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凤池饮食随笔系列25篇
1,石榴红豆芽熬小鱼
我认为,为人类发明一道菜,要比发明一项科研成果更有意义。过去人们不敢吃的东西,现在成了餐桌上最昂贵的主菜。比如天上飞的猫头鹰,地上跑的赤练蛇,石头缝里的蝎子,土里埋着的昆虫蛹。还有过去人们扔掉的东西被重新捡了回来,也成了餐桌上的美味。像鸡头,鱼刺,蘑菇腿,萝卜缨子,芥菜毛也成了餐桌上的时尚佳肴。
我对这些大厨们用脑子炒出来的菜,没有胃口,我更喜欢原汁原味小打小闹的家常小菜——最好的下酒小菜。
我最喜欢吃的是石榴红豆芽熬小鱼。
我把腌好的石榴红切成半寸长,将发好长出两厘米的白芽的青豆,用开水一焯,买一斤小河鱼(当地叫麦穗鱼)。不去头,不扒膛,洗净后,放入平盘,撒上干白面,一滚,鱼身上就滚上了一层白面,放入七成热的油锅里一炸,等鱼漂上来,呈金黄色,捞出,控出油。刷净锅,用葱姜炝锅,放入过好油的小鱼,放入醋,酱油,白糖,辣椒。多放水,尽量把小鱼没过来,再放些胡萝卜片,青椒,大料。等汤少后,加入适当的盐,味精,最后将开水焯好的青豆和石榴红放入烧三两分钟就可以出锅了。
这道小菜的特点是,色好看,红的绿的白的黄的五颜六色,吃起来口感特别好,香、甜,盐,辣,鲜五味俱全。
这是我最喜欢的下酒小菜。
2,下酒小菜韭菜花
小时候,每到寒冬腊月,快吃晚饭的时候,胡同里准传来“韭菜花,臭豆腐”的叫卖声。韭菜花两分钱一小勺,臭豆腐一毛钱五块儿。虽然便宜,但买的人不多。
我父亲平时喝酒,赶上没有下酒菜了,就买上两分钱的韭菜花,再买两块臭豆腐,炒上一小碗花生米,那酒喝得就挺香。
现在的人们喝酒,几乎没人用这些小菜下酒。韭菜花成了配菜的作料,冬天涮火锅、喝羊汤必备,但那韭菜花太差劲了,一是咸,二是味不足。
由于自己嘴馋,平时没事的时候总爱琢磨一些下酒的小菜。因此,到了什么季节,我就研究什么菜。自己享用了,再给大伙尝尝,吃过我做的小菜的人们,都想吃第二回。
韭菜花做起来比较费事。具体的*作步骤是:每年秋后韭菜花一上市,挑选花白、粒绿的买上十斤。在家挑净韭菜花里的杂物后,用清水洗净,控出水分;用刀切成碎馅儿,放入一个较大的盆内,按照比例,十斤韭菜花半斤姜、一斤苹果、二斤盐;将姜切成小块,苹果去皮去核切碎,然后放入盆内再把盐放入,用手搅拌均匀,再适当加点儿碱,目的是保持韭菜花的绿色。将韭菜花搅拌均匀,放到罐内,用布封好,放在不见阳光的阴凉处,二十天后就能吃了。
入冬以后,每天晚上我用小碟盛上一点,点上几滴香油。用油炸一盘花生米,再烫上四两酒,坐在电视机前,边看电视边自饮。那种感觉比大饭店吃桌席还自在。
喝酒剩下的韭菜花,抹在自己烙的家常饼上,那味道可不是一般的感受了。如果你平时能吃半块饼,抹上韭菜花后,你的胃口肯定大开,保证能多吃一块。
韭菜花的味儿好,可惜就是上不了大席面。
3,海米烧西葫
西葫,唐山人叫它小倭瓜,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唐山人经常吃的菜。唐山的倭瓜有两种,一是花倭瓜,另一个是白玉瓜。一般人买西葫也就是做馅吃,用西葫包饺子味道很清香,用西葫炒鸡蛋、炒辣椒、炒虾皮也很爽口。但炒西葫的火候必须掌握好,火大,糊了,火小,不熟。
我喜欢用海米烧西葫,用海米烧出来西葫,清香脆,海鲜味足。前几天,妻子买来两个西葫,说是包饺子吃,因为没时间做,眼看着西葫就放蔫了。
周末下雨,我没法出去买菜,就把两个西葫拿出来洗洗,从中间切开,掏出西葫的瓜瓤,切成薄片,然后抓一把海米,用热水发一会儿。接着把炒勺刷净,倒上油,切点蒜末把海米控出水倒进勺里,等海米和蒜末在油里慢慢炸出香味后,我把切好的西葫倒进炒勺翻炒,水汽和油星儿在翻炒时燃烧起来。随后放点儿盐,捏点儿味精,勾上点儿芡,马上出锅,盛入盘里。端上桌叫家里人趁热品尝,他们都说味道清香鲜美。
细想一下,每种蔬菜都有它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关键是我们怎样食用它和享用它。四川的二荆条辣椒价格高,但我们不能做什么菜都用二荆条,比如包饺子、烧西葫放二荆条味就不对了。
据书上说,西葫具有清热利尿、除烦止渴、润肺止咳、消肿散结的功效,它还富含水分,有润泽肌肤的作用。如果人们了解了西葫有这么多的好处,人们的餐桌上肯定多了一道西葫美味。市场上的西葫肯定卖得快,西葫的身价也会倍增。
4,炖冻豆腐
河北迁西县有一道土菜,叫酸菜粉炖冻豆腐。吃起来很有地方特色,口感清淡,菜的搭配也很新鲜。
酸菜细粉喜欢和油腻肉搭配,冻豆腐放什么菜里就是什么味。但是,酸菜细粉冻豆腐配在一起,不放一点荤的,就显得太素了。我不能说这种搭配不讲究,因为迁西人几辈子都这么吃。
其实,酸菜粉炖冻豆腐不加肉确实不好吃。我认为,荤菜就荤点,素菜就使劲素。如果我用酸菜细粉冻豆腐做菜,起码也得放半斤肉,或者一碗花椒肉。
我喜欢用海米白菜炖冻豆腐,这道菜炖出来,汤汁乳白,味道鲜美,吃饭喝酒都很适应。
去年进入冬天,我买了几斤豆腐,没空吃就冻在冰箱里。有一天,我没去市场买菜,打开冰箱,发现有几块冻豆腐,我拿出两块用水泡上,拔出冰。
泡好的冻豆腐,就像海绵或者蜂巢一样都是眼。我挤出水分,切成小块。我又切了半棵白菜,把白菜切成圆块,又切了点姜蒜葱,从冰箱里拿出点海米,在勺里放上油,把海米、葱、姜、蒜末同时放进去,叫它们同时加热,等炸出葱姜蒜味和海米的鲜味后,多放水,然后先把冻豆腐放进去,用中火慢慢炖。等冻豆腐入味后,把切成圆块的白菜放进勺里一起炖,等白菜熟了,汤汁少了,适当放点盐味精,就可以出勺了。
这道菜的特点,白菜烂糊,冻豆腐筋道斗爽口,汤汁乳白鲜美。如果再点缀几叶香菜,就更有特色了。
5,杂面煎饼合子
中国的饮食文化,不仅博大精深,而且每道菜,每样饭,在烹饪制作的过程中,都有很专业的特定用语。比如,中国的厨师还没使用味精的时候,为了给炒菜提味提鲜,他们用老鸭、老母鸡和猪蹄熬制高汤。厨师管这种高汤叫“调汤”。还有,烙和贴的概念。两面加热的叫烙,一面加热的叫贴。
锅贴、烙菜合子是中国老百姓最普通的馅类主食。做锅贴、烙菜合子的面皮多种多样,馅的种类就更多了,凡是可以做馅吃的,中国的老百姓用舌尖都试过。至于面皮,一个地区有一个地区的特色。张北有莜麦面饺子和菜合子,西藏、青海有青稞面的饺子,《红楼梦》里有豆腐皮包子,迁西县有杂面的煎饼盒子。
