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深弹(二十一)赢在起跑线上的诸葛恪

         诸葛恪,东吴重臣诸葛瑾的长子,史上智绝天下蜀丞相诸葛亮的侄子,其人六岁就名震江东,成为三国时期著名的九大神童之一,深受一代雄主孙权的赏识,也是诸葛家族中仅次于诸葛亮的人物,用时下最流行的一句话来说,诸葛恪是一个从小就赢在起跑线上的人物。
  
  诸葛恪六岁时,其父诸葛瑾在东吴做上大夫,一次孙权宴请江东文武,诸葛瑾带子赴宴,席间孙权命手下牵一头驴子上堂,用蘸着白粉的毛笔,在驴子的面孔上写着“诸葛瑾”三字。诸葛瑾为人极老实,据说比三国中最有名的老实人鲁肃还要老实,因此孙权和众文武常爱开他的玩笑,戏弄与他。这次孙权在驴面上写上“诸葛瑾”三字就是戏弄诸葛瑾长的一张长方马脸,诸葛瑾明知孙权拿他开玩笑,却也只能笑笑。但老子认怂儿子却不服,六岁的诸葛恪从旁走出,不慌不忙将孙权的笔拿到手里,到驴子面前,踮起小脚,在驴面上“诸葛瑾”三字下面添上两个字“之驴”,这样大易原意,这头驴便成了诸葛瑾的了。举座皆惊,孙权连连夸赞,并从此十分宠爱于他。
  
  得到孙权宠爱的诸葛恪,成了当时东吴的一颗闪亮新星,人人爱他、让他、器重他,就连东吴大佬都给他面子。在一次宴会上,东吴台柱张昭因年老不愿多喝,在孙权的怂恿下,诸葛恪刁难张昭说:“吕尚年九十,依然高举白旄,手持兵器,指挥部队作战,还没有告老退休。如今军队上的事,将军您跟在后边;聚会饮宴的事,将军您总被请到前面,这还不够尊敬老人?”张昭无话可说,只好饮酒。
  
  当然,诸葛恪并不仅限于依仗孙权的宠爱,其人的确也是很有能力的,孙权曾对诸葛瑾说:“蓝田生玉,真不虚也。”
  
  诸葛恪认为丹杨山势险峻,民风果敢刚劲,以前虽也在那里征发过兵众,但征的不过是边缘县分的平民,很少有深远腹地的人。于是,他屡次请求出任丹杨地区的长官,想去把那里的兵员全部调发出来,并说,只要三年,就可征得甲士四万人。朝中官员议论纷纷,都认为丹杨地势险阻,地形四通八达,那里的百姓自制兵器,崇尚习武,出山就为强盗,朝廷出兵征讨就躲回山中不见踪影,自汉朝以来就无法管制,所以诸葛恪的计划难以成功。但孙权还是很相信诸葛恪,允许了他的计划,拜诸葛恪为抚越将军,领丹杨太守,拨给他手执棨戟的骑兵三百人,授官仪式完毕后,孙权还特意命令摆好仪仗,兴作鼓吹,引导簇拥者他回家。孙权以如此特殊形式对待出征山越的诸葛恪,这是所有将领从未得到过的。但诸葛恪也不是白受恩宠,竟把这老大难的历史问题解决了,三年来先后收服山民达十万之重,和预期完全相同,并将其中壮丁4万余人编入军队,自己统领1万人。
  
  诸葛恪之所以能做到前人做不到的事,首先是他吸取了前人的教训,其次是他够狠。他的做法就是封路、抢粮,降者有饭吃,抗拒者尽斩。所以尽管孙权十分赏识诸葛恪,但其父诸葛瑾从儿子的行事作风上看到了危险,常说:“恪不大兴吾家,将大赤吾族,非保家之子也”,这位一生无原则媚上的东吴重臣第一次与他的主上有了分歧。结果呢,事实证明知子莫若父,诸葛恪大赤吾族的可怕下场最终还被诸葛瑾不幸言中了。
  
  随着诸葛瑾、陆逊、孙权去世,诸葛恪总领东吴军政大权,在东兴战役中击溃魏军的入侵,并在第二年要倾全国之力大举北伐,在大家一至反对下,仍立意出兵。真不知道他到底急什么?庞统36岁还未名震天下,出人头地,着急焦躁还说的过去,可诸葛恪是一个赢在起跑线上的人物,从小就顺风顺水,而且也已经做到了总领东吴军政大权的太傅,独揽大权,根本不需要急呀。结果二十万大军再次被合肥新城拦住,而且因缺少准备,军中多半士兵病倒,大败而归。
  
  回到建业的诸葛恪没有反省此次失败的原因,相反却怕有人以此闹事,因而托病居家,并开始自保对政敌进行大清扫,弄得天怒人怨,就连皇帝孙亮也觉得诸葛恪已经到了非常恐怖的地步,早杀早除于社稷有利,结果可想而知,再管诸葛恪再聪明,尽掌军权,尽管诸葛恪再小心,只喝自家的酒,但仍没逃脱夷灭三族的下场。
  
  诸葛恪的悲剧到底是为何呢?是诸葛恪欠聪明没能力?不是,这方面诸葛恪的确很强,据传诸葛亮的《后出师表》就是他写的。一个从小就赢在起跑线上的人物,一个被众人夸为神童的人物,如此下场,想来不外事一个总是赢的人会赢到输不起;一个总是赢的人,会自以为事,认为一切结果全是来自于自身的努力;一个总是赢的人会赢到只有自己才最强,而强到忽视上天的力量、团队的力量、他人的力量。
  
  赢在起跑线是很好,但如何赢,怎样才算赢?如果说一个孩子只知功课学业,只知出人头地这是不是就算赢呢?再强再有能力的孩子如失去道德、品德就意味入了魔道,终难再消解自身的戾气,难免又成下一个诸葛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