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孔子的模样
有偏方记载:
孔子,原产地鲁国,貌似“仁”,讲“礼”而非理,有道可为盗之道,有“君子”外皮、小人黑心。历代帝王喜栽植,并赐与臣民。太监、老爷、太太、二奶、求“仕”者、求“禄”者亦喜好,多多移植家中,后蔓延至各州、县、镇、村和寻常百姓家中,且根除不易。
因植孔子,中华大地两千多年内多处受灾、良田减产,亦有饿殍千里之年景。
因植孔子,多人患病,常常伴有“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论语·微子》)失去劳动能力,靠他人供养或包养。
因植孔子,多人弯腰驼背“鞠躬如也”,(《论语·乡党》直不起腰,以膝为足,亦不知痛。
因植孔子,多人视力模糊,只能见“仕”、“禄”,且方向感差;故而,行路常有偏差。
因植孔子,多人神经受损,不知人性、不存人情、不明是非曲直、不辩善恶、不知美丑。
因植孔子,多名孩童营养不良,只食旧“礼”,习惯偏食,使之缺乏维生素和钙、铁、锌……;长成侏儒,且臂不能伸展,足不能高起,头不能端正。
因植孔子,女子与牛马类似,皆为养,且“难养也”,(《论语·阳货》)唯用料不同。
……
近百年,经旷世英才、有识之士大力拔铲,种植方日渐稀少。
孔子有巨毒,亦有麻醉作用。
最近,有好古、求异、逐利、虚名者有栽、卖,且自以为时尚、风雅;亦有泛滥之势,各书店有售。
来到孔子专柜,还真是不少,快看看吧! 有粉色的、黑色的、金色的、银色的;有古装的、职业装的、戴绿帽的、穿马甲的、穿旗袍的、露肚脐的、穿羽绒的(温暖型)……。
取一个古装的看一看。
翻看孔子的老照片和有关图片发现:孔子没有一个是昂首挺胸的,全都是些弯腰驼背,向人作揖状,眼睛向上翻,头略低;有些像穿着马甲的那个啥。
照片之一,孔子和老板在一起,写真工作照:
“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论语·八佾》)
事奉君王,用尽了“礼”,四周的人都把孔子看作谄媚。
这张照片里的孔子真是下足了功夫,非常认真地做着造型,摆着pose,尽着“礼”。孔子从头到脚,每个pose都要做到位,不会漏掉,或多多地重复;是在尽“礼”、尽“谄”、尽老板欢心。
在场的人都觉得孔子这个人怎么这么繁缛,让人厌烦,而且谄媚得让人看不下去,大家都替孔子丢人和不好意思。这时的不好意思比“走光”更让人难堪:“走光”,只不过是让别人看到了不愿意让人看的地方,没有什么美丑;但孔子却把谄媚这种让人不好意思的事大大方方地展示在别人面前,而且,孔子还不厌其繁。孔子自己也知道四周的人都厌烦他,但孔子不顾那些,他是怕错过了献媚的机会。
孔子以尽情地谄媚,赤裸裸地来表现他愿意事君、愿意讨老大欢心(但不一定要尽忠)。
照片之二,情意正浓,爱意尤酣:
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不如授。勃如战色,足蹜蹜,如有循。享礼,有容色。私觌,愉愉如也。(《论语·乡党》)
拿着圭,(孔子出使别国,拿着代表身份的圭)谨慎恭敬,好像拿不起的样子。向上举好像在作揖,向下拿好像在把东西交给别人。面色庄重,战战兢兢,脚步紧凑,好像沿着一条路线前行。献礼物的时候,满脸和气。当以私人身份拜见时,则轻松和乐。
看看孔子这架势:小心地拿着圭,好像拿不起来。这圭的份量是如此的沉重,以至于孔子弓腰驼背,腿也要弯了,有些承受不了了。孔子是战战兢兢的面色、很小的步子,踵趾相接,每走一脚,微抬前趾,拖动脚后跟蹭地前行,好像有所遵行一样。孔子的这套台步可真是太要劲了!
