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另是一番天和地》:探亲假的记忆

探亲假的记忆

    探亲假是我们这一代知青生活中最重要的日子,可以说是胜过所有节日的日子,因为在远离父母家人的时光里,那代表着希望、团聚、亲情、温暖和爱。

 

   十年下乡生活,回北京探望父母的假期也有七八次之多,因为每到一年或稍长些时间,我会想家想到心痛,并毫无“觉悟”的找领导请假回家,“声情并茂”,“涕泪横流”。因为不在农业连队,又不曾担任任何职务,我请探亲假的难度比起在连队干农活的知青和知青干部们似乎小得多。

 

   探亲回家的路程是要遭不少罪的,一是路途遥远,从七台河坐小火车到牡丹江,再从牡丹江转车到北京,记忆中要两天一夜。逢到春节、十一等节假日前后,一是买不到火车票,二是买到车票也没有座位,常常是两脚沾不到地的挤着,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火车上闷热空气恶浊无比,加上我晕车,那时又瘦弱,所以我每次都咬紧牙关,在心中默默鼓励自己,到北京只要还有一口气,能抢救过来就是胜利!

 

   后来到了大兴安岭,改由大杨树乘小火车到齐齐哈尔,再由齐齐哈尔转车到北京,旅途时间差不了多少,但因为开始有D与我同行,再后来有了儿子就开始“奢侈”的买卧铺票,状况就好多了。(那次“恶梦般的经历”除外)

 

   第一次享受探亲假是在团文艺宣传队时,记得是个夏末初秋的日子:

 

   火车刚到丰台,我就打开车窗把头伸到窗外,任秋风狂吹着我的脸,我的头发,我深深地大口地吸着窗外的空气,心里觉得好亲切好亲切……

 

   因为没有告诉母亲,因此也没人接我,走出站台,走到大街上,一种浸入心脾的对故乡的爱对首都的爱满满的充溢着我的胸怀。那时候尚在文革中期,表面上如火如荼的“群众战争”已转入中央内部争斗,当时的北京也还很封闭,外地人不多,外省市的人到北京办事都需要县以上的证明,北京的适龄青年又都参军、下乡在外,只觉得街上的人很少,映入眼帘的是北京人一水儿的白衬衫,无论男女。女人也大多穿长裤,少数穿裙子的不是蓝就是灰,很少别的色彩,那种朴素大气却也别具一格,只有墙上的大标语是红色的,血红血红的,分外扎眼。

 

   每次的探亲假一共仅14,因此每一天的时间都分外宝贵,可是越怕时间过的快却越是快,我每次回京探亲,父亲都会赶回北京和我团聚几天,姐姐在三河县上班,离北京近,也能见到,只有哥哥尚在阜新,不能轻易回京,是见不到的。

 

   母亲除了在家为我改善伙食外,还会带我到外面餐馆吃饭,给我买这买那。后来弟弟返城先我而回北京,他在北京饭店工作,因为我爱吃蕃茄大虾,他就让厨师做了,用饭盒装了带回来让我解馋,那可真是好吃啊,似乎在以后的几十年里,再没吃到过如此的美味。除此之外,家里人还得满足我要这要那的欲望,母亲说,每次我走以后,她和弟弟兜里的钱都被我花得一干二净,不得不节衣缩食,熬到月初发工资那天。

 

第一次探亲假临归队前,母亲劳累加难过,血压骤然升高,躺在床上头晕呕吐不止,我实在不忍心走,冒着受批评的风险,给文艺宣传队的头儿发了电报,至今我还记得那电报内容:临行母昏倒,不能按时归队。

 

另一次探亲假是夏天,我仍旧没有座位,一直汗淋淋的挤站在诸多知青们中间,头晕、恶心、想吐又吐不出来,觉得自己快死了,这时听到有人叫我:“二姐,二姐!”原来是我家邻居,里院春福,他也在东北下乡,但和我不是一个团。他挤出来去厕所,看到了我,连忙连挤带拽把我送到他的座位上,并且把他的馊了的汗渍渍的毛巾递给我让我擦汗,在他的照顾下,我得以平安抵家。

 

