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矛盾论》——阴阳观再定位(四)

 

                                    曾经的《矛盾论》

                        ——试谈阴阳观再定位            

                                                     抱峰

要点

1,对立物方法论范畴之母同一性和斗争性。

2,析疑《矛盾论》——

   “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为方法论错误总根源;

“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伪范畴;

“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漠视和谐;;

极端宇宙观的极端演示。

3,试谈阴阳观再定位。

4,补记:哀叹无处可抄袭。

   

         四 “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伪范畴(之二)

如果延伸对普遍性和特殊性伪范畴的分析,需要指出以下四点:

第一,普遍性和特殊性混同于共性和个性。

混同概念是茅文一大特征,上边提到了把特殊性混同于单一性,把普遍一词混同于普遍性,把普遍性混同于绝对性,把普遍性的绝对性混同于斗争性的绝对性,把抽象混同于实体……以下便对是普遍性和特殊性混同于共性和个性的分析。(混同即替代)

人所共知,共性和个性是矛盾的一个正确范畴,茅文在提到普遍性和特殊性时便将其与共性和个性混同使用,以证明其正确性。正像一只鸡混杂在凤凰堆里声称自己也是凤凰,可以展翅炫耀;一条虫攀附在龙的身上声称自己变成了龙,可以喷云吐雾。借共性和个性规律兜售“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卖力吆喝只能带来哲学一片嘈杂,如此年复一年的强信号刺激使人的耳膜磨出了老茧,嗡嗡地响,听不进别的声音,犹如经常在戏台下听高分贝的锣鼓、跑调的高腔。世界上有许多政党,通常可以谈论共性和个性,而在希特勒的纳粹党内部寻找普遍性、绝对性,或者与其它反法西斯政党混谈共性和个性,就不可理喻了。世界上许多国家有共产党,苏俄共产党可以与部分国家的共产党有共性和个性,却不能与另一部分国家主张“和平共居”的共产党有共性和个性,无论苏俄共产党怎样标榜“特殊”。苏俄共产党的特殊只向少数权势者负责,最终失去民众的拥护,成为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没有这样的特殊无论西文怎样颠覆也是不能得逞的。

一位九十高龄的西方政治家外交家批评自己的国家,大意是:这个国家总以为自己“特殊”,把好战的特殊性推向世界成为“普遍性”。相反,看中国的历史倒没发现这个的特性……这样的说法客观公正,远见卓识,客观上也戳穿了用普遍性和特殊性混同于共性和个性的谬说。

第二,普遍性对应的“特殊性”应为单一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单一性、共性和个性这两个哲学范畴因为同类单一导出同类多一才成立。所说的同类为主要方面同类,或者说基本同类;事实上单一、个别事物不会完全相同,都有着各自的特点,正是各自的特点才区别这一事物那一事物。例如,一群人非常善良,可是每个人又有自己的个性,这个人聪明,那个人豪爽,这个人好强,那个人笨拙……正是这些人构成了普遍性——善良。假设说“这个人特殊”也未尝不可,是指不同于别人的特点、个性,但不能因此导出“特殊性”并包含“普遍性”的结论。单一性、个性是复杂的,多姿多彩的,其哲学概念之所以成立因为与普遍性、共性同类是主要方面

第三,特殊性和非特殊性才能成为一对矛盾范畴。

如果说一个特殊,另一个也特殊,大家都特殊,就可能生成的特殊的普遍性。比如,天鹅夫妻与人类夫妻各自具有特殊的地位,这两类夫妻有共同的特点,性的吸引、生儿育女就是普遍性。没有共同的基本特征就谈不上普遍性。事物与事物可以基本相同,却又有差异,所以不排除差异的普遍性。良善人中聪明者与聪明者、笨拙者与笨拙者也可以抽象出聪明或笨拙的普遍性,差异的普遍性。美国和中国按国土面积、人口数量具有大国普遍性,但是文化差异很大,在文化方面美国与西欧发达国家有着区别于中国文化的普遍性。这在处理国际关系时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第四,单一和特殊范畴。

