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几束

空间和时间随意流转,这些不过是旅行之后在博客上随意敲下的文本,有无数篇。采撷来几束,权做脚印,书写流年。

第一束:细看绿意淋漓处,身在清流空翠中

        ——青州胡林谷

记得上次沿着山路逶迤而去时,青杏尚小,是个晴朗的暮春,我携了画框油彩,在山道上画一树又一树织叠起来的斑驳的绿色。棕红色的土地,黛紫的山峦,变换的树影,曲折的小路,这一切的一切都被定格在画布上。

遗憾的是,河床里纵横的都是错落的卵石,诉说着关于水的前尘往事。而水演绎的故事,似乎是多雨的盛夏才能流行开来。

最近这段时间阴雨缠绵,本是淡暑新秋之时,时令恍若跨到深秋。趁暑假尚有几日可以消渡,不如,再重走胡林谷,看水去——

一直遗憾,青州古城山多水少,如果这个季节,到山里走走,看岩间小瀑飞流,看石缝细水氤氲,看河谷清流激荡,看湖泊丰盈满溢,一定会觉得,山与水相依,水之于青州,本不多却也不少,一个雨季丰沛的降水,洗净了碧空,染绿了青山,树更绿草更青,一切都因为水的存在,变得生动而空灵。

驱车行于山道,缓慢迤逦地行走,感觉自己是趁着一定绿呢小轿,在风景里缓步穿行,流连于转弯处轰然的水响,邂逅一株杨树上自在的蝉唱,看黑色的蛱蝶,闪动她美丽的翅膀。或者,看一只水鸟在树梢上像我一样,为水讶异欢欣。暮春那些寂寞的卵石,早已经被水温存的拥抱。有村妇在水边浆洗衣衫,有的甚至把家里锅碗盆盏,拿到河边一一净洗。

我问这水要流到什么时候。答曰:一直能到秋后。

想大地霜结,万物凋零,庄稼归仓时,水们将消隐与河谷最后的温存。唯有胡林谷的一脉瘦泉,四季不枯,为胡林谷村的几十户人家提供免费的“自来水”,这是真正的“自来”水,不用氯气消毒,没有水垢沉淀,自千山万壑的岩石缝里渗透而出,甘甜爽口。一脉泉水,一个村庄,万壑青山,万斛绿意盎然。

   看过九寨美得迷离的水;看过太湖波平如镜、一碧千里的水;看过滇池洱海美玉一般晶莹剔透的水;看到过岷江青衣江交汇处泾渭分明的水;看到过虎跳峡激流壮观的水……而今这无名的小河,伴随我们的行程一路欢唱,穿林过山,时而隐没无踪时而素面朝天,为青山扮靓,为绿树洗尘,我心欣然。目力所及之处,都是大自然壮阔的画卷与诗篇。

暑假剩余这几日,曾经想去内蒙草原看“青草漫卷牛羊归”,曾经想去洛阳帝都造访龙门佛祖慈颜,而今就在家门口,一脉泉水数峰青山,我自心安,谁说近处无风景呢?

充满慧心的人,满眼皆风景。无论是千里之外,还是自家门口。

归来路上,有大娘搭车,带着她的小孙女回城上幼儿园。我把她们送到家,大娘客气地要付车费,婉拒了。当年我外出写生,无论是青州西南山区还是沂蒙老区,众位父老乡亲厚待有加,就算我对他们的一点报答吧,力所能及做点好事,也算是对车上两位小朋友(我女儿和外甥)的教化。

第二束: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青州方山

   做教师的好处,在于可以在忙碌和休闲之间穿梭。很多工薪阶层(无论白领蓝领金领)很多都比教师的薪水高很多,但是唯有假期可以让这些们艳羡。

   高翔的鸟儿终究要归于笼,高飞的风筝终究要安于巢。大半个假期大都在应付排闼而至的繁琐事务,而今,眼看着这个暑假要画上句号了,决定将这剩余一日假期交付山野。

方山,是青州西南山区绵延群山中的一座,基本处于未开发状态,同去的伦一家对这野逸的山比较熟悉,他们已经攀登过数次了,而我虽然也惯于游山玩水,但目光所及都是远处风景,譬如黄山,峨眉等等,对于家门口这些名不见经传的山大都没有亲临过。