也还是这一次,我的假期快满时,接到宣传队的一封电报,让我买发酵的酒酿。虽然不知是买什么酒酿,是公用还是私用,我和母亲还是高兴坏了,因为可以名正言顺的延期归队了。但后来的具体情节我记不太清了,只记得我延期归队后队长王文华问我:第二封电报让你不要买酒酿按时归队的电报收到没?我吃惊的说:“没有啊?!”王文华对其他队员说:“我说了吧,这第二封电报她肯定收不到!!”言外之意是我撒谎了……我当时窝囊坏了,辩解也无用,我确实没收到嘛!好在王文华这个人不左,很有人情味儿,我并未因此受到批评指责。只是现在想想,那电报肯定是母亲藏起来未让我看到罢了。

 

下乡十年,因为享受探亲假的次数不少,所以记忆有些混乱,分不清具体哪年哪次的事,只能是拉拉杂杂的点滴回忆,用现在时髦的话说,只是捡拾记忆的碎片而已。

 

一次是里院革委会添了黑白电视机,放映的是老电影,无非是《地道战》、《红旗渠》之类,但我却挤在人群中不舍得走,母亲叫了我几次我才回来,母亲心酸的说:“真是可怜啊,那么一个小破电视也至于让你这样入迷……”

 

还有一次,是当时北京正在放映内部电影,《山本五十六》《啊,海军》等等,还有《火山爆发》的记录片,母亲带我去看电影,手里提着一个塑料编织筐,里面放着小笼蒸包等许多好吃的,饿了可以随时吃。看《火山爆发》时我很恐怖,紧紧抓着母亲的手,以致回到家,夜里不断的作恶梦,惊醒……母亲一直认为我神经脆弱,禁不起事,因此若干年来一直让我吃谷维素。可事实上,这许多年来,无论禁的起与否,许多大事都不得不由我独自面对,这是母亲的悲哀,更是我的悲哀。

 

到大兴安岭后,有一次和D一起请假回北京。我们俩绕路阜新去哥哥家,在一个小站上等火车,天冷极了,火车又晚点,半夜三更我又悃又乏,不顾D的劝阻,一屁股坐在冰冷冰冷的水泥地下,迷迷糊糊就想睡过去。D拼命拉起我,要和我玩“撞火车”的游戏(,左腿前屈,右手拉住左脚,单腿蹦着两人相撞), 他说这么冷的天,坐在地上睡觉会冻死人的。记忆中那小火车站清冷清冷的落满了积雪,小站上几乎没有人,我和D二十好几的大人了,却在玩小孩子的把戏,路灯把我俩的影子拉得长长的,黑色的影子不断变换着位置,这一幕凄楚又温暖,一直沉淀在我的记忆深处。

 

也是这一次吧,在沈阳换车时,我们带着三个大行李包,里面装着黄豆、榛子、木耳之类土特产,D不知干什么去了,让我看着行李,但他回来时却发现行李少了一件,顾不上问我,他沿着火车站台跑开了,一边跑一边找,这时看到一个人提着我们的重重的大提包,正在往火车上挤,D一个箭步上去,连人带包把那人拉下了车,然后二话不说,连跑带跳的又回到我跟前……那时的D在我眼里是何等的英雄气慨啊!

 

后来就是有了儿子以后了,我一个人带儿子回北京探家。每次都是D送我们娘俩到到齐齐哈尔,平时我觉得儿子跟爸爸似乎并不亲,但火车一开,儿子却总是哇哇大哭,爸爸,爸爸的叫得D也不由不动情,而我也让儿子哭得好心酸。有了儿子,我开始坐卧铺回京了,卧铺上一般都是出差或“内查外调”的国家干部,那时候还没有生意人,顶多有些机关单位的采购员之类,车上不再拥挤,有了儿子旅途的感觉也好多了:

 

有一年夏天我带儿子回北京,我的上铺是个维族人,他看到对面的一个男人毫无教养的把光着的臭脚伸到我的床位上,立刻毫不客气的伸手就打那男人的腿,并用我听不懂的话严厉斥责那男人。中午我带儿子睡了,他还细心的为我们拉上了帘子,我心里对他充满感激,并从此对维族人产生了好感。

 

