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压力

很多时候,为人父母者会发现同一对父母所生的两个孩子竟如此得南辕北辙,难道他们的遗传基因不一样吗?儿童医学专家说很大的原因当然不是基因的变异,而是兄弟姐妹间的竞争导致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各自性格形成的相异。很多时候,年龄小的孩子会觉得父母老拿他或她跟老大比较不舒服,而父母亲在不自觉地情况下,通常会说老大成熟、聪明,那么那个小一点的小老二就被不自觉地朝着容易交朋友和有创意的方向发展了。

教育专家指出:兄弟姐妹手足间确实有不同,但从某种程度上讲,都有一定的相似的地方,而且在很多方面会相互影响。

手足间的压力对我来说是完全陌生的,我从小就非常渴望有个兄弟姐妹,可是我没有,独生子女让我的童年充满了孤独感。所以我很早就说如果我有孩子,决不会让他成为独生子女。

结婚之后,我从我先生身上看到了那种手足竟争和父母亲对两个孩子的不同对待造成的影响。先生兄弟二人,他是长兄,在父母的眼里,他老实(有些贬义)、沉闷、读书好,他的弟弟在父母的眼里是脑子活络、聪明、人际关系好、有女人缘(似乎凡女人都会喜欢他们的小儿子)。第一次见到我,他的父母就在我面前夸他们的小儿子,说如果我见到他,就会发现小儿子和大儿子是完全不一样的人!(那是一种非常自豪的语气)等我真有一天见到先生的弟弟,我发现这小儿子果然不一样,非常能讨父母的欢心!举个例子:他曾留学日本,因为没有考取日本的大学,决定回国,但是想到要讨父母的欢心,就问当时在美国留学的哥哥要钱,说想给父母买一套全新的电器(那是八十年代),哥哥听弟弟说为父母买东西,二话不说慷慨解囊,当时我们还没结婚,他这么做我倒是觉得这个男人没心眼挺实在也挺孝顺的。后来我们结婚之后,我第一次去他父母上海的家,他父母指着一溜排新式电器对我说:这些都是小儿子从日本带回来的,完全没有哥哥的事!呵呵,幸亏我从头就知道怎么回事。但是哥哥从来没有跟父母说明那些电器其实是他做学生时勤俭出来的结果。总之,一件小事,就看得出来兄弟两人的区别。这位在父母眼里能讨天下女人欢喜的弟弟,至今未婚!我总觉得这与父母变相鼓励孩子成为情场高手有关。

先生和他的弟弟性格完全不一样,部分原因也是父母把他俩区别对待的结果,兄弟俩便也朝着完全不同的人生方向继续着,如今兄弟俩很少会联系,那种疏远和冷漠,让我时不时忍不住会说:你们兄弟俩怎么一点都不亲密?我如果有个手足,一定对他好得不得了!

我自己有了孩子,孩子小的时候还可以在一起玩,渐渐的,爸爸喜欢护着女儿,我自然就向着儿子,女儿就会觉得我没有喜欢哥哥那么喜欢她,儿子对爸爸也是一肚子的意见。孩子长大了,懂事一些了,对父母的意见没有那么直接了,我们也意识到为人父母者最不能做的就是以一个孩子去比较另一个,可是,有一天,我们忽然发现,两个孩子几乎不讲话了!即使他们在一个桌上吃饭,即使他们同乘一部车子上下学,但是他们之间别谈任何的手足亲密感,连语言交流都彻底省了!我们意识到作为父母我们对这种现象有很大程度的责任,我们开始寻求弥补的机会。

专家研究结果证明,手足间的压力主要成因有:

年龄相近和性别相同的手足容易产生,这是一种竞争的压力。通常老大会自信一些,但是因为没有年幼弟妹的总被父母呵护的感觉而感到困惑,小一点的孩子会圆滑一些,知道如何讨父母的欢心并且很会利用父母对自己的呵护之心。

另一种手足压力来自家里有一位天才型的孩子!如果最大的孩子是个各方面都很优秀的人,年幼一些的孩子就会被照着这个高标准被父母要求着,孩子可能会觉得永远也达不到父母亲想要的,永远无法和优秀的兄姐比较,干脆就我行我素了。

还有一种是那种孩子很多的家庭里被当作宝贝或者最小的那一位,通常都会依赖家庭成员,因为被保护惯了,不会挖掘出自己的潜力,成为那个最没有用的人!但也有因为父母更加的疼爱,成为全部希望的承载,最小最宝贝的那一个最终却是最成功的例子!

