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三十,三姑大清早起來,卻無事可忙;她慢悠悠地穿上那鑲了精緻金邊的棗紅暗花絲絨套裝,這是三女兒買給她過年的,對鏡梳順那柔黑的短髮,六十多歲了只有幾絲的白髮不安份地探頭伸出來,臉上還是滑溜溜的潤澤,別人都說她五十不到呢!
穿扮停當,她巡視一下屋子,做甚麼好呢?上週日兒子們已回家大掃除一番,粉刷了墻壁,換了套皮沙發;昨天小女兒去花街買好了紅桃金橘,廣州別稱花城,每年一度的花市全國聞名。小女今年插了兩瓶,一瓶是傳統的過年插法──大展鴻圖(紅桃),那是家傳的佛山石灣瓷,描繪的是“百子圖”,一樹的紅桃插在三尺的大花瓶內,伴著是芍藥,菊花等各色鮮花,繽紛艷麗;另一盆據她說是西洋插法,寶藍色的盆,一頂橙色的“鶴望藍”昂首吐蕊,如鳥展翅,斜倚著兩枝初綻的劍蘭,綴著幾星白雛菊,別有韻味。金橘碩果累累,還掛著幾個紅包和喜童,讓人頓覺喜氣洋洋;水仙是擺在書房的茶几上,含苞欲放,最好是年初一早上綻放,一縷清香時隱時襲人……。
過年的一切瑣事都做了,糖果煎堆都擺好,三姑卻覺得少了點甚麼?鄰居的小娃突發出哇哇呀呀的笑聲,三姑頓悟,這屋裏人氣不夠。
兒女大多成家立業拼搏在外,小女兒昨天抹塵洗地,講好今天和朋友逛街買新衣。只因今年不在家煮團年飯,兒女們說一年忙到頭,不要再辛苦在家煮得一頭煙了,出去吃吧。現在不比往時,飯店什麼都有,包括家常菜“發菜燉豬手”意謂“發財就手”,“生菜蠔豉”即“生財好市”,香芋蒸荔鴨,等等。何必自己動手“舞”個不停?於是決定買些現成的雞鴨祭天地祖先,然後在大三元訂兩席酒。三姑說花園酒店,白天鵝酒店太洋化,堅持去“老相識”大三元。所以今天三姑就覺得閒得慌了。
現在市場上新鮮菜肉豐富得很,三姑只需走出小巷,在大街上轉個彎,就是羊城一個很有名的農產品市場,活雞鮮魚,農民當天早上才採摘的菜心蘭豆,應有盡有,還有各種成品半成品,生的熟的現吃的,方便得很;單是熟雞檔,就有白切雞,鹽焗雞,荷香雞,紙包雞,太爺雞十幾個品種。可是兒女們更懶,乾脆坐著吃,不用收拾和洗碗。人真是奇怪的有思維的生物,竟懷想起那過去困難時乾巴巴的日子了。
那些年全國都窮,市面上物資奇缺,過年能有隻雞上桌已是萬幸了,有錢還要有門路才能買到呢!通常是請家鄉的親友幫忙預備,城市是不得養雞的。有一年也是年三十,聽說郊區那邊可買到新鮮年貨,三姑大清早五點起床,拖著睡眼惺忪的小女,轉換了兩趟公車,去到市郊“黃岐”,只見三三兩兩的農民挑著鮮翠滴綠的青菜待沽,他們見到這些城裡來的主顧,就悄悄上來,問要不要菜花,買不買菜心,還不時四顧張望,因為那個年代不許自由買賣。但誰都希望有幾個小錢,給孩子做件衣裳添床棉被過冬呀!晨曦中來了一個阿婆:“買只雞項(嫩母雞)返家拜祖啦。”“雞呢?”“你有心買就跟我來。“於是一路跟她穿田過櫳,一路討價還價,定了每斤一塊三毛,來到一幢泥磚農舍前,推開籬笆門,只見瓜棚下十來只肥雞在咕咕啄食。那個阿婆身手敏捷抓住一隻黃毛雞,掂了一下,約二斤重,正合廣東人的嫩雞標準,於是就二元六角成交。接著她喜孜孜地問三姑,要不要冬瓜乾和白菜乾,冬瓜乾蒸雞好吃,且不易曬;白菜乾可以自己曬,就兩元買了大包的冬瓜乾──現在可成了幾十元一斤的貴貨了。還是由阿婆引路,回到村口,她繼續找主顧。三姑和小女提著沉甸甸的雞呀,菜呀,擠兩趟公共汽車,回到家手指頭都青紫,腳都走痛了。
現在已不用大老遠地去買,自由市場開放就在附近,海陸空應有盡有。 今年不用買了,頓覺少了挑挑揀揀,討價還價的樂趣。家中更少了合家人齊動手的忙乎乎,樂陶陶。三姑是個典型的“民以食為天”的廣東人,六個兒女都是掌廚好手,這個燉冬菇,那個紅燒鵝,滿屋香噴噴,加上孫輩的喧嘩,那才叫熱鬧呢,才是過年哪!
