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德嘉特和汉茨,还有罗茜

 


        想起要说说艾德嘉特和汉茨这老两口儿的故事时,才忽然发现艾德嘉特离开我们竟已是十多年了。下葬的那天,阴云细雨,我们跟着她的棺椁,默默地走了好长的一段路。坚持到把手里的鲜花扔向墓穴,眼泪到底还是控制不住了。握住站在一旁的汉茨的手时,看着他木无表情的双眼,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艾德嘉特,阴影里的哀伤


        只是在刚刚结识这对老夫妇,走进他们高大宽敞、布置得很有品味的家的时候,感受过短暂的灿烂。那之后,可以说再没有同时和他们见过面。

        艾德嘉特好像总在忙碌,而又看不出她忙碌中的乐趣,反倒让人觉得,她的忙碌只是为了小心翼翼地避免忙碌里可能会出现的差错!莫名其妙的提心吊胆,心甘情愿的唯命是从,成了对她日常生活不幸的概括。开始时,我以为这完全是出自她的善良,是她感觉到自己上了年纪之后不愿意变成别人负担的一种自卫式的努力。我那会儿没有明白,原来是越来越明显化了的家庭关系的危机,正一点点地吞噬着她的自尊和对生活的信心。她觉得与汉茨感情破裂的原因都在自己身上,于是,总在无缘无故地自责,时时刻刻都想用加倍的小心来弥补什么,挽救什么。她活得那份累,真让我们看不过去。

        这也就是大家把她引进我们 “圈子”的缘故。她退休前是英语翻译,为了让她明白,除了料理家务琐事,她身上其实还有更高的质量,还能为别人带来不少光和热,几个爱好英语的朋友,便每周一次聚到她家,学习讨教。这的确也带给她不少有了笑容的夜晚。

        就是一起出远门,我们也不顾她怕成了大家累赘的托辞,使劲儿动员她同行。记得一次在荷兰森林公园度周末,看她总是跟我们这帮“年轻人”争着抢着做家务,嘻嘻笑笑里一副返老还童的模样,谁都明白,能给她多几分钟快乐的时光,这几分钟就有黄金一般的价值。

        艾德嘉特来自奥地利,远嫁德国全是靠了爱情的驱使。现在看来,一定是时时充满朝气、开朗热情的汉茨感染了这个感情细腻、温柔哀婉的山地姑娘,两人完全相反的性格成了使他们走到一起的引力。三个女儿先后出生,一个幸福的家庭与日完满。

        可惜好景不长。随着女儿们长大成人和她们带回家来的各种麻烦,作为职业妇女的艾德嘉特渐渐感到力不从心了。大女儿和来德国进修的非洲医生相好,生下一个巧克力肤色的可爱的男孩儿。当爹的回了热带大陆,一走就再也没有了音讯;当妈的发现了对同性的兴趣,带着儿子搬进了女友的家。二女儿婚后产下一个弱智男婴,当爹的看不到有什么美好光景,也是干脆一走了之;当妈的把儿子送进孤儿院,从此粘在父母身边,每天回家后都把自己关在小屋里,成了半个哑巴。只有三女儿更多地接受了汉茨的遗传,是家里唯一的明媚。可是,她十八岁那年,考下摩托车驾照不久,和男朋友一起在德国高速公路上飞驰,一场要命的车祸,她再也没有回过家门。

        不难想见作为母亲的艾德嘉特在那些年月里要经受的磨难有多么深重。更可怕的是雪上加霜,她非但没有真正得到丈夫全心全意的支持,到后来听到的竟是汉茨早就有了与公司食堂厨师罗茜的外遇。在几度大难过后,艾德嘉特发现自己已身患癌症,几乎没有了生活兴趣的她,这时,还必须接受汉茨最终选择了罗茜的决定,办理离婚手续,卖掉共同的大屋,搬进一个很小的单元。

        见艾德嘉特最后一面,是她请我们去“新居”做客。先是她坚持不让大家带吃带喝,她要亲自下厨,做比萨饼;后来又因为饼做得不理想,特别不过意地向每个人道歉,像是做错了什么大事。那顿饭谁都不可能真正用心来吃,大家心里明白又都说不出口的,是对艾德嘉特病情和精神状态的担忧。告别的时候,她还在不停絮叨自己并没有过错的“失误”,我们和她拥抱着分手,回头看去,她正站在那堆再也没有打开的大大小小的纸箱中间,向大家送来无力的微笑……

 

汉茨,阳光下的老小孩儿

 

        汉茨永远大大咧咧,没心没肺。往好里说,这叫男子汉的开朗,为人做事都简单明白;反过来说呢,具体到他和艾德嘉特共同的故事,正是汉茨的这种性格,开始时是成全他们婚姻的磁石,到后来,竟慢慢变成了艾德嘉特悲剧人生的直接原因。

        汉茨以为自己是家里的大梁,无论什么悲苦都不在话下,他都能顶得住。这种粗线条的直来直去,的确一时满足了艾德嘉特手足无措时急需的支撑,可是,它却远远不能抚慰妻子细腻感情的渴求。遇上家里出现的困境,他们各自以自己的方式对应,表面上也一次次度过了难关,而实际上两个人之间不同性格产生的差异却越来越大,只是他们没有察觉,或者说察觉了也不愿意承认,都盼着时间的推移能填平沟壑,转危为安。