既然把茅文的特殊性从普遍性和单一性范畴里分离出来,那么,是不是特殊性就消逝了呢?回答:不仅没有消逝,并且仍会占据哲学一席之地。比如,澳门的博彩业作为一种经济形态之于大陆的彩票业极其特殊,可是与美国赌城拉斯维加斯相比又不特殊;因而便能分别从上述独特而鲜明的事物中寻找到共同规律,这时就赋于了哲学特征,即特殊性,进而可以捉对构成一个新的范畴,特殊性和非特殊性。特殊性欲在哲学上争得一席之地,必须与非特殊性比较存在,别无它途。这时的特殊性又发生了同类单一和同类多一的关系——澳门博彩业与拉斯维加斯、世界的博彩业——这样,“普遍性和特殊性”转了个圈重又回到矛盾的普遍性和单一性的正确轨道了。

处理某个实体与其它实体的关系是人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所以要探索其规律,在哲学上加以提炼,于是产生了各种理论,有的正确,有的错误,茅文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错误就十分明显,理应否定。但是,否定不是目的,是要探索正确的规律;否定往往是通向肯定的通路。单一性和普遍性作为对立物范畴是正确的,肯定的。特殊性?特殊性和非特殊性也应该构成一对对立物范畴,是正确的,肯定的。这两个范畴在处理某个实体与其它实体关系时可以并用,前者要寻找共同的特征,后者要寻找不同的特征,两者都不可偏废。比如新世纪的民族复兴发生在中国,既要重视其它国家的经验,又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两厢相辅相成,心存偏见是不对的。大的问题如此,小的问题也如此,像大飞机发动机的研发,马桶盖的制造都有实际意义;马桶盖的防潮功能适应中国南方潮湿气候,好于从日本抢购回来的产品。这便是处理某个实体与其它实体关系时单一性和普遍性、共性和个性、特殊性和非特殊性的应用。这是从实体到抽象再到实体交替往复的过程。单一和特殊概念不同,但是,单一和特殊却可以成为一对阴阳(矛盾)的对立统一,有着自己的规律,生成一个方法论附属范畴——单一和特殊。人类的任何创造过程都必须参照其它过程的经验,可吸取可抛弃,并保持自己的独特品格,丰富人类创造成果。人类要重视方法论的多样性,不断开发,为我所用。方法论是个富矿。

 

以上论证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错误定义,错误核心,同时论证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攀附于共性和个性,与普遍性对应的单一性,特殊性和非特殊性才能构成矛盾范畴,单一和特殊也可以构成附属范畴——所以不难梳理出矛盾论“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连贯错误:(1)从事先设定的每个事物绝对的“普遍性”出发,(2)位移出多数到单一的“特殊性”,(3)倒置了普遍性和单一性(假设把“特殊性”当作单一性)的关系,(4)构成了“普遍性和特殊性”所谓矛盾范畴,(5)确认“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6)把“普遍性和特殊性”攀附于共性和个性,(7)把普遍性“无条件的绝对性”等同斗争性的“无条件的绝对性”,(8)意在用自我的和信奉的价值观、政治观无条件地绝对地征服、同化其它事物,这不能不经常成为动乱、对抗、战争的哲学根源,推行强势路线的武器。

“普遍性和特殊性”不可能成为矛盾范畴,普遍性和单一性才是对立物的正确范畴。

那么,既然人们叫惯了“普遍性和特殊性”就可以将就着用、永远在迷宫里奔突?当然不可以。一个前进中的伟大民族对于伪哲学不醒悟,容忍其长久广泛使用实在不可理喻。这是真理与谬误之争,不仅是词语之争。在人的日常生活中处理人与人、个体与群体的关系总要按世界观、宇宙观行事,或者自觉或者不自觉,或者正确或者错误。而在处理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政治与经济、道德与法律、科技与应用、进取与保守、对抗与和谐、战争与和平等重大问题时就更加不言而喻了。错误的哲学概念与正确的哲学概念困拢着人们,这绝不是可有可无的问题。一个明显错误方法论范畴时刻作怪对于人类社会意味着什么已经很清楚了。

哲学建设是一项费时费力的无形的浩大工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其中哲学建设工程落在一代又一代人的肩上。以文化复兴为核心的民族复兴至少是百年计的使命,而第一个一百年才刚刚起步。






抱峰 (2015-03-06 02:09:27)

目前在网上查不到有对普遍性和特殊性质疑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