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ODD?
ODD的英文全称是: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中文是:对立违抗性障碍。
当一个孩子经常显露出愤怒、烦躁、争吵、苦闹、反抗或报复对你和其他权威人物,他或她可能有对立违抗性障碍(ODD)。
事实上,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或多或少的会有对立性行为,孩子小的时候,累了,饿了,不高兴了,或生气了,他会与家长、老师和其他成人争吵、哭喊、顶嘴和对抗。对立行为常常发生在两到三岁的孩子和处于正常发育期的青少年,也就是我们前面提到过的美国人说得Terrible Two 和我们美国的中国人说的挺爱搅阶段。但是,如果与同年龄的孩子相比,孩子的公开性的不合作和敌对行为过于频繁和持续,并影响到孩子的交友,影响到家庭和孩子的学业,那么我们家长就应该小心注意了。
有着对立违抗性障碍的孩子,常常会对权威人士表现出不间断的不合作,持续的不屈不饶地违抗和敌对行为,如果任其发展,将来会严重地影响到他的日常生活。
其症状列包括:
• 频繁地发脾气
• 过分地与大人争吵
• 常常质疑规则,不愿遵守规章制度
• 故意违抗、拒绝大人的要求和规定
• 故意去骚扰或刺激他人
•总是 把自己的错怪在别人身上
• 过分敏感并很容易被激怒
• 频繁的愤怒和不满
• 当激怒时会说一些凶狠和憎恨的话语,比如:我恨你!
• 怀恨的心态并常常寻求报复
这些症状可在很多地方表现出来,但在学校和家中更容易被家长和老师注意到。
据研究统计,大约有16% 的儿童和青少年患有对立违抗性障碍。
而至今,对立违抗性障碍的病因仍不明了,但家长们都说,这些孩子与兄弟姐妹相比,从小更加固执并要求甚多。
专家建议,有对立违抗性障碍表现的孩子应得到一个全面的精神评估。排除其它精神疾病或者说行为障碍症,例如,小儿多动症,学习障碍,焦虑症等。因为,如不治疗并存的疾病,则很难改善对立违抗性障碍的症状。
待续
欲加入海外文轩子女教育微信群,请加:haiy256, 然后我们会发邀请。
司马冰 (2015-03-09 14:12:04) |
对立违抗是不是中国人说的逆反心理。“对立行为常常发生在两到三岁的孩子和处于正常发育期的青少年”,这是不是中国人讲的逆反期,两三岁是第一逆反期,青春期是第二逆反期。有对立违抗行为看来属于发育中某个阶段的正常问题,成为ODD对立违抗性障碍可能就需要注意了。我家孙子三岁多出现过对立违抗,现在正常了。 |
海云 (2015-03-09 15:36:21) |
是的,对立违抗的行为是成长中的正常现象,但是如果经常发生、持续不断并且已经造成了孩子和家长的种种困扰,那么就该引起家长的注意了。等到形成孩子的行为偏差,就该尽早进行引导性的纠正。 |
天地一弘 (2015-03-09 15:45:57) |
谢谢海云分享! 当对立违抗超过一定的正常值,可能就会发生更多的行为偏差,只是在目前中国,许多孩子被困扰着,被忽视了。如果能前期引导,可能会避免成人以后的不适应能力,慢慢开始适应正常的社会。 |
海云 (2015-03-09 16:42:17) |
是的,如果,一直忽略这个问题,孩子离家成人后,有的可能在社会的磨砺中有所改善,但是更多的是在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深藏这些问题,自己不开心因为无法与大多数人相处,尤其与有权威的人无法相处。我知道一位长辈就是一辈子只能与比他地位低的才能处的好,他的平级的或者上级都相处得不愉快,这样的人很难令他们自己愉快,因为人与人的关系说到底是一个人快乐与否的关键!我们中国人可能把这些总是与权威对着干的人归类为性格不同,其实,这方面是可以让他自己有所醒悟,并且加以引导的,也从另一个方面能够改善他将来的为人处世,从而增加快乐感。 |
金丝楠 (2015-03-09 23:03:25) |
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应该懂得一些心理学常识,都应该懂得一些心理问题疾病知识,并能善于处理 |
海云 (2015-03-10 00:46:49) |
是啊,可太不容易了。 |
zhua08854 (2015-03-10 00:52:11) |
谢谢海云的科普. 我只知道ADHD,这是头一回听说ODD. 看来我那宝贝儿子是 ADHD + ODD 双冠王啦. 哇,您说我这个当爹的连哄带骗带呲牙带讨好滴把他养到终于要去上大学了,多不容易啊. 这得需要多少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才能做到呀! 不过有ADHD 与 ODD也不用愁死,您看我这不熬过来了吗,而且还可以回国唬唬人. 上次回国告诉国内朋友儿子有 ADHD,他们羡慕得不得了. 说你儿子好能干,这么小就拿了ADHD 的学位!是不是跟 PHD 差不多呀?这下好,发现儿子不经意又拿一 ODD的学位,看国内朋友咋夸他哈 其实现在好好回忆一下,咋觉得俺小时候也拿过这俩学位腻 |
海云 (2015-03-10 13:15:03) |
是的,这些孩子的问题,很多确实来自遗传基因。我和先生也开玩笑,说我们的两孩子一个继承了我俩的优点,一个继承了我俩的缺点。我们两人都还算好,各自没有这些太大的问题,但是,往上看,我们的上一辈的某些问题,再加上我们俩不为明显的某些问题集中到一个孩子身上,就成了孩子行为上的困扰了。除了遗传基因,造成问题的原因不明确,但是一定是多种多样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那样的欠缺和问题,但只要不严重到影响自己的快乐以及身边的人的快乐,基本上就是人无完人的写造。但如果应想到自己和他人的快乐,甚至深陷痛苦之中不能自拔,那就应该引起重视,孩子有可塑性,适当引导,以免成人后更多的困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