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来了个玻璃人(康平散135)

 


    刚刚过去的一个礼拜,跟随着报纸大标题“埃森有了一个新景点儿”的引领,没日没夜的,真有陆陆续续不少人,往市中心的一个小广场上涌,就为了去看临时戳在那儿的一个长方形的玻璃屋,更要看玻璃屋里住着的那个“玻璃人”。一个傍晚,正在我过去凑热闹的时候,看见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妈妈,好不容易挤到玻璃门前,大声说:“年轻人,我就是要跟你拍个照!”激动之余她竟没想到,自己孤身一人的,挤了半天,身边儿却没带着帮她按快门儿的……

    这“玻璃屋里的玻璃人”,是德国私立电视台Pro-7的一档节目(“We Are Watching You”)。制片人的用意非常明白:在如今这个网络恢恢、监视器泛滥成灾的时代,不管有意无意是好是坏,你生活里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夸张一点儿说,其实全都在别人的眼皮底下了。当初跟着呼吁“民主”相平行的另一个追求“透明”的理想,主动被动的,竟先在每个人自己的身上如此分毫不差地变成了现实。

    电视台来了主意,干脆把这个人人皆知的现实彻底形象化,而且还要尽量化到极致。他们请来一个半大不小的名人小伙儿,一周时间,24小时都在玻璃屋里起居,所有举动都由无数大小镜头从各个角度“现场直播”,别说打电话这种本来就不用遮掩的动作了,就连每一句闷着头儿的自言自语,所有的声音都能通过高音喇叭传到小广场上;任何一个敲在键盘上的标点符号,也都实时同步,立刻在架起的大屏幕上清晰可见。如果他能这样旁若无人地“安静”生活倒也罢了,别忘了这时候还有那么多“别人的眼皮”在四周活灵活现呢。围在玻璃屋外的人们,从一开始有礼貌保持距离的旁观,到慢慢有了勇气,生发出各式各样的兴趣,上来讨要签名卡、合个影的,有一搭没一搭扯闲篇的,套近乎拉家常的,漫无边际刨根问底的……甚至不管不顾,三更半夜还来敲玻璃打招呼,恨不能要跟你同享梦境的……我真佩服了这小伙子坚强的神经,如此昼夜连轴的鏖战,居然还能挺得住,还时时都有那一份善意的微笑!

    事后才听说,到底还是有一个最终的私密没有人能看透:他和女友事先就作好了约定,凡是一些特殊的心情要表达了,不能说不能写,只能靠一套无人知晓的微小手势,偷偷对着镜头暗示。或许,正是这被新时代逼迫研制出的“密电码”,多多少少帮衬了他,把住了私下交流情感的最后那么一小块儿可怜的阵地,从而扛住了整整一礼拜众目睽睽的严刑拷打?

    看了一圈儿玻璃人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的透明生活,刚回到自己四壁严密的小屋,上楼时微微的气喘还吁吁未定呢,一条朋友的微信就进来了:刚才几点几分到几点几分,你是不是在城里那个玻璃屋旁边的人群里转悠来着?我看见你了!

    头顶的警钟果然常鸣!这时候,耳边只有阿庆嫂那句自己给自己鼓气的唱词儿:要沉着,要镇静,要勇敢……







蝉衣草 (2014-08-04 11:50:09)

这家私人电视台为了收视率竞如此突发其想。

朴康平 (2014-08-04 11:58:48)

收视率是所有私立电视台的命根子嘛,竞争有时候真的还挺残酷。

夕林 (2014-08-04 13:25:53)

现在,到处都是玻璃屋里的玻璃人!谢谢分享。

朴康平 (2014-08-04 15:02:00)

没错儿,咱们都是。谢谢夕林!

海云 (2014-08-04 15:44:01)

洗澡上卫生间呢?

绿岛阳光 (2014-08-04 15:46:09)

就是呀,咱也想问,洗澡上卫生间总不能也在玻璃屋里吧?呵呵。

朴康平 (2014-08-04 16:31:52)

在玻璃屋旁边有一个小屋,专供这两件纯私人性需求,但也是限时的。

朴康平 (2014-08-04 16:33:10)

另有一间小屋,限时使用。

阿朵 (2014-08-04 17:55:47)

这主意把现实彻底形象化,有点意思。

朴康平 (2014-08-04 17:58:59)

但好像收视率没达到预想的高度。

捷润 (2014-08-05 04:56:03)

好象以前英国有人试过类似的活动,网络时代的新行为。穿戴式电脑会引发更新的行为。

朴康平 (2014-08-05 05:23:07)

这类Big Brother的节目早就有了,现在也还一直在办。人只能跟着时代往前走,其实是别无选择。

予微 (2014-09-20 01:42:09)

我还以为他穿着衣服洗澡,拿张报纸遮遮就上厕所呢。

透明到极致了,是我们将来生活的走向吗?

朴康平 (2014-09-20 06:22:27)

透明总是相对的,而且,重要的是你自己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