想到往日過年,真是“年事”多多,先是炸油角,家人一齊合作,剁餡,和麵,搟皮,一隻隻揘成半月形,鎖上花邊,包著花生芝麻等酥香的餡,燒開油鍋,將油角炸得金黃,入口即化。待新年去親戚家拜年時,帶上一點作禮,也比比誰家的甘香酥脆。然後是蒸鬆糕,年糕,馬蹄糕,蘿蔔糕,九層糕……等新年有客上門拜年時,煎香了請客人嚐,也取個“年年陞高“的好兆頭。今年這些也省了,兒女們這些年都賺了些錢,早早就買了現成的孝敬,說工作夠忙夠累,不要再炸得滿屋油煙啦!
三姑這裡摸摸,那裡看看,實在是無所寄托,還是上街買些西洋菜煲個豬骨靚湯吧!飯店的雖鮮味,畢竟是味精調的,那比得上自家的老火湯真材實料。三女兒的婆婆常讚兒媳婦的湯好,來自家傳嘛!三姑終於找到個消磨時間的事了。她平日不是這樣無聊的,可今天是過年啊,總不能看書寫信打發這本該熱鬧的年節吧。
下午兒女們陸續回來,還是小女兒鼻子靈,一進門就“嘩,西洋菜煲豬骨,好香呀!”扔下大包小包的年貨和時裝,忙不及的就去舀湯飲了。“未下鹽呢,小心別燙著舌頭!“三姑慈愛地望著飲得臉紅紅的女女,看她飲得那樣滿足,心裡就覺得舒暢多了。
去飯店前三姑先領著兒孫在家拜祭天地祖先,感謝上蒼一年的保佑賜給風調雨順,也感謝祖宗積德,使兒女有成孝順。感恩是她家的傳統,維繫一家人的紐帶。
一夥人興緻勃勃地去飯店,街上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穿著新衣,捧著鮮花,使人不由得興奮起來。待全家落座,三姑覺得出了身汗,這可是隆冬臘月喲。今年也少了樣熱鬧的慶事──團年飯之前燒串鞭炮,宣佈“過年了“,因為城市人口越來越密集,燒鞭炮易引起火災,市政府就只好禁止在市內放鞭炮了。三姑也討厭某些年輕人放個不停,可是過年沒了鞭炮,總覺得氣氛冷清了不少。還好,兒孫滿堂,圍著呱啦呱啦說個不停,很是喜庆。
菜一個接一個地上,侍應生勤快地佈菜,不過似乎太快了,好像趕場似的,使人有點喘不過氣來。這邊遞熱毛巾,那邊換碟子,被動得一場糊塗。三姑還未品嚐出雞鮑翅的鮮呢,一塊大蟹又挾到面前了,一頓飯下來,才大半個鐘(小時),剛想問問五兒在美國讀書的辛苦,飯後甜點已送上來。哎,回家再敘吧,將心比心,侍應生也想早早回家團年呀!
