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會隨想
——加華作協“秋之韻”詩歌朗誦會
黎玉萍
2013.9.24
二零一三的秋,伴著詩意來了。
加拿大作家協會舉辦的秋季詩歌朗誦會,今年選址在充滿東方氣息的溫哥華華埠中山公園。
走進公園的小穹門,沿著窄窄的路徑一路走去,我仿佛從北美大陸,一下置身於紅樓大觀園,小橋流水、曲院回廊、花叢水榭、亭台樓閣,走著走著,我幻覺自己是紅樓眾釵之一,正急匆匆趕赴蘆雪庵的海棠詩會。我可不想做那王熙鳳,只扔下了一句“一夜北風緊”就與詩會無分。今天,可會有同道效法湘雲,踏胡靴穿狐裘,英氣豪邁地一叉腰:“我是真名士自風流”?
“So beautiful!”
“What an adorable little garden! ”
“yes,Elegant! ”
一陣輕柔愉快的讚美聲,把我美妙的思緒打破,我懊惱地一抬頭,但見一隊藍眼白膚從拐角處轉出,向我緩緩移來。看著他們的笑臉,我轉念一想隨即暗笑:倘若見到這群西式劉姥姥,不知道群芳會編派出什麼樣的故事來。
會場是一個開門而為過道,閉門即成密室的門房,裏面的裝潢佈置典雅精美,幾乎每一角落都刻著華夏的印記。有遊客知道這裡的詩會雅事便欣然駐足。下午三點,加華作協副會長陶永強先生宣佈詩會開始。一陣悠揚優雅的古琴樂韻之後,姜安道先生率先登臺,以充滿理性思考的詩句:“葫蘆能孕育另一種生命嗎”開始,把我們帶進了他的詩,帶進一個西方人對中國文化的認知和思辨的世界裏。
俄國巨擘屠格涅夫說:“詩是神的詞句,詩未必只存在於韻文之中。詩到處洋溢,凡是有美和生命的地方就有詩。”是的,從《荷馬》、《詩經》以來,全人類的詩人,都在用他們敏感的心靈和神經,用美妙的文字把他們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和所觀記錄下來。詩歌,為每一個年代作注。可歎時至今天,由於物質的高度發達,多少人只敏感於欲欲的刺激,致使靈性被無限膨脹的物欲所掩蓋,所吞沒,心靈乾枯如沙漠之溪流。所幸,各位詩人的篇章,無不展示了對社會、對歷史、對環境、對生命和對愛的關注和思考,他們的詩,正如洛夫先生所言:希望給這麻痹、冷血、遲鈍的世代,諸如敏感、清醒和關愛。
中華民族是一個詩性的民族,同時又是多災多難的民族。洛夫先生用一段平實而爐火純青的語言,為我們描述了一對戀人一生無法擺脫的痛,一段相去不遠的慘痛歷史,一道永遠不可癒合的傷口。因為兩黨同室操戈,骨肉被迫分離與兩岸。一雙用“用心裁量,用童年五更的夢裁量”,縫了四十年的鞋,“間關千里”,崎嶇輾轉,寄給一雙已經不合穿的腳,多麼令人扼腕悲歎。
愛情,一直是千古頌唱的主題,然而,在當今一夜情、半日緣成為時尚的風氣下,是否還會有不變的真情?是否還有人追求、追憶和憧憬愛?
“十月又來
伴以多風的秋日
腳步移過
拍岸的浪聲移過
我遂記起那花棚下
美麗的十四行。”
廬因先生通過詩篇,大方地向群人揭秘埋藏心間五十載的一段情。而阿濃先生不但似返老還童,還易顏錯位,模擬一位情竇初開的少女,向著愛傾吐心聲,“想像我倆的影子/並排移動在路燈下”的那份浪漫。正是因為還有像兩位先生那樣情懷的詩人,人類才不至於對愛絕望。
“Good morning!”
“早上好!”
“Ohaiyo!”
透過韓牧先生的一組意思相同,發音相異的問候語,我看到一個和諧的多元世界,一幅動人的畫圖浮現眼前:在列治文的某個商場裏,一個老人耍太極的身形,像一個另類的地球儀,旋——轉——,“歐洲”剛走過去,“日本”就在眼前,才向故鄉問好,“非洲”已向我點頭。中秋節,這個中國傳統家庭團圓的日子,何時?可否?也能讓世界各民族成為一個大家庭,和平共處,遠離戰爭?那是一個夢,一個遙不可及的夢!幸而,有詩人,用詩,在詩的大家庭裏彼此欣賞,享受詩歌帶來的那份愉悅。Ariadns Sawger女士的《月餅》和陳浩泉先生的《詩步洛基山》,不約而同地描寫異族的風土人情,向異族文化敞開了胸懷,這使我想到,我們有幸生活在加拿大這美麗祥和的地方,我們該為這片土地做些什麽?
小小寰球在轉,我們不知道多元之後會是什麽潮流,但我們知道,冬將至,秋要盡,秋去冬來,我們該拿什麽抵禦寒冬?
“落葉完成了最後一次顫抖
荻花在湖沼的藍眼睛裡消失
七月的砧聲遠了
暖暖
……
秋天,秋天什麽也沒有留下
只留下一個暖暖
只留下一個暖暖
一切便都留下了。”
這是瘂弦先生的作品,每次讀來,我的心靈總會被詩人那閒看世事,處之泰然的超然氣魄所感染,是的,一切都會過去,什麽都不會留下,除了暖暖!暖暖是什麽?暖,是生命的能量,生命的確據,或許,如泉的詩意,不朽的詩篇,就是詩人心中的暖暖吧。
但願詩人暖意常在,詩會於秋長存!
(原載《環球華報》)
抱峰 (2013-12-28 01:46:04) |
海外华人在经营属于自己的诗的园地。别开生面,精神为之一振。 中华文化在海外的扩展是历史的趋势,可能正像如今的美国文化。 海外华人可能在做着自己都意想不到的具有深远意义的事。 原来加有个笑言文学网,如今没了,还有类似的网站吗? 新年快乐! |
黎玉萍 (2013-12-28 13:46:00) |
抱峰先生:是的,隨著中國移民數量的增加,中華文化在海外擴展真是大勢所催。我們協會每年秋天都會舉辦一次詩會,一些台灣的文化人士也會組織詩會,水平不低。可以說,在溫哥華,在這個圈子“混”的人還真的是不亦樂乎。至於網站,很抱歉我不大清楚,進海外文軒也是文友辛上邪介紹我來的。也祝您新年快樂! |
抱峰 (2013-12-28 20:47:39) |
为海外精英高兴,为共识高兴。 辛上邪先生有相当好的文学素养,看问题准确,并且事业心很强,为人热情坦诚。 为拙作《雪落轩辕台》他曾经花许多宝贵时间读了全文,帮助我,已有实效,至今感激不尽。 以后麻烦诸位的事可能还有很多,真不知说什么好。冬安! |
黎玉萍 (2013-12-28 23:07:05) |
抱峰先生所言甚是,辛上邪先生确实如此。而我来到文轩,也得到很多人的帮助,像阿朵、雨林、海云等等,感激不已。还请抱峰先生多多指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