悦复谏”,建议不被父母采纳,还是要以愉悦的情绪和语气再次对父母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这是多么高明的做法!我们也同时为人子女,回忆小时候,我们都有被父母误责时愤怒甚至在心里怨恨父母的时候,但是当我们今天为人父母后,我们对父母只是满满的爱。就我自己来说,我现在仍然记得小时候被妈妈责骂时委屈和愤恨的心情,但是现在,为人母的我,心里对妈妈全是无尽的感激和热爱,想起妈妈,泪湿眼眶,悔恨自己小时候没有更懂事一点,没有以更高明的策略和宽容的态度应对父母的责骂从而减轻父母的辛劳。
王园长认为《弟子规》中“号泣随,挞无怨”有问题,我也同意。但是不同意王园长对这句话的解释,王园长说“当孩子向父母提建议时,父母不听,生气就可以随便打孩子”, 这是曲解!《弟子规》的作者本意并不是说父母生气就可以随便打孩子,而是说孩子要坚定地向父母提出自己的建议,即使因为哭着跟着向父母提建议遭到父母打骂也不要怨恨父母。这是多么宽广的胸怀!这是教导孩子以坚韧不屈的态度对父母力谏,同时以宽广的胸怀原谅父母情绪失控时的打骂。事实上,很多父母有情绪失控打孩子的经历,同时大多数也是在事后后悔的,如果孩子以宽容之心原谅,岂不是非常好。当然,我们做父母的应该尽量提高修养不打骂孩子,那是对父母的要求,与《弟子规》无关。
王园长反对《弟子规》的第三个理由是:“从教育方法来讲,死记硬背的方式不适合幼儿的心里特点和学习方式。 ”
如果我从文字层面理解正确,王园长的这个论点反对的不是《弟子规》内容本身,而是学校对《弟子规》的教学方式。作为幼儿教学专家,应该培训幼儿老师如何去教授《弟子规》,而不是反对《弟子规》本身,所以我不想浪费文字反驳。但是王园长支持这个论点最后的总结颇让人费解:王园长说“让儿童死记硬背、囫囵吞枣地学习《弟子规》,是简单粗暴地灌输教育,是一种“洗脑”教育。 大家都知道,所谓“洗脑”是洗去了旧有的知识或者理念,接受了新的知识或者理念,如果孩子根本不理解没接受新的东西,何谓“洗脑”?如果孩子理解了接受了,说明“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孩子接受了,那就反过来证明这种死记硬背方式在幼儿阶段是管用的。所以,我认为王园长的说法是自相矛盾的。
王园长反对《弟子规》的第四大理由:“从《弟子规》核心价值观来看,它所宣扬的是成人本位、长者本位的价值观,与现代教育倡导的以儿童为中心、以儿童为本位的儿童观和教育观背道而驰。”
王园长这又是在瞎扣大帽子了!写到这里我有点气愤了,本来是想以平和尊敬的态度、以实事求是的原则、以平和舒缓的语气慢慢探讨的。但是这里我看到了我一向厌恶的“官腔”、“高调”和“大帽子”,有点控制不住了。 《弟子规》其实就是一个儿童行为规范,有必要上升到核心价值观层面吗?!
其实王园长在这个论点下的的举例也说明了《弟子规》就是一个简单的儿童行为规范指导。如“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意思是不论在用餐、就座或行走时,都应该谦虚礼让、长幼有序,让长者优先,年幼者在后。 请问这有错吗?试想您去朋友家就餐,大家还没入座时,主人家孩子先自己去桌子边去坐好了,大家还没开始吃,孩子已经开始自顾自吃起来了。您作何感想?这家孩子太有教养了,太有个性了?!“强调无论什么时候都要遵循长幼秩序,难道幼小的孩子饥饿时,也只能强忍?”亲爱的王园长,《弟子规》这样强调了吗?您不要这样钻牛角尖式地主观强加式地曲解,行吗?
王园长反对《弟子规》的第五大理由:“用《弟子规》来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启蒙,培养不出道德的国民,也读不出道德的中国。”
还是同样的话,过去四十年《弟子规》没有作为学校教育的必修课,我们培养出道德的国民了吗?相反的情况是,很多人从小接受的教育是心无所敬畏,行无所约束,所以,只要自己有现实的索取,不管他人、不管子孙后代,所以,我们的环境遭到那么严重的破坏,所以有地沟油,所以有毒奶粉,所以有苏丹红。
在这里我不得不反问一句,王园长既然被评为全国百佳园长,应该从业有二十年以上的历史,在您二十年的幼儿教育生涯里,您耕耘在人一生成长品格基础奠定的幼儿时代,您为国民教育道德教育的贡献是什么?
