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庄子》“以寓言为广”猜谜
(2)《庄子》“以重言为真”猜测
(3)《庄子》“以卮言为曼衍;卮言日出,和以天倪”猜拳
(4)《庄子》所谓“十九”、“十七”数之猜度
(5)《庄子》“雅语、俗语”猜想
《庄子》一书,在魏晋时期曾与《周易》、《老子》并称为“三玄”,唐朝成为了道教经典称《南华真经》。《庄子》体裁明言:“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庄子·天下》),并曰:“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庄子·寓言》)。深入研究庄子“三言”,是步入《庄子》艺术殿堂、领略其神异风采的关键所在。
庄子讲“三言”,但确实推“不言”。“不言”之意特指“于无字句处读书”。庄子生于齐楚之间的宋国,习用楚语,并多杂糅周边土语,故能运用当时存在而不统一的“雅语”和“俗语”,成全了他的有“字”藏“音”之天书——《庄子》。研究庄子那个时代的语音语义特色,是研究《庄子》的门槛,不跨过此门槛,恐怕所有的努力,统统都将是隔靴瘙痒。
在《庄子》研究之初,本文的写作本意不在求全,也没想求真,实在于求异。求异也不该胡言乱语,而必须走在前人的足迹上,故题名为《庄子“三言”“两语”猜想》:有“字”者之“三言”即寓言、重言、卮言;藏“音”者之“两语”即雅语、俗语。
史蒂夫·乔布斯发出感叹:“I would trade all of my technology for an afternoon with Socrates.(我愿意用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此话道出了我倾心写作此文的动机。
(1)《庄子》“以寓言为广”猜谜
一般人认为,《庄子·寓言》旨在说明《庄子》表达“道”的手法。我们不能提问“什么是道?”因为这已经是首设前提“道为物”。“道”给出万物,但“道”不是万物。这一点,很多文学爱好者并不知道。
寓,居住的地方;又解,寄托:寄寓;寓目(过目);寓意(语言文字中所寄托或暗含的意思)。庄子曾说他的文章百分之九十是“寓言”。何为“寓言”?凡出自虚构、别有寄托的语言,无论是禽言兽语,无论是离奇故事,无论是素不相及的历史人物海阔天空对话,都属于“寓言”之列。此为当今的解释,至于庄子的意思我们只能猜想。
广,同“庵”,草屋。又解,四周无壁的大屋。又解,空间横向尺寸大小。又解,思路的开阔程度。广无际。从哲学意义上讲,广代表天,天是自然;顺其自然,自然而然。
为了说“道”,“寓言”一词乃庄子所创。此时,庄子作为语言大师,参透语言、驾熟文字,颇具资格玩耍文字,甚至贬抑文字,所以他要说“不言”,只想画“圆”了。这个“圆”又如何表示呢?那么又不得不用“寓言”两字以示之!“寓言”两字是“圆”的分音,“圆”是“寓言”两字的和声。
“圆”到底讲了什么哲学问题吗?那就是庄子所处在一个苦难的年代,对于社会、对于人生、对于生命的思索。庄子内心本有无数丘壑,却又能被他迅速摆平——格式化,置于无何有之乡与广莫之野。“圆”是“不分”,始卒若环,无始无终,无几无时,周而复始。庄子以“圆”说“道”。
“圆”中有“道”,“圆”是“道”。但“道”不是“圆”,“道”不可言,言而非也。《周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应该不言,但又不得不言,只作“寓言”,以“寓言”喻“道”,寄望于彼。文字是一种历时传播,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庄子以语言文字的方式,教我们体会味外之味、话外之话,以跳出文字陷阱,去琢磨文字背后的东西。
(2)《庄子》“以重言为真”猜测
《庄子·天下》阐述了先秦各学派的中心思想及其活动情况,并列举了重要的代表人物,保留了当时诸子学说的许多材料,堪称中国历史上第一篇哲学史论文。
