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德------民族复兴四民主义

 民德――民族复兴四民主义                                                            抱峰
  
中华民族经过一百多年特别近三十年艰苦卓绝的奋斗,磨难和曲折,终于在民族复兴的大路上疾跑了。
  如今与孙中山先生倡导的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具有同等意义的民德渐渐被有识之士所重视,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出现了可喜的局面。四川大地震爆发的人性美、人性美带来的震撼便是民德闪现出的令世界眩目的光辉。但必须看到,民德的建设与复兴任重而道远;四川大地震所闪现的人性美多为融化在民族血液中的代代因袭的传统道德的积淀;反观当代民德的建设与复兴却显得混乱和疲软。
  民族的道德是指人与人相互连结的约定俗成的思想和行为规范,从民族诞生之日起就在孕育,日渐成形,有其鲜明个性,又与其他众多民族的道德相通相融相长。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阶级压迫的工具,是人类某个历史发展时期的产物,而道德却与人类一起产生,一起消亡,道德存在的时间大大长于国家存在的时间。民德是民族生存之必需,是野果,是兽肉,是粮食。

不能把民德面对特定的人与人的关系与其面对国家的关系混为一谈。诚然,民德的建设与复兴也意味着人民对人民国家的热爱,而其基础是对人民群体间的热爱;道德范畴无外加内容与义务。所谓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放大了人与人的关系。在历史上不同国家的性质不尽相同;对反人民反人类的国家人民是不应热爱的,这样的国家不应以所谓爱国的名义侵害人民的权益。这不排除人民国家在民德的建设与复兴中的巨大作用和责任。公民在国家内享有权利,同时要履行义务,这种义务带有强制性。道德却无强制性。道德义务并非国家义务。所以,理论的含混不仅对民德的建设与复兴无益,还可能步入歧途。
  同样,道德不能与法律混为一谈。事实上,道德与法律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发展,片面要求道德遵守法律是缺乏依据的,相反,法律倒应遵守道德。法律可以发生质的变化,道德却很少变化。一般情况,相对恒定的道德是相对稳定的法律的母亲,处在生育期的母亲。在人民国家,遵纪守法固然是道德高尚者的必要修养,但已不是道德概念。遵纪守法符合公民的利益,是在国家层面上的义务,毕竟不是道德自身,把遵纪守法摆在道德内涵突出的地位将在整体上本质上弱化道德的建设与复兴。
  民德的建设与复兴是有着严格目标的独特的社会全体成员参加的极其繁重的百年大业。民德的建设与复兴比起民族、民权、民生来可能更长久更浩大,是全人类自我完善的工程,塑造完美人性的工程。概念被偷换将使人们蒙头转向,难以实行。道德与国家与法律密切相联,但要保持自己的品格,绝非是可有可无、无形无味的揣合剂,随意剪裁和利用。道德是民族的崇高精神,民族的灵魂,民族赖以存在的根本。道德低下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没有出息的民族,这个民族很难有持久的凝聚力、创造力和生命力。
  以中华民族为代表的东方道德和以欧美各民族为代表的西方道德是当代世界道德的两大板块,相互碰撞并融合着。这是不争的事实,可喜的事实。但是,面对西方道德随着经济力量和文化力量的大举涌入,有人迷茫了,以为西方一切都好,当然也有人以为只有自家东西好。无所适从。四川大地震冒出个范跑跑热衷西方个人主义,公开藐视中国传统孝道,由此引来不少叫好声,有位模样不错的年轻女子在地震灾区转了一圈,回京立刻发贴于网,信誓旦旦感慨:嫁人就嫁给范跑跑那样敢说真话的汉子。她根本无视基于传统道德的人性美。这表明,一九一九年开始的“打倒孔家店”和文革时变本加厉的“批孔”这一恶劣的民族文化虚无主义还在兴风作浪。要知道,一个民族在经济上的落后并不意味道德的绝对落后,从而否定本民族的道德。
  有人虽然提起孔孟之道也说了不少好话,却不敢理直气壮认同中国传统道德的核心--仁,而是以所谓大爱取代。仁,仁者爱人;仁,固然讲爱,包括大爱,博爱。而仁专指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道德核心,是中华民族引以自豪的创造,具有千秋万代的意义。诚然,仁产生于两千五百年前,虽然香火不断却打下了时代烙印,有一些弊病,但不能因此就作为歪曲、否定的理由,从而放弃整理、完善、实施。须知,仁并非为某个阶级或利益集团独有,并非洪水猛兽抑或蒙着面纱羞羞答答的女巫。仁是博采诸家之长的全体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精华部分。我们的任务是剃除糟粕,发展其饱满的内核。马克思主义也表述反对洗孩子连同脏水倒掉,更何况连孩子都不洗不要。应该承认,大爱的提法是个进步,可是过于宽泛,因为大爱可以包括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以外的世界。仁是道德范畴,大爱不是准确周延的道德概念;特别在中国。特大号的锅盖未必盖严饭锅,已经有了严实合缝的锅盖,能盖住核心本质的锅盖,前人用了两千多年使着十分顺手的锅盖,对后人居家过日子意义非凡的锅盖,金锅盖,挂在身旁闪闪发光的锅盖,渐渐令世界刮目相看以至当作至宝的锅盖,为什么摆弄来摆弄去不用,或者视如蔽帚弃于前行路旁呢?仁即仁爱。
  为了民德的建设与复兴,重塑民族之魂,研究和倡导道德模型是必要的。这个道德模型是什么?以愚之见大约可能是--以人为中心,仁善和环绕,派生美德拱卫,古今中外连结。有了模型就有了统一方向,避免芜杂和短视行为,可以集国人的智慧和力量,在坚持民族、民权、民生的同时建设与复兴民德。
  正反经验正敲击我们的耳骨:经济建设、反腐倡廉、处理一切复杂事务构建重典的同时要有民德支撑。对民德的建设与复兴哪怕稍稍忽视就要贻误好不容易赢得的宝贵时间,稍纵即逝的时间。  
  民德是民族复兴的第四个成员,也是民族复兴源源不断、力大无边的清洁的能源,是净化社会、抑制邪恶的巨大的正面的力量。社会及其包括法律在内的人民国家将从民德中直接受益,更加生机勃勃。
   时至今日,假如孙中山先生有在天之灵,也将会把他倡导的三民主义延伸为四民主义。如果说中国梦,四民主义才是根本,不允许偷换的概念,统领全体中华民族意志、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的总目标。轻视道德建设者终归要回到这条路上来,可是,历史所走的弯路及其付出的代价由谁来负责?以百姓心为心这一先哲思想逐渐为人接受,作出了惊人的举措,所以,不可忽视百姓人心之所归——从事道德建设。道德建设将使中华民族复兴事业具有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民德实乃民族复兴之魂。