在我们周末的青少年和家长沟通小组的谈论中,孩子们谈手足间的压力,绝大部分来自父母!父母们即使自认为自己很公平对待自己不同的孩子,还是有孩子觉得没有被父母公平对待!可见孩子的敏感度不一样,有些敏感的孩子在父母不经意间就感觉的不公平的待遇!手足间的压力也有,绝大多数是小的孩子感觉被大的孩子所欺负和对待,而大的孩子很多时候觉得父母的不公平主要来自当弟妹犯错误时,父母不论青红皂白一锅炖的责备所有的孩子!

父母们谈论手足压力也都谈到我们这一辈间的问题,比如我们的父母本身就不知道如何管教孩子,我们小的时候被父母就不公平的对待,今天我们自然用父母那一套或者完全不同父母的那一套来管教孩子,无论哪一套可能都不是科学的正确的。很多我们这一代兄弟姐妹间的不亲密,好几个家长都归咎于手足之间性格的不同。我想这也是人的天性,我们不愿责备自己的父母不正确的引导造就了孩子性格成长的相异,宁愿把这种后天的不合看成是老天造成的,我因为自己没有兄弟姐妹,反而看得很清楚,这种父母间无意识的引导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起决定性因素的!

我们这一代的父母还有重男轻女的思想,所以对待儿子和女儿的不同,很多时候造成了孩子一辈子的阴影。也是造成手足间压力的某种原因。中国人长子如父的观念,家长对长子的重视,有的时候也给了父母转移自己责任到长子身上的借口。

而在美国,父母的责任是父母自己该承担的,孩子就没有这方面的担当。这天晚上讨论时,有位母亲问她的大儿子,如果爸爸妈妈出了意外,这个世界上就剩下你和弟弟,你会怎样做?你会照顾弟弟吗?这位老大反问:我有别的选择吗?其实这显示了他知道他得肩起照顾弟弟的责任。虽说可能有些不情不愿的,但是毕竟他知道弟弟是他家庭的成员。

那天晚上我儿子因为打工没能参加小组讨论,深夜回到家他倒也知道来问我小组讨论的结果,我大致跟他交流了一下,也问了他相似的问题:如果爸爸妈妈出了意外,你会照顾妹妹吗?

他的回答让我难过了一个周末!他说:可能不能!因为他要上大学去了,不能把妹妹带去上大学,而且他打工挣钱也不够养妹妹!

我叹气伤心,对他说我自己觉得很失败,即使他进了哈佛,如果他成为这样一个完全自我中心自私自利的人,我这个母亲是白当了!也许我的话说重了,他随即改正:他回答时没仔细想清楚,只是凭一时冲动脱口而出!无论是不是从内心深处而来,至少反映了一点:他的自我中心!很多老大有这种现象,唯我独尊自我中心,因为他出生到弟妹的到来这段时间里,他是整个家庭的中心,他不知道要分享,所以小的时候我儿子就是特别不喜欢妹妹碰他的任何东西,也因为这样,爸爸护着妹妹多一些,这也造成在竞争上儿子觉得在爸爸面前,永远争不过妹妹的感觉。兄妹间因而也常存在着敌意。前阵子,妹妹与我们关系紧张,只要一吵闹,儿子会建议:把她送到寄养家庭去!恨不能把这个妹妹赶出去!当时我听到他的建议就是目瞪口呆的,没想到哥哥对妹妹这么嫌弃!

周末去做礼拜,我和先生分别祷告,先生祷告说希望儿子进一个好的理想的大学,我祷告上帝能开启孩子的心,让他成为一个更好的意义上的人。回来之后,我们找儿子谈心,把我们俩的祷告都说给他听,问他明白做父母的苦心吗?他点点头,但愿吧!