何谓“重言”?凡属于重复——也就是援引或摘录——重要人物(前贤或古人)的谈话或言论,都属于“重言”之列。庄子说他的文章百分之七十是有根有据,是有来头、有分量、有大益之言。这就告诉大家:我的话是真实的、不容质疑的。
我们都知道,庄子的确很崇拜老前辈孔子。“以重言为真”就来源于流传的这样的一个故事:
有一天,孔子领着他的学生来到一个地方,让一个学生去化点饭食以充饥。这在当时是很平常、也很正常的一件事,但在今天遇到了麻烦。食店老板知道是孔子的学生,就要让他认一个字。这个学生看了很得意,那么一个高尚的字我怎么会不认识呢?于是说:“这是真善美的真!”老板说:“你认真,那就请回吧!”学生回去报告了孔子,孔子当然知道怎么回事,就说“认真了,就没有饭吃啊!”在旁的另一个学生听见后,自报奋勇再去会老板,他对老板说:“你这是鸡和巴两个字!”老板高兴了,赏给他们每人一顿美餐。
在今天看来,这个学生的回答不免俗气。我小时候,“爹的个鸡儿,妈的个巴子”常常是用来骂人占便宜的。但是,对当时的那个时代的一般人来讲,却是高尚的。其实,“直”就是“一”,“八”就是“不一”,而且进入了从前的字典,只是后来被屏蔽了。不过,现在网络语言已经用了两个英文字母G和B来代替。道家重“生”,儒家重“礼”。这位老板俨然是生殖崇拜,是性器官崇拜,与孔子的道德崇拜是两回事。
“真”字拆开则为“道”,一阴一阳之谓“道”;不拆开,那就是“德”。“德”从心从直,表行为稳重而专一。故至德之世,其行填填,其视颠颠(《庄子·马蹄》)。
现在我们可以请来庄子,我相信他是不会说我猜得不对的。
(3)《庄子》“以卮言为曼衍;卮言日出,和以天倪”猜拳
我从前的老师告诉我:在战国、魏晋时代,书写材料是削制成的狭长竹片或木片,竹片称“竹简”,木片称“札”或“牍”,普称为“简”;每简20个字;每20只简编缀一起叫“策”(册);每10册裹卷在一起叫“卷”。不成书、不成册的只简被插在一个圆形容器里,竹子的叫筒,木头的叫桶,陶土材质的叫卮。那些插在“卮”里、不成册的文字,或“只”简、“只”言片语的文字,就是“卮言”。
又,受先秦时期崇酒、好酒传习的影响,庄子以卮代酒,以酒喻言:生在方内,游于方外;超然物外,齐同是非;苍山酒仙,人间百年。《庄子》卮言,有如美酒一般让人陶醉,的确是使人神往的中圣“载道之言”。难怪诗仙李白赞曰:“吐峥嵘之高论,开浩荡之奇言。”
“卮言曼衍”是说“卮言”有如清水般“漫溢”开去。在这里,庄子还运用了谐音、俗音的技巧,偷偷地放进一个哲学概念:莫言。“莫言”是在“无为”之后的又一个发明创造。“无为”,无先物而为,尊道而为;“莫言”,莫先象而言,倒道而言。
“卮言日出”就是每天有言,有似于当今网上随笔与杂谈。庄子参透了语言文字,明显地批判了语言文字、贬抑了语言文字,但又不是随意草草而为,而是“和以天倪”。天倪是天边的曙光,代表了前景、希望。“卮言”以救济人类精神的破产,有如行云流水,读起来酣畅淋漓,给人以现实浪漫主义美感。
庄子“三言”代表了庄子在“哲学”层面上,对世界、人生的“冷静”的注视。朱熹称赞庄子:“才极高,眼极冷,心极热。”词人胡文英说:“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悲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
其实,我说庄子:“居高性远化为神,继往开来情意深;冷眼朝阳观世界,零言贯注地球村。”
(4)《庄子》所谓“十九”、“十七”数之猜度
庄子说他的文章十之有九是讲“圆”(寓言),庄子说他的文章十之有七是重要人物言论的“重复”(重言)。言外之意,庄子说他的文章十之有一是非曲而“直”(卮言)、十之有三是“原创”,即非他言而己言、自言(卮言)。然而,文章中我们难以绝对分解寓言之外,哪些是重言,哪些是卮言,也就只好混为一谈。我想,这也正好是庄子的本意。
我们晓得,庄子时而以叙述方式讲理,重而非重,复而非复;时而以描述方式说事,断而非断,续而非续;时而以铿锵评论,无所待而游于无穷。难道不可以想象:“重言”,那不就是载人籁之言?“寓言”,那不就是载地籁之言?“卮言”,那不就是载天籁之言?