(注:2001年10月24日公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的道德规范首推爱国守法)






天地一弘 (2013-11-24 01:12:17)

民德实乃民族复兴之魂。赞成!

抱峰 (2013-11-24 07:52:08)

一弘大师,谢谢你有这样的研讨。

拙文中批评把爱国守法纳入道德规范是有所指的。以中央名义发布的文件就混乱,令人吃惊。所以把那实施纲要的要害补在文章后边。(这在网上是查得到的)

不知道德为何物,怎能从事道德建设呢?

岩子 (2013-11-24 18:23:15)

昨天正巧听了一场报告,郦波演讲汉字与儒学。其中提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没人提出“打倒孔家店”,最早的文字记录是“打孔家店”,胡适在给《吴虞文录》作序中出现的(1921616日)。后来,被陈伯达等人的升级成了“打倒孔家店”。有学者认为,把“打倒孔家店”看作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纲领性口号,是一种夸大和曲解。

个人以为,不是西方的东西比我们好,而是我们把自己的好东西丢掉了。

抱峰 (2013-11-24 22:18:22)

“一九一九年开始的“打倒孔家店”和文革时变本加厉的“批孔”这一恶劣的民族文化虚无主义还在兴风作浪.”

----我的这段话确有问题。好似对五四运动作最基本的评价了。

其实是指毛泽东的反孔思想及其恶劣影响;这面大旗,如今还被胡乱挥舞着。

五四时期的新青年杂志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这杂志是由最早接受共产主义的人主办的。这样的思想一脉相承,直到文革。以毛泽东为代表。

五四运动的主流是主张科学、民主,思想解放。也有问题,如鲁迅的《狂人日记》反映的否定传统文化的态度。。。。。。胡适等五四先驱受到了历史局限。

不详谈。我的知识储备不足。

但谢谢岩子的指点,真诚地。引起思考最重要。我的文章不严谨。

远方问候!

抱峰 (2013-11-26 02:45:33)

中国几千年来没有有神论传统,但,确有仁爱、善良、和谐的文化道德。在中国,各种宗教难以统率人们的道德观念。倒是孔孟之道比较容易做到,如现在的台湾,全球华人集中的地方。基督教不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欲在中国大面积扎根也相当地困难;虽然基督教不受当局限制,可是,仍然难成大势。中国人信佛的倒是多一些。

我没有亵渎宗教的意思,对任何宗教。每逢提到宗教我都十分谨慎,往往换一种说法。

宗教不分优劣。

谢谢光顾并认真留言。

问安!

夕林 (2013-11-26 04:15:54)

欣赏你对道德问题探讨。人和动物的巨大差别之一,就是人有道德。动物也有利他行为,但是,它往往和亲缘关系联系在一起,严格地说,不属于道德的范畴。

我以为,人是神(德的化身)和兽(利的化身)的结合体。每一个人身上,都有这两种东西。有的人德行好,神的成分多一些;有的人德行不好,兽的成分多一些。

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以利益为中心的社会。利益是社会的主宰,是社会前进的原动力。在这样的社会里,唯利是图的人比较多。美国如果没有基督教的约束,就会是一个极其可怕的社会。利益和宗教的结合,才达到了美国社会的道德中庸。就道德而言,美国不好,也不坏。

中国搞起了资本主义(私有化),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宗教。没有什么可以约束中国人,所以,今天的中国人有恃无恐。缺德的事司空见惯。君子已死,小人丛生!

换言之,我们中国人的心灵需要每种东西来拯救,是宗教、信仰、主义?

好像越是经济发达的时期,道德越是缺乏。

觉得这个议题有意思,就多说了几句,请见谅!

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