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的人们发现,在所有宗教崇拜的自然现象中,有些是可以认知和预期的,比如日出、月圆、四季、寒暖。于是就有了文字、数字、历法、天象等工具,帮助人们记载、传播、交流这些知识。当人们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产生了宗教之外的科学文化和思辨推理,这大概就是在三四千年之前,形成的独立于宗教的哲学。
那时间,人们关于自然的知识几乎完全融于哲学之中,既有科学的经验特征又有哲学的思辨特点,古代自然科学在哲学家的著作中得以流传至今。古希腊的哲学家很多都是数学家,很多数学家也是哲学家。差不多一千年之后,科学也从哲学中分离。一千多年又过去了,再也没有任何文化分支可以逃离哲学。也就是说宗教、哲学、科学形成了人类的所有文化。
罗素有一段话被引用过无数次, 他说“哲学,就我对这个词的理解来说,乃是某种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它和神学一样,包含着人类对于那些迄今仍为科学知识所不能肯定之事物的思考;但它又像科学一样,是诉之于人类的理性而不是诉之于权威的,不论是传统的权威还是启示的权威。一切确切的知识都属于科学;一切涉及超乎确切知识之外的教条都属于神学。但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还有一片受到双方攻击的无人之域,这片无人之域就是哲学。 ”
可以这样说,罗素的定位,把哲学说得很悲壮,在神学和科学之间腹背受敌。神学认为它叛经离道,曲解天意,科学认为它无法给出确切答案。要让哲学走出这样尴尬的水洼,还要看看它到底探究的什么。人是有神性的动物,除了研究科学在自然世界里得到自由,还会深入到心里,探究生命的意义,死是怎么回事?诸如此类那些永无答案的问题。其实人就是在这样的追求、追问之中,才会接近理性、真理。
很多前沿科学都是出于哲学考量,尔后为科学观测、科学实验所证实。这样的例子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苯原子的化学结构,等等忽视所说的大胆假设。如果这些哲学上的先行者,可能到现在我们还在黑暗里摸索。当人类的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动力,往往是哲学思辨产生的前瞻性的展望。
每个哲学家都有自己的“理想国”。康德说:当今世界,幸福的人不讲道德,讲道德的人不幸福。康德的理想国有一个最高的主宰,他将根据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分配幸福。道德水平越高,得到的幸福越多。这样一个社会才是公平的,而且正是因为这样一个空楼阁,让越来越多的人们坚持道德底线。
先哲们解释的哲学,被近几十年来的颠覆性的宣传搞得黑白颠倒。
比如“形而上学”,取自周易的一句话:“形而上曰道,形而下曰器”形而下,有形的是器物,形而上的无形的是道。“道可道,非常道也”——“道”如果可以说出来,就不是道了。道是极其高深的,说不清、道不明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研究过科学、逻辑学、心理学、伦理学、艺术文学等等,无所不包。他去世以后,弟子们整理文稿时发现,被其称为第一哲学的东西无法归类,就把它暂时编在物理学的后面,称为“metaphysics”。那是一些存在本质的探求追索,他说事物表面事理是知识,事物背后的道理和原因是智慧,是比知识更高的学问。马克思把形而上学定性为一种和辩证法相对立的方法论,专指那些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观察认识事物的贬义词。很像林彪说得那样,他先为捏造一个词儿,然后套用驳斥批判你——想不到的是,这么多年以前就被马克思用得如此炉火纯青。
再比如,那些年如果说某人“唯心主义”, 就等于宣判他的政治死刑。到底有没有先天、有没有超验?难道“三岁看到老”“性格决定命运”这些大家公认的经验都是错误的?说到底,哲学, 作为研究人的心理、思想、感觉、冥想的学问,其本身就有相当多的“唯心”成分。
也许人们最终会需要皮毛哲学家,会需要心灵鸡汤。但现在最需要的是回归,回归古希腊,我们听到太多的“圣经”,我们差了两三千年前的启蒙。
天地一弘 (2014-05-10 13:27:56) |
谢谢分享!是啊,人类需要多了解一些哲学。 |
费明 (2014-05-10 13:52:45) |
是这么回事儿,太需要哲学,不是处世哲学、皮毛哲学、鸡汤哲学,而是经典的古典的哲学,我们在中学或大学拉下的人生最重要的一堂课。 |
香台 (2014-05-12 10:40:19) |
我们接触的真正的哲学太单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