迁西县的杂面煎饼合子就是地方的一大特色,我听迁西的厨师赵群峰介绍,磨五十斤杂面需要用三十斤小米、十五斤玉米和五斤黄豆,用这种面烙出的煎饼合子,皮是土褐色的,吃起来杂面味足。
那天中午,他特意为我准备了一桌他的拿手饭菜。一道道土菜土饭陆陆续续端上来,我挨个品尝,服务员端上用蓝花瓷盘码放的一沓小圆饼,又端上来一碗香葱拌豆腐,厨师赵群峰赶紧张罗,叫我品尝杂面煎饼合子。他教给我怎么吃,先把摊好的小饼放在左手上,然后舀几勺香葱拌豆腐,卷起来。我按照他教的方法卷起来,咬一口,慢慢品尝。面皮有一股杂面的味道,同时还夹杂着豆味和小米的香味。香葱的微辣,豆腐的甘甜和小米面、豆面、玉面的味道混在一起,咀嚼起来有一种素斋的味道和感觉。
葱和煎饼是从山东借鉴来的美好姻缘,加上豆腐西施的调和,使古老传统的煎饼盒子,又增加了新的文化内涵。
6,懒豆腐
在南方有没有懒豆腐我还真说不好,但在唐山却有香喷喷的懒豆腐。懒豆腐有两种:生懒豆腐和熟懒豆腐。生懒豆腐是将水泡好的大豆,用小石磨碾碎,放在大锅里熬。加入泡好的干白菜叶、咸盐、花椒水。等干白
在南方有没有懒豆腐我还真说不好,但在唐山却有香喷喷的懒豆腐。懒豆腐有两种:生懒豆腐和熟懒豆腐。
生懒豆腐是将水泡好的大豆,用小石磨碾碎,放在大锅里熬。加入泡好的干白菜叶、咸盐、花椒水。等干白菜烂了熟了,就可以加入蒜末、辣椒油就玉米饼子吃了。
熟懒豆腐是将大豆在锅里炒熟,加入花生米,用小磨碾碎。其他步骤和生懒豆腐做法一样。第一次吃懒豆腐是下乡的时候。
头一年,开春种地回来,队长告诉我中午不要到伙房去打饭了,到他家吃。我在供销社打了一斤酒,就去队长家了。
进屋一看,桌子上什么菜也没有,队长的老母亲给我们每人盛了碗黏糊糊的东西,一闻喷香。队长问我:“没吃过吧?”我说:“没有。”他说:“这叫懒豆腐。”他给我的碗里舀上一小勺蒜末,又舀上一点辣椒油,然后给每人倒了一杯酒,就懒豆腐喝。
后来,只要队长家里做懒豆腐他都叫我去。回城后,就再也没处吃懒豆腐了。
如今,大饭店里都有这道菜,第一次吃懒豆腐的人,感觉新鲜。以前吃过的人,就觉得味不够。尽管小料比以前花样多,做法也细腻,但唯一缺的就是干菜。饭店大多用白菜替代,这样一来懒豆腐就失去了原汁原味的地道。真正的懒豆腐必须用干菜炖,没有干菜只能那么叫,但不纯正。
有时候,我也会把上世纪五十年代留下的小石碾找出来,刷干净,将提前泡好的大豆用小石碾磨碎,再加点儿花生米,放在铁锅里熬。等懒豆腐开锅了,将切好的干白菜放入锅内,熬的时间越长越好吃,但要勤铲锅底,糊了就不好吃了。
等干白菜烂了,打开锅盖,满屋的豆香味弥漫着,同时还有一种说不出的幸福也弥漫开来。
7,灵感冬瓜篓
冬瓜食用的方法很多。可炒,可做汤,可做馅。我们常吃的有,海米烧冬瓜,冬瓜丸子汤,冬瓜馅儿饺子。这几种吃法,已经成了传统,很多厨师在它身上还没做出什么大文章。
为了像写诗一样,不断创新题材,我用灵感对冬瓜进行了一番从锅里到嘴上的创作,一首冬瓜佳作就出勺了。发表在餐桌的版面上,立刻赢得一片叫好声。
去年夏天,几位朋友到我家蹭酒,正巧赶上大雨,我没法出去买菜。冰箱里的东西都拿出来,也填不满他们风卷残云的大嘴。
厨房的角落里蹲着一个十几斤重的大冬瓜,面对这个像篮球一样大的冬瓜,我突然产生了灵感。我把冬瓜顶用刀切开,用勺子将里面的瓜籽掏出洗净。把之前吃剩下的羊肉片拿出来,剁成馅,加入葱、姜、盐、味精、淀粉汆成荔枝大的丸子,放入油锅里一炸,等丸子成金黄色,捞出,控出油。我把半两海米放入冬瓜内,当锅底。再将炸好的丸子放入冬瓜内,加入适当水,以及盐,味精,香油等小料,然后将切下的冬瓜顶当盖盖上口,放入头号不锈钢锅里蒸上半个小时。
当闻到冬瓜和羊肉丸子的香味时,就可以出锅了。我小心翼翼地将冬瓜篓取出来,放在一个不锈钢盆内,打开冬瓜盖。一股羊肉丸子和冬瓜的清香顿时弥漫了小屋。我给每人一个小勺,舀冬瓜里的丸子就酒,那感觉别有一番风味。就着冬瓜丸子喝酒,朋友们说:“丸子又鲜又嫩,还带有冬瓜的清香,冬瓜瓤浸入了羊肉的香味后,吃起来口感非常好。”也不知是冬瓜丸子撑的,还是他们真喝多了,四个人倒了仨。
过了几天,朋友来我这里问:“上次你做的冬瓜篓子,我在饭店里要过几次,怎么哪个饭馆里也没有这道菜呢?是你自己发明的吧!”我说:“是你们这几张大号嘴给我带来的灵感。”
8,中国的丸子
中国菜系种类最多的应该数丸子,据说中国的丸子达到上千种之多。有人打个比喻,如果叫外国人每天品尝一种中国的丸子,最少也得让他品尝三年。这话说得绝对不夸张。仅肉类丸子就有上百种,各种动物的肉,各种家禽
中国菜系种类最多的应该数丸子,据说中国的丸子达到上千种之多。有人打个比喻,如果叫外国人每天品尝一种中国的丸子,最少也得让他品尝三年。这话说得绝对不夸张。仅肉类丸子就有上百种,各种动物的肉,各种家禽的肉,都可以汆丸子。鱼类,蔬菜类的丸子品种花样就更繁多了。
肉类丸子有红烧,焦熘,清蒸,水汆和油炸。在民间吃的,最普通的丸子,就数红烧丸子和水汆丸子了。因为婚宴上必须有的四大菜就是鸡、鱼、肘肉和丸子。
丸子有四喜丸子,狮子头丸子,红烧丸子。水汆丸子属于汤类菜,用猪肉、羊肉、鸡肉、鱼肉和牛肉汆出的丸子雪白柔嫩,放上几根香菜点缀,真正是色香味浓。
肉丸子是中国老百姓家家过年过节必备的一道大菜。普通的家庭妇女也会做,其实,做红烧丸子最简单,不用说做得好不好,就是肉馅放上作料用油一炸,熟了吃也是很香的。
做红烧丸子,提前把馒头晾干了,搓碎后搅拌在肉馅里,肉馅里打上高汤,葱姜末,咸盐,味精,酱油,鸡蛋,淀粉,花椒面,十三香等等。女儿总说我做的丸子好吃,自然家里吃,就得讲究点,作料就得放全点。
用手把馅和均匀后,用左手汆几下试试,丸子汆出来,圆润光滑不粘手最好。
馅和到这种程度,就可以烧油了,油烧到六成热时,把肉馅汆圆后,把汆好的丸子顺着勺边放进去,丸子漂起来正好把油面遮住,就不要放丸子了。等这勺熟了后,捞出来再汆下一锅。
等丸子漂上来后,成了红颜色,捞出来,丸子就算做好了。吃的时候,再炖,或者放上作料在锅里蒸。婚宴上大多是,在丸子上撒上葱姜花椒大料盐味精再浇上高汤,在屉里蒸。蒸上二十分钟就可以。因为丸子本身就是熟的,蒸的目的,就是为了入味。
捞出的丸子,个个焦红圆润,就像炸好的元宵一样,个个喷香,十分诱人。我趁热掰开一个品尝了一下,咸淡味道正好。如果再放上点作料一蒸,那味道就更好了,来碗米饭,夹几个丸子,吃起来保准胃口大开,食欲倍增。
9,蟹籽烧肉皮