这张照片非常生动。孔子的举止、表情刻画入微。片中的孔子一副奴颜媚骨,弯着腰,就差舔主子脚了。但是,这时的孔子是快乐的。孔子尽情地沉醉在“礼”和献媚的享乐之中。因为,孔子受到了“礼”的待遇,他的爱实现了,他的爱有了回报,他太幸福了、太快乐了。这是孔子最惬意的时候;认真熟练的台步就是孔子真情的直接流露,也他是内心世界的很好展示。
孔子这时在老板眼里也是最美的。因为,他爱上了孔子,他被孔子给迷住了:孔子的pose太有风韵了,身段太别致了,眉目太撩人了;老板好喜欢!
这张是清晰度很高,色彩鲜明的好照片;很是难得。
照片之三,新婚生活、工作照:
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过位,色勃入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息者。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没阶,趋进,翼如也。复其位,踧踖如也。(《论语·乡党》)
孔子进入朝廷的门,还是弯腰驼背地像是鞠躬一样进去。进去以后,又好像无地自容。站立,一定不在中门;行走一定不踏门槛。经过国君的座位,神色变得庄重严肃,脚步逡巡而行,说话也好像中气不足。提着衣裳下摆走向堂上时,依然是弯腰驼背、谨慎恭敬,屏住呼吸好像不能出气一样。出来时,降下一级台阶,面色轻松,怡然舒畅,走完了台阶,便恭敬端正地疾步向前,像鸟儿展翅一样。回到自己位置上,又是一副恭顺紧张的样子。
这张照片同样记述、展现了孔子的形态、表情。只是活动的场景范围大了一些。所以,孔子形态上有所变化。但是,始终没见到孔子直起腰来。孔子有时大气都不敢出,有时像懂事的狗狗。孔子面部表情十分丰富:有紧张、严肃、恭敬、愉快。孔子像刚过门的媳妇,为了让老爷高兴,尽显娇羞,千娇百媚、眉目传情。虽然老爷让孔子有些胆怯,但老爷让孔子爱意浓浓,心里甜蜜蜜。孔子屏住呼吸,心跳加速;爱意像小鸟一样在孔子心头雀跃,热血像激流一样在孔子身上奔涌。
照片同样是刻画了孔子内心和与之相吻合的表情。又展现了孔子奴颜媚骨的又一个侧面,又显示了一代奴才深厚的功夫与本领:真是懂事、懂“礼”、懂老爷心思的孔子。画面生动有趣,活灵活现。
照片之四,工作、公关照:
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足躩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襜如也。趋进,翼如也。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顾矣。”(《论语·乡党》)
国君召孔子去导引宾客。他神色变得庄重严肃,脚步逡巡小心的样子。向旁边的人作揖,朝左朝右拱手,衣裳也随着身体一俯一仰,整齐地摆动。快步前行,动作像鸟儿展翅一般,等宾客退下以后,孔子一定会向国君回报说:“宾客已经不回头了。”
看,孔子多着人喜欢,真是懂事,这举手投足、这巧嘴能不让老爷喜爱吗?见过什么是奴颜婢膝?若是找一个形象代言人,孔子一定能战胜众多对手,一举夺冠。就孔子这表演的技艺,就孔子这摆pose的功夫,真是功底深厚,技艺娴熟。孔子那表现得才叫是恰到好处,既表现了自己的才艺,也衬托出老大的威严,孔子真千古一人也。孔子尽展风流,自豪地行“礼”,声色俱现;摆pose,正是当红的头牌;展歌喉,正是超级的“女声”。
照片之五,孔子和蓝领、白领、老板在一起,谈话工作照:
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誾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论语·乡党》)
孔子在上朝的时候,同下大夫交谈,理直气壮,话也多,声也响。和上大夫谈话,和颜悦色,声音不高不低。国君来了,孔子就会恭敬不安,行步舒缓而容仪得体。
孔子说话时的声调和脸色是因人而异的,说话的多少也要看级别。所以,孔子的声调是会变的:级别越高,孔子在他的面前的声调就越低,随着级别降低,孔子的声调会变高;孔子脸的长度也是会变的:级别越高,孔子在他面前脸的长度就越短;随着级别降低,孔子的脸会拉长。孔子说话的声调是与级别成反比的,孔子脸的长度也是与级别成反比的。
孔子这种练声方法倒是很特别,让人长见识!