百分之七十是“重言”以说真,真是“德”,真是“一”和“不一”。人之德,其任务是:讲“一”,同时讲“不一”;存人者自利,庸人者自涩;孤阴不生,孤阳不长;互利双赢。这也就是“道”。百分之九十是“寓言”说广,广就是“圆”,“圆”就是存在。“道”是本源性的存在,“道”无处不在。“道”的任务是:生之,续之,长而不宰。
庄子主张“大道无言”、“道不可言”。“道”,是超越的无限;“言”,是世俗的有限。无限的世界不可能用有限的言辞解释清楚。或许在庄子的心中,以有限的“言”说玄妙的“道”原本就无意。所以,庄子的“卮言”方给人以“怪生笔端,意出尘外”的强烈印象。“道”在人的心中。
(5)《庄子》“雅语、俗语”猜想
“语”有两语:雅语和俗语。也就是说,“话”有普通话和地方话。普通话属于官方推广的话,语素比较普通化;地方话属于局域的话,语素较比特定化,如像:(/z-i/~/j-i/~g-i)=/ji/,(/s-i/~/x-i/)=/xi/,/n/=/ng/,(z-j-g不分,s-x不分,n-ng不分)等等。语音不统一,及其话语改变现象的造成,与人口迁移、居住环境、商贸集市、社会改变,及其大规模战争等等情况有关。
所以,我们讲语音,必须考究(1)雅音、雅语,和(2)俗音、俗语。雅音或雅语出现在受过教育的人中,属上等人的话语,被称为官方语言;俗音或俗语常被指为蛮人、没开化的人使用,属市井贫民的话语,它包括各个地方的难以统一的土音、土语。然而,我们还不能不承认,俗语是雅语的源泉,雅语是俗语的一种提升。有诗为证:非必奇言妙语,何如新意清辞?那番调雅遣俗,莫道美卿秀文!
人类语音曾有很大变化。中国北方语系改变最多,而南方语系相对接近古语一些。有人考证,(1)古无舌上音,只用舌头d,t,n,l,无j,q,x,z,c,s,zh,ch,sh,或不分;(2)古无轻唇,无f,v。 所以,当时的话语基本上都是:/di/,/do/,/dido/,以及与/ti/,/to/,/tito/;更有混为一谈,而又都成为/yi/的音,另有n,l常作语素的后缀。(3)阴阳对转(语音结尾带n,ng 称为阳声,古音无m),也就是说,阴、阳声音混为一谈。
古人发声,最早开拓于元音/i/、/o/,又开发出辅音/t/、/d/,从此中国最早的“天/ti/di/”和“道/do/to/”,及其混音“一/yi/”,便成为中国最早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此外,中国声音又借/b/p/m/作否定含义的辅音,便带出中国最早的“一”和“不一”等高等哲学意义的词汇:“一”和“不一”属万物;“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有”与“无”都是存在者。
道家鼻祖伏羲八卦的阳爻与阴爻就是“一”和“不一”。此时,我们又了解到:数字除八(带否定前缀/b/,“不一”)以外均为“一”;“天”是大“一”;万物可称“道”,但“道”不是万物。“道”是万物之母,无形象、无处所,属于“无”。
每一种语言的使用,都会有这样的一种技巧:利用方言,或同音字,或以谐音转换话题,或偷换概念,从而造成多重语境的转换乐趣。庄子宣扬“不辩”,但在我们感受到鱼的快乐的时候,难道不会情不自禁地赞叹庄子的诡辩才能吗?须知,“鱼”可以是“我”,但“我”绝不是“鱼”。庄子是中国的第一位诡辩大师。
庄子的确是首屈一指的语言大师,技巧娴熟地创造了不少新字、新词。比如“寓言”竟有圆、以及婉转的含义;“重言”竟有重要、还有重复的含义;“卮言”竟有非暗含,而又有直言、自言、酒后只言的含义。再者,以“鱼”喻“我”,以“鸟”喻“道”;“道”的功能又如同“庖丁解牛”的“刀”;云云。真是妙绝不可言。
庄子巧妙地告诉我们,一切物事都在“道”的掌控之中,是人都在“命”的掌控之中。可知“命”即名读阳声音,转读阴声音是/mia/,即“不一”,“不知道”。一与不一,为与无为,言与莫言,名与无名,辩与不辩,变与不变,必与不必,知与不知,才与不才,异与不异,用与不用,学与不学,想与不想,···在“道”的掌控下,竟然都可以混为一谈。天下万物、万事,哪有普世的价值,哪有绝对的真理啊。
时到今日,一个“日”字,山东人读“一”,湖北人读“二”。这是因为湖北人讲话离古音远,山东人说话离古音近。真可谓“一就是二,二就是一”啊!又比如一个“分”字,北方人读/fen/;南方人读/ben/,“不分”也读/ben/。北方人讲话离古音远,南方人说话离古音近。真所谓“分”与“不分”一个样,“分”就是“不分”,“不分”就是“分”啊!
