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青年

最近文轩里对上山下乡的利弊众说纷纭。我自知才疏学浅,所以一直保持沉默。思前想后,还是不由自主地写下这篇文章,想以自己的经历谈谈我的看法。我不知自己的微言能否有利于大家的和气,please do not take it personal.


所谓历史就是一些不能更改的事实,再过几十年, 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人都将不复存在。我们这批人将会象古今中外或被真实记载或被篡改过的历史一样成为历史,所有的功过也只能由后人来评说。

能公正地记载历史的人不多,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谁能说司马迁的记载的历史就100%的不偏不袒,准确无误?

关键是如何避免类似的历史悲剧不再重演。如果那一代知青的牺牲能作为前车之鉴,也就值得了。历史上多少人付出的代价比我们还要多,值得庆幸的是我们还活着。

美国是一个言论自由的国家,我们不希望大家一呼百应。我们从世界各地来到文轩就是为了互通有无,取长补短,让大家互相包容吧。

我扪心自问,这些年没有为生我养我的家乡(我所说得家乡是指我的出生地,没有任何政治含义)做过多少,每次回去看到那里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真的令我欣慰。

我不想对以往的历史作过多的评论,我认为既然我选择来到西方世界,便已失去资格。如果我想改变那里的环境,我会放弃这里的一切回归祖国,显然我做不到但我不希望中国成为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我希望她繁荣昌盛。这样我在这里也感到腰杆硬。 


看到这里,请不要生气,我不是GCD,也没有加入过GCD,尽管我的父辈中很多人解放前就加入了GCD,他们都已经不在人世。我的情况和好多同龄人不相上下。


事实上当年我连上山下乡的资格都没有,父亲是走资派,他的罪过是作为国营示范农场的场长,象周扒皮一样剥削工人,在下雨天都不让工人休息给他们找活干。曾经被誉为革命老黄牛的父亲,在寒冷的冬天脖子上挂着牌子和县里的其他走资派被狠狠地批斗,游街。我向来不爱看热闹,是妹妹一直跟着游街的队伍看到的,回来后她哭着告诉我们。


为此我的红卫兵袖章被没收,闲赋在家。我从小非常爱我的父亲,母亲让我带些衣物去看父亲时,我欣然同意。父亲问我为什么还敢来,我用当时的时髦话说,"要在思想上和他划清界线"。


我们那里是个小县城,但也不是世外桃园,只不过反应比大城市慢了几拍。


后来学校动员有城市户口的学生报名上山下乡,我的同学们都去了郊区,离县城只有 2 - 8公里,那里有富饶的水浇地,条件得天独厚。

我和一大群父母也是牛鬼蛇神的子女被勒令返乡,尽管我们也有城市户口。所谓返乡就是回到父母参加革命前生长的乡下。

我们那个地方是老区,1936年3月刘志丹曾率领红28军到过那里,所以大大小小的老革命不少,其中有王湚,汪铭,张友清,王兆卿,王兆相,贾拓夫等。

当时我很瘦弱,父亲亲自把我送回老家,那里没有车,途中要爬山涉水,中途还要在一个肮脏的小店住一宿。我和父亲步行两天回到老家,在那里开始我人生的磨练。

父亲的老家在山区的一个小镇,清朝初建村, 民国设镇。地处离县城南四十五公里窟野河下游的东岸。村中地势东高西低,南北窄长,清代至民国逐渐形成一条东西短南北长的丁字街。全村共120多户,六百余人。刘姓为多。据说父亲的祖宗是从山西那里边迁过来的。


父亲的老宅是一个青石铺地的大院子,有一道很厚的木门,里面住着3户人家。

靠里的左边是父亲和母亲住过的窑洞,我们回来时二伯父的大儿子一家仍住在那里。


中间住的是大伯父家的三儿子,我的三堂哥一家五口。爷爷有四个儿子,三伯父早夭,大伯父将自己的三儿子过继给去世多年的三伯父,因而三堂哥继承了他的遗产。


右边是我二伯父的家,二伯父在县城工作,家里只有二伯母和他们的小儿子,他与我同年生比我只大几个月。


父母住过的这孔窑洞很大,里边又有个小窑洞,两个窑洞之间有门和窗户。我从小爱读书,什么书都读,自从看了"画皮"后,我变的非常胆小,唯恐有鬼神缠身,所以很害怕进那个小窑洞。我曾跟着父亲进去过一次,其实里边都是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可以说是个储藏室。


我晚上不敢一个人睡,每晚都有侄女轮流陪我。一般来的都是那个叫换英的女孩,她是堂哥家7仙女中的三仙女,是唯一获得父母许可能上学读书的幸运儿。堂哥和堂嫂希望我能在学习上帮助她。


至今我依然记得我第一次跟着村里人背着粪篓爬10里多山路去种地的情形。当时和我一起去的有二伯父家的几个孙女,她们的年龄只有9-11岁,篓子里背的粪比我的多,走起路来如履平地。我的背被柳条筐扎得疼痛难忍,肩膀被绳子勒的痛不欲生。每走一段就想调整背篓的位置,这样晃来晃去,背篓的位置越来越偏,里面的粪越来越少。


山路越走越陡,我几乎喘不过气来。真想把粪篓放下来歇一歇。但那是些羊肠小道,没有地方放背篓。我的样子让小侄女们忍俊不禁。她们时而为我调整背篓,时而教我如何走路省力。