猪肉价格起起落落,但猪肉皮的价格一点也没有降低过,生肉皮每斤卖五块钱,熟的猪肉皮卖八块一斤,买的人仍然不少。
我听说猪肉皮和猪蹄是最好的养颜美容食品,因为肉皮中含大量的胶原蛋白。
红烧猪蹄、卤猪蹄、熏猪蹄、红焖猪蹄其实都是男人喝酒的好菜;肉皮冻、凉拌肉皮、蟹籽烧肉皮是不错的喝酒小菜。
我们这儿有一道蟹籽烧肉皮,很受欢迎。要是哪家饭馆的菜单上有这道菜,少说得三十块钱。
这道菜做法很简单。把肉皮用水泡上,用刀把皮上的猪毛刮干净,放在锅里用开水煮一下,等肉皮烂了,捞出,放凉。洗净上面的油,刮掉上面的杂质,切成细丝,再用凉水洗净控出水分。
接着,把蟹籽用温水发好,在炒勺里放上花生油,同时放葱姜末,等小料和油一起炸出香味来,随后把发好的蟹籽放进炒勺炸,等炸出海鲜味后,再放点煮肉皮的高汤,然后把肉皮丝放入炒勺里,炖几分钟后,放盐、鸡精,勾芡洒点明油,就可以出勺了。这道菜的特点是香、软、鲜、色、状、味俱佳。
现在,人们的饮食观念和以前已经不一样了,讲究养生的人跟着专家走,妇女吃菜跟着电视走,电视上说什么她们就信什么,从这方面看,女性饮食不仅注重健康,而且更注重养颜美容。
蟹籽烧肉皮不仅是女人养颜美容的上等菜,而且也是男人最好的下酒菜。
10,清蒸肥肠
猪的内脏分两部分,一种是红下水,一种是白下水。红下水包括肝、心、肺,白下水就是肠子和肚子。按照西医的说法,这些猪内脏都属于垃圾食品,胆固醇非常高。但如果按照中医吃啥补啥的说法,猪下水绝对是好东西。
每年到了冬天,我都要给家里人做几次焦溜大肠和清蒸肥肠。
做焦溜大肠是比较费事的,需要掛麵糊,过两次油。用葱姜炝锅后,放一把蒜薹,少许胡萝卜,炒熟后勾芡,放入过好油的大肠翻炒,加一勺明油就出勺。这样焦溜出的大肠,外焦里嫩,光滑明亮,香脆不腻。
做清蒸大肠,将半成品的大肠切成寸段,配上葱姜盐味精,多放些大蒜,在锅里蒸半个小时就可以。蒸出的大肠是乳白色的,夹一块尝尝试试口感,是烂嫩香不腻。在浓浓的脏器味道里,弥漫着大蒜和各种小料的味道。如果用清蒸大肠就贴饼子和大米饭,绝对下饭。
我喜欢吃清蒸肥肠,个把月就做一次。前阵子,我在早市看到一份卖大肠的,煮得雪白乾净的大肠,摆着一大盘子,我一打听价格,十八块钱一斤。我挑了一根又肥又粗肠子里是灌满白油的大肠,一斤八两。到家后,我把大肠切成寸段,放在一个大碗内,切几片姜,拦几段葱,剥两头蒜,撒点盐味素,再捏几粒花椒,扔两瓣大料,将大肠放进锅开始蒸。大约蒸了半个小时。我揭开锅盖一闻,喷香!我用筷子夹了一块品尝一下,那乳白色的大肠又烂又嫩又香,而且一点也不腻。上桌前用醋蒜末花椒油拌了盘菠菜,炒了一碗酸菜粉。这样荤素搭配,吃起来既合理又讲究。一家人坐在桌前,吃着雪白的大米饭,就着清蒸肥肠,腻了吃几口菠菜,夹几口酸菜,吃得很自在也很舒服。
11,素炒马齿苋
上小学的时候,每年到了夏天,学校的*场上就支起几口大锅,放上清水,用火使劲烧。老师带着我们到校外的野地里采马齿苋。
摘好洗净后送到*场上,放进大锅里煮。等马齿苋煮成粥状了,老师将一大块纱布放在保温桶上面,然后用大勺子一勺一勺地往纱布上舀,过滤。等汤汁放凉了,老师给我们每人盛一小茶缸,让我们喝。我尝了一小口,没啥异味,就是有点酸。老师说,喝了这一小茶缸马齿苋汤,能预防痢疾和肠炎。
参加工作后,野菜就远离了我们的饭桌,我也淡忘了野菜。跟野菜重新建立起情感是近几年的事。
前年我在河北一家粗粮野菜饭店吃了顿野菜大餐,凉拌苋菜,苦菜、苣菜蘸酸酱,还有菜饽饽,其中那道素炒马齿苋又吃出了小时候的感觉和滋味。
自己在家做素炒马齿苋很简单,将马齿苋洗净了,用手拧成两寸来长,不用刀切。在锅里放上油,油凉的时候,放几个红辣椒和蒜末。等炸出香味后,放入马齿苋,翻炒。当马齿苋炒熟了,放入盐,味精,勾淀粉,出锅前再放一大把蒜末,这样更提味。
我办公楼下的果园里长着很多马齿苋和苋菜。同事采来几把,让我炒了一大盘,大家就着玉米面饼子边吃边说:“没想到马齿苋酸不溜丢,辣不嗖嗖的还挺好吃。”
桌上就剩下几个空盘子了,他们剔着牙,抽着烟,回味着马齿苋的滋味。
12春天的苦妈子
每年开春,地里的小草一露头,如果三五天内再下上一场淅淅沥沥的小雨,小草们就会噌噌地往上长。于是,两三朵淡绿的野菜也就暴了嘴。
最先偷看世界的,要数苦妈子了。苦妈子长出四五片叶的时候,市场上就开始有卖的了。而蕖菜、苦蝶、荠菜、蒲公英、落苓等野菜,还在厚厚的土地被子下面做着美梦。
我说的苦妈子就是电影《苦菜花》里娟子妹妹在路边采的开着小黄花的野菜。刚上市的苦妈子一块钱一小碗,尽管贵,但买的人很多。据《本草纲目》记载:苦妈子可以清热败火,对咽炎肠道疾病有治疗作用。我听老中医说,吸烟的人吃了苦妈子可以解毒。
挖来的苦妈子洗净,伸着胳膊相互拥抱在盆里。一掐片叶,一股白奶就浸出来,搁在嘴里嚼嚼,有股淡淡的苦味。我前几年写过一首《挖野菜》的诗——
走进四月的原野,我看到潮湿的土地上,一朵朵嫩绿的小花,开在人们期待的目光中。田间、地头、季节的拐弯处,挖野菜的语言,翻动着四月的田野,野菜生动了一个季节。那年代野菜代替了粮食,瘦瘦的菜篮子开满田野。这坡的女人喊一声青,那坡的女人应一声翠,喊的都是孩子的乳名。那年代挖野菜的是母亲,田里站不直腰的是母亲,母亲把田野当成了家,母亲串遍了田间地头的门。后来母亲成了地里的客人,野菜也成了我最亲的人。如今田野里又长满了故事,水灵灵的野菜叠映出母亲挖菜时的身影。如今,我想去田野重新认识一下野菜,我想去田间看看母亲。地头前,我跪倒了哭声。面对野菜磕了三个头。野菜啊野菜,来世我也化做一棵野菜,来世你还是我的母亲。这首诗发表了,不仅打湿了版面,同时,打湿了许多吃野菜长大的眼睛。每年到了开春,只要野菜一拱破地皮,我的情感也就暴了嘴。于是,到了周末我就到郊外挖点野菜。择净洗好,用水泡上,到吃饭的时候,抓一碗,再盛点自己做的酸酱蘸着吃,别有风味。那酸甜的带点苦的味道,又爽口又开胃。用它喝酒是最好的小菜。
从下来野菜我就开始吃,中午在单位吃饭时,和我一个办公室的画家全忠,只要有苦妈子蘸酱,他最少喝半斤酒。全忠兄今年五十七岁了,他说以前有肠炎,中午喝了酒,下午准拉肚子。自今年吃了酸酱蘸野菜,他说肚子不疼了。原来不光苦妈子能解毒败火,酸酱也帮助消化和开胃。
喝酒的时候全忠说,细想一下,人这一辈子图个啥,每天只要喝点酒,说点开心事比捞钱自在得多。有的人为了当个小官,整天像个老鼠似的,钻营掏洞,绞尽脑汁。还有那些为钱当奴隶的暴发户,有了点钱就往吃喝嫖赌的歪道上走。我说,作为老百姓,每天能达到这样水平就是最满足的幸福了!