有个担着担子、光着脚的“小人”说了:“这也不新鲜,过南霸天家门口,每次都会有这种动静。”
照片之六,小区内常态照:
孔子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论语·乡党》)
孔子在家乡,非常恭顺,好像不会说话。
孔子一时之间好像变哑巴了。为什么呢?原来孔子是在小区里,又不是在朝堂,很少有上大夫、下大夫,国君更是连影子都看不到。小区内大多是没有级别的“小人”,孔子人家是懒得开口、不惜得开口,以免“失言”。话可以不说,可咱这张脸该怎么办?那就“恂恂如也”吧;反正是不能和在朝堂上一个样,但也不能瞪着眼,以免招“小人”们的板砖,以免不小心撞见什么上大夫而失了“礼”。
照片之七,身份证照: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论语·述而》)
孔子温和而严厉,威严而不凶猛,庄重谦恭而安详。
与前几张照片不同,这张照片里的孔子脸较长,面部肌肉不动,如果不是眼睛能动,也许会把孔子当死人。这照片里的孔子有些像土地爷,但这个架势也是孔子常喜欢摆的,是孔子经常在小人、弟子、下大夫面前摆的。因为孔子喜欢“礼”,既喜欢在老板面前行“礼”,当然也喜欢有人对他行“礼”,就像人们对待土地爷。
比较一下,文庙里的和土地庙里的还真像,但一样的灵验吗?一样的没有用!一样的多占片地方,倒不如盖间茅房用处还大些。从这样子看,孔子不只是想当二奶,孔子也想当大爷,也想包二奶。
照片之八,孔子就餐照。
席不正,不坐。(《论语·乡党》)
坐席摆得不正,孔子就不坐。
看人家孔子这派头、这脾气,说明人家孔子重面子,讲“礼”、尊“礼”、守“礼”。“礼”是孔子所学的专业,“礼”是孔子的习惯,“礼”是孔子的生活。没有“礼”,孔子就会手足无措,就会不知道怎么过,就是连饭都吃不下去。“礼”对孔子来说就和空气与水一样重要。
孔子讲 “礼”,就是也要有人给他自己打伞、捶背、捏脚,就是也要有人给孔子做奴才、当二奶。
照片之九,曲不离口,拳不离手,孔子生活照: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
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食不语,寢不言。虽蔬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论语·乡党》)
粮食磨得越细越好,鱼和肉切得越细越好。饭食变味了,鱼和肉变质了都不吃。食物颜色不好看,不吃。气味难闻,不吃。烹饪不当,不吃。不到该吃的时间,不吃。割肉的方法不正确,不吃。没有合适的调味酱,不吃。席上肉虽然很多,吃的量不超过主食。只有酒不限量,但不至饮醉。市上买来的酒和肉干,不吃。姜不从席上撤除,但不多吃。参加国家祭祀,带回家的祭肉不留到第二天。家祭的肉存留不超过三天。过了三天的祭肉不再食用。吃饭的时候不说话,睡下后不言语。即使用蔬菜、粮食、菜汤、瓜类祭祀时,也一定恭敬严肃。
孔子累不累?这么多 “礼”数,这么多规矩!孔子这不吃、那不吃,依我看,饿上孔子两天,他就什么都吃了。天天让孔子吃白菜,顿顿让孔子喝稀粥,孔子就不这样多事了。至于说 “礼”吗?孔子还是一定要守的,孔子守 “礼”胜于皇后守贞。
别老是看孔子摆架子,摆谱,摆pose了,那可没完没了。我已经失去了耐心,看不下去了,还是听听孔子的录音吧。
录音之一,孔子自报家门,说出自己功夫的路子、师承、专业
和才艺:
子曰:“吾说夏礼,杞国不足征也;吾学殷礼,有宋存焉;吾学周礼,今用之,吾从周。”(《中庸》)
孔子说:“我喜欢夏礼,夏的后代只有杞国,不足以验证。我学习殷礼,现在还有殷商的后代宋国还保持着。我学习周礼,现在还施行和应用着,我遵行周礼。”
