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谈”国学

这是参加比赛的第二篇投稿,有评委老师的点评。Smile

国学,神奇的话题。何谓国学?

热议“国学”,是一个很时尚的话题。“国学”一词已经被议论很久,大家说法不同。国学书籍,成为书店亮点:位置显眼、式样杂陈、拥挤的购书者。国学班,似雨后春笋,遍地开花。“孔子学院”的分院已经遍布全球近百个国家和地区(美国及欧洲最多),成为推广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及国学的全球品牌和平台。让我们民族的文化迅猛地向世界各地传播。这是值得我们骄傲的大事!

国学,成为时尚话题,成为一种时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还是偶然呢?我倾向于必然。

信仰是生命的力量源泉。没了信仰,也就等于没了生命的动力。没了动力的生命还有意义吗?而当今的世界,人类信仰五花八门,到最后也许会都变得虚无缥缈了。因此,人类需要找到信仰的源泉!即使在外国,也有很多的有识之士提醒人们:惟有东方智慧能够挽救世界。而国学是东方智慧的核心所在。国学包容了各种各样智慧,是发挥了民族传统智慧的信仰。

国学典籍浩如烟海,根源性典籍有作品有:“三玄”(《老子》、《庄子》、《周易》)、“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周易》、《三礼》、《书经》、《诗经》、《春秋》)共计十二本书。如果说将其中重复的书去掉,只有九本书,构成国学的根源性典籍。当然作为“国学”的经典书籍,也并不只这些,还有很多又“根源性书籍”衍生出的。

比如说《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该书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余力学文为中心。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外出、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养成和遵守的规范与守则。后来清朝的贾存仁修订并改编了该书,并把它改名《弟子规》,这本书一直流传到今天,成为我们学习圣贤经典的一部国学著作。

再比如《三国演义》尽管里面都是描写称王称帝的事情。可是细心想想,那些人物的刻画又都没有离开“国学”的影子。曹操告诉我们做人必须有心计,刘备说想成功就一定要有执着的信念和一颗充满慈爱的心。诸葛亮扇动羽扇,告诉我们只有时刻谨慎、细心才能成大事。关羽满脸懊悔:“哎,千万别像我这样,心高气傲,这样得不到什么好的结局”。

而学国学,多的不是满腹经纶,笔墨纸砚。当我们拿起一本关于“国学”的书时,我们应该心平气和,这样我们才能走进一个殿堂,仰望一片天地,才能享受一种明理明道的幸福。儒家重自我的修身养性,道家重“乘物以游心”。尽管他们推崇的观点不同,但里面却都可以流露出“仁、义、礼、智、信”的影子!国学大狮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甚至总结出做人的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三种境界中也依然有国学根源性作品的影子

作为国学发源地生长的我们,应该继承怎样的使命呢?我想应该继承国学精髓,延续中华文脉;精读人文典籍,融通传统文化;让所有人都惜之若命,有着文化传承使命感;珍视前人精神的洁净,让大家都去宠爱它、愿意去保存它,这就是我们的使命!

 

点评:

我重点说说《“乱谈”国学》这篇,这篇文章很难想象出自一个小作者之手,文章整体结构严谨,谋篇布局得当,语言老练,是一篇佳作。尤其是这句:“当我们拿起一本关于“国学”的书时,我们应该心平气和,这样我们才能走进一个殿堂,仰望一片天地,才能享受一种明理明道的幸福。”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感动,更多的是为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修为、感悟感到欣慰。

在这个一切追求速度、效率的社会,大家是需要读读国学了,让我们把心都静下来了,享受明理明道的幸福,感谢小作者。

铁西区兴顺小学校长 高杰

 






夕林 (2013-08-02 14:21:40)

国学博大精深,很难三言两语说得清楚。国学的精髓已经融入我们每个人的心灵中,行为中,已经变成了文化的一部分。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