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故事(美国•旧金山•金门大桥)

 

金门大桥(Golden Gate bridge,这座世界著名的悬索桥,把美国的旧金山 (San Francisco,也有人译做三番市)马林郡(Marin County)两地连接了起来。大桥由约瑟夫·贝尔曼·史特劳斯设计,于1933年开工,1937年通车。金门大桥主跨1280,设有6个行车道。桥塔为门形双塔,塔顶高出水面227m,是当时最高的桥塔。大桥的桥面高出海平面67m,桥下可通行巨轮。在金门大桥通车前一天的那个开放日,共有20万人从桥上走过。从那时起,金门大桥一直都是旧金山的骄傲。几乎每一个来到旧金山的游客,首选的参观景点就是这座大桥。有人说这就象初到北京的游客,首选的景点一定是天安门一样。

 

关于金门大桥的颜色,千万不要想当然地认为是金色的。事实上,大桥是红色的。有关大桥名字的来历,有这样的一个典故:19世纪时,有一个叫做约翰·傅里蒙(John Fremont)的美国作家兼探险家从太平洋驾船来到旧金山。刚到海湾时,天气晴朗,阳光灿烂,整个港湾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景色非常壮观,傅里蒙说那迷人的港湾仿佛是进入旧金山的“金色之门”。人们非常喜爱傅里蒙对于港湾的这般描述,所以就将横跨这个港湾的大桥称为金门大桥了。

 

金门大桥宏伟壮观,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无论在什么季节都透着一种独特的美感:阳光普照时,全桥清晰可见,整个大桥犹如一弯朱色长虹,悬挂在蔚蓝色的海面上;云雾升起时,红色的桥塔在缭绕的茫茫白雾中若隐若现,看上去恍若仙境。许多美国人认为金门大桥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桥梁,那些来自旧金山的人们更是为他们的大桥感到无比骄傲。女儿的第二个外教Crist来自旧金山,我第一次与他交流时,当他听说我是桥梁专业的,马上就问我是否知道他家乡的那个无比美丽的金门大桥。

 

在旧金山的很多个地方都能看金门大桥那俊美的红色桥塔,但最佳的观赏地是在靠马林郡那边的一个山头上。那里有一个碉堡,碉堡的位置居高临下,人站在那里,可以将金门大桥、太平洋海面、旧金山港湾以及城里的摩天大楼等美景都尽收眼底。不过,很多游客还是会选择那些便利的观景点,通过投币望远镜欣赏大桥的美景。其实站在桥上欣赏大桥,也是不错的选择。有人曾说,微风起时,桥面会轻轻摇荡,这时透过云雾望向海面,那感觉很像从正在降落的飞机里欣赏海景。如果稍微留意一下的话,在桥上还可以看见一个很小的小岛,孤零零地浮在海面上,虽然岛的面积不大,但却很有名,这小岛就是电影《勇闯夺命岛》中的那个夺命岛的原型。

 

在金门大桥修建之前,来往港湾只能依靠轮渡。但随着旧金山城市的发展,轮渡越来越无法满足人们的交通需求。1916年,《旧金山呐喊报》的编辑詹姆斯·威尔金斯开展了一场呼吁建桥的运动。在这场运动带动下,工程师们进行了建桥的造价分析,得出至少需要1亿美元才能兴建大桥的结论。无疑,这样的费用太高了,建桥资金无法落实。过了五年,桥梁工程师斯特劳斯提出只需2700万美元即可建桥,同时建议以收取过桥费的方式来解决资金问题。但出自于一些利益考虑,建桥的提议遭到了铁路和轮渡公司的极力反对,当然反对最后无效。可能当年的这些反对者,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他们反对兴建的这座大桥,现在竟成了美国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旧金山为纪念这位伟大的桥梁设计师,把斯特劳斯的铜像安放了在金门桥畔,让每一个到此参观的游客,都能看到这位大师的风采。

 

 

因为大桥地处海湾,桥位终年雾气缭绕。而这些雾气含盐量很高,对钢铁材料建造的大桥极具腐蚀性。年复一年,大桥管理者终于在1982~1986年决定对大桥进行大修。大修过后,原来的混凝土桥面换成了轻质高强的钢桥面,大桥自身瘦身不少。为了保护钢桥面的寿命,提高行车舒适性,桥面上还铺装了环氧沥青面层。

 

1987524,是金门大桥建成50周年的日子。那一天,20多万人(旧金山人口的三分之一)在日出时来到大桥上聚会,庆祝大桥50岁的生日。但因为太多人同时站在桥上了,桥面当场下挠了10英尺!