喝酒的时候,人总爱把话题扯得远点,其实,说别的一点用也没有,还是说说苦妈子吧,我始终相信老人们说的话,苦妈子可以解毒败火。吃它还可以找到人类最初的本质和朴素。
13丢失的美食
拔丝类食品,在唐山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属于最热的美食。我记得,那个年代的婚宴上,每个餐桌都离不开拔丝这道菜。当席面上所有的热菜都上齐了,最后一道大菜就是拔丝苹果。先在桌上放一碗凉水,热乎乎的拔丝苹果上桌后,用筷子夹一块苹果,夹多高,糖丝就能抻多长,然后放进凉水碗里一泡,糖就变脆了。
做拔丝食品难在熬糖的火候不好掌握,火候大了,糖的颜色发红或黑红,小了,颜色不亮,挂不上糖。所以拔丝苹果,在当时属于难度大的高档菜,一般的小厨师是不敢做的。还有比拔丝苹果更档次高的,拔丝香蕉、拔丝葡萄、拔丝饹馇……更是少有厨师敢露手艺。
今年元旦,女儿从北京回来,我专门为她做了一盘拔丝饹馇。这道菜我也是几十年没做了,想看看自己的手艺丢没有。结果,做出的拔丝饹馇效果很好。不论是颜色,还是挂糖,抻出的糖丝长度都很好。女儿和女婿品尝之后都说好。我只能说,发挥比较正常,手艺没丢。如果再让我做一盘,可能就不一定这么好了。
做拔丝饹馇,首先把饹馇切成寸大的菱形块,用干净的豆油或者花生油,菜籽油都可以,烧到六成热,然后放少量饹馇下锅。不要放多了,饹馇炸透后,然后捞出,接着再炸。等把饹馇都过完一遍油,用一个勺熬糖,用另一个勺再过一遍饹馇,饹馇都过完了,正好糖也熬好了。这时,把饹馇放入糖勺里翻勺,不断地翻勺,直到所有的饹馇都挂上了糖,马上出勺。用筷子夹起一块饹馇,抻出丝的有一尺长,然后往凉水里一泡,马上吃,饹馇又凉又脆又甜。
这是拔丝饹馇的做法。不过,如今唐山的厨师很少人做这道菜了,尽管大饹馇是唐山的特产。
我时常在想,餐桌上每道菜,不是某个厨师凭空想象做出来的,那是经过几代厨师甚至经过几百年反复品尝,反复研究,反复实践才走进中国菜系,走上我们的餐桌的。如今,拔丝饹馇的丢失,不仅是技术和手艺的丢失,更是地方饮食文化的丢失。如果,中国的地方名菜不加保护,也会像拔丝饹馇一样丢失。
14,家常余味
女儿和女婿休假回家住了几天,每天做什么菜给他们吃,真是个难题。炖肉、炖排骨、炖鱼炒菜、清蒸海鲜,他们在北京早就吃腻了。我只好在普通菜上琢磨,尽量做出他们爱吃还没吃过的家常味道。
素炒粉沱,就是一道既好吃,又实惠的家常菜。在市场买上三块钱的粉沱,配上一块钱的蒜黄一炒,不仅颜色好看,吃起来感觉新鲜,口感也好。
把蒜黄择好洗净,把粉沱切成菱形片,在炒勺里放上油,油凉时把蒜末放进去,叫油和蒜末同时加热,当炸出蒜味香后,把切好的粉沱放进炒勺翻炒。等把粉沱炒到透明时,先把蒜黄的根部放进勺里,翻炒几下,随后把蒜黄的中间部分放进去,最后把蒜黄的叶子部分放到勺里,这样使整体蒜黄同时都熟了。各种作料放好后,出勺。这道菜的特点是,蒜味清香,粉沱软有咬劲儿,外观光亮,粉沱透明,蒜黄颜色好看,增加食欲。
女儿女婿连连说好吃,一边夸奖,一盘蒜黄炒粉沱就吃光了。
粉沱是什么?女儿不知道,女婿也不知道,我告诉他们,粉沱是用漏粉时剩下的碎粉头做的,在粉头热的时候放进盆里抹平,放凉后,就成了粉沱。
我在农村下乡时,生产队饲养处里每年冬天都漏粉,漏好的细粉,又细又长还透明。漏粉的人,用竹竿挑着细长的粉丝挂到院里的铁丝上,粉丝被风一吹,马上就被冻上了,晾晒几天后,粉丝就干了。收拾起来,等到春节头,每人分给几斤。
到了春节,家家餐桌上都有肉炖粉丝,用肉炖出的粉丝又香又光滑还有咬劲儿,特别好吃。
而漏粉剩下的粉沱,也切成块,分给每人一块,过年时用粉沱炒肉招待亲戚朋友,也是一道上等的好菜。我记得,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过年过节甚至结婚的席面上,也有肉片熘粉沱,特别受欢迎。
肉炒粉沱、素炒粉沱,现在吃也不落伍,只是现在菜样品种多了,人们想不起来吃了,才把粉沱给忽视了。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天天吃大鱼大肉,顿顿吃山珍海味你也有个够,不如想吃什么做点什么,想喝点什么喝点舒服。有时不起眼的东西,甚至被我们忽略、扔掉的东西,经过精心加工细作后也是一道人间美味,就像我给女儿女婿做的素炒粉沱。
15,流淚的餃子
父母去世後,每年春節,弟弟一家三口就到我家過年。吃完午飯後,妻子和弟媳就開始*持包餃子。我女兒和我侄兒,喜歡吃三鮮餡餃子,弟弟喜歡吃羊肉韭菜餡的。所以,每年包餃子都要包幾種餡的餃子。
妻子和弟媳包餃子,弟弟擀皮,我負責打餡。因為我打的餡好吃,所以他們都叫我打餡。我認為,餡好吃不一定油放的多,關鍵是作料。蔥姜味精的比例要適中,香油和豬油也要適當。油多了膩,油少了餃子餡不水靈不香。所以每年的三十餃子,都是我負責打餡。我打的餡不僅吃著香,而且一咬一流油。
打餡時,我先把水打進肉餡裏,然後再把豬油和花生油打進肉餡裏,最後放點香油提味。
現在的香油不香,放少了沒有一點香油味,放多了,就光顯油了。
現在的香油為什麼不香,究竟是人們的口味高了,還是香油裏摻假了,我說不上來。我記得小時候,要是在餃子餡裏放香油,滿屋裏都噴香。
父母去世五年多了,每次我打餃子餡時,都會情不自禁的想起五十多年前的三十下午包餃子發生的流淚故事。
儘管那件不快的事情過去了五十多年,但每當我想起那件事都會流淚。仿佛那年三十的餃子,就是流淚的餃子。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初,儘管家裏日子還不是很好過,但三十的餃子還是要包的。
那時包餃子不像現在,想吃什麼餡的,就包什麼餡的。
那年代包餃子,就是豬肉和大白菜餡。
那年代也不像現在,包點餃子夠吃就行。
那年代包餃子,一包就是幾蓋簾,包好的餃子,凍在外面,吃的時候端幾簾子,在大鍋裏一煮。儘管餃子肉不多,油放的也不多,但我們吃的特別香。
那年三十吃了中午飯,母親先把面和好了,*持包餃子。打餡時,姐姐問母親還放香油不,母親說放。姐姐哼著《白毛女》“北風那個吹,雪花那個飄.......”愉快地從當院的碗櫥裏拿出那瓶春節每人照顧的一兩香油。姐姐打開香油瓶子蓋,香味馬上就彌漫了屋子。姐姐慢慢的往肉餡裏倒香油。母親當時說話好像心不在焉,說話有點口吃,她看姐姐倒香油倒多了,就說少、少、少…倒。
姐姐以為母親說再多倒點,就把半瓶香油,都倒進了肉餡裏。姐姐快把一瓶油都倒完了。母親才說出了少倒。母親說完最後一個點字,抬手就給姐姐一個嘴巴。姐姐捂著臉就跑到一邊哭去了,母親也坐在炕邊大哭起來。
大年三十的下午,娘倆在屋裏痛哭起來。哭聲驚動了鄰居的大媽大嬸們,她們都來到我家勸我母親和姐姐。然後一起動手幫著我們包餃子。過了很長時間,母親和姐姐才擦幹了眼淚重新包餃子。