孔子喜爱“礼”,学的“礼”可真多:什么“周礼”、“殷礼”、“夏礼”。孔子老是学呀学,习呀习,到那一天才能弄完呢?他老人家到死也没有学完。但是,孔子最主要的是学“周礼”,孔子不仅仅是喜爱、学习,而且还实际应用。遵“礼”、守“礼”是孔子的强项,因为爱好出天才嘛。孔子也十分自豪地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论语·公冶长》)也就是说:“我孔子和别人比忠信不一定行,可要是比学,他们比不过我孔子。”孔子的学,就主要是学繁文褥礼;孔子遵行的主要是“周礼”。
录音之二,孔子对所学专业的赞叹、敬仰、尊敬、执着,并发出声嘶力竭的呐喊。
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大小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论语·学而》)
“礼”的作用,以中和为可贵。先王治国之道,这样的可贵美好,无论大事小事,都要以“礼”为原则。如果有所行不通不地方,只知道一味地片面追求调和,而不以“礼”去进行节制,那一定是不可以的。
“礼”在孔子眼里就成了万法之源,成了包医百病的良药,成了一切行为的准绳,成了最美的乐土。要按孔子的说法,从早到晚、举手投足、做工、种田,一直到治国和两国交战,都要用“礼”来规定下来。如果没有“礼”,孔子怕是连路都不会走了。
孔子太爱“礼”了,太热爱他的专业了。在他的专业、在“礼”的下面,就是孔子的天堂。那样,孔子就可以得到他想要的天下“大同”,就是如用刀切成的一样:切成一个三角形,大小由之,尖上是老大,再下来可能是孔子,最底下的当然是“卑且贱”的“小人”;如此这般,孔子认为太美妙了。若不是这样,孔子就说:“亦不可行”,一定不可以!
这里顺便提一下孔子的“和”。在中国,很有影响力的有两样东西:一是孔子,另一种是麻将。这两样都讲“和”,麻将“和”了,结果一定不一样;孔子讲的“和”,是在一种“礼”下,形态却不一样,有人坐着、有人趴着、有人跪着……,结果一定是不一样的。孔子是要在 “礼”下“和”成一个三角形。
礼之用,和为贵,大小由之,斯为美:这样形成的三角形是孔子梦里的风景,向往的乐土。孔子如此的大声呐喊,不知道是他在梦游、说梦话,还是在描述他的梦。
录音之三,孔子开班会,讲大课: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非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
孔子说:“约束自己,使自己合乎礼的要求,这就是仁。只要哪天做到这样了,天下的人都会认为你是仁人了。要做到仁靠自己,哪能靠别人呢?”颜渊说:“请问具体的纲目。”孔子说:“不合乎礼的事不看,不合乎礼的话不听,不合乎礼的话不说,不合乎礼的事不做。”
孔子就是这样讲述他的教学大纲。孔子同时也讲了他的专业名称,教案的总目录。孔子还亲自制定下了他的学生守则、也就是落实教学大纲的步骤和方法,也是孔子弟子们的帮规、行规。
这样的规矩,万花楼里好像也有。
这“礼”可是一条又臭又长的裹脚布,是个结实的紧箍;小姑娘们用上了它,就有了大爷喜欢的风韵:东到西歪,如风吹杨柳,柔嫩娇羞,又听话,又贤良,大爷们一定喜欢。如此,孔子这总教头也一定会受到重视,孔子当二奶可期也,“斯为美”也。
录音之四,孔子教训学生: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论语·子路》)
子路问孔子说:“假如卫国国君等您去治理国家,您将先从哪里着手呢?”孔子说:“一定首先要纠正混乱的名称吧!”子路说:“有您这样的吗?您真的迂腐到这个地步了吗?为什么要去纠正混乱的名称呢?”孔子说:“仲由!你太粗鲁了!君子对他不知道的,一般采取存而不论。如果名称表达不正确,说话就不顺当;说话不顺当,事情就办不成;事情办不成,国家的礼乐制度就建立不起来;礼乐建立不起来,刑罚就不合理;刑罚不合理,百姓就会手足失措。所以,君子对名号必须说得准确,说出来准确的名号就可以行得通。君子对于他所说的话,是一点马虎都不能有的。”