回想这些年教育孩子的过程,确实我们做父母有忽略的地方,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够好。

如何能使一个家庭每个人都觉得家的重要和温暖?教育专家说:

第一,  避免贴标签!虽说家里的孩子因为遗传的原因或者性格的相异有相同和不同之处,孩子有的喜欢音乐有的喜欢科学,各有各的天赋,父母要做的就是鼓励孩子,不要给孩子贴上标签,一旦贴上了标签,就会限制孩子在标签之外方面的学习和发展。

第二,  强调孩子的教育重要性,而不是强调孩子的天赋和聪明!虽说一个孩子比另一个孩子智商高是完全可能的,当父母一味的强调某个孩子的好的天赋,有时会收到适得其反的结果,而父母若能强调所有的孩子相互学习和接受教育的重要性,很多时候会减低兄弟姐妹间的不良性竞争。

第三,  父母之间相互尊重。当爸爸妈妈相互尊重和相互夸奖对彼此的欣赏,孩子们也会因此而更加尊重父母。当孩子们认同父母都是优秀和聪明的,他们也会自然地认为他们本身也是优秀和聪明的。

第四,  永远不要比较孩子!不在兄弟姐妹间比较,也不拿其他的孩子来跟自己的孩子比较。不吝啬夸赞孩子的进步和优点。

圣经上说:上帝造人把每个人都造得不一样,上帝爱我们无论我们有什么优点或缺点。我们对待孩子也该如此,接受他们“As is”,不强求但可以引导,引导他们是按照上帝的意愿,而不是按照我们本身的意愿。教育孩子时,如果我们也能以此作准则,手足间的压力就会减少,他们就会学会如何彼此相爱,接受那个不完美的兄弟姐妹,因为我们本身就不完美,但是那个仁慈的上帝却爱这个不完美的我,我还有什么理由要求别人完美,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去爱别人?!






老来天真 (2013-03-04 17:22:18)

永远不要比较孩子!这个很重要,看了海云的这篇文章,很受启发!

玮仁 (2013-03-04 17:22:27)

很有启发,我家的两个孩子也是这个情形。

不过,我个人觉得,儿子的回答应该是很正常的,不必太多自责,也不能就此担心孩子是自私的,也许他还没想到那么远,特别是还没有真正经历过父母不在身边是什么样。

此外,我认为,应该给孩子灌输相互照顾的观念,而不单单是老大照顾老二,根据他们不同的长处,具体地在什么方面照顾对方。

我也写过一篇类似文章,给报纸写的,因为有字数限制,写的很笼统。

panda13 (2013-03-04 17:25:01)

很有道理!

海云 (2013-03-04 18:11:13)

我们也是边检讨边学习边总结。

海云 (2013-03-04 18:18:41)

你说的有理,确实应该相互照顾,我们会强调大的照顾小的,可是小的也应该多为大的考虑才对。 

孩子的自我中心可能是很容易造成的,凡人都容易中我中心,从自身角度考虑问题时大多数。我希望随着孩子的长大,成熟的一部分就是包括了为他人着想,不自私,有一颗善良的心。 

海云 (2013-03-04 18:19:19)

我写的时候也想到过你曾经对我说的兄弟俩的故事。

融融 (2013-03-04 19:37:38)

美国人通过爱宠物从小培养孩子的爱心。中国家长不喜欢养宠物的,孩子就失去施爱的机会。

若敏 (2013-03-04 19:41:30)

海云说得有道理,我们也是在学习。

小时代 (2013-03-04 20:55:37)

从这点上说,两个孩子同性别可能更亲密些。我两儿子从很小就一起玩。现在大了,喜欢聊天。每天放学走回家,他俩边吃零食边聊天,可以浪费一个小时before going to do homework.

永远不要比较孩子--这个是说着容易做来难。我正在努力做到这点。

海云 (2013-03-04 21:10:34)

宠物和孩子手足间的爱心还真看不出太多的关系,我们家一直养有狗狗,现在中国的家庭也是很多有宠物的。对宠物爱很容易,尤其是狗,有点愚忠,你怎样对它,它都听命于你。可手足就不同了,有利益冲突,有争宠的烦恼,人长大了还各有主见......