应伦之邀,亦做一回游仙,直奔方山而去。据说,“方山”实际应为房山,房,女人胸前之双峰也。因山顶耸立二峰,形态饱满,故为山。  方山是座野山,无人卖门票也无人管理。属于被游客遗忘的角落。对于一座山来说,不知是幸还是不幸。我们一行五人上山,没有遇到第二队人马。这和在名山大川中与人群摩肩接踵形成鲜明对比。也正是如此,整座山被原始植物所覆盖,乔木、灌木、藤萝、高山芦苇,青草、野花,蘑菇、苔藓,形成一个完整生态链条,生生不息,又自生自灭,一切尽在自然。只有一道石阶隐没其间,是采药人劈开的?还是当年土匪王二麻子驻扎山顶时开出来的?这些颓废甚至已经塌方的石板小路仅容一人通过,到了险要处就没路了,只能在嶙峋的石缝手脚并用往上爬。

从蜘蛛大侠布下的天罗地网中遁过;从生着青苔的石阶草坡上穿过;从蜂涌而至的蚊群中窜过;从有着八角形外衣的小白蘑菇群中踱过……到达山顶,真的有两座耸起的峰峦突兀而丰满地袒露着胸膛直对蓝天。天光云影之下,摇曳的山花和纷披的绿草给它们披上雅致秀美的外衣。

于峰顶极目四望,周围无尽的山如素淡的水墨,逐渐隐于天际。蝉声满耳,鸟鸣应和,虫吟缭绕。不同的音阶,不同的旋律。或许,这就是天下最美的艳遇吧,与大自然的际遇,总是因着这奢侈的享受,而生出万物皆备于我的慨叹。高山芦苇摇曳着它的纤柔,不知名的野花攒着紫色的圆满的花球,还有草坡上浅浅新绿之中如同桑椹一样星罗棋布的花儿如同细碎的鼓点,打在一片新绿的和弦里。到底是,初春,还是盛夏?还是初秋?已然没有季节的变换,唯有凝驻于此的美景,如同WINDOWS的桌面一样美丽。

眺望山下,远处红的蓝的屋顶宛如童话里的城堡,人烟渺渺之处,细水迢迢,记得那是一片阔大的水域,走近了能看到碧波荡漾,水波苍茫,而今,登临方山峰顶,却是一缕水环着数脉山。采了五色山花和红色的小浆果装点我的草帽,阳光浓酽如茶,将本不白皙的肌肤染成了蜜褐色。上得课堂,学生们恐怕会觉得是印第安人来了吧?

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我且从容,对一山青葱,不思归去。

劈了一根被山火烧干的柏枝做拐杖,多日不曾爬山,下山一路蹒跚,好在无人催促,可以任意悠游。所谓上山容易下山难终是深有体会了。就这样一路歌着吟着归来。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山水清音,无论方山还是房山,心念之梦系之,都让人意念生枝。

第三束:顺与不顺,各占一半

——晃荡在平遥

    冬日平遥之行,在别人眼里,以为这是疯狂的举动。行走于茫茫天地,蛛网般高速路网,涉黄河,过娘子关,穿太行。由鲁而冀至于晋,车如飘蓬,一路西东。更兼不期而至的风雪,让去时坦途变成归来时覆满薄冰镜面一般光滑的多蹇之路。

去时,日丽风和,群山虽有往昔白雪披拂,然高速路上星点全无,全速行驶,不管那电子狗喋喋提醒,箭簇一般射向远方。人被裹挟于高速度,似乎是饮了一杯可以提神醒脑的兴奋剂。七百多KM路程用了八个钟点,当然这里面还包括中间吃喝拉撒的时间。

古老的平遥如同敦厚的长者,给我们宽容与温暖的怀抱。四大街八小街72条蚰蜒巷,每一道都留下行者的足迹。乔家大院精妙绝伦的砖雕,彩饰金装斗拱飞檐,装饰了老谋子华丽诡异的电影。晋祠的灵山秀水泥塑在梁衡的散文里尽情伸展。也在我们的眼睛里描摹乍见的惊喜。

风景再好,总要归去。归去来兮。风雪伴归程。朋友频频发来短信,告诉我天气的消息,祈祷我平安归去。车到旧关,眼见车流如织,只是岿然不动。夹杂于各色大货车中间,我那小车只不过是一小片飘零的叶子。此时的高速路不再是高速的象征,而是像一段患了肠梗阻的盲肠。

