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教育

沉浸式教育

侨报2012年9月20日


融融


原来不知道什么叫“沉浸式”教育,看到新闻介绍,发现与我们在Gonzaga University参与的“Start-Talk”的教育方式一样。所谓“沉浸式”,就是进去了以后不让学生出来,可谓倾盆大雨。以前有个朋友在加州教美国间谍学习中文,就是沉浸式,三个月以后,可以流利对话,看简单的新闻。
沉浸式教育,一开始就被淹没,没有“喘口气”的过度期。学中文的学生,连拼音都没有学过,老师一上台,只有中文不讲英文。怎么听懂?用表情,用身体语言,用图画,音乐或者实物让同学猜。比如,用一张熊猫的照片,老师反复地说熊猫,并且让学生跟着说熊猫,学生很快就学会了中文熊猫的说法。学习大与小,一个大杯子旁边放一个小杯子,老师举起大杯子,说大杯子,举起小杯子,说小杯子。杯子是实物,要学生听懂不难,这是第一层沉浸。大与小,是两个杯子的比较,懂了杯子以后,再猜测大与小的意思,属于第二层猜想,不算太难。沉浸式教育对老师也是倾盆大雨,挑战很大。有些文字是难以用实物或者图片来表示的,怎么让学生听懂?比如问句:他到哪里去了?你今天学了什么?老师为什么没有来?等等。这种时候,老师要去找录像片段,最好是著名电影,大家都明白情节的,比较容易猜意思。
“Start-Talk”是联邦政府拨款办的外语教育,从早上九点到下午两点,连吃饭都免费。学生所到之处,墙上都贴着配有图片的中文字。我们上课时经常有人闯进来检查。检查什么呢?是否沉浸是主要方面,还要检查是否有趣?学生参与的程度占多少比例?每节课结束,学生都要填表:今天主要学到了什么?哪些地方不懂?最难的是什么?等等。这些意见当天通过电子邮件传到老师信箱,每个学生的意见都要看,才能有提高和改进的可能。
我最喜欢用学过的生词给他们编写小剧本,又唱又说。比如,《一家人》,《过生日》,《我爱学中文》,等等。美国学生不喜欢沉闷的表演,他们自己会加一些幽默感进去。有个女学生扮演爸爸,还带来了假黑胡子贴在嘴唇上。我以为是班里男生不够,去找隔壁班级换个男生来。女孩说,不要换,我要当爸爸。
学期结束时,看着学生在台上表演一台又一台的节目,我真不敢相信,这些孩子是从拼音开始学习的。这就是沉浸式教育的结果。







天地一弘 (2012-09-13 01:02:59)

学习融融介绍的"沉侵式学习法“,中文原来可以这样学,真快。

铃铛 (2012-09-13 02:54:17)

好有意思!融融教的学生是多大年龄的?

融融 (2012-09-13 03:10:05)

即将上大学的高中生。这个项目有对不同年龄的班级。

抱峰 (2012-09-13 10:17:35)

非常好。一种教育的革新。

海云 (2012-09-13 12:35:21)

啊,你教中文啊,可以多写些这方面的经验,很有用的。

融融 (2012-09-13 16:28:53)

这跟每星期一次的华人孩子为主的中文教育完全不一样。高中班有二十五个学生,每天九点到下午二点,上午大课,下午小课,总共有五个老师伺候着,每个老师配了一个到两个助手,对学生是倾盆大雨,对老师也是倾盆大雨,但是,效果非常好。

周小哭 (2012-09-13 22:29:44)

非常赞同用这种方法进行技能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