海云 (2013-03-04 21:11:21)

每个孩子都不同,我们做父母的便要区别对待。

海云 (2013-03-04 21:12:52)

这点也是很难说,有人说同性别的更容易嫉妒,也有人说同性别的比较亲密。真是一家有一家的真经。

小时代 (2013-03-04 21:19:28)

真的是。我家弟弟比较努力。所以我老说:你看弟弟xxxxxx。当然这是错的。但是真的很难做到“不比较”。

百草园 (2013-03-04 21:59:29)

非常深刻的问题。海云,不知道你认真看或者想没,这世上手足之争比与旁人之争多多了。我也两个孩子,也希望他们能互相扶持。

海云 (2013-03-04 22:07:00)

争宠争利啊,父母的爱若能平均给与,可能就会好一些了,每对父母都说对孩子没有偏心,可绝大多数在孩子眼里总有这样那样的不公平。

henrysong (2013-03-04 23:43:06)

每个孩子都有各自的天性,当父母的尽量做到一视同仁。还好,我的两个儿子之间不存在相互竞争的压力,各自都还活得挺自在。父母千万不要拿一个孩子来比另一个孩子。我们从来不会拿兄弟两人相互来比,毕竟每个人的天赋不同,没什么好比。

牧童歌谣 (2013-03-05 00:30:01)

海云真是个好母亲,有这样深刻的思考和self reflection。 我同意,千万不要拿孩子比孩子。 我们家还好,我和我老公从来没有比较过两个孩子,从来没有说过:你看哥哥(妹妹)。。。。。  两个孩子还是特别亲的。 可能是因为年龄还小吧,但愿长大了也这样。

牧童歌谣 (2013-03-05 00:31:42)

说难也不难,下了决心,从此不说这话就是了。 是家长的习惯问题。

Sujuan (2013-03-05 00:40:05)

海云,我回答二大段文章不知为何全消失了。我只想重新申明二个要点:孩子生活在父母双全生活无忧的环境里是无法想像灾难来临时他们的反应。您不必为儿子的回答伤心。我相信当真的灾难来临时,您儿子一定会负起哥哥的责任和义务,妹妹也会突然成熟依恋哥哥的。血比水浓,亲情是难以刈舍的。妹妹要敬重哥哥。这些重女轻男的爸爸们要多多教育以身作则尊重哥哥。

海云 (2013-03-05 00:45:00)

兄弟俩亲密多好,将来还有亲戚好走动。

海云 (2013-03-05 00:45:24)

为什么看不见呢?

海云 (2013-03-05 00:46:48)

 有了问题才反省的,兄妹俩的不理不睬让我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再仔细想,我们有很大的责任。

天地一弘 (2013-03-05 00:53:16)

欣赏海云的好文!

真是心有灵犀啊,这两天,真酝酿写一篇《手足》的文章,想写写我和弟弟以及这一代独生子女的优势和劣势。其实平等的手足之情是一种沟通和交流,在我们幼小的心灵,这种情感可能伴随着生物人性本身的挣扎,也可能由于父母本身的原因会导致手足见个性的差异,只是如果父母能客观平等地对待孩子,也或许由于孩子个性本身的强弱,孩子就有了不同。

针对每个孩子,父母可能都会比较,若干年后,父母或许会醒悟每个子女的差异,可是手足也罢,子女也罢,都已长大成人,很感谢自己个性的张扬,能坚持自我,于是,成年以后,依然感悟手足情深,再面对生活的许多磨难之后,我们依然是手足,天然的手足自然会相互帮助,设想的人生苦难其实不能显现人性最善良的一面。

人,因之善良,会珍惜手足之间的感情。

海云 (2013-03-05 00:50:55)

也许吧,今天文学城里也有读者对我说孩子那样说合理虽说不合我们中国人的情理,但是如果真的灾难发生,一个十七岁的孩子可能也是无法去照顾好一个十四岁的孩子吧。但是,我还是希望,十七岁的大孩子能把家庭成员看成是一个整体里面的,而不是任何事情都是我、我、我。

海云 (2013-03-05 00:53:05)

我自己是独身子女,对于手足之情特别想往,可是又见到太多兄弟姐妹不和,自己的两个孩子也是不够亲密,很是感叹。

等你的文章。

阿朵 (2013-03-05 00:54:48)

同意素娟说的,兄妹之情,血比水浓,儿子一定会负起哥哥的责任和义务,妹妹也会突然成熟依恋哥哥的。

桑妮 (2013-03-05 00:55:00)