好在给养充足,有水有吃的,有我爱听的音乐。有先生和BB在侧陪伴,任凭风雪在窗外呼啸,我自在鸟巢大小的空间里坐拥温暖。偶尔车会往前动一动,蜗牛一般爬行。就这样走走停停,从太旧高速转到青银高速,中间也穿插油光水滑的省道国道,真正体会到了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味道。每一个陡坡每一个弯道,都是死神设下的鬼门关。归程一路千余里,交通事故二十多起,粗大的高速护栏被撞成麻花。有的车倾覆路边有的身首异处。场面惨不忍睹。

原本八个小时的车程被延宕成22个小时。蹒跚着归来,已是第四日下午。踏上青州土地,悬在嗓子眼的心才落了下来。总算是平安归来,没损一根毫毛。万幸,万幸矣。

去时顺,归时不顺。顺与不顺,各占一半。记得于右任老先生书写的一幅对联,“不想八九,常想一二,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我这次旅行,顺与不顺,各占一半。比那一二,是不是多了些三四呢?所以,想想知足吧。更何况,风景那边独好呢。

               第四束:人文的火苗

——青岛学苑书店

我对书店比较挑剔。

最讨厌的是超市里那些图书展柜,那些书是养在深闺的,每一本书都包着透明的塑料皮儿,好比是你看着一个好门楼的大院,想是里面风景无限甚至有红颜独自憔悴损了去,却总是大门紧锁不得而入。于是你惆怅而归,惦记或者怅然的向往,但是断不会把那红颜娶回家中。

再就是去国营的新华书店,壁立的书架、林立的各色书籍。很少包透明的书,但是书架的边角上时常提醒读书人请勿长时间看书,一点没有大家风范,小肚鸡肠般计较。而且还不打折,一副爱买不买财大气粗的样子。这样的书店我一般也会去逛一圈,很少买。

济南的泉城路书店,北京的王府井书店,还有青岛的书城。我进得多,买得少。我喜欢的书店譬如说中央美院五号楼底下的那个小书店。现在忘记了书店的名字了,去里面翻书的很惬意的,松软的沙发整个人可以陷进去,捧着书你可以在里面打盹,甚至可以在里面午休,只要不打烊,没有谁会催你走。如我这般进了书店就挪不动脚的人绝对是需要一把椅子的,当然有松软的沙发那就更应景了。再就是此前已经絮叨过的清华大学门口的雨枫书馆,其雅致和温馨的格调营造的读书氛围是那么恬静、闲雅。颇得我这等书女的喜欢。如果是长居北京的话我必然是那里的常客。

从济南乘动车奔青岛。岛城几日,没有去海边也没有去看风景。我的老友知我痴书,开车载我第一站就是去泉州路22号学苑书店。店面不大,玻璃门上贴着喜庆的老虎年画,一下子显得这个书店如此不同。进得店里,粗大朴拙的原木书架中间展着黑白的老照片。吧台旁边是老式官帽木椅和古旧的桌子,可以随意地去坐,桌上雕花的茶海上倒扣着紫砂的茶杯,可以随时欢迎读者就座,啜茶啃书。背后一面书架全是古旧外文书,间或点缀着老式相机、硕大的扑满、以及很民间的泥塑、簸箩、青花瓷。连杯子上都是剪花娘子库淑兰的很有韵味的剪纸图案。一个下午就呆在书店里,听着和缓的《大悲咒》这等优美贴近人心的佛音禅乐,阅读成了陶冶性情一种享受,在这间宽松随和而又符合自己口味的书店里徜徉,所有旅途的劳顿早已经消失殆尽了。如果是常客,运气好的话会赶上学苑书店经常开的摄影展或者小型油画展,赶上他们新出的一本很人文的纯文化的册子。

地板上随意地横着几条敦厚的板凳,旁边是随意堆叠的书籍。甚至还有旧旧的本子,可以写点很怀旧的诗句的那种。展台上没有热销的考试类、教辅类、电脑类等功利性书籍,架上陈列的都是人文的、前沿的、洋溢着艺术气质的书籍。书店的主人依据个人的喜好和相对固定的读者群的品味来选书荐书,参考而不盲从于市场的流行,在传统与前卫、学术与休闲、艺术与生活等多个极端的范畴间,恰倒好处地把握着雅与俗、精与博的分寸,建构起一种平凡但不平庸、深邃但不深奥的人文书店的空间,让人深深迷醉。