还有一次,那大约是儿子两岁多时,我带着折纸的书和一些彩色纸,那是我预备在火车上教儿子学折纸的。对面卧铺是北京某部委的几名干部,像是知识分子的样子,他们对我这个在边疆结婚生子的知青很同情,问这问那,关心备至。有一个戴眼镜的先生甚至点上烟给我,教我吸烟,他说吸烟可以缓解心理压力,打发无聊的日子,他甚至教我女士应怎样拿烟,掸烟灰。因为一直和他们聊天儿,却冷落了我的儿子。只见儿子站在卧铺旁,一只小脚搭在另一只小脚上,不声不响专心致志的自己照着书折纸,居然与书上的样子分毫不差,令我十分惊诧,周围的干部们夸赞不己,有人说:“瞧!这儿有个东北小神童。”我对面的干部们马上纠正:“谁说是东北的小神童,这可是正宗北京孩子!”因为年年和我坐火车回北京,以致后来有一次我带他乘通县的小火车,他一上车就嚷“西()饭饭,西饭饭。”我告诉他短途车没有饭饭,他又拍着座椅说:“睡觉,睡觉。”令母亲和姐姐都很心酸。

 

……

 

我有多少年没坐火车了?那令我又爱又恨的北京站。在返城归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根本不能走近北京站,那会勾起我无数辛酸的回忆。有多少年了,我常常在夜间惊醒,“沟棒子车站到了”,于是那夜间火车的哐啷哐啷声,那凄厉的汽笛长鸣声,那寒冷冬天的长夜的记忆,又开始敲打我的心……

 

 

 






雨林 (2013-04-08 09:39:52)

让我回想到小时候身边那些上海知青姐姐的生活。现在想来回家一次真不容易,周围的家庭(包括我家)还总是要请她们带很多只有在上海才能买到的衣服鞋帽和糖果巧克力。

渺渺 (2013-04-08 23:07:25)

佩服D的勇敢,如果是常人,丢了就丢了,哪里还会再去找回来? 真是英雄气概,子蕴姐找对人了!

阿朵 (2013-04-09 14:21:55)

子蕴姐的这段描写,让我想起我在北京上大学时,每年寒暑假回家探亲,也是人山人海,也是站到脚麻,也是空气里各种各样的味道,可是心里总有那么一个信念:坚持就是胜利。

子蕴姐的记性真好,记得住这么多细节!

子蕴 (2013-04-10 10:39:32)

是这样的,每次回京驮着黄豆、黄花、木耳等特产,回北大荒又驮着带给大家的吃的、用的,真的很辛苦。

子蕴 (2013-04-10 10:44:09)

D那时真的很出色,否则我这傻瓜不会等他那么久……可是一旦生活在一起了,他的“光环”就渐渐消失了……这是真心话,人怎么可能一辈子谈恋爱?携手柴米油盐酱醋茶一辈子也不容易,对吗?

子蕴 (2013-04-10 10:49:27)

子蕴姐的记性是可以自夸一下子的,我没写的事儿太多了,怕太琐碎了……可是人们说这是老了的缘故,老了,眼前的事儿记不清,越久远记得越清晰。等你老了,记忆深处的东西会涌出来,那时你会不由自主地写回忆,但愿子蕴姐会看到那一天……

渺渺 (2013-04-10 11:13:58)
坚决同意子蕴姐的看法!如果D不是那样勇敢,你也不会爱上他,但反之他如果是油盐酱醋型的男人,结果会如何呢?可想而知了,所以一个馒头搭一块糕,老话说得一点没错哦!呵呵!
子蕴 (2013-04-12 14:22:14)

第一次听到这句“老话”,笑喷了!

大灰狼太太 (2013-04-13 19:17:13)

那个时候工资不高,是不是探亲一次要花掉很多的积蓄啊。估计卧铺票的钱,相对工资来说是很高的。我们上学的时候,坐火车总是人挤人人挨人的,味道真是不好。

子蕴 (2013-04-14 07:05:08)

挤车虽然都是挤,但心情不一样,你是上学,我们是下乡,一是心甘情愿,二是被迫……所以没有可比性。我们那时工资低,回一次家,好几个月缓不过来……

大灰狼太太 (2013-04-14 08:18:12)

现在不一样了,可以坐飞机,也可以坐高铁。高铁又快,又舒服,人也非常的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