海云的先生是个非常实在又宽厚的人,他出钱让弟弟讨好父母,而且在父母夸奖弟弟时不作声,很难得。我觉得你儿子有点像爸爸,他明知自己无法抚养妹妹,便直接告诉妈妈,也是个实在人。如果他不知道那个万一真的发生他该怎样做,却大包大揽说点大话讨你高兴,那就成了你先生弟弟那样的人,我想你不会喜欢的。

海云 (2013-03-05 01:08:38)

也许吧,人在顺境中,往往不自觉,遇到不幸,才知道该珍惜。但我是希望这个道理孩子们能慢慢懂得,最好不要经历不幸就明白。

阿朵 (2013-03-05 01:11:22)

你儿子现在还是一个teenager,说到底,还是一个孩子,他回答问题也许不够全面,但这并不代表他将来就会这么做。

我记得我小的时候,吃饼干,那时很穷啊,吃点饼干是很幸福的事,我爸就问我,将来长大了,你有饼干,先给谁吃?家里几个兄弟姐妹,都会说先給爸爸吃,只有我说,我先吃,因为我很喜欢吃饼干。。。

结果呢,我现在对父母的要求是有求必应,他们的经济来源都是我提供。

所以,相信他们,放下忧虑吧:-)

海云 (2013-03-05 01:12:34)

正因为孩子说的是真心话,我才颇为难过,这表明从心里他把他读大学和生存是放在第一位的。我也庆幸他在这个年龄还没学会怎样说谎去讨好父母,但我还是忍不住失望和难过。

海云 (2013-03-05 01:14:59)

呵呵呵,阿朵会安慰人,你这个亲身经历有说服力,让我破泣为笑。

Sujuan (2013-03-05 01:30:30)

不会的。您儿子能做义工,很有同情心,不会扔下妹妹不管的。现在在家,手足之争难免的。他的话也没有错,他不可能带妹妹在身边一起上大学,所以我们要有备用的监护人。但愿这样的灾难永远是假设。最近我们在找墓地,又想起遗嘱和trust的按排!人生有备无患!

雨林 (2013-03-05 03:15:21)

亲爱的海云,很敬重你对生活中的事情会有这样感性的触动和理性的思考。这也是为什么你的作品让人可以一读再读的原因之一吧。

谈到这个话题,其实我这样只有独生女儿的母亲,更是要警觉和深思啊。

谢谢你的好文章。

海云 (2013-03-05 04:33:25)

谢谢雨林的美言,独生子女没有手足间的压力,但有对父母的双重责任,也是一种压力。

萧萧雨歇 (2013-03-05 04:55:34)

海云的文章提了个好问题,期待各种不同经历的人深入讨论。。。

予微 (2013-03-05 05:50:15)

海云的反思让人思考。可我觉得,你这样问儿子,不合适。先别预设这种灾难啊,孩子还小,会种下“担忧阴影”的。等真有事情发生时,他们就会一夜长大,懂得互相照顾了。阿朵说的真好!

我自己的情况很难归纳,我有很照顾我的哥哥姐姐,却不是亲生的;我有三个妹妹,但因为从来没在一起生活,我都没有尽大姐的责任,我一直觉得自己是长不大的最小孩子。

我自己的俩孩子,到目前还算亲密,从小常被人说他们像对小情侣。记得哥哥8岁时也觉得我们宠妹妹,当时怎样向他解释的呢?我得回忆回忆。。。

86 (2013-03-05 06:02:43)

我也有两个小孩,两个的关系是比较挑战家长,我的两个年龄差5岁,玩也玩不到一起,一男一女,跟养两个独生子女也差不太多。郁闷。

作者万幸没有嫁到弟弟。

渺渺 (2013-03-05 07:47:01)

苏娟好!找墓地的事,如果是在国内,我看就得考虑免了。因为逝者住的要比我们生者住得价格还要贵,所以我们早已想好,死后抛在大海里算啦。也省得后人花时间探望啦!

