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戟独适之(中)

      1919年5月4日发生的学生运动在近代中国一直赋予他神奇的色彩,标榜他杰出的历史意义,认为他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并直接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在这场由群众自发性组织起来的运动规模是空前的,使其成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的转折点,他让后来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认识到人民群众所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必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在这样的力量面前,上层建筑则显得是何等的微不足道。
  
  但就在这一波澜壮阔的群众运动中,一些中国的大师、精英,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选择了以旁观者的心态看待国事,而不愿率先投入,因此不参加这一运动的不仅仅只有鲁迅兄弟,还有其他。周家兄弟是忙于买房、搬家,胡适同样以个人要务的原因,去了上海,和他那导师杜威聊天去了。而陈独秀这位中共的创始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一直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当然,在那一段日子,陈独秀的日子混地相当难堪,嫖妓门事件轰动全国,上上下下都发声要给予严惩,仕途严重受挫,茫然不知所措,也不知明天在何方,北大校长蔡元培则整天思索着如何给陈独秀一个体面的下台方式。而毛泽东这位建立新中国的伟人,在当时则响应比大他二岁的胡适之号召,少谈主义,到湖南研究问题去了,整天想的是如何让湖南独立于中国,建立湖南共和国。
  
  因此,在这场学潮风暴中,每个人都放大且演绎了自己的个性,所谓地鲁胡之争,也更能从这件事上,得到完美地体现。中国对于鲁迅来说,已是不可救药,他认为什么方式都已无可挽回的能去拯救中国,一切都是毫无意义的牺牲。因此他反对自由反对民主,反对在当时世界颇为流行并代表着先进思想的代议制度,那么鲁迅要什么?他的思想中处处展示出“痛打落水狗”、“一个也不宽恕”之类地要把一切通通都推倒,从新再来的精神,不能说鲁迅这种思想就是狭义的、激进的,但这实是绝望、悲观主义的体现。而胡适的态度则是要冷静,要能任重道远,要乐观地去思考问题,因此他本人并不主张学生搞罢课游行地大运动。5月7日,人在上海的胡适收到了陈独秀有关五四运动的报告信,胡适也公开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希望学生们回去上课,要他们少谈主义,多潜心研究问题。
  
  通过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鲁迅与胡适这两位大师在性格上的差异,但却又有共同之处。相同之处就是两个人都搞小文学的,对这样的运动远没有毛泽东、周恩来等后来者们的敏感和认知,他们忽略了群众的力量,而把眼光一直盯在上层建筑及国家精英上。但同样都搞小文学,两者的小却又有不同,鲁迅之小看上去有如他的作品中的人物“祥林嫂”,小家子气十足,不但对事物的看法悲观绝望,而且还十分固执己见。而胡适之小则是另一种味道,他就如江南的小家碧玉,温文尔雅,不激愤,不冒进,力求事事用道理说话,反对任何的暴力,哪怕是用暴力来对抗暴力。
  
  正是由于双方存在性格上的差异,导致会有鲁胡之争,更导致两位大师在其文学之路上所选取的目标也并不相同。鲁迅由于其性格因素,他知他玩不了政治,因此他对任何党派都不感兴趣,潜心创文,坚定的走文学道路。而胡适也因其性格上豁达大度的成分,更愿意采取在思想上包容兼并,成为博采众长的思想家,并希望通过自己思想上的认识,对问题的研究,从而能改变执政者的思想观,达到振兴国家之命运的做法。
  
  而胡适的观点,在当时的主流精英中,又是广泛得到认同的,胡适的这种想法影响了许多人,如李大钊、陈独秀,傅斯年、罗家伦、段锡朋等等,还有在当时一直称胡适为老师的毛泽东。这让鲁迅十分恼火,鲁迅敏锐地指出这种观点就是异想天开,是与权贵们玩与虎谋皮的游戏,是一种萌发走政治捷径地幼稚行为。
  
  因此,鲁迅不时地挖苦讽刺胡适,说其是体制下的奴性代表人物,也造就了鲁迅的文章不断抨击所谓地奴化现象,决绝地高喊“真的猛士,敢于直历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两者的人生态度是如此的相悖,一个是要不惜代价与旧体制划清界限,一个是豁达宽容的研究问题,用自己的思想向体制内的当权者启蒙和献策,从而达到改革的目的。
  
  所以,相比鲁迅,胡适就如其名,更好地适应了社会,也正如前文所说的那种区别,胡适虽不认同鲁迅的决绝,但还是很开明地做到不争不压,只是不给精华;而鲁迅则完全否定胡适这种体制内的妥协式改革,不看其也是大师的面子,恐胡适的文章鲁迅全都要枪毙掉的。
  






木桐白云 (2012-08-26 10:30:34)

山雨欲来风满楼,那时节也是昏天黑地的世界,好在民族的力量还是强大的。

何音 (2012-08-27 11:00:07)

朋友说的极好,言简意赅,让我受教良多,谢谢!

天地一弘 (2012-08-27 15:12:01)

今天思考鲁迅的文章,虽犀利,但很绝望,在鲁迅的文章里没有了希望,即便是美好的爱情,也以物质的匮乏死亡。人到中年以后,才知道在绝望中存着美好的希望是一份生的乐趣,这或许成了鲁迅笔下的阿Q精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需要在信仰和精神的感召下前行,万物生长有自己的规律。

海云 (2012-08-30 13:39:18)

鲁迅之小看上去有如他的作品中的人物“祥林嫂”,小家子气十足,不但对事物的看法悲观绝望,而且还十分固执己见。而胡适之小则是另一种味道,他就如江南的小家碧玉,温文尔雅,不激愤,不冒进,力求事事用道理说话,反对任何的暴力,哪怕是用暴力来对抗暴力。。。。这段非常有新意。

圆通赏花进行时 (2012-09-01 15:57:54)

何音 好像带来了新的气息,颇感兴奋!

何音 (2012-09-02 00:12:46)

谢谢!

圆通赏花进行时 (2012-09-02 01:02:02)

你单击回复就是对谁称谢了,试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