孔子就是这样举着“礼”这本破黄历到处贩卖。“正名”就是孔子要建立起“礼乐”来,“正名”就是孔子必须而且是首先要干、想干的事;“正名”就是按着“礼”,由大奶奶、二奶奶、三奶奶……排清楚,弄整齐;就是要像祠堂里的牌位一样;就是不能再什么叫小红、阿春、圆圆……。如此这般,就可知道谁应受到的“礼”的待遇最多,就可知道谁最有理。只要正了名,老大说话才有力量,二奶说话才会算数。
孔子要“正名”,弟子都认为他迂腐:孔子既不说发展生产,也不说建立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却给人家排老大、老二。但是,孔子一定要给人家“正名”,否则我孔子的专业还有什么用?否则我孔子说话也不算数了;你这粗野的子路,“君子”一定要 “正名”,不许别人再叫我“孔老二”,我现在是老大,懂吗?!孔子高调门地说。
孔子要“正名”,就是为他当二奶搭桥铺路,就是为他所学的专业做宣传、找卖家,就是在向大爷们抛彩球。若是正了名,有了“礼”,我孔子当了二奶,摆着pose,飞媚眼,大爷也含情脉脉,咱孔子就吃香的喝辣的,那该多么幸福快乐啊!
录音之五,孔子单相思地长叹: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孔子说:“我衰老得多么严重啊!我已经很长的时间没有再梦见周公了。”
看看人家孔子是多么地伤心啊。孔子看着自己即将逝去的红颜,想着自己娴熟的才艺(“礼”),想这自己的一片痴情,可这些都还没有着落,没有归宿;于是,孔子悲从中来。周公是孔子的梦中情人,孔子是周公那时代的美女。但如今的选秀选出来的“超女”和以前的美女大不一样:有什么带绝活的、原生态的、通外语的……。我孔子只会“礼乐”,只会摆pose,怎么现在就没人再喜欢了?怎么就没有人看得上了?悲哀,悲哀!
照片之十,孔子失宠,被人遗弃:
累累若丧家之狗。(《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走到任何地方都像一条丧家的狗。
孔子好可怜,没有人再宠爱他。但也没办法,现实就是这样:谁看过了时的黄历,只有呆子才会刻舟求剑、守株待兔。孔子的专业: “周礼”,当时人们见得多了,不新鲜,没多少人信。即使孔子又是“治国”,又是“仁”,又是“修身”的大力宣传,当拿出来时还是那些pose和台步;既不能运筹时局,也的能以利来日。留着他还要多费些粮食,赶他到一边去。
孔子无人包养,没人收养,叫得再好听,也无济于事。因为孔子当时的名声已经不好了,都知道他是骗吃骗喝来的,害得孔子风光不再,到处流浪、到处碰壁。
孔子弟子身体状况普查报告: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论语·微子》)
四肢不能劳动,五谷分不清。
孔子的弟子们四肢不能劳动,属于重度肌无力;五谷分不清,属于智力低下、弱视。孔子及其弟子们是一个不能劳动的群体,会弄乐器,会走台步,既不像乐队,也不像马戏班子;时间一长,人们就知道了,原来是皮包公司,卖的是“礼”,吆喝着说:能“治国”、能养生(“修身”)、能美容(当“君子”)。其实,连白开水都不如。孔子一行人是在找冤大头、赞助商。
录音之六,孔子做自我介绍: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论语·述而》)
孔子说:“只叙述以前的东西,而不从事创作,崇信并爱好古代文化,并且私下把自己和老彭相比。”
孔子不从事创作,是孔子真实的情况;孔子不一定是不想创作,更主要是孔子作不出什么来。因为孔子肚子里没有孩子,如何能生得出来:孔子既没有赤烈的爱国热情,也没有脉脉的儿女情长:既看不到路边的白骨,也想不到天下黎民的温饱;既没有梦断过铁马冰河、千里狼烟;也没有操心过人间正义、天下兴亡……。孔子只是在别人遗留下来的东西里、在腐尸里寻求营养才活着。孔子和老彭比,不过是比谁吃的粮食多,孔子、老彭再多,前人之述也不会少。
录音之七,孔子自己做工作计划: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
孔子说:“默默地记下知识,学习上从不满足,教导别人从不疲倦,还有什么值得我做呢?”