王园长提到,《弟子规》中说“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这其实是教育孩子,每人对人事的看法不一样,如果不是直接评论你的,你就别参与背后评论人。 王园长硬要故意拨高理解为“明哲保身”,还搬出孔子的话:“见义不为无勇也。”从文章中看出,王园长是推崇孔子的,因为多处引用孔子言论。 这里顺带提一下,王财贵博士推广诵读经典,首推《孔子》,按照王博士的经典等级排列,《论语》在第一等级,《弟子规》属于第四等级的启蒙书,也就是说《论语》才是讲修身养性大道理的,《弟子规》只是浅层次的儿童行为规范。 王园长多次把《弟子规》拨到和论语一个层次去理解,完全是经典读少了的表现,应该赶快和我一样加入诵读经典的行列,而不是以对《弟子规》的错误理解去反对王财贵教授的经典诵读理论,您根本没弄明白,瞎反对啥?
王园长反对《弟子规》的第六大理由:让幼儿读《弟子规》之类的所谓经典,属于典型的“超前教育”。“近代以来,一直有人以弘扬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为名,主张让幼儿儿童读经,包括《弟子规》、《孟子》、《论语》、甚至《心经》等等。王园长提到的提倡读经的人士时,举例有王财贵、蒋庆和南怀瑾。 蒋庆我没听说过。南怀瑾先生的书我有幸读过,对其人品、学问和修养相当敬佩,这样一位智者和有德之人,提倡的东西应该是可信的。 王财贵博士有幸刚接待过其到新泽西举办公益讲座,虽然只是两天的接触,先生的学识、修养及精神已让我深深佩服!
其实我不明白王园长的意思到底是什么?反对诵读经典? 那您为什么多次引用《论语》中的话佐证自己的观点,《论语》可是王财贵教授首推的一本经典。
那就是反对诵读经典的时机,不应该在幼儿阶段?王园长说成人不该把《弟子规》等枯燥、艰涩、沉闷、不知所云的文字强塞给幼儿。照这个理论,我们不该让婴儿听优美的乐曲,因为对婴儿来说,即使再美的音乐,也是“枯燥、艰涩、沉闷、不知所云”的,因为她不懂。 王园长需要好好补补课了。王财贵博士主张,科学的东西,应该懂了才教。而文学艺术之类,则应该遵照其本身的规律,而不是按照科学的办法进行。 这一点我是深表赞同的!大的理论知识,大家可以观看王教授在北师大的演讲:一场演讲,百年震撼!
这里,我只想以自己十多年从事汉语言教学和研究(对内和对外)的亲身经历和实践来阐述我我为什么支持这个观点。 我当过中国的中学语文老师,改行的最大原因,是我讨厌自己作为老师得按照教学要求把一篇篇学生自己读起来很美的文字讲解给学生听,分析得支离破碎、寡淡无味,分析得学生兴趣索然。后来我考研究生该行教外国人学汉语。以我十多年的教学实践观察,凡是那些反复模仿、大胆练习的学生,最后都学得很好,凡是那些一天到晚问为什么的学生,最后都学不好。 中国孩子学母语也是一样的,都是从听大量不懂的话,到开始会说话的。如果按照懂了才学的理论,是学不会说话的。 中国人都会说话,如果不是从事语言教学研究的人,有多少懂背后的原理。经典学习也是属于此类,儿童其实都有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况且《弟子规》中,除少量生僻字,大多数字在白话文口头语中很常见正常智力的幼儿是可以理解的。王园长之前不是提到幼儿被洗脑了吗了,既然被洗了,那就说明接受理解了,那就不存在“不知所云”一说。
前边都是为反驳王园长的观点而写的,其实我们应该从正面客观地对待《弟子规》,在落实时不要太刻板,不要要求太高、太过,要考虑实际情况和现实环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令人欣慰的是,那篇文章最后有一个在线调查,我选择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查看结果,得票比例最高的是这个,而不是王园长主张的糟粕大于精华。
牧童歌谣 (2015-03-26 00:59:06) |
“父母叫你的时候,你马上答应,不能迟缓;父母亲让你做事的时候,要马上去做,不能拖延偷懒。对父母的教诲,要恭敬地聆听;对父母的责备,要顺从地接受” 感觉这样的孩子有点太压抑太没有个性了。 尤其青少年期的孩子,适当反叛是心理成熟的必经之路,这样要求孩子是否把孩子的个性压抑太厉害了? 如果我家孩子这样,我会很担心。 |
Sally张高荣 (2015-03-26 01:23:20) |
任何时候,特别是行为规范,标准总比实际高一些,完全能达到的就是圣人,咱们的孩子能达到60-70%已经很不错了。所以咱们没必要为达到100%的凤毛麟角的孩子担心。 |
加云 (2015-03-28 15:08:05) |