渺渺 (2013-03-05 07:57:09)

海云的忧虑不无道理,虽然大家都说得是些宽慰的话。

我曾经有个同事,问在读高中的女儿说“如果爸爸妈妈老了,需要人照顾了,你怎么办”?那孩子非常坦言地说,我将你们送到养老院,当时,我的同事就很愕然。显而易见,她想听的是“我来照顾你们”!但事实的确如此,现在的孩子生活,学习压力都很重,让他们放下自己手中的事来照顾你是不现实的。所以,说真话的孩子还是值得赞扬的,同时,兄妹之间的手足之情,也需做父母平时注意培养的,在家朝夕相处时都不亲密,将来哥哥外出上大学了,又哪里有更多的时间去培养兄妹的亲密感情呢?好在哥哥要到九月开学才会离开家,还来得及弥补的。这是一句真心话哦。

我说了实话,希望海云能够理解不要生气哦!

 

抱峰 (2013-03-05 09:23:03)

像这样一篇细致入微探讨孩子性格形成、寻找应对办法的文章我第一次见到。这是伦理学和教育学深入浅出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研究。惊讶。敬佩那些苦心孤诣的家长们,敬佩海云,致以远方问候!

鐡手 (2013-03-05 12:09:05)

平常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今天海云一说,看来还真是个问题,值得当爸妈的重视!

在中国,这个问题可能还要更深一层,许多独生子女没有手足压力,可仍然是非常自私,不会去想到照顾别人,尊重别人,这恐怕就是中国社会的教育问题了。

外星孤儿 (2013-03-05 12:27:02)

海云写得真好,深刻,透彻。这也让我想起一句中国的俗话:“兄弟是冤家。”这也是手足压力的中国式诠释吧。成为“冤家”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父母的,如海云分析的和上面各位网友阐述的。如何减少和消除手足之间的压力,父母要反省和探求。

海云 (2013-03-05 13:53:41)

好主意,请大家畅所欲言。

海云 (2013-03-05 13:58:00)

其实,你提醒我,我们很多年前就有设立生前信托,孩子在十八岁之前,父母若发生意外,是有亲属监护人的,我的儿子今年十七岁,明年开始,如果意外发生,他就可以承担自己的责任而无需监护人了,这些法律方面的必备,他是有必要了解的,我们一直没有对孩子详细解说过这方面的事情。

确实,情理和道理甚至法理,很多时候是不相吻合的。我们的第一感觉往往是跟着情理走的。

你家的一对儿女的亲密令人羡慕。 

海云 (2013-03-05 14:00:46)

呵呵,弟弟的性格绝对不是我的那杯茶。

好像手足之间年龄相差的多也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大的非常照顾小的,还有就是非常疏远,因为没有可玩在一起的兴趣。

海云 (2013-03-05 14:06:49)

你说的正是我们现阶段担心的,也是正在积极弥补的。希望还剩下的几个月里,兄妹俩都能意识到兄妹相处的时间珍贵,我们也在不时地引导,今年夏天,还想带着他们俩回中国,我发现,往往全家外出度假时,两兄妹的关系会比较融洽一些。

海云 (2013-03-05 14:10:23)

我们有个青春期孩子和父母的沟通学习小组,隔两三个星期就会聚会,讨论类似的问题,孩子们和父母们相互沟通、了解和学习,一直以来都是注重父母和孩子间的沟通问题,最近忽然发现,其实,孩子之间尤其是兄弟姐妹间也存在沟通问题,因为不沟通,所以才没有一个很好的关系。我们每年还在当地的社区进行演讲会,分享我们一年来的心得给其他的父母和孩子们。

海云 (2013-03-05 14:12:48)

独身子女因为从小没有手足分享的经历,会更加容易自我中心,加上国内的父母对一个孩子的娇宠,更容易形成唯我独尊、自私自利的个性和人格。现在的啃老年轻人,也是极端自私的一种表现之一。

海云 (2013-03-05 14:16:07)

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的影响,而青春期这个阶段也是决定性的时期,这个时候,对孩子影响极大的家庭和父母,是日后形成一个成人最终形象的草图绘图者。我们也不是天生就会做父母的,如果都能知道边摸索边学习,可能总会有些帮助。

夕林 (2013-03-05 15:11:15)

那四点总结得好!这些错误都犯过,也改了不少。

海云 (2013-03-05 17:53:28)

呵呵呵,彼此彼此。能改就是好同志。

Sujuan (2013-03-05 23:54:08)

渺渺好,在美国墓地是早买省钱省孩子们的烦恼。我有病人亲属,在去世前一两天到处找墓地,可是焦头烂额的,有时还造成家庭纷争。海葬在美国也不便宜,要有许多规定要服从的。我儿子就说过海葬污染海洋呵。因为海云给她儿子岀难题,然后由假设推理出她儿子自私,我看不惯就扯出遗嘱墓地这话题来。无论孩子如何有心孝敬父母弟妹,有些现实问题不是简单可以解决的。我在想写一篇美国养老计划。

渺渺 (2013-03-06 04:22:21)

这倒是,你儿子说得也对!等待看你的养老计划哦!谢谢啦!