那天晚上的餃子,儘管姐姐放了有半斤香油,但我吃的時候,卻沒覺得餃子有多香。我吃著餃子,流著眼淚。淚水從臉上流到了碗裏,都是酸苦的。
這件事,雖然過去了五十多年,但每年三十和弟弟一家包餃子。我都會情不自禁想起當年包餃子發生的不愉快的事情。
想起那年三十的餃子,我就會想起去世的母親,想起母親,我的眼淚就控制不住流了下來。
16,母亲还愿
我记得母亲说过,等以后日子好过了,妈给你们做点卤虾吃,叫你们吃个够。
母亲这话说过了没几年,家里的日子就发生了很大变化。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市场上的海鲜品很便宜,最好的带鱼才三毛钱一斤,大个的毛蚶五分钱一铁锹,皮皮虾很少有人吃,朝鲜鱼和带皮的牛鱼才一毛多一斤。母亲从卖海鲜的摊上,买挑出的小虾米,说是小海虾,其实比现在二十块一斤的虾个还大。他们处理给母亲才几分钱一斤。
母亲买回家洗干净,个大的海虾,从背上把肠子挑出来,个小的就不挑了。母亲把虾连皮用刀剁烂了,放上两把盐,搅匀后装进一个罐头瓶里。罐头瓶没有装满,上面还留着一部分空间。我不知道母亲的做法和用意。母亲装好瓶后封上盖,叫我放在院子里的窗台上晾晒着,过了有二十天,罐头瓶里的虾酱从开始的青色慢慢变成了褐色,而且也满,顶盖了。母亲拿过来一瓶,打开一看,上面漂着一层虾油。母亲闻了一下,自言自语说,真香。
中午,母亲拿来一棵大白菜,把上半部分叶多的留下来,把下半部分切成小块。在大锅里放上一勺乳白色的猪油,撒了一把葱花。等葱花炸出香味后,母亲从罐头瓶里舀出一大勺虾酱,放进锅里一炸,只听哧啦一声,满屋立刻弥漫了油炸卤虾的香味。当时屋子的门窗封闭不严,炸卤虾的香味从门窗缝挤出去,整个胡同都飘荡着炸卤虾的香味。随后,母亲把切好的白菜丁倒进锅里翻炒,后又把泡好的青豆芽放进锅里,又舀了一瓢水,卤虾白菜豆芽在锅里咕嘟咕嘟冒着泡。
大约熬了十几分钟,母亲在锅里撒了几把玉米面,之后,锅里的卤虾白菜豆就成了粥状了,而且颜色发暗红。母亲把灶膛里的火撤出来,把卤虾白菜豆盛在一个酱色的粗瓷大盆里,然后吩咐弟弟妹妹到邻居大妈大婶家要碗去。弟弟妹妹雀跃着回来后,母亲给每家盛了满满一碗,又让他们送回去。
中午我们吃的是卤虾白菜豆芽就馒头。我们吃饭的时候,母亲坐在炕的一角看着,她的表情显得很平静,在平静里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幸福和欣慰。
母亲叫着弟弟的名字问好吃不,又问妹妹比从前吃的好不,他们嘴里的饭没咽尽唔噜唔噜说好吃。
母亲又问,你们还记得我从前说过的话吗,我们都摇头。母亲咂了一下牙花子说,都知道吃,以前我说过,等日子好过了,妈给你们做好的卤虾吃。
这时,我才想起了前几年,母亲买二分钱的卤虾给我们熬白菜时说的话。我们使劲吃着饭,母亲在一旁絮叨着,人哪,说话得算话,说了就等于许愿,许了愿就得还愿。
我们一边吃一边听母亲絮叨。当我们都吃饱了,一抹嘴要出去玩的时候,母亲又拿起弟弟划破的衣服,用针在头皮上蹭了几下,一针针地缝起来。
17,虾皮萝卜炖粉丝
其实,我做的每道菜妻子都爱吃。但我做的虾皮萝卜炖粉丝她最爱吃。每次我做这道菜的时候,她的食欲就大增,起码得吃一大碗。因为我做的虾皮萝卜炖粉丝不咸,特别鲜,不用就饭也能吃一大碗。
每年秋后,大红萝卜一上市,不论多贵我也买一个。就为了给妻子做这道菜。家里的冰箱一年四季总有最好的虾皮,粉丝常吃不败。
每年春天新鲜的白雪虾一上市,我就买几斤存起来,留着以后吃。粉丝是去年秋后买的。我一次买几十斤。起码得够吃一年。
新鲜的虾皮可以做多种菜,烧菜花、烧油菜、烧腐竹、烧笋片,凡是素菜都可以烧着吃。其实要我说,新鲜的虾皮比海米味还美。用虾皮炖出的萝卜粉丝,汤是雪白的,用小勺舀一点品品,那鲜味别提多美了。既有萝卜的清香味,又有虾皮的海鲜味。
中午做饭的时候,我把大红萝卜切成细丝,在锅里放上油烧热,然后放上葱、姜戗锅,等戗出香味后,把虾皮放进勺里炸香,再放萝卜丝。我反复翻勺,等把萝卜炒倒后再放开水,而后放粉丝,等粉丝熟了后,再放些盐、味精、香油,就可以出勺了。其实这道菜很简单,做法很容易,只要有这三样东西谁都会做。但有点可要记住,千万不要放酱油。
萝卜虾皮粉丝做熟后,我给妻子先盛一大碗,女儿不大爱吃,我给她少盛,我也盛一小碗,用它喝酒,味道很不错。
妻子手里拿着半块自己烙的家常饼,就着虾皮萝卜粉丝吃,吃的特别香。我的酒没喝完,她把一大碗菜就干掉了。
妻子吃饱后,擦擦嘴:“这菜真不错,味道真好。我实在是吃不了了,要是肚子有地方锅里的我可以全干掉。”
我听笑着我:“爱吃我明天接着再做。”
18,酱油喷煎豆腐
中国的豆制品菜,品种很多,据说有上千种。我能叫上名的菜有几十种,什么麻辣豆腐,鸡刨豆腐,麻婆豆腐,鱼香豆腐,黄酱豆腐,家常豆腐等等。我会做十几种。但我做的酱油喷煎豆腐,在饭店里吃不到。酱油喷煎豆腐,属于我的私房菜。这道私房菜,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和父亲学的。
我记得,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买豆腐是凭票购买的,每个月每人供应半斤豆腐,家里人口多的可以多买点。我家七口人,每月可以买三斤半豆腐。但这三斤半豆腐,我是吃不到嘴的。母亲隔三差五买一个票的豆腐,给父亲当下酒菜。你想,一个票的半斤豆腐能有多少,也就是一小碗。
我父亲在煤矿机械厂铜炉上了一辈子的下午四点班,中午在家喜欢喝上二两酒,睡会觉再上班。秋后和冬天,父亲喝酒的菜,三天两头就是酱油喷豆腐。母亲买回豆腐后,父亲把豆腐切成薄片,撒上盐,腌制一会。目的是杀出水分。到了中午吃饭的时候,父亲亲自炒菜,他先在锅里放上油,然后把腌制好的豆腐放进锅里,把豆腐两面煎出黄色的嘎嘎后铲出来。
半斤豆腐能有多少,也就是十几片。父亲把豆腐煎好后,在锅里倒上油,放点蒜末,炸出香味后,马上就把煎好的豆腐放进去,然后把准备好的半碗酱油洒在豆腐上,随后盖上锅盖,闷一会。几秒钟后打开锅盖,用铲子小心地翻炒,被酱油喷后的豆腐,全部成了深红色,父亲慢慢的把豆腐铲出来,冒着酱油香味的豆腐端在桌上,父亲倒了一壶酒,在小酒杯里倒了一杯,用火柴点着,然后把酒壶放在火苗上,几分钟后,酒壶里的酒就开了。
父亲赶紧把酒壶放在酒杯上,火就灭了。父亲倒了一杯酒,趁热喝酒,就着酱油喷豆腐,两杯酒后,父亲的头上就冒出了汗。我们在一边吃着饭,闻着豆腐和酱油特殊的香味,父亲给弟弟妹妹的碗里一人夹了一块,他俩高兴着端着碗一边吃去了。
后来,改革开放了,市场上什么好吃的都有卖的了,豆腐就真的成了小菜一碟了。从此,父亲喝酒再也不用酱油喷豆腐下酒了。
如今,喝酒吃什么菜,成了人们发愁的问题,到了市场上,看看这个菜没有食欲,看看那个菜没有感觉。究竟想吃什么,爱吃什么,谁也说不上来。只有到了饿的时候,才想到想吃点什么了。