 

今天,金门大桥已经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桥梁之一,每天都约有10万辆汽车从桥上驶过,它也因此成了恐怖分子袭击的对象。据说旧金山警方曾做出的一个反恐应对方案令世人大跌眼镜———雇佣25名美女!一旦收到恐怖分子即将制造袭击行动的消息,这些美女就快速来到大桥上,裸体站在桥边,使那些宗教信仰不近女色的激进分子无法靠近大桥,为警方赢得时间来采取对策。

 

以上的介绍都是在说金门大桥美丽壮观,可它还有一个令人恐惧的名字——“死亡之桥”。据说自从大桥建成后,50多年的时间里,从金门大桥上跳海自杀者已超过千人,更有报导说到目前为止,已经有5000人在这里自杀。为了防止在金门大桥上不断出现的投海自杀现象,旧金山警方在桥上布置了许多安全人员,不分昼夜值班巡逻,并且应用现代化设备——闭路电视,实行“自杀监视”。斯蒂尔曾以金门大桥为题材拍了一个纪录片《桥》,电影里展示了真实的自杀场面。斯蒂尔说他制作此片的最大愿望是希望人们对自杀和精神病有更好的理解,但哥伦比亚大学精神病学教授哥尔德则认为,斯蒂尔的电影在引发人们思考方面有所欠缺。哥尔德说:“我本以为他在电影里,会深层次地谈论关于自杀的真正原因以及阻止自杀的方法,但他没有。”

 

我国有人针对金门大桥自杀率超高这一问题进行过技术层面的分析。分析者认为,自杀率超高是因为设计没有围绕着“以人为本”进行“人性化设计”所致,设计中存在明显的缺陷和隐患,即大桥的护栏太低。其实,关于是否增高护栏在旧金山一直都存在着争议。反对增高者认为,护栏增高有碍大桥的美观,对大桥的抗风也不利。并且认为,增高护栏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自杀问题,因为自杀者到哪都可以找到自杀的途径。

 

尽管各方观点仍在继续争论,金门大桥管理部门却开始了行动。他们已经启动了防自杀栏杆的设计,在他们看来,一旦栏杆筑起来,总能阻止更多的人从金门大桥上跳下去。

 

2007.04.07 完成于 广州 五山花园

 

后记:这是出国前在中国交通报上写的专栏文章。那时还不认识文轩上众文友,更不认识心桥。今年回波士顿的旅途,上路两个小时就有机会和偶像见面,并且还收到了偶像赠送的金门大桥的名信片,非常地感动。我当年写文章时,是12篇的一个欧美名桥系列,那是我继在行业内一篇获奖征文之后,开始走向桥梁文化这一舞台所抓住的第一个机遇。篇篇花了很多时间查阅资料,可是,因为人从来没有去过欧美,所以一直怀疑文中会有一些常识性的错误,那种文章一见报后就战战兢兢的感觉,现在想来还记忆犹新。

 