往年的團年飯是吃到第二年的──守歲,從年卅晚到新年初一。那張大圓桌一年才搬動一兩次,拿出家傳的細瓷碗碟,全家人圍坐,中間燒個小炭爐,那個菜涼了放上去暖著,淺酌幾口甜酒,更添幾分暖意,到最後是將剩菜放入一個大瓦煲,煮滾了作年初一的佳餚──“一品煲”即來源於此了。
到了子時,即凌晨十二點,全城人都一齊放串鞭炮,放之前為了讓左鄰右舍小孩子勿驚嚇,就要大叫一聲“放炮仗囉“,嗶嗶啪啪,送走舊歲迎新春,求來年興旺好運。然後全家搓湯圓,雖然酒足飯飽,還是要吃了才散席,據說這樣會有好人緣,鄰居同事相處愉快。一家人還穿上新鞋,在年卅晚去”行行“花街,這樣可踩掉往日的晦氣呢。
三姑想,這些民俗真有意思,我們家的傳統夠豐富。隨著新年來,還有初一的“守齋”,其實只是那天不殺生,吃一品煲還是葷的,嘿嘿,祖輩也很幽默的。年初二是開年,是出嫁的女兒回娘家,慶祝一年的開始。三姑想著想著,想著回家要告訴孩子們,只有這些傳統可使一家人團聚一起,情意綿長。
這時那討人喜愛的小女兒見母親若有所思,就過來扶著母親一起走。悄悄的貼著耳朵說:“媽,年初二開年飯,叫大姐他們回家一齊煮啦。最多我幫你買菜炒幾味吧!”
“好,好,我們煲蓮藕湯,白切雞,炆筍蝦,叫你姐夫來個潮州滷鵝,開個旺年!”三姑不禁緊緊摟了摟女兒。
本文若干年前曾登载在【侨报】
老随 (2012-01-20 09:07:49) |
广东风味的!喜欢! |
予微 (2012-01-20 16:49:18) |
谢谢老随喜欢! 另,那天醉文,吼了句山歌,称了“随老”,是佩服您文笔老到。你的回帖更让我捧腹! |
林玫phoenix (2012-01-20 20:32:35) |
这篇该投<婚姻家庭论坛>,投<葱委>跑题了。葱协贫委全是大侃爷侃奶奶,逗乐的。 |
予微 (2012-01-20 21:20:13) |
谢谢林大导给提点。 我昨天磨叽了好久,就是没给这小文找着家。说是纪实,却下了油盐酱醋的“整色整水”;说是散文,却又太实;归入小说?一点都没有高潮起伏。只好归去杂文。 然后呢,婚姻家庭给我印象很严肃的大题目,文学原创吗,是原创,又自觉缺文学;一直不很清楚这 ”葱委贫协“ 是什么的干活,就把这不明不白的文章扔进去了。
|
木桐白云 (2012-01-21 03:05:51) |
鲜活的很,只是字可以大一点点嘛?呵呵,看起来有点儿费劲。 |
予微 (2012-01-21 03:34:23) |
这字儿不听我调配。昨天我把它调到14号了,出来还是这样。 我这人脑跟着电脑,通不上电。 |
海云 (2012-01-21 04:23:58) |
我给调到16了。 好点儿吗? |
予微 (2012-01-21 07:44:43) |
谢谢海云的帮忙。我这里给字调大调小时,屏幕完全没有变动。无论8号还是14号,都一个样。闷。 |
深秋红叶 (2012-01-22 09:26:54) |
一幅羊城新春图跃然纸上,唤起一丝丝的怀旧情愫, 谢予微好文。 |
一休 (2012-01-22 15:00:41) |
葱委就是一帮业余肄业大厨探讨高尔基的十四行诗。。。 给予微拜年了! |
予微 (2012-01-23 07:14:34) |
谢谢来访,吃点酥角,吃点萝卜糕! |
予微 (2012-10-01 06:26:38) |
今天看到这个,笑喷! 一休又去面壁很久了。该破关了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