昨天上午在市场买了一块卤水点的豆腐,拿到家里我看了半天,发愁怎么吃。白菜熬豆腐太家常,麻辣豆腐有吃不了辣的,鸡刨豆腐很不好看,黄酱豆腐只是个名字,吃起来不一定多好吃。看着这块豆腐,我忽然想起五十年前父亲喝酒时的情景。
回忆父亲当时喝酒的小菜,从韭菜花,油炸花生仁,瓜祭菜,臭豆腐,豆片拌大葱,忽然想起了酱油喷豆腐。于是,我把豆腐切成小片,用开水把豆腐紧一下,去点水分,捞出来。然后把勺刷净,倒上油,把豆腐放进油锅里煎,当豆腐都煎出黄色的嘎嘎后,再把炒勺刷精,倒上花生油,把葱姜蒜末同时放进勺里,当作料炸出香味后,把煎好的豆腐放进炒勺里,随后把生抽洒在豆腐上,翻炒几下,放上味精少许盐,点上几滴香油,出勺后,再点缀一点香菜叶。
这道菜的特点,外观明亮,颜色深红,口感外焦里嫩,味道清香爽口。我把酱油喷豆腐端上桌,倒上一杯酒,想起当年父亲喝酒时的情景,我的思绪又回到了过去。不知不觉眼圈就湿润了。
我看着眼前那碗酱油喷豆腐,细琢磨琢磨,人这一辈子过得真快,一晃几十多年过去了。我父亲离开这个世界也很多年了,如今,我很快也步入了耳顺的队伍。
我喝着酒,吃着酱油喷煎豆腐在想,人这一生平平淡淡、实实在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对任何事情任何人不要有过高的奢望和幻想,对任何事物,对任何人也不要相若非非,甚至对自己取得的一点小成绩也不要整天的自吹自擂,擀成面的吹。对待生活,对待自己,还是随意点,放松点,平静点最好。
每天想吃点什么,自己就做点什么,想喝点小酒,自己做一点小菜,一边喝酒,一边回忆早已过去的从前,回想那些已经渐渐模糊,而且几乎就要淡忘的食物,也许还能找到自己人生的另一个侧面感觉。
因此,生活在我的眼里,从来没有显得陈旧过,而且总是有一种新鲜感。就像刚刚品尝的酱油喷豆腐一样的感觉和滋味。
19,油炸花椒叶
前几天在一个婚宴酒席上,吃了一道凉拌菜,菜摆在桌上,有人品尝之后说是拌香椿芽,我看了一下说,这不是香椿,是花椒叶。大伙再次品尝时,才吃出是花椒叶了。
其实,花椒叶可以做很多种菜,可以凉拌,可以炒菜,也可以油炸。
花椒叶我在几十年前就品尝过了。我家的后院有棵花椒树,花椒树是谁栽的,还是自己从地里钻出来的,我不清楚。但每年春暖花开时节,花椒树长出嫩枝嫩叶的时候,母亲就到房后院,从低矮的花椒树枝上掐几把嫩绿的花椒枝叶,回到屋里在水池子里洗洗,打上两个鸡蛋,捏一点盐,给父亲摊鸡蛋喝酒。
嫩绿的花椒叶被焦黄的鸡蛋包裹着,颜色不仅好看,而且非常诱人。当我第一次闻到花椒也摊鸡蛋的香味时,我真想品尝一下花椒叶摊鸡蛋的味道。
几年后,房后院的花椒树冠长的很大了。每年开春,树干上新滋出的嫩芽就绿满了树冠,偶尔喝酒想起来,就到后院的花椒树上掐几把嫩花椒枝,用自来水冲冲,打上几个鸡蛋,摊一碗花椒鸡蛋。当我第一次品尝花椒叶摊鸡蛋时,感觉花椒叶有一点淡淡的苦味,和鸡蛋的香味混在一起,却是另一种的味道和感觉。它和韭菜摊鸡蛋,小葱摊鸡蛋,香椿摊鸡蛋,有明显的区别和独特的味道。
再后来,单位公安干警的连生兄拿来一小饭盒花椒叶摊鸡蛋,他以为我没吃过,很自豪地说:“我今天拿了点新鲜菜,叫大伙尝尝”。他打开饭盒,我一看就没食欲了。本来应该是焦黄淡绿的颜色,结果被炒成了黑色,一下就消减了我的一半食欲。连生兄还解释说:“我妻子在报社工作,不会炒菜,也不会做饭,凑合着吃吧”。尽管菜炒的颜色不好看,但那一小饭盒花椒叶炒鸡蛋也没剩下,全部让桂霜兄包圆了。
去年夏天,我去了一次狼牙山,中午在狼牙山石家统村的农家院吃了一顿农家饭。饭是玉米渣粥,玉米饼子,家常饼,疙瘩汤。菜是红咸菜,白咸菜,熬豆腐,炖野兔,摊鸡蛋,炖柴鸡,还有油炸花椒叶。
饭菜虽然简单,但都是地道的农家饭菜,很受欢迎。其中,最受欢迎的是油炸花椒叶。花椒叶蘸上鸡蛋清,被油一炸,蓬松起来,外焦里嫩,口感清香。一盘炸花椒叶,你一筷他一筷,酒没喝完,就没了。有人问我这是什么菜,我说,这是花椒叶。有人还说,花椒叶还可以吃呀,我说当然可以吃了。花椒叶不仅可以吃,而且还是中药,可以治病呢。
据书上说,花椒叶味辛,性热,无毒。可以治疗寒积,霍乱转筋,脚气,漆疮,疥疮等疾病。
在石家统村农家院饭店的门口就有一排卖山货的。其中就有袋装的花椒叶,黑木耳,水果等山货。这些山货很快就被旅游的客人抢购空了。
其实,花椒叶在城里的超市也能买到。去年春节前,我在同济超市就买了两袋花椒叶。三十中午,我炸了一盘花椒叶当作凉菜吃。
我把花椒叶从塑料袋里倒出来,挤出水分,打两个鸡蛋,把鸡蛋从碗里调均匀。然后在炒勺里倒上油,当油六成热时,用筷子夹着花椒枝叶,蘸一下鸡蛋汁,慢慢放进油锅里,花椒枝叶进入油锅后,一会儿就飘上来了。随后渐渐变成了红黄颜色,我接着一个个放进油锅里炸,等花椒叶都飘上来了,我用筷子一夹,感觉硬了,捞出来,装盘就可以吃了。
炸出来的花椒枝叶,外观焦黄,形状像一束花枝,吃起来香酥,爽口。
其实,花椒叶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根本不是什么稀罕食物,只不过是人们对鱼肉吃贫乏了,吃腻了,偶尔吃到了花椒叶,确实感觉新鲜。但是如果要是天天吃,顿顿吃,不用说是花椒叶,就是金枝玉叶也会腻了。就像《一千零一夜》里的故事那样,很相似。
20,甘蔗炖羊肉
前几天去北京开会,书法篆刻家王燕平对我说,你喜欢研究饮食文化,我给你提供一道拿手菜,甘蔗清炖羊肉,你可以回家试试。
他说,把甘蔗的皮剥掉,从甘蔗的节部分切开。放在锅里煮,然后把羊肉切成小块,放进去一起炖。炖到羊肉烂了为止。
炖熟后把羊肉捞出来,蘸着小料吃,味道非常好,完全是西餐的感觉。炖熟的甘蔗也变成了牛奶味。
燕平说的很好吃,我没有尝试过,只是听了感觉新鲜。至于燕平是否会做,我也没见过。燕平是回族,吃饭很讲究,穿戴也很有品味。
他在饮食上是否隐藏着绝活,我不敢恭维。既然燕平推荐了一道好菜,就得验证一下。
从北京回来后,有一天,我忽然想起燕平在北京说的甘蔗炖羊肉。我真的动起了尝试一下的念头。
到市场卖羊肉的摊位上一问羊肉的价格,三十块钱一斤。
不管多贵,我必须品尝一下燕平说的甘蔗炖羊肉的味道。
回到家里,我把羊肉洗净,切成小块,先用热水焯一下,去掉沫子。把羊肉焯好后,捞出来。把锅刷干净,把甘蔗的皮剥掉,切一段放在锅里。等水开了,把羊肉放进去。用小火炖一个小时。等肉熟后,先把甘蔗捞出来,把肉和汤盛在一个大碗里。炖熟的羊肉颜色有点发白,汤是乳白色的。
我在小碗里放上了辣椒油,韭菜花,蒜末等小料。当甘蔗不热了,我咬了一口甘蔗品尝一下,甘蔗的水分很大,甘蔗的甜味已经被浓浓的羊肉鲜味霸占了,甘蔗就像奶油雪糕一样的味道。我又夹了一块羊肉,不蘸作料品尝,羊肉鲜美的味道已经很淡了,甘蔗把甜味都渗透到羊肉里了。羊肉里包含着浓厚的甘蔗甜,还有淡雅的羊肉鲜。我用辣椒油,韭菜花,蒜末等小料沾着吃,喝酒,感觉味道很清新很独特,真像燕平说的那种感觉。