孔子就是如此不知疲倦地学,学那繁文褥礼,学那些系绳子的方法,然后又不厌其烦地给孩子们身上下套、打结儿、系扣儿,就像是做盆景;孔子喜欢这样抒情,乐此不疲。孔子也不问问人家孩子愿意不愿意,喜欢不喜欢。孔子,快到一边歇着去;看把人家孩子弄的,都和收容所里的孩子似的:不是站不直,就是口眼歪斜、营养不良、神情呆滞……,唉,真惨!
录音之八,孔子拒绝加班和参加义务劳动: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宪问》)
孔子说:“不在那个位子上,就不想那个地方的事。”
孔子真是斤斤计较,多出一点力都不肯。孔子就是:个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
其实,孔子就是这样一个心胸狭窄的人,一个懒得动、爱“中庸”的人,一个只顾自己吃饱不饿的人,一个只顾活在当下的人。孔子常常在家里“申申如也,夭夭如也。”(《论语·述而》)若是孔子能出来参加点公益活动,也能让弟子们给孔子身上多添些色彩,但很遗憾,孔子没有。孔子在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论语·乡党》)我们真怕他老人家得高血压、高胆固醇。
录音之九,言为心声,孔子常装君子,一不小心,说走了嘴: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论语·卫灵公》)
孔子说:“算了吧!我没有见过爱好道德像爱好美色的人。”
孔子说:“没见过”,也应该包括孔子自己,孔子也就承认自己好色。人家孔子是圣人,岂能有好色的事?但有一件让弟子子路都不悦的事却解释不清,孔子也无法解释:孔子在外国跑官时,上赶着去见一个风流女子(南子),孔子干什么去了呢?讲课?男女授受不亲,孔子不该招女学生;讲礼?女子也当不成司仪;可能孔子是修身去了。
孔子没有见过好德如好色的,并不等于说没有,只能说孔子是好色过于好德,只能说明孔子孤陋寡闻,只能说明孔子的小人之心。就孔子同时代的,也是孔子见过的齐国晏子,就是一个不好色,且德、能皆高过孔子的。能,不必细说,晏子历侍三君,使齐国成为春秋大国。就只说齐景公要把女儿嫁给晏子吧,看人家晏子:“再拜而辞”。说的话也叫孔子听听:“妻子将终身托付给我,而晏子又接受了她的托付,君王即使有赐命,我亦不能背弃对妻子、对自己的承诺。况我的妻子也年轻美貌过,人本来在年轻时就寄予着衰老,美貌时就寄予着丑陋的。”孔子,听明白了吗?
录音之十,孔子与弟子合谋作生意: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论语 子罕》
子贡说:“这里有块美玉,是把它装起来藏在匣子里呢?还是找个好买主好价钱把它卖了呢?”孔子说:“卖了它!卖了它!我正等着好价钱呢!”