        食堂厨师罗茜的出现,对汉茨来说,真是一场及时雨。与总是悲情哀婉的艾德嘉特完全相反,从罗茜身上时时能感受到的只有欢愉,只有那高声大嗓的快乐。不难想象,能暂时逃离没有任何欢笑理由的家,跟罗茜躲到公司餐厅的角落相聚,对汉茨是一种有着多么重大的“解放”意义的享受。一来二去的,他们越走越近,成了公司里几乎半公开的情侣。

        唯有艾德嘉特一直蒙在鼓里。当家事慢慢平定,精疲力尽的她期待着能和老伴儿一起过几天安稳日子了,汉茨反倒做出了彻底背弃她的决定。汉茨最终选择罗茜,道理非常简单:他不想继续纠缠在艾德嘉特的婆婆妈妈里,他要彻底解放自己,按照自己的性格和意愿生活。他这时的大大咧咧和没心没肺,是百分之百的自私,他对艾德嘉特已经完全失去了感觉。

        退了休的汉茨,到大学里报了名,选修了几门课程,他要让他的晚年生活不那么单调。接着,又进了驾校,这回总算有时间圆圆多少年的驾照梦了。顺利拿下驾照后,他又满城里找临时性的工作,要靠有了驾照的方便,给自己找份事由,让时间过得充实。很快,他找到了为市区药店送药的差事,便整天开着车穿街走巷。不过,到底是新司机,加上年纪不饶人,认路的本事太差,好几次都差点儿耽误了药店的急事,汉茨被炒了鱿鱼。他倒并不在乎,他还有几个刚来德国的外国朋友,等着他隔三差五地去教授德语,他还有骑了多少年的那辆老自行车……

        现在,还常能在街上碰到风风火火的汉茨,骑着车飞驰而过。大多是他没看见我们,就是看见了,也是潇洒地一挥手,名字还没叫全,他就没了影子。汉茨没心没肺的,越活越年轻。

 

在罗茜家做客

 

        这也是好多年以前的事情了。

        那年五月的一天,汉茨忽然打来电话,说眼下正是芦笋上市的时候,罗茜有意专门做一顿芦笋餐,问我们有没有兴趣去她那里聚聚。我答应得很痛快,完全是出于好奇,想亲眼见识见识久仰了的罗茜。

         没有丝毫艾德嘉特的客套,罗茜整个儿一个自来熟。咋咋呼呼地把我们迎进她布置简约的客厅,像是好久没见的老朋友。让了一圈儿烟,没人接手,她便给自己点上火,从此一根接一根,再也没断过。透过圆圆的镜片,就见她那双大大的眼睛总在闪着光,问长问短,刨根问底,没有她不想知道,没有她不敢问的。问答之间,则全靠着她嘎嘎的笑声,把可笑和不可笑的话题统统都串在了一起,屋子里的气氛特别爽直,全是不带拐弯儿的痛快。

         我暗自回想和艾德嘉特相处时的感觉,这时候,一边喜欢着罗茜家的粗犷,同时也多多少少怀念着艾德嘉特那里的细致,而最多的,还是在琢磨汉茨,想象他是怎么在这样两个女人之间生活的。

         罗茜的芦笋并不值得恭维,或许因为芦笋原本就没什么味道,没什么味道不说,还丝丝地透着一缕缕的清苦。饭桌上,不知怎么牵出了有关汉茨家事的话茬儿,罗茜表现出特别的不屑,那种“咱们可不是奥地利的读书人”的表情,倒是真能配上盘子里芦笋的苦味儿。

         大家多少都有些尴尬。那时艾德嘉特还在世,想到她当时正一个人在家里孤独着,“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的小曲儿,自然就成了我排遣不掉的不安。


(感谢画家小王插图)







海云 (2014-07-31 20:24:01)

你这时空穿梭的,我读了两遍才读懂了你的意识流。图画的挺好的。

朴康平 (2014-07-31 20:30:47)

没觉得意识怎么流啊,哈哈。可能因为他们家的事儿比较杂吧?画家小王是多年的好朋友了,小画儿画得特棒。

夕林 (2014-07-31 20:31:32)

各色人物,生活的无奈。

红叶 (2014-08-01 00:37:54)

感情的事情很难说清,想评论汉茨负心吧,又觉得两个性格不同,合不来的人硬要生活在一起确实是挺痛苦的。

朴康平 (2014-08-01 03:34:33)

同感同感。

朴康平 (2014-08-01 03:38:08)

就是这么回事儿,只能咬牙说:这就是生活无情。现在每次碰上九十岁的汉茨骑着自行车在街上风风火火,都要感慨一次。

捷润 (2014-08-01 06:05:06)

为他们家的三个女孩感到不幸,祸不单行啊

朴康平 (2014-08-01 06:37:48)

真的是有点儿太夸张太极端了,生活有时真不公平。只有大女儿的经历,还算相对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