现在有了文轩这个强有力的后盾,我一直想找机会把旧文找出来重发,但目的还是为了找出来其中的错误。因为自己已经久不在桥梁专业的真正“江湖”了,也不想在桥梁方向“更上一层楼”之类的了,所以一直也没有动力去找旧文发文。最近一边翻译Susan的文章,一边想着要不要发文讲讲那天与心桥的相见。想来想去都觉得还是留在彼此的心里吧。但是,心桥的细心周到确实让我一直很感歉疚,跟偶像见面,什么礼物也没有送,还从偶像那里接受了那么多的心意,这可如何是好?刚才为着找Susan的旧文,正好看到了这篇稿子,想着发出来正好回应心桥送我的两张漂亮的旧金山名片——金门大桥的美景图!其实心桥暑假里有一篇文章提到过她参加的一个成绩非常好的学生的葬礼时,我就记住了这大桥的自杀者里面,又多一个,并且还和我能够扯上点关系了,实在是太可惜了。而且那之后很快我就做了一个桥梁讲座,我还在讲座中刻意地提到了青少年自杀这一话题,那也是受到了心桥文章中的信息的触动。

 

当然,我知道旧金山那里不仅仅有心桥,还有文轩一干主力也在那里生活,所以,如果文中有不当的词句,请及时指正,先谢过了。

 

其实,那里也是桥梁院士邓文中的家,我对邓院士肃然起敬!!不仅仅因为他是中美的双院士,也不仅仅因为他是设计的桥梁遍布全世界的“日不落邓文中”,还因为我在获奖征文颁奖典礼上与他相识之后,我们就着中国的教育有着深入的讨论。与当时从美国回来的院士、并且还是一个跨国公司的总裁交流,开始我确实深怕找不到交流的切入点。可是后来发生的事实让我知道,就算是面对那么功成名就的人,只要你认真努力地去追求你的理想,你在交流思想方面,根本用不着去刻意说点啥。当时我说,谈桥梁设计施工我谈不过你, 可是谈桥梁专业的教育,我做得不比你少,咱们谈教育吧,谈谈你准备在国内设立的奖学金吧,这样我就不会觉得在你面前是小学生了。这样的缘份也许只有上帝才能安排,多年之后,在我们申请绿卡时,我们从他那里拿到了最有份量的一个行业内的推荐信,而我们的申请之路,也颇为神奇,比很多人说的神迹还传奇。当我向他汇报我们终于可以留在美国了之后,他的回信里竟然写了这样的一句话:“希望你永远也不要忘记中国,记得有能力的时候回来为中国做贡献”。当时我的眼泪一下子就掉了下来,唉,做贡献,我还能重回桥梁专业吗?然后,我回信说:如果有那么一天,我要让你看到你从来没有看走眼过,你会为自己帮助过小哭感而欣慰,绝不会后悔。

 

金门大桥,在我一个桥梁人的眼里,已经超过了一座建筑的内涵,它让我想起了那么多跟其有关系的人,那些帮助过我的人,那些我热爱着的人!






阿朵 (2013-09-27 22:13:05)

谢谢小哭!去过金门大桥很多次,但它的历史还真没有仔细读过,在你这里补课了!

>>据说旧金山警方曾做出的一个反恐应对方案令世人大跌眼镜———雇佣25名美女!一旦收到恐怖分子即将制造袭击行动的消息,这些美女就快速来到大桥上,裸体站在桥边,使那些宗教信仰不近女色的激进分子无法靠近大桥,为警方赢得时间来采取对策。

你这个版本还是第一次听说,有意思!

周小哭 (2013-09-27 23:03:42)

阿朵,都“据说”了,这些网传网事儿,实无考证了。别当真,轶事部分只当故事听,前几段的专业知识都是有根有据的Laughing

追梦 (2013-09-28 04:20:11)

前两天在电视看到报道中国建的一座桥把两座山连起来了,跨度之大第一根钢索是用火箭打过去的。电视说世界上头100个最高的桥二十多个都在中国,而且都是近二十年建的,听了真让人自豪。

周小哭 (2013-09-28 13:30:13)

:)是的,建的桥多,以后维护的桥也多,这一辈的工程师就不会那么快失业了哈。火箭打那个是为了创新,要不就什么都比不过别人了。现在别的国家要么桥建完了,要么没钱建,中国正是热火朝天的时候呢,但是最热的阶段也刚刚过去了。等我有时间,写一点让你自豪的东西啊!文中提到的邓文中,这十来年在中国设计了很多名桥,以重庆和天津为主似的。天津海河上面那个大小拱的日月同辉,就是他的杰作之一。我已经答应了几个人要写人家感兴趣的桥了,可是一直没有时间去搜资料。现在小宝上学了 ,我抽空要把这个作业补上哈,天津的也算一个作业啦Cool

海云 (2013-09-28 20:31:10)

小哭,你写这篇文章时,去过金门桥吗?第一次看见金门桥是怎样的感觉?

