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是如何胜利的

      如果我说开一个公司,再用二三十年的时间去击败耐克、微软、可口可乐等国际巨头,那么我能得到的就是全世界的人说我是个疯子,因为这看上去是完全不可能实现的任务。别说是我,就是中国最出色的智者诸葛亮占据蜀国,想以一州之力杀伐拥有九州的曹魏,结果遭世人唾骂,差点被说成是脑残的。
  
  是呀,自古所谓的以弱胜强有者是有,但也不多,这毕竟是不符合自然规律性的,都能以弱击强,那人人就无需做强了。
  
  1921年象往年一样,看不出会在这一年中国有着开天辟地的变化,中国依然混乱不堪,甚有越乱越好混之感。在这一年,也是民国建国第十周年,蒙古却宣布脱离了中国,当然好消息也还是有的,孙中山先生再次出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还有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曾经的一号人物华国锋同志就出生在这一年,因此为了证明什么似的,华国锋同志出生没过四个月,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马林同志也到了中国上海,开始筹划来华建党。
  
  以后的历史进程世人皆知,1921年建立的中国共产党从一穷二白,到建立新中国,推翻压在人民身上所谓的三座大山,仅只用了28年。当然这其中的艰难曲折、这背后的艰苦奋斗,这其中所付出的代价是惊人的。但不可否认,这是最后一辆末班车,全世界所有的主流国家中,最后一次武装改变历史潮流,也最后创造了这一人类历史中通过武力改朝换代的奇迹,那么这奇迹到底是如何演绎的呢!
  
  新中国成立后的影视主旋律是这样告诉我们的,国民党腐败反动,在战场上贪生怕死,一味谋求个人利益,结果被英勇善战的共军节节击破,最终丢弃山河,迎得新中国的解放。但事实的确是这样的吗?一支正统且强大的武装力量竟亡于没有文化、没有装备破烂不堪的杂军,世上有这样的道理吗?
  
  其实真实的历史是双方军队的较量是差不多的,或者说国军略占优势,毕竟他的受教育程度、他的武器装备等方方面面的确要领先共军的,而共军的优势是组织能力强,情报工作出色。坦诚的说双方各有优势,因此体现出来的战绩也相当公平,国军总伤亡在八百万,而共军总伤亡是八百多亡,比起国军伤亡要多出三、五十万,这也就是说,军事上的较量共军并不占优势,相反还略逊下风。那么只能抛开军事上的原因,再从其它地方找。
  
  谁都知道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是李大钊、陈独秀,两人为什么会有些想法呢?这其实也很有意思!
  
  李大钊1916年从日本回国后在北京工作,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一名主将,并也是最早在中国宣扬传播共产主义理论的主要执行人之一,直到1927年被奉系军阀张作霖绞杀。
  
  不过张大帅不顾舆情坚决要杀害李大钊的主要原因不是因其有共产党员的身份,而是李大钊本人拥有国民党党员的身份,说白了,李大钊主要的工作或其主业就是国民党驻北京特派员,为国民党收集情报以及参于其它的工作,而共产国际只是他的副业,是他的一种兴趣、爱好等原因。
  
  而另一创使人就更有意思,他就是陈独秀。陈独秀贵为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和旗手,一身的能力不需要描述,差不多也是百年才出一个的人物,但例来能者多毛病,陈独秀也是如此。陈独秀的问题就是有如古代文人,不但风雅也风流,喜欢酒醉情迷、夜夜笙歌,无女人不欢的风流生活,在北京的八大胡同是数一数二的风云人物。因此,与当时所提倡的新文化生活有点矛盾,各方面批评的声音越来越多,当时的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无可奈何,终同意开除了他。
  
  谁都知道,要过那种酒醉情迷、夜夜笙歌的生活,除了有才外还得有财,而失去财源的陈独秀因生活所逼,终导致全身心的投入开创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中。
  
  熟知历史的人都知道,当时的中国共产党是要听命于共产国际的,为什么呢?那是因为除了共产主义是从欧洲传播于中国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共产国际是资方,也就是说在中国所有的共产主义活动的一切经费都由共产国际支付。这就好比一个跨国大公司想进入中国市场,必要先在华招一些代理人,而代理人的薪水及待遇都是很丰盛的。
  
  所以在毛时代到来之前,中国共产党必须要听从共产国际。这就是电影《建党伟业》中,当时中国共产党召开一大,所有的经费都是由共产国际支付,不但吃、穿、住、行全由共产国际包办,每人还能获取一批为数不少的金钱,以当时的物价来说,这钱足够每人在上海买一栋别墅。
  
