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那份惊喜

 

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 让地球人之间的距离迅速缩短,也给亲朋好友们相互的交往提供了不少方便。想约身边的朋友见个面、吃顿饭,几通电话就可以搞定;想去远方的亲戚家串个门,提前打个招呼,保证不会吃闭门羹。可就在这井井有序之中,有时会让人觉得生活中似乎少了点儿什么。少了什么呢?少了那种不期而至的惊喜。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绝大部分中国老百姓家里都没有电话。直接登门造访是当时人们之间很自然的一种交往方式。父母双亲一向好客,家中常有客人走动。 母亲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快收拾一下屋子,没准儿一会儿有客人来。” 母亲的记忆力非常好, 多年不见的老同事、老朋友重逢,她都能准确无误地叫出名字。这一点让父亲自叹弗如。不过父亲自有父亲的办法。倘若某次见到来客,一时懵住,叫不上名字, 父亲会一边迎客进屋, 一边冲着母亲高喊, “呀,老牟,快看看,谁来了!” 语调中充满了惊喜和热情,绝不会让客人有“被遗忘”的尴尬。这时母亲迎过来,就会说 “这不是 xxx 吗! 快请坐!” 在不动声色之中为父亲解围。父亲的这一招 屡 试不爽,竟然从未穿帮过。

儿时记忆最深刻的事儿往往和吃有关。 记得一天深夜, 家人在熟睡中被一阵敲门声惊醒。 原来是父母的老同事从河南来哈尔滨,刚下火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父母自然是热情地招待一番。 我们几个小孩子则高兴地吃着河南来的叔叔带来的鲜枣。 那是我第一次见到鲜枣,圆圆鼓鼓, 青中泛红, 表皮上一个褶儿都没有。咬一口又甜又脆。多年后,我丈夫曾讲起他小时候全家被从北京下放到山西,他和他弟弟偷邻家树上的大枣的故事:“嗖嗖嗖”几块石头飞上树,“哗啦啦” 一堆枣子落下来。兄弟俩赶紧划拉起地上的枣子,在邻居的喝斥声中逃跑,躲在没人的地方品尝他们的“胜利果实”。这又让我情不自禁地想起那夜 , 那位河南叔叔带给父母的惊喜,想起那又甜又脆的河南鲜枣。

二十几年前到了美国, 住在鲜为人知的中西部的一个小城。那种企盼“他乡遇故知”所带来的惊喜只能是梦里依稀了。大多数美国人的生活更是被一纸时间表统治, 什麽时候看医生,什麽时候做运动,什麽时候和家人出去吃晚饭,什麽时候和朋友喝喝咖啡聊聊天 ….. 统统都被早早计划好了 , 到时候按部就班执行 , 生活得毫无悬念。

时间久了, 发现其实周围的美国人也愿意制造一些惊喜, 为平淡生活增添些乐趣。比如有同事或要结婚 ,或要生子,或要退休, 或要转行 …, 大家都会悄悄密谋策划, 凑份子, 买礼品, 为同事送上令其惊喜的祝福。记得几年前,还看过一部美国电视连续喜剧,其中有这样一段情节。有一天,剧中的儿媳和婆婆聊天,谈到了生死。儿媳问婆婆,“您百年之后是愿意火葬还是土葬?” 婆婆想了想,笑了,答:“希望到时候你能给我一个惊喜。”

那年春天,上大三的大女儿春假期间, 要随学校的帆船队去夏威夷训练,不能回家了。 想想女儿大了, 有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以后这样聚少离多的日子会越来越多, 我和丈夫都未免有些怅然若失。春假结束的前两天,女儿打来电话,说训练圆满结束,她已从夏威夷飞到加州转机,和同学们一起返校。 下了班, 我回到家, 一开门,豁然发现大女儿正在家中笑嘻嘻地等着我们下班呢。原来这是大女儿精心为我们准备的一个惊喜,也是特意为她老爸准备的一个别致礼物。 那一天,正是她老爸的五十岁生日。






海云 (2011-11-30 03:12:08)

我女儿如果能想到这么做,她老爸一定乐晕过去。

仲夏百合 (2011-11-30 03:24:24)

在网上读过你很多文章, 很是敬佩你。

春阳 (2011-11-30 03:41:46)

原来好像到谁家都不用打电话的,去就是了。现在嘛,都得预约。

百草园 (2011-11-30 03:52:56)

可不是,现如今的人们,有这样的惊喜太不易了。孩子的这份心,让人感觉暖暖的。

海云 (2011-11-30 12:54:25)

很高兴在这里见到你。

仲夏百合 (2011-12-01 04:20:31)

不预约就吃闭门羹了。还是网上好, 想去谁家去谁家哈。

仲夏百合 (2011-12-01 04:25:09)

你光发表写你女儿的文章, 写你儿子的文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