打理店铺的小姑娘在吧台后面忙碌着,一切都是随性的自然的,不催不逼。我买了两本书——《包容的智慧》还有《蚁呓》,朋友给挑了本《读木心》。征得小姑娘同意,在店里拍了几张照片发在博客里。

走出学苑书店,我知道,在商业气息浓郁的青岛,依然会有人在细致地呵护着心灵深处那一簇人文的火苗。

                 第五束:沉醉写芙蓉

                                  ——济南芙蓉街

 

 芙蓉街何在?在芙蓉泉边。

芙蓉泉在哪里?泉城济南。

有诗为证:老屋苍苔半亩居,石梁浮动上游鱼。一池新绿芙蓉水,矮几花阴坐著书。这是清代董芸写的《芙蓉泉寓居》。方丈小池,藏在盘桓的民居。周围都是市声喋喋,汨汨地,有水珠自下而上飘摇。

芙蓉街于车水马龙的泉城路只有一步之遥。泉城路是大都市繁华的梦幻和流年。芙蓉街是老城池沸腾的生活和历史。一下踏入芙蓉街,似乎是经过了时空转换一般,回到从前的从前。每家每户都是小国寡民的日子,殷实的忙碌的,热闹的,如蝼蚁般熙攘又如孑孓般沉浸于生活的底层。确实经过了发酵的经过了千般调制的,滋味足得如同酽茶。

有人说芙蓉街是很济南的街。的确是,淳朴古老,很民间很生活。很恣肆又很放松。骨子里透着现代透着最本真的闲适。举着羊肉串鱿鱼串,穿行在人流之中,鼻息里掺杂着各色香味,几多游客,都是为着这些丰美的小吃而来。渴了,有爽到透顶的酸梅汤可饮;饿了,千百种小吃可食。从街的起首开逛,一定不要一次吃足,每种食物只需尝一点,不用踱到头,就已经吃饱了,恨不能再生出一个肚囊来才好。逛芙蓉街,一定不要正经八百地在一家坐下来吃,要晃晃悠悠一路找寻了去,方能寻到自己最可口的物什儿。

这是条古老的街,老得屋顶的灰色瓦片有的已经残缺,隔扇窗棂已经锈蚀,斑驳的风雨路过的痕迹,有一种打动人的沧桑。小吃在这残破的小巷里如棋盘上拥挤的棋子遍地开花。那个悠闲的中午我吃了寿司、麻辣串、地瓜片,当然还有羊肉串、鱿鱼卷,自然还有酸梅汤。本来还想去吃一串臭豆腐,被尾随着的贝贝给拦下了,她对于我这种嗜好做出不可理喻的表情,为了照顾她的情绪,我只好委屈自己需要刺激的味蕾。

穿行于古老的巷,恍惚之间感觉会遇到古人。据说一直到十九世纪中叶,芙蓉街连同曲水亭街地区是济南府最繁华毓秀之地,清泉长流,商贾聚居,多有豪门大宅;清末民初,这里更成为济南市行政、经贸和文化中心,高墙大院、府衙威严之外,又有了会馆洋行,以至蜚声海内外的明湖居……这一地区集历史、文化、教育、商贸、泉水于一身,是古城济南的精华所在。

如今高楼林立,昔日的繁华早已经是明日黄花,如今的富庶只能用另外一种形式来表述了。遇到几个比较有特色的小店,一个专门卖兔儿爷的小店,门口挂着绣工很好的鲤鱼。还有一个专门卖旗袍的小店,百年老字号玉谦旗袍店,推门时才发现主人不在,在他门口多拍了两张照,算是抚平心中憾意。再一个就是专门卖皮货的小店——凡尚皮工馆,里面都是手工做的牛皮物件,像是食草堂或者是素人那样的店,有文化不张扬,泛着艺术的气息,似乎离天然特别近的样子。

在济南的那些天去了芙蓉街两次。老街,有居民,有过客,有南腔北调南来北往的人在此短暂停留。招展的幡子和成串的灯笼把一条街打扮的很新鲜。记得第一次去的时候有点下雨。心情也是润润的。安闲的时候,有小吃有旧的街道,有很多不相识的人同你擦肩而过。花几个银钱,享受在星级饭店不可能吃到的美食,挺好。