说说方言土语还真的很有意思。记得我有一位广东同学,他在与他的老乡一起时,就听不懂他的讲话,只听得全是/gogi-gogi/“公鸡公鸡”,直到现在,我们还喊他“公鸡”。可以想见,如果我们把庄子请来,让他读一读他自己的文章,我们听到的可能都会是/dido-dido/“嘀嗒嘀嗒···”地发声了。我好像发现了,在读《庄子》中,广东话、闽南话的优势。这是金嘉锡(Chin Chia-His)老先生告诉我的。
读《庄子》,我们该听见了蝴蝶的声音,听见了马蹄的声音,听见了飞鸟的声音,听见了江河的声音,听见了游鱼的声音,听见了玄冥的声音。···我们终于可以研究《庄子》了。
圆通赏花进行时 (2014-10-07 22:39:43) |
史蒂夫·乔布斯发出感叹:“I would trade all of my technology for an afternoon with Socrates.(我愿意用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此话道出了我倾心写作此文的动机。 |
圆通赏花进行时 (2014-10-07 22:41:43) |
“圆”是“不分”,始卒若环,无始无终,无几无时,周而复始。庄子以“圆”说“道”。“圆”中有“道”,“圆”是“道”。但“道”不是“圆”,“道”不可言,言而非也。《周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应该不言,但又不得不言,只作“寓言”,以“寓言”喻“道”,以“月”之品性喻“道”。 |
圆通赏花进行时 (2014-10-07 22:42:58) |
“道”常被借喻所描述:时被喻为有,时被喻为无,时被喻为鸟,时被喻为刀,时被喻为“一”和“不一”,实为万事之根、万物之本。 |
圆通赏花进行时 (2014-10-07 22:45:13) |
所谓“以重言为真”:“真”字拆开即为“道”,一阴一阳之谓“道”;不拆开,那就是“德”。“德”从心从直从行,故至德之世,其行填填,其视颠颠,表行为稳重而专一。 |
圆通赏花进行时 (2014-10-07 22:49:29) |
所谓“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庄子》卮言,即只言,即自言,即直言,即中圣“载道之言”。 |
圆通赏花进行时 (2014-10-07 23:03:28) |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儒家教导如何做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家教导如何做事。 |
圆通赏花进行时 (2014-10-10 02:34:45) |
孔子务虚,老子务实。 |
圆通赏花进行时 (2014-10-16 16:07:38) |
可能世上有两种人:(1)做人,做好人;(2)做事,做好事。谁能改善历史状况?谁能推动历史进程?谁能推动社会发展?谁能改善人们生活?…… |
圆通赏花进行时 (2014-10-19 00:00:57) |
记得林语堂先生有这样的一种理解:中国的读书人,得意时是儒家, 失意时是道家。 |
圆通赏花进行时 (2014-10-19 23:34:54) |
真正读懂《庄子》,我以为需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一定基础。谢谢! |
圆通赏花进行时 (2014-11-12 20:04:33) |
儒:拿得起;道:想得开;释:放得下。 |
圆通赏花进行时 (2014-11-13 01:01:12) |
孔子:人弘道,非道弘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