看把孔子急的:卖!卖!地直嚷嚷,孔子生怕自己养在深闺人未识。孔子太想找个好人家了,哪怕是跑再多的国家,敲再多的门,我孔子决不嫁给泥腿子,决不干那种土豆的活,趁年轻,赶快找好卖家!赶快嫁人,做老二、老三都行;就是做小?也可以凑合。
录音之十一,孔子混不下去了,不能再滥竽充数,逃之夭夭: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尝学也。”明日遂行。《论语 卫灵公》
卫灵公向孔子问阵法。孔子回答说:“礼仪方面的事,我曾经略有所闻,至于军队方面的事情,我从来没有学过。”第二天,孔子就走了。
人家卫灵公问的是阵法,孔子还不忘说自己会礼仪,但还得承认不会阵法;最后,还是只得卷起铺盖灰溜溜地走人。人家卫灵公要的是能干家务的,又不是在找“小姐”;孔子却说自己请安的姿势美,pose摆得佳,粗活不会干;看卫灵公不吃他这一套,没法再混下去,只好来个三十六计,走为上。
孔子教育乱收费: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论语·述而》)
孔子说:“只要带上十条干肉来,我是没有不对他们给予教诲的。”
十条肉干,差不多一头猪;也不知道这是一次的学费还是一学期的学费;孔子这学费“多乎哉?不多也。”孔子三千多学生,每人都要十条干肉,这个孔校长真要挣个钵满盆满。弟子当中象颜回那样的贫困学生一定不少,人家吃饭常吃个半饱,更不能喝可乐、吃肯德基;孔子是肯德基、麦当劳都不爱吃、不肯吃(沽酒市脯不食),还让贫困学生也交十条肉干,才肯教人家,孔子这还是“仁”?看来孔子更会做买卖,也不知道这“束脩以上”是不是“周礼”?
孔子还真有挣钱做买卖的头脑,孔子不要生猪要肉干;活猪还要喂,肉干放得住,好换银子。没有现金,可以用肉干来代替,这种收费方法很有创意,很灵活,好办法!不能只说人家孔子守旧,这肉干收学费的方法就是孔子发明的,怎么样,有特色吧?
孔子收费时态度严肃(威而不猛),不给钱不行,也就保证孔子只挣不赔。收“束脩”也是孔子“仁”的表现,收了钱,才卖给“礼”,不然我孔子不卖给他,看我孔子多么“仁”。
看过这么多资料,听了这些录音,对孔子就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
孔子是一个随着面前人物的级别由高到低脸却由短变长,神色由热情变冰冷,腰的弯曲度也由大弯曲变得略直一些的人。
孔子是一个爱摆造型,会走台步,善抛媚眼,且多情的“女子”。
孔子是一个被人宠爱过、包养过、又被抛弃过的人;是一个既有过“礼”遇的舒心与快乐,也有过遭遇白眼和到处碰壁这样狼狈遭遇的人。
孔子是一个“述而不作”,不能生产,就如报晓的公鸡,不会下蛋、只会啼鸣的人。
孔子是一个斤斤计较、不肯多干点活的人。
孔子是一个先天下之乐,看不见他人之忧的人。
孔子就是一个伪君子,真小人。
孔子就是一个急着想当官、要发财的人;是一个唯“礼”是从、唯利是从的人。
孔子就是一个作梦都想着周公,一生都想着在周公面前侍立、做大司仪、当老二的人。
孔子就是一个喜欢象土地爷一样,喜欢做大爷,喜欢有人在他面前上供、磕头的人。
孔子就是一个一举一动都离不开“礼”,是离开“礼”就无法生活的人。
孔子就是一个打着“仁”的幌子,到处骗吃骗喝的人。
孔子就是一个以“复礼”为人生目标的人。
孔子就是以“复礼”为教学大纲,残害了无数生命的罪人。
所有这些,也许还不能让各位观众认同,还不能够看清楚孔子;还要想进一步了解孔子,看孔子的更私秘处,请看下文。
天地一弘 (2014-04-01 23:40:40) |
精彩! |
温连军 (2014-04-02 08:03:18) |
谢谢点评。愿你开心快乐。 以马内利,阿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