  在当时的中国,要想出人头地,光宗耀祖,基本只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做官,可哪有那么多的官位呢?在中国有才之人实在太多太多了。当时参加一大的13位中国共党代表有多少是为了钱来,这可真不好说,但还好历史给出了答案。张国焘判党;李达有信仰但能力不大;陈公博成为汪精卫政权的二号人物;周佛海成为汪政权的三号人物;李汉俊、包惠僧、刘仁静可用时下最流行的话来衡量就是愤青,空有热血,却不知所云;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何叔衡坚定的信仰者,为革命奉献了自己年轻的生命;真正迎来新中国成立,走上天安门的就只有毛泽东、董必武两人。
  
  13个人中有4人战斗牺牲,3人不知所谓,3人最终背判信仰足可见当时的基础。
  
  因此,我们不得不承认,共产党的成功除了孙中山先生为了统一大业所推行联俄、联共的所谓新三民主义政策之因素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毛泽东同志所推行的“农村包围城市”这一堪称卓越的思想理念。
  
  俄国的革命走的是城市推向农村,因此共产国际一开始在华的指导方针也是如此,占领大城市,以点促面,但这一方式在中国看来的确不行,为什么呢?
  
  谁都知道中国穷,中国人民穷,中国农村就更穷。但相应的是当时的财富基本集中在城市,除了既得利益者为保卫财富保卫城市不惜血拼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时的城市人民生活恐还过的去。有吃有穿有日子能过的人有多少会去革命?有多少会去改变生活支持革命?
  
  因此在当时,中国共产党哪怕占领城市,所面临的问题也十分尴尬,得不到大多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失败那就是必然的。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话说的很有道理,农村穷,既得利益者在农村的势力则必定不强大。而越穷越说明不公平、不公正的现象十分严重,也会出现穷者思变之现象。毛主席提出在农村建立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来实现共产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壮大,的确是很高瞻远瞩。
  
  共产党扎根农村,直接导致军阀们无意拼命,那种一穷二白之地值得抛家弃小、舍生忘死吗?
  
  而掌握了农村的共产党即意味着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兵源,而且共产党为了巩固在农村的主导权,采取了一系列的土改政策,“打土豪、分田地”,使广大人民群众拥有了翻身做主人的感受,能不为共产党拼死效力吗!
  
  最后说说蒋介石。其实蒋介石并不如我们影视作品中常宣传的最多只能做个连长的能力,这不说是造谣中伤,也是恶意宣传了。蒋介石最大的问题不是他的军事指挥水平和毛泽东差距太大,而是恰恰相反。蒋介石太自信于他的军队的实力,他太相信用战争来解决问题了。其实战争从不是单一军队的事,而是牵涉到这个国家的方方面面。就以淮海大战来说,国军有80多万,而共军只有60来万,国军不仅人数占优,而且装备、机动能力等都占优,但他也仅有80多万,这80多万人抛除守城的、后勤保障的等等,还能剩下多少?而共军虽只有60万人,可都是实打实的作战部队。一来,共军不用守城,毛泽东例来强调“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得!”,决不为因守一城一地而损失有生力量,你强大时我就走,老百姓能跑则跑,不能跑者,你要杀就杀,反正你杀的越多就越反动,就越失去民心。
  
  其次共军把整个大军的后勤工作都交给人民去做,整个淮海大战,光支前民工就达五百多万人次,这其实也是兵,只不过是没有武器的兵,两者相比,谁的力量更强大?
  
  当然对蒋介石来说军事是最重要的,但对毛泽东来说真正的战场决不是在战场上,而是在经济建设下。大家都知道,自1948年来,国民党的经济就先于军事崩溃了,同样双方都要作战,都在打仗,而战争的确是很费钱的,可为什么一方垮了,另一方却依然很健康呢?这是因为双方的角度不同,出发点不同,国民党只知抢占大城市,以此保全自己的面子,而忽视了资源上的控制,这就造成在当时全国100%的煤炭资源、80%以上的小麦产区、80%以上的棉花产区全被共产党控制了,你国民党再能,可又能凭借什么来打呢?光依赖美元能支持多久,等美国放弃了援华政策,那还不兵败如山倒。
  
  崩塌前的国民政府在1949年初实在支持不了,就开始想投降了。当然这不是战场上要投降,而是国民经济实在不行了,物价飞涨,经济先投降了。国民党没有办法的办法竟要上海大享杜月笙出面给毛泽东写信,要求共党援助,一个人类历史上新的奇迹就这样诞生了,一个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审时度势,在人类历史中抒写了光辉灿烂的一笔,而后人恐再也无法复制这一奇迹。






牧童歌谣 (2012-09-17 01:31:40)

土改这一页,血腥残酷,冤死无数,历史早晚要翻这一页。 当一个政党能先把私人资源掠夺到自己手里,自己子孙手里,然后急猴猴地要把“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写进宪法的时候,也就是它自掘坟墓的时候到了。

henrysong (2012-09-17 06:51:06)

岂止一个土改啊!

何音 (2012-09-18 00:03:33)

两位怨气冲天,看来共产党的胜利一定与你们有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