看过一篇写芙蓉街的文字,结尾是这样的:热闹的正在热闹,颓坏的兀自颓坏着,推倒的正在重来。我想不出比他更精致的结尾,于是,就此打住。

第六束: 冬之暮野

——东营黄河口

驱车四百公里,飞奔来去,经东营过孤岛,只为今天这一场苍茫的邂逅。

冬日的黄河入海口,只有蒹荚苍苍,白云悠悠。完全没有传说中的秀丽与旖旎。但见天高地阔,似是李唐笔下的枯笔山水,一片玄色,是素淡的笔墨。黄河夹带着冰凌,似急又似缓的流淌,汨汨的水声从冰层下面传来。噤声谛听,似乎能听到黄河脉搏的跳动。

选择这刚刚跨进新年的第二天来叩访黄河口,冥冥之中有着一丝丝憧憬:这里天高云淡,这里清新旷远,放飞心情,让思绪飞到天苍苍、野茫茫的海天交接处吧,不要渺小的辎铢必较,只要高旷的云天与敞开的胸怀。

九曲黄河十八弯绵延五千多公里,终于归于大海。四季对于这条绵延千古的河来说,只是转瞬之间。我这偶然的造访,对于它来说,如同一只鸟儿从它的上空掠过。

鸟儿,鸟儿。有海鸥闲闲地飞过头顶。路边的树枝上就停着一只叫戴胜的鸟。车来也不躲,完全一副从容的样子。而褐色的小麻雀散在天空里,像是谁迎风撒了一把花籽。

这里的风景完全出乎想象。芦苇和茅草擎着柔软的发缕在风中摇摆,连绵成片,让人想见夏日绿云飞渡、植物葳蕤的景象。有人赞美沧海日出惊心动魄、有人惊叹黄河入海气势磅礴。有人讶异于奇花盛开、仙鹤飞舞,有人流连于宛若游龙卧波的百里拦海长堤。而我渴望高朗的激荡。所以就选择冬日,选择这个万木凋零的季节来拜谒这片中国最年轻的土地。纵然这片土地被冰凌与薄雪覆盖,但是却无法遮掩漫溢的生机和希望。

路上穿行,晃荡的阳光淡远的照耀着天然柽柳,恍若素白银幕上疏淡的影像。隔着眩窗随便拍了去,镜头中的画面让人想起一幅霍贝玛的叫做《乡间小道》的画,有着开阔的场景,和强烈的透视感。从高楼林立人声鼎沸的都市来到这地势平坦辽阔,视野宽广海天交汇处,但见脚下黄沙漫漫,极目四望草场水寥羼杂呼应。暮色缓缓升起,星罗棋布的抽油机站成了广阔背景里忙碌的巨人。人生怅惘何寂寥?唯有开步才向前。罢了,暮色苍茫与滋润烟雨,谁说不是风光无限呢?

归去路上,心情如此平静,为着辽阔的暮野,伸展成永远铭刻的画卷。新年从荒原上开始,每一时每一刻,都有新的土地诞生、新的机会莅临。

 (题图照片为青州黄花溪,用HTC手机摄)






莫那鲁道 (2014-05-04 01:43:02)

文字简洁,诗意,挺好。

捷润 (2014-05-04 06:15:29)

我也是书痴,还加上书贪。每周必去图书馆,一次借二,三十本。去书点常常抱着一本书看半天也不卖,从小就这样。你的文字很好,欣赏。

Amoy (2014-05-04 08:04:44)

读你的游记也是如此这般的充满诗情画意。关于书店的挑剔大概爱书之人莫不如此,等你来我这里,带你去“纸的时代”书店,让你流连忘返哈!

anmy (2014-05-04 09:19:11)

莫那,谢谢你的欣赏。你的文我也很喜欢。

anmy (2014-05-04 09:20:21)

书痴加书贪=书虫。阅读着,就是美丽的。谢谢捷润欣赏。

anmy (2014-05-04 09:27:49)

对于Amoy,对于厦门,对于“纸的书店”,早已心向往之。期待早日相见~

蝉衣草 (2014-05-04 09:53:43)

看了你的游记,让人耳目一新,跃跃欲试的感受,是啊!身边美景无数,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缺少灵动,生气的笔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