评工分的时候,我得到和小侄女一样的评分, 5分。我自知自己远不如她们,能给这样的评分大概也是看在我堂哥是大队长的份。


成年男人一般是10分,成年女人8分,有一个和我年龄相仿的侄女是7分,不过听说她很能干,若不是未成年,她得8分当之无愧。


后来,我被送到修梯田的突击队铲土或帮别人推车,从此再也没有爬过山。修梯田的都是些年青小伙子和姑娘,他们大多都比我大。他们精力充沛,打情骂俏。我虽百无用处,他们宽容,并不介意。

由于我的工分少,基本分不到多少口粮,父母想方设法从城里给我这个当农民的女儿捎些白面之类的细粮。那时候大家的口粮都很紧,是他们从自己嘴里为我省下来的。

我在那里一直待到1971年底父亲托人通知我可以回城工作为止。那时,我的同学大部分都已被分到县城里的百货公司和银行,我被分到离家20公里的小镇,在那里的供销社当出纳。

那段日子是艰苦的,但我知道好多人的环境比我的还要差。患难见真情, 我懂得了什么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学会了宽容,学会了勤俭,学会了尊重普通劳动者,我学会更多的是珍惜现有的一切。

                                                                                                                                                               

                                                                                                                                                        May 1, 2013 in WA 






木桐白云 (2013-05-02 06:55:38)

其实大家说说自己的心里话也好,只有认真负责的人才会为过去的事进行探讨,我想这样的讨论应该不会伤害感情吧。

春山如笑 (2013-05-03 16:10:31)

谢谢木桐老师,本来想附在你的帖子里说一说,后来觉得说不清,就取下来。结果越写越多。事实上生活在过去是一种巨大的痛苦。

雨林 (2013-05-02 10:35:02)

春山是陕西人?你笔下的故乡也吸引了我。 清朝初建村, 民国设镇, 清代至民国逐渐形成一条东西短南北长的丁字街...什么时候为我们也写一写那里的民风民俗? 我是南方人, 所以对北方的风土民情尤其感兴趣。谢谢。

鐡手 (2013-05-02 12:37:14)

“那段日子是艰苦的,但我知道好多人的环境比我的还要差。患难见真情, 我懂得了什么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学会了宽容,学会了勤俭,学会了尊重普通劳动者,我学会更多的是珍惜现有的一切。”春山如笑也是知识青年,体验过上山下乡的生活,最后这段话就是那段生活的最好总结。我们都深有同感!

天地一弘 (2013-05-02 13:46:26)

历史上多少人付出的代价比我们还要多,值得庆幸的是我们还活着。

历史终将翻过去了,或许遗忘是最大的宽容,只是太多的人容易记住。

谢谢!

春山如笑 (2013-05-03 16:10:02)

谢谢木桐老师,本想附在你的帖子里说一说,后来觉得说不清,就取下来。结果越写越多。事实上生活在过去是一种巨大的痛苦。

panda13 (2013-05-02 16:35:28)

写得很实在

春山如笑 (2013-05-02 23:08:45)

谢谢雨林,我是陕西人。我不知道我是否有能力写出那里的风土人情。出来40多年了,好多东西都不记得了。

春山如笑 (2013-05-02 23:14:22)

谢谢铁手,很高兴我们能有共识,你的摄影技术令人折服,期盼看到你更多的佳作。

春山如笑 (2013-05-02 23:17:02)

谢谢一弘,你说得对,你是个天使,到处传播幸福和仁爱。

春山如笑 (2013-05-02 23:25:52)

谢谢Panda, 我写的是我的真实想法。我喜欢你幽默的写作风格,尤其是那位罗太太,让你写得活生生的,好象在哪里见过一样。

春阳 (2013-05-03 01:41:27)

我可比你多赚一分了。我们是一天6分。不过10分才两毛多钱。所以。。。哈哈哈。

春山如笑 (2013-05-03 03:04:43)

呵呵,你仍比我赚的多,我在那里两年没见过一毛钱。我们那里是山区, 贫穷程度没有多少人会相信。

问好春阳。

予微 (2013-05-03 06:34:46)

春山如笑记得好清楚啊!特别是这挣工分。山区的贫困一般人难以想象!

春山如笑 (2013-05-03 16:09:20)

问好于微,有些事一辈子也忘不了,当时我是非常羞愧的。我能在那里混水摸鱼地度过那几年着实感恩于乡亲们的宽容和理解。

若敏 (2013-05-04 00:27:16)

真实,感慨,我们直接读大学的真是非常幸运。但是,这些伤痛是不能忘记的,提醒不要走同样的错路。

谢谢春山分享!

春山如笑 (2013-05-04 02:38:27)

谢谢你的善良和理解。 其实80年代好多人刚来美国也吃了不少苦,但那是自觉自愿,所以没人抱怨。

夕林 (2013-05-08 13:52:59)

背着粪篓爬10里多山路去种地,是山区?很辛苦,能磨练人的意志。

春山如笑 (2013-05-09 05:56:24)

是山区。其实我后来修梯田,还是没有学会咋样种庄稼。你是陕西人?

夕林 (2013-05-09 15:08:29)

我是老陕!也不会种田。

春山如笑 (2013-05-15 00:09:33)

不会种地也是老乡,恭喜老乡获得文轩三等奖。

夕林 (2013-05-15 13:45:15)

谢谢乡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