海云 (2013-03-06 13:40:57)

昨天又一次和儿子谈心,说到孩子很小的时候,我们为他们设立的生前信托,他很仔细的听着。现实归现实,万一突发事件,至少教会他立刻的应对,而不是抽身躲避,也给他一个样榜,为人父母对子女的爱,可以是这种略微周全的预防和安排。我对他说,经济上,爸爸妈妈安排好了,但是其它方面尤其是责任心上,还是期望你对家里的成员能承担。这次看他表情就知道轻松多了!

在此也向所有海外的有孩子的父母推荐,如果你们有一定的资财比如房产,为孩子着想,设立生前信托,预防孩子十八岁前父母发生意外,孩子能得到妥善的保障,交给你所放心的监护人手里;孩子十八岁以后,可以省去沉重的遗产税。具体情况,请征询律师的意见。

Sujuan (2013-03-06 15:42:47)

 海云,这也是我想给你讲的,那二段畄言不知为何消失了。美国长大的孩子是很不同我们小时候。应负灾难性的情况不是正常发育过程的心理生理任务,只有在真正事件收生了才去适应对付。这也是trust,living will 的原意。谢谢海云总能从生活小事中看到深刻的主题和意义。这种讨论很有意义!

林玫phoenix (2013-03-08 01:53:17)

要孩子们相互关心照顾,是要父母耳提面命从小灌输的,冷不丁问人家一下,人家自然没考虑,就别怪人家的回答不讨你喜欢。在美国的孩子,物质条件优越,使得他们没有机会学会体会人间冷暖,你要就各种机会跟他们讨论类似问题,比如一起看电影看电视剧时,就剧中人物命运展开讨论,就能达到效果,我们家经常展开这样的讨论,在议论中孩子就获得了相应的答案,而你的价值观就渗透进去了。

林玫phoenix (2013-03-08 02:45:28)

兄妹两个人你要多亲近女孩,让孩子爸爸多接近男孩,这样关系就理顺了,否则,妹妹老觉得你重男轻女,一旦有了这个概念,心里就有疙瘩了。

岩子 (2013-03-08 18:26:55)

一个值得思考和学问的话题。

独生子女有独生子女的难点。

2个孩子有2个孩子的矛盾。

 

Amoy (2013-03-13 02:55:19)

看了海云的文章和大家的讨论,确实都是值得我们为人父母深思的话题。我和海云一样,小时候一个人孤伶伶地长大,特别羡慕别人家有兄弟姐妹可以一起玩耍、一起长大。后来,父母分别再婚,有了弟弟妹妹,但家庭结构的变化还是让我难以适应。一直被称作大姐,要一直照顾他们,心里也有抵抗。在挣扎中,学着尽量去照顾。现在,妹妹在我的帮助下也来厦门安家了,姐妹感情也很好。我在想,如果小时候,父母能更多地给予我们相同的爱,我的性格会不会不一样?在国内,我们只能生一个,孩子确实都很独。有时候和儿子聊天,也感慨。永远不要比较孩子是对的。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应该尊重他的不同,并给予他完整的爱。养孩子也是一门学问啊,让我们多交流多学习。感谢海云的文章!

海云 (2013-03-17 14:57:57)

希望对大家都能有所帮助。

海云 (2013-03-17 14:59:58)

孩子成长过程中无论对孩子还是家长都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只可惜很多为人父母中没有这种学习的心态,尤其是中国父母,从来都是一副大家长得架子,要孩子唯命是从,太多这样的例子。

海云 (2013-03-17 15:01:00)

这里面学问可大着呢,但只要我们都有颗学习的心,就好办了。互相交流,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