喝酒时我在想,中国的饮食文化,不仅在书本里和菜谱上,其实,中国老百姓每个人肚子里都藏着一道菜拿手菜。那道菜,就是文化。
燕平说的甘蔗炖羊肉,其实,也是他书法篆刻之外的另一门文化。
21,酱咸菜
在北方,每年到了夏季,唐山人最爱吃的一道饭就是大米水粥,家常饼,鸡蛋炒红咸菜。如果家里有病人,也给他吃大米稀粥,拌红咸菜。我听大夫说,病人吃这种饭可以败火。
现在城里一些大饭店也有这道饭,而且特别受欢迎。大米粥小米粥家常饼基本上差不多。就是拌咸菜略有所区分。有的用小葱拌红咸菜的,有的用青辣椒拌红咸菜的,有的用蒜末拌的,也有用鲜姜放点油炸花生米拌的。根据人的口味,咋拌都行。
咸菜是中国老百姓最普通的家常小菜。外国人吃不吃咸菜我不知道,但我记得六、七十年代,唐山人家家秋后都腌一缸,一吃就是一年。我母亲活着的时候,每年到了秋后就腌一大缸芥菜,一吃就一冬天。到了明年春天新鲜蔬菜下来的时候,那一缸芥菜咸菜早就被我们吃光了。
到了八十年代以后,在唐山就很少有人腌咸菜了。因为日子好过了,我母亲也不腌咸菜了。想吃咸菜了,花几块钱,到超市买一块,就能吃几顿。再说,谁也不愿费事腌红咸菜了。
如今,没想到普通的咸菜也随着市场走俏,越是没人腌咸菜,咸菜卖得就越贵。我记得前几年,一斤红咸菜五毛钱,人们还嫌贵,现在一斤到了五块钱,卖得还特别快。这说明什么,说明人们的消费观念变了,也说明人们的生活水准提高了。再说,谁家顿顿吃咸菜。我听老中医刘沛然说,总吃咸菜对肾不好,还会导致血压高和血管硬化。
我体会,现在唐山人腌红咸菜的,一是想把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习惯传承下来;腌一缸咸菜自己吃点,然后这家给点那家送点,他们把咸菜当做情感交流的一种纽带;二是腌点咸菜不让这个传统手艺丢失。其实,腌咸菜是一件又费事又要有耐心的活计。腌好一缸红咸菜起码得一年的时间。现在的年轻人,不会做,也不愿意,甭说做了,就连上了岁数的老人也很少有人愿意腌红咸菜了。
我为了不让母亲留下来的传统手艺丢失,每年到了秋后,芥菜上市后,等芥菜降到一块钱三四斤的时候,买上几百斤。用刀削去尾巴、芥菜毛、芥菜顶,再把芥菜洗净,放入缸内。放一层芥菜,撒一层盐。腌一百斤芥菜大概需要用二十斤盐,用盐全盖好了芥菜,再用一个大石头压上。放在一块阴凉处放上半年,等芥菜腌透了,再捞出来晾干。
这个季节正是唐山人做酸酱的时候,等酸酱可以吃了,再过一个月,等吃剩下的酸酱不能吃了,放入盐,熬一锅花椒水,放几斤酱油,把酱稀释开,放入大缸,放凉了后,把晾干的咸菜再放入缸内,腌上几个月,那时就到了夏天了,拿出一个咸菜切开,芯里面全变成黑红色,酱咸菜就算腌成功了。
我算了一下时间,腌一缸酱咸菜得整整一年。我心想,要么没人愿意腌酱咸菜呢,这么费事,就没人愿意腌。
我喜欢腌酱咸菜,其实不为别的,就是为了自己吃点,然后再给大伙吃点。另外,我想别把母亲留下来的手艺,在我这辈给丢了。
22空心珍珠汤
北方的天气,说冷就是冷了。
这个季节,不仅增加了人们衣服的色彩,而且加重了人们身影。
这个季节,最明显的是,早晨亮得晚了,下午黑得早了。
这个季节,人们的饮食也发生了变。早晨吃热面条,喝羊汤,吃混沌的多了。中午,人们围着火锅把酒论好汉的也多了。到了晚上,人们更喜欢做点珍珠汤,吃点馒头,家常饼,再来点小菜。
每年到了这个季节,我爱做珍珠汤。因为吃珍珠汤,一是为了暖和,二是为了方便省事。妻子做珍珠汤比较省事。她做的珍珠汤就不叫珍珠汤了,应该叫大疙瘩汤。她做的珍珠汤不是清汤清水的,而是粘稠的,疙瘩特别大,盛在碗里酱乎乎一大块。我一看就没了食欲。连孩子们也不爱吃。
我做的珍珠汤是清汤清水的,珍珠多,而且也不乱汤。
我舀一碗面,放在盒里,然后打两个鸡蛋,用水稀释。一点点洒入盒里,用筷子在盆里搅拌,使白面成疙瘩状。而且,搅出的疙瘩大小均匀。
这时候,在锅里放上油,用葱呛锅。然后放点小白菜,煸炒。之后,再放点酱油等炒出香味后加入开水。这时把白面珍珠放入锅内,开一会锅,珍珠疙瘩汤就熟了。
最后,放点味精,点上香油,每人盛上一碗。香喷喷,热乎乎的珍珠疙瘩汤,吃起来不仅好吃,而且浑身暖洋洋的,特别舒服。
女儿上高中的时候,冬天得晚上十点半下晚自习,我在学校把她接回来,就经常给女儿做一碗热乎乎、香喷喷的珍珠疙瘩汤。女儿不仅爱吃,吃完后浑身暖和和的,再看上两个小时的书也不觉得冷。为了调剂女儿的生活,每次做珍珠疙瘩汤,我总要动一番脑筋。如果今天用小白菜戗锅,明天就用西红柿。后天再用小萝卜菜。总之,菜不能重样。每样菜做出的珍珠疙瘩汤,做法一样,但吃的味道就不一样了。现在一些大饭店也做疙瘩汤,只是叫法不一样,但做法是一样的。饭店里的这样做法,其实不是正宗的,真正的珍珠汤我见过,吃过,只是自己没做过。
我有一位朋友是特一级厨师。有一次他请我吃饭,喝完酒后,他问我:
“吃什么饭。”
我说:“不吃了。”
他说:“喝完酒必须吃点饭,不然对胃不好。”
我说:“要吃就来碗珍珠汤吧。”
朋友一听,说:“那好办,我给你做一碗拿手的珍珠空心疙瘩汤。”
于是,我跟他进了厨房,他用西红柿戗好锅后,然后,从冰霜里拿出一盘冻好的小冰球,大约有玻璃球那么大,然后放在一个大盘里,再将雪白的面粉洒在上面,然后象滚元宵一样将玻璃球滚动起来。等冰球上沾上一层白面后,再洒上一层,等每个小冰球都沾上有两公分厚的面时,他将滚好的面球放入滚开的汤锅。下入锅里的小冰面球,很快就漂上来了。
一个个圆形的小面球,像一个个小珍珠,在鲜红的西红柿汤里打滚儿,特别好看。汤开了几分钟,像珍珠一样的疙瘩汤就熟了。他给我盛了一大碗,他也盛了一大碗,我们端着到了酒桌。
我先夹了一个珍珠面球,用牙一咬,一股热气喷出来,我马上张开嘴,没有烫着。他说:“你先将疙瘩夹开,再吃,就汤不着了。”我按照他说的办法,另外,我看他怎么吃。等他吃了之后,我再吃。这样就烫不着了。
吃朋友做的珍珠空心疙瘩汤,感觉就是不一样。不仅汤好,而且疙瘩是空的。吃起来特别筋斗。
吃到朋友正宗的珍珠空心疙瘩汤之后,我还没有来的急试做,女儿就上学走了。
等女儿放假回来后,我一定给女儿做一次正宗的珍珠空心疙瘩汤。叫女儿尝尝。
23,泡面咯豆汤
迁西聚仙山庄的土饭土菜我小时候都吃过。说到白薯面咯豆汤,今天我的胃里还反酸。因为,我是吃白薯面长大的。
那年代,我听有的大人说孩子,看你长的那个白薯面脑袋。其实,那个年代我们都是用白薯面喂大的。
那时候,人们还不知道腐败是个什么概念,如今,要是天天跑到山庄吃白薯面咯豆汤,可就真成了腐败了。因为山庄的白薯面咯豆汤比加州牛肉面还贵。
聚仙山庄的白薯面咯豆汤,不是普通的白薯面咯豆汤,是经过科学营养保健搭配加工成的。据山庄老板赵群峰说,他的白薯面经过深加工后,不叫白薯面,叫“泡面”。
先将最好的山坡地生长的白瓤白薯的两头切去,把疤痕的地方消掉,切成三厘米厚的片,浸泡在水池中,泡上两天。老板说,目的是排酸排糖去除淀粉。泡两天后,再捞出晾晒。晾干后磨成面,就成了精制的“泡面”了。
