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的“长江三宝”融融中国少有地处江海河汇集的地方,太仓是个例外。于是,鲥鱼、河豚、刀鱼便成了太仓三宝。我们小时候在上海吃过鲥鱼和刀鱼,河豚有毒,所谓“拼死吃河豚”,没人敢,也没有出售的。鲥鱼被誉为江南水中珍品,古为纳贡之物。苏东坡曾有诗称:“芽姜紫醋炙鲥鱼,雪碗擎来二尺余。南有桃花春气在,此中风味胜莼鲈。” 鳞片大而薄,上有细纹,吃鲥鱼不能刮鳞———换言之,吃鲥鱼就是为了吃鳞,如果用一层薄薄的猪网油将稍微腌过的鲥鱼裹起来,再撒上葱白姜丝和黄酒用旺火清蒸。这样的鲥鱼鲜汁饱满,轻轻一碰,汁如泉涌,连肉带鳞都能吃下去。河豚的鱼肉毒性不高,主要集中在卵巢、肝脏和血液里。以前,国家明文规定不准供应河豚鱼,民间却难禁垂钓和冒死尝试的。据说,每条河豚的加工去毒需要经过30道工序,一个熟练厨师也要花20分钟才能完成。吃河豚之前,用小刀割去鱼鳍,切除鱼嘴,挖除鱼眼,剥去鱼皮,剖开鱼肚取出剧毒内脏,再把河豚的肉一小块一小块的放进清水中将毒汁漂洗干净,才能烹饪。现在,河豚在太仓大多人工养殖,毒是没有了,味道也不一样了。河豚带有胶质浓厚的鱼皮,食之粘口,也是特色之一。太仓的刀鱼,因体型薄而狭长,似尖刀而得名。刀 鱼每年春天从大海游入长江产卵前,需要囤积脂肪,味道特别鲜美。刀鱼刺多而细软。我们小时候吃鱼练出了踢刺的本领,要数刀鱼功劳最大。刀鱼除了传统的清蒸,还有红烧、烧汤等。太仓的特产是刀鱼馄饨。选用新鲜刀鱼肉,手打成泥,配以少 许作料,全刀鱼肉泥入馅,让食客在大口吃馄饨时满口留住刀鱼的鲜美。可惜,我们去的不是时候,没有赶上刀鱼季节。太仓早于上海,曾为元明时期的海上码头和鱼米之乡,繁荣昌盛,并留下珍贵的文化遗迹。每每回上海,我就去太仓。今年带了多位海外各国的华人作家同去,个个惊讶不已。太仓还有一宝:长江口的鮰鱼,记得以前宋庆龄每到上海就点名吃鮰鱼。我们有幸尝试到,肉嫩味浓,齿颊留香。太仓好吃好玩,还有好朋友。为此,诞生了我的散文《我以太仓为故乡》。
我的留言
先登录本网站, 方可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