我从未读过弟子规,不知王园长是谁,也从未读过王园长写的“我们为什么反对幼儿读<弟子规>”原文。谢谢你写了如此长篇详尽的评论,读完后我个人有几点感受。 1. 我赞同王园长的观点。 2. 本文的评论并非是站在中性的(neutral)角度来全面讨论问题,而是站在一个极端强词夺理,且言辞过激,带有攻击性。 3. 很显然,对“弟子观”的讨论与本文作者有直接的经济利益冲突(conflict of interest)。所以对所有对推行“弟子观”教育有疑义或持不同意见的人大肆抨击,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4. 我很支持在北美推广汉语教学,这也是很多北美华人家长的心愿,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汉语流利?各地都有很多的汉语教学班,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往往不尽如意。第一,汉语老师应了解北美的文化和教育,要知道这里的孩子是在北美的环境下成长,如果将中国的教育方式原封不动地应用到这些孩子身上,会影响教学效果甚至使孩子失去兴趣。第二,选择合适的教材。如果把我们以前国内学过的很多课文让北美长大的孩子读,无论从法规还是道义上对他们都是很难接受的也是不符合常规的,把我们传统认为的中华美德观念直接套用在北美的现实生活中甚至会造成犯错误。第三,多数华人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首先把现代汉语学好,第一能说,如果还能读能写那就是锦上添花了。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古典经文很多。我们家长虽都学过古文,知道的也不过是星星点点。教授北美的华人子女学古典,第一实用性是个问题,第二很多古典经文传授的道义与北美的文化和法制是格格不入的。这边提倡民主人人平等,而不是一味地俯首权威。在中国家长打孩子那被认为是“打是疼,骂是爱”,在北美家长打孩子被称为是虐待孩子会有严重后果的。古典经文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特定的条件下产生的,世界已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别说在北美传授古典经文,就是在现在的中国给孩子传授古典经文,也是很难被全盘接受的。 |
牧童歌谣 (2015-03-30 22:19:40) |
这样的行为规范和标准我认为不适合用来要求孩子。 |
予微 (2015-04-01 06:02:17) |
很抱歉,没有读完全篇文章,但看到这一句,有存疑: “我做了网络搜索,没有查到相关科学资料显示中国人大脑结构和机制随时代变迁发生了改变。” 第一,网络上的资料非常不严谨,特别是现在微信满天飞的时代,不能作为佐证。 第二,在古代,没有对中国人作大脑结构和机制的相关科学研究,当然不会有科学资料来证明大脑古今对比而发生相关变化。 |
守义 (2015-04-02 05:49:20) |
我很同意予微的观点,通过网络搜索查找相关资料以确定是否“中国人大脑结构和机制随时代变迁发生了改变”是很不严谨的。 但是,另一方面,作者不是一个科研工作者,因此不了解相关的科学知识;否则,作者不用查找任何资料就应该明白,从人类进化的意义来说,在两千多年前开始读《弟子规》时的孩子的大脑结构和机制与现今孩子们的大脑结构和机制没有什么区别,更不要说民国政府禁止孩子们读《弟子规》是仅仅发生在一百多年前的事情。也就是说,如果从两千年前开始到一百年前为止的时期内孩子们诵读《弟子规》是有效的,那么今天的孩子们读《弟子规》同样是有效的,而且其对孩子们大脑的效果是完全相同的。 |
守义 (2015-04-02 20:19:12) |
我觉得这是一篇很好的文章,大胆的说出了自己的教学理念,特别是面对王园长这个儿童教育专家和全国百佳园长这个权威,能够对其文章有理有据的逐条批驳,表达出来的是“民主意识、独立精神、自由精神和科学精神。” 我理解加云的第2,3条评论。但是具体说,对于2,我认为作者本来就和王园长有不同的教学理念,因此,作者很自然的要提出自己不同意王园长的教学理念的原因,同时为自己的教学理念提出理由。如果要求作者只能站在中性的立场讨论问题,对两种不同的教学理念各打五十大板,或者是你好我好大家好,那这篇文章也就不要写了。至于“言辞过激,带有攻击性”,如果只是就不同的教学理念进行激烈的交锋,不涉及人身攻击,也未尝不可。 对于3,我很理解加云的观点,和加云一样,我也是一个科研工作者,在科学研究中,我们都要遵守“回避利益冲突”的原则。但是,作者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科研工作者,她本身就是以自己的教学理念开办有自己的中英双语幼儿园,通过十几年的教学实践,她形成了不同于其他人的教学理念,她宣传自己的教学理念是理所当然的。如果作者的这篇文章违背了“回避利益冲突”的原则,那么,首先违背这一原则的是身为一个幼儿园之首的王园长,而不是作者。如果没有王园长宣传自己的教学理念的文章在先,也就不会有作者的文章在后。 至于不同的教育工作者们,家长们,读者们,有不同的教学理念,还是让大家自由的表达出来,这样才能看清楚不同教学理念之间的优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