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一个故事,一首歌。
一处马嵬坡。
年幼的时候,看这样的故事,总不能明白里面的含义,或被一些杂乱无章的解释干扰着,让自己不能由自己的内心去感受一段长恨。
而现在,回过头来,再读这篇长诗,依旧如昨日般,想从中间找一个可以替代的角色,或者,那一池芙蓉,那一墙宫柳。
今夜是上弦月,有个好听的名字会一直伴着今朝来、今夜去。
七夕,一个乞巧的日子。
就连长生殿中的君王,也会在这样的夜晚,立下一个或许可以完结的誓言。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这样的誓言,千古以来,流传了很久。
所以,今日再看《长恨歌》,就真的很敬佩唐的开明了,一段帝王的爱情传说,抛却了正史也抛却了野史,在诗人的笔下委婉起来,留给我们的,只有如常人般牵肠挂肚的爱恋了。
这样的牵肠挂肚却是那样地入心入肺,便宛如了一个梦,一个梦中的梦。
幼年的时候读《长恨歌》,吃惊于诗竟然是可以这样写的。
再后来,就想着,一段幽怨,真的可以“绵绵无绝期”吗?
人会遗忘吗?
或者,有些东西,在人的一生中,是根本不可能被遗忘的。
我是个没记性的人。
所以,我想,有时候,没记性的人是不是会快乐点?
昨日,在杭城,坐于房间的一个角落,周围都是琴筝的声音。
一个电话进来,忙躲得远远的,怕干扰了这环境中的幽雅。电话那头说,怎么听到有箫的声音,我说不是箫,是筝。她说不像,于是我一声不响走回房间,她听仔细后我又退了出来。
箫的声音该是有穿透力的,可以隔山隔水。
有时候,遗忘是很容易滋生起来的,就比如我竟然忘记了今天有个名字叫“七夕”。
早晨,收到很多的问候,如“情人节快乐”“七夕节快乐”等,最喜欢那一句“乞巧节快乐!”
乞巧,很美丽的字眼,就如了那葡萄架的温馨和女儿的柔肠。
只是,不知道我们还有多少时间可以让乞巧这样一个愿望落到现实里面。
有些愿望,虽然美好,但是,终归落不到实处的,如果把这样一个愿望一直惦记着,难免会伤神伤心了。
所以,很多时候,看周遭的一些经过,就算看自己的经历,也就当作是一场旁人的故事罢了,千百年前帝王的故事,也不过成了后人茶余饭后的闲谈,而芸芸众生的过往,也仅仅就如一缕青烟,不留痕迹了。
看到了这样的结局,就明白了,七夕只是人们的一个美好的愿望罢了,很多游离于现实之外的东西,我们就只能靠愿望去满足了,即使位至顶级,依然把这样一个梦渲染在生活之外,也曾感慨“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的那种凄凉,也有“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那种追寻,也寄托“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的那种浪漫。
原来,君王的情感也如常人般难解,马嵬坡成了一种痛。
那么,常人的这样那样的情怀就更容易理解了,凡夫俗子,有那么一种念想挂在心里,多多少少也对得起自己的一生了。
那么,这样的念想会轻易地被遗忘吗?
有时候,回头看看自己曾经走过的路,有的清晰如昨,而多数,已经清淡的不值一提了,即便提起,在记忆里面也已经残缺不全了,想拼接回去,都已经找不到拼接的理由了。
那么,是不是就该抓一下眼前的所有呢?眼前的一切能留给我们什么呢?
这又始终不能明了。
七夕,或者真该隐于葡萄架下,听一段亘古不变的美丽传说,让那窃窃私语透过云透过风,传入周遭的空气中。
也或许,七夕就如了那能穿山越水的紫箫,那千里之外你的呢喃传入葡萄架下端坐的人的耳中,把那一丝一缕的情怀融化成盈盈之水,即使什么都不说,也能什么都明了。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在今夜仅仅成了诗句了。
执手相看,那一湾浅笑,换得一整个空间的浪漫。
2008年七夕
木易石 (2014-08-02 11:24:50) |
谢谢分享。记性不好的人确实都很快乐,今宵大家都快乐! |
甘行尔 (2014-08-23 04:27:10) |
一湾浅笑心窝满 执手相看月正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