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一条弄堂(二)

美国的一条弄堂(二)

融融

刊登在《星岛日报》副刊“阳光地带”版,2004年6月21日

  安彤耐特弄堂由一棟棟獨立的洋房組成,房間的總數超過人口。

  上海有“七十二家房客”的文化風情,每棟樓都塞滿了人。房疊房(稱為“閣樓”),床疊床(打地鋪),一間睡房幾代同堂,“集中營”式地擠在一起。樓上樓下合用一個廚房,一個廁所,一個水龍頭,居然相安無事,持續了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

  上海人精明,圓滑,有銳利的目光,敏感的嗅覺,既善於合作,又有強烈的自我保護意識,都和擁擠的生存空間有關係。一方面,天天活在別人的眼皮底下,缺少自由和個性。另一方面,遠親不如近鄰,病老生死,喜怒哀樂,也是整棟樓分享,像大家庭一樣。

  美國的房子,寬敞得家家可以開個招待所。以每個睡房安兩張床計算,我們家裏有四個睡房,八張床起碼能睡十人以上。廚房和餐廳連在一起,擺個四五桌,還綽綽有餘呢﹗但是,住在裏面的只有三口人﹗我喜歡寬敞,喜歡客廳裏的玻璃大門,喜歡明亮的洗澡間,喜歡設備齊全的廚房,喜歡在晚上睡覺前,把裏裏外外十幾扇門都檢查一遍。但是,寬敞得有點失落,有點無法定位。我不知道前後左右都住些什麼人﹖做飯時,聞不到隔壁刺鼻的辣椒和香醇的醬油﹔外出時,無人招個手,更向誰去高聲報個去處﹖至於互通買便宜貨的資訊或者推薦一個有本事的醫生,至於看個球賽和電影時,營造一點捧場起哄的氛圍,以及傾聽鄰居吹牛,傳送小道消息等等,都一去不復返也。

  剛搬來的時候,我簡直無法住下去。

  能不能搬去一個連著左右鄰舍,有大家庭氣氛的地方住﹖

  美國先生抓抓頭皮朝我看,不吭聲。我發脾氣的時候,大聲嚷嚷﹕這不是生活在與世隔絕的監獄裏嗎﹖  我懷念和人交流,懷念被人注意,懷念關心別人。懷念----霎時間,上海的“七十二家房客”,好像變得如天堂一般美好。

  先生不緊不慢地說,那,就不是這樣的房子了。開始我不懂。後來才知道,那是房式一律,地宅狹小,牆連牆的低價房屋。美國也有“上隻角”和“壞地段”之分。可是,居住空間和孤獨成正比,房子越大,生活越是乏味。

  (十七之二,未完待续)






圆通赏花进行时 (2013-01-14 23:06:24)

繁体字?

融融 (2013-01-14 23:11:28)

是,美国的《星岛日报》和《世界日报》都用繁体字,一个总部在香港,一个在台湾。

圆通赏花进行时 (2013-01-14 23:27:52)

偶尔有繁体字的,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