聚仙山庄的“泡面”咯豆汤,将烫好的“泡面”擀成三公厘厚的皮,切成五公厘宽的长条,煮熟后浸泡在凉水里,打一碗尖椒豆腐卤。吃的时候舀一勺尖椒豆腐卤,再拌点蒜末吃起来咯豆汤筋斗光滑微辣爽口。这就是聚仙山庄咯豆汤的特色。
城里做咯豆汤是用箅子擦汤。抓一块烫好的白薯面放在箅子上,用手掌往下压,半寸长一厘米粗的白薯面咯豆就落在了滚开的水里。
擦汤的箅子是用四根木棍做的,两根长的搭在锅沿上,中间的两根短,中间是一个四方的兜,兜底是用白花铁钉的。把烫好的白薯面放到上面,用手掌一挤,一节节均匀的咯豆就掉进翻开的锅里。等白薯面咯豆漂上来,咯豆就熟了,然后用笊篱捞出来,放在凉水里过一下水,然后盛在碗里,舀几勺鸡蛋木耳肉末蒜薹打的卤,再舀点蒜泥,搅拌均匀,吃起来光滑顺口五味俱全,吃完后感觉胃里十分舒服。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家几乎是隔三差五就做一次白薯面的咯豆汤。那时的白薯面很不好吃,发苦发涩还牙碜。
每月到买粮食的时候,家里就剩下几瓢白薯面了。母亲用水烫几碗白薯面,擦一盆咯豆汤。再用一把韭菜,一块咸菜,两个鸡蛋,打一盆卤。我们放学,一进家门,见桌上放着两个粗瓷红盆,大一点的盆里是用凉水泡着的白薯面咯豆汤,小的盆里是韭菜咸菜鸡蛋打的卤。我们姐弟五个像饥饿的小狼羔子,见到了食物,你一碗,我一碗,一盆咯豆汤,一盆卤,一会就剩下了两个空盆。等母亲进屋吃饭时,已经什么也没有了。但母亲什么表情也没有,她见我们个个都吃饱了,背着书包上学了,她靠在门口挨个嘱咐我们要好好学习,别淘气。
晚上我们放学回家,母亲把做好的白薯面窝头和稀粥放在大锅里焐着。母亲又饿着肚子上班去了。
后来,我听邻居的大妈说,我母亲在上班的路上,饿的眼花,迷昏了就蹲在地上歇一会。从此,母亲落下了肝炎和贫血的病。
后来,我们都有了工作,母亲也老了。母亲挨饿落下的病根又犯了。母亲去世的原因,还是因饥饿落下的病根引发的。
每次吃白薯面咯豆汤时,我的心里总有一种疼痛感和自责感。我总在想,为什么当年我们姐弟五个谁也不知道少吃一口咯豆汤,给母亲留一点。
现在想起来,意识到了,后悔也晚了。因为母亲已经去世好几年。
今天,在迁西聚仙山庄吃到咯豆汤,使我产生很多感慨和悔恨。当我端着吃到一半的咯豆汤时,我就不想再吃了,我想将这半碗咯豆汤留给我的母亲。叫她在另一个世界里慢慢享用。我的这种想法,也不知在天堂的母亲有没有感应。
,24,烩饹馇
大饹馇是用纯绿豆和其它小豆面做成的。把精选的绿豆磨成豆瓣,用水发泡,漂去豆皮,然后上水磨成汁,再加水过箩去渣,经过三次去毛浆,待成洁白的淀粉后,再兑好汁,搅成浆糊状,用尖锅缓火摊制成圆形薄片,一张饹馇就做成了。
大饹馇的吃法很多,在唐山最常见的有白菜烩大饹馇,韭菜炒大饹馇,糖醋大饹馇,焦溜大饹馇,玻璃大饹馇和饹馇圈等等等等,其实还有很多种做法和吃法.
做大饹馇,我是下乡时学的.每年秋后农闲时,生产队饲养处大院里特别忙,这屋榨油,那屋漏粉;东屋做豆腐,西屋摊饹馇,这些活,都属于农村的副业.按现在的话说属于创收的产品.做大饹馇算是最轻闲的活了.我和队长的媳妇搭伙计,其实是我给她当下手,摊饹馇属于技术活,她摊我码.她先将平锅底用刷子摸上一层油,然后用小勺舀一勺豆面粥,用木制的小耙子,把豆面粥摊开,薄厚均匀,等豆面冒气熟了,用小铲铲下来,放一个用柳条编的圆扁篓筐里,用白粗布一蒙,在车子上一捆.就串村去卖了。剩下的队长分给每人两张,我把分给我的给了队长,中午到他家去吃.
烩大饹馇的做法很简单,一学就会.买两张上等的大饹馇,切成菱形,切半棵白菜心,加入半斤猪肋板肉,用葱姜呛锅,先把肉炒熟,再放大白菜,等白菜熟了,加入开水和盐,味精,最后放入大饹馇,时间不好过长,只要大饹馇吃进汤去,汤少了,点点香油就出锅了。
这道烩大饹馇,香喷喷,热乎乎,水灵灵特别适合冬天吃.赶上冬天下雪的时候,下班回家,一进屋桌上放一盆热气腾腾的烩大饹馇,就是天多冷,也感觉暖和多了.
如果爱吃口味的话,可以放点香菜,辣椒油。即爽口,又开胃,十冬腊月保证吃得你满头大汗,浑身暖和。
25,羊肉杂面汤
现在市场上卖的杂面,我不敢说百分之百是假的,但真的肯定是没有。因为,绿豆的价格已经炒到十几块一斤了。谁做杂面还用绿豆呀。如果还像我小时候吃的真杂面一样,一半绿豆面一半白面那样制作杂面,我敢说,卖杂面的脑子里不是进了水,而是脑子里有耗子屎。
现在市场上卖的杂面从两块一斤长到三块,而绿豆却翻了几倍。以前杂面里,如果说放点绿豆面我也许相信。现在,市场上所有卖得杂面,一点绿豆面也不掺。完全是黄豆面加了食品色。根本就吃不出一点绿豆面的味道来。你如果要问卖杂面的,是绿豆面做的吗,卖杂面的嘴比蚂蚱生殖器还硬。一口咬定绝对是绿豆面的。谁跟他抬那杠。就当绿豆面的吃吧。
我记得三十多年前,弟弟妹妹要是有个头痛脑热了,母亲到粮店买一斤杂面做的挂面。那时候的杂面是干的,一斤一把,一毛八分钱一斤。母亲买来后,用大白菜叶炝锅,放上一锅水,水开了把杂面下到锅里。一斤杂面确实很出息,一煮就成了一大锅。母亲先给有病的成一大碗,再给碗里点几滴香油,我们随后在盛。躺在被窝里有火的病人,趁热吃了杂面汤,出了满头大汗。提二天就出去跑着玩了。
那时候吃的杂面绝对是真杂面,味道绝对是绿豆味。因为,那个年代的人还没学会掺假。要说假,也是绿豆面和白面比例没约好。那年代,要是知道是谁出了问题,肯定会打成反革命。所以,那年代的杂面绝对纯。
我下乡后,有一年秋后出花生,队长用火烧花生让大伙吃,我吃多了又喝了凉水。晚上犯病了,又拉又吐还发高烧。知青来华马上去大队书记家借来自行车,托着我去了城里医院。到医院一试表,发烧40°。我在医院输了一宿液,就退烧了。第三天就回了村里。
为了表示对来华的感激之情,我在公社合作社买了两斤杂面,一斤羊肉。一共花了一块多。回村后,我把五个知青都叫来,在房东家的大锅里做了一大锅杂面羊肉丝汤。我又从房东大娘家要了一小碗腌小青辣椒,村里人叫酱母子。有人提议,吃一碗汤,必须吃五个小辣椒。大伙一看,就那么大点的小辣椒,还没有铅笔头大,有多辣了。谁也没在意,当尝了一口后,才觉得辣劲实在受不了了。那种辣度,辣的耳朵眼里直冒火。辣的来华在地下之蹦。大伙一碗汤没吃完,都满头大汗了。最后,谁也没吃了五个小辣椒,一大锅杂面汤连汤也没剩。
回城后,头几年吃的杂面还没变味。后来,杂面就真的成了杂面了,而且越来越杂。尤其是最近几年,市场上的杂面,跟从前的杂面一摸一样,就不是用绿豆面做的。不管用什么豆面做的,反正卖杂面的一口咬定,就是绿豆面。
,2013—12—11
河北唐山开滦荆各庄矿业公司党建部
063026
anna (2013-12-25 12:22:41) |
食物与人生,滋味皆悠长。谢谢凤池兄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