周小哭 (2013-09-28 21:49:03)

别笑我,现在为止我也没去过旧金山:)可是我看过非常多的图片和录像,还有资料。其实很多桥的资料我都看过很多,可是就是没去过桥位看:(

还有,当年我查看过几乎所有提到过这座桥的中文博客:)所以,我比很多去过的人都知道人们对这座桥的感觉。要说我自己的感觉,唉,那还是将来时呢:)

春山如笑 (2013-09-29 04:00:30)

没有到过旧金山能写出这样的文章, 一定做了不少的功课! 我去过旧金山一次, 从桥上开车路过一次, 又从高处望了望金门桥而已

周小哭 (2013-09-29 04:32:52)

桥梁和有些文物古迹有点类似,仅在通车的桥位看,其实只是看热闹而已。真正的东西要在施工过程中才看得到,但看到的也依然是很少的部分,除非你在现场住下来看施工全程。否则,还不如看资料了解得透彻。但是,桥位的感觉也确实是需要去桥位的,只是我写的时候已经是博客开始热起来的时候了,大把的第一手桥位资料可以查阅。我还下载了很多人的景点照片,可是都不敢用,留着小范围内欣赏了:)不少人的博客内容都不是我的写作风格,我必须得整合。那种过程,与如今翻译Susan的文章很类似,就是读懂了人家的意思后,要用自己的风格写出来。当然,翻译就很容易,不需要选择资料。桥梁资料要选择,我经常要从几十页的下载资料中整理出来仅仅一千字的文章,那种时候是挺令人抓狂的。后来我写美国乡村廊桥系列的时候,因为基本上没有中文博客可以查阅了(不是名桥),不得已就得查英文博客,速度慢极了。但是我知道这样出来的东西是“精品”:)编辑说了,小哭的文章,不用审,一律发。所以慢慢做也有好处,基本上不用改稿,编辑说一些小问题直接就替我处理了。

我去纽约,遥望了布鲁克林大桥,我什么感觉也没有望出来:(晚上看自己以前写的文章,觉得现场看真的一点也比不上读文章带出来的想像力:)所谓观景不如听景,呵呵。那篇文章, 我觉得是所有故事中写得最好的一篇,最适合给大众看的一篇,所以万维那会会上到首页:)那桥留下来可以查阅的资料也真的是牛,那个修桥录像,那个为了让丈夫能够活下去而勇敢地站出来的女人,自学高数和工程,代丈夫到现场指挥桥梁建设,而且是在一百年前!一想到她我就觉得爱的力量是多么地伟大!!!

予微 (2013-09-29 22:36:32)

小哭的文章是要很认真的读的,所以今天下午有整段时间就读了,更加佩服的是,我去过金门桥很多次,遥看近观,还是雾中看桥,只看到一个摄人心魄的美,却永远都不会像小哭那样深层思考。

很高兴小哭又有时间给我们科普。

周小哭 (2013-09-30 02:52:26)

说得我都不好意思了。没有时间完成之前发文后答应写的几座桥呢。这次是碰到的到了旧文,也是有感于旧金山那边认识的朋友,就找出来发了。旧金山湾区那边还有一座桥,我印象中也曾经写过。如果找到也一并发出来:)

心桥 (2013-09-30 20:00:11)

写得真感人!有知识有情感!感谢小哭用这么易懂的语言和大家分享自己的专业。期待有一天在湾区接待你们全家,一起去看金门桥!

周小哭 (2013-09-30 21:43:43)

好的!还有奥克兰海湾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