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北美华文文学论坛发言稿

 

发言稿:《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老师们朋友们,你们好!你们辛苦了,能在这里见到大家,我非常感恩!
想利用这四分钟的时间,聊一点关于坚持个人特色的感想。我喜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句话,有点关系,所以就拿来做题目。 

歌坛上,有的歌手,像邓丽君、费玉清、张宇等,并不是说他们唱得多么面面俱到,而是说他们在自己的风格上唱出了极致,让听众印象深刻并且喜欢。
宋词的婉约派和豪放派也是典型的例子,有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有苏东坡的“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都是把一种风格推向极致。 

门巴族女歌手央吉玛曾表示,人的一辈子太短,她不想花精力去杂糅别人的风格,只想精工自己的特色。 

其实写作上的个人特色和各种文化的特色是一个道理。莫言获诺贝尔奖时,龙应台就说:最泥土的人就最国际,最民族的也才是最国际的。说的就是从民族到个人的那些特质和风格,这是造物赋予的无法取代的个性和价值。 

一个文化乃至一个人特质的形成,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总少不了天文地理和时代的因素,社会和家庭的因素。我小时候接受了来自前辈的言传身教,今年我回家,父亲还在说:你要永远记住,我们的家曾经像乞丐一样从惠安流落到安海,对贫苦的人要永远怀有同情的心。这是一个人的来源和烙印,他情感之所在以及他最熟悉的东西。不管他愿不愿意,这些方面塑造了他,也塑造了他的文学特质。这个特质包括融进作品中的信念、情怀、视野、褒贬以及他经常触及的题材等等,还有文字的风格。 

在这里,作家本人与生俱来的性情也是一个潜在因素。我从幼儿园开始就跳舞,一直跳到高小。小时候我们镇上的人都知道两个跳舞特别好看的女孩,一个叫丹玲,一个叫明路(就是我)。丹玲跳起来有板有眼,相当专业。而明路这个小女孩,清纯可爱,毫无造作,一看就是孩子的舞。我们俩各有特色,相映成趣,观众都喜爱。如今想起来,我现在的文字风格,仍然保持并反映着我孩提时代的初心。我们可不能小看这个初心,禅宗大师道楷生前有许多故事,圆寂后,人们只在他墓碑上刻上一件他童年行善的事情。后人评说:成就一个伟大生命始终的,只是对初心的执守。 

以上讲的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有什么关系呢?这就牵涉到一个自信以及对文学认知的问题。我认为,对自己的文学特色要有足够的信心,这与对自己这个人要有足够信心几乎就是一回事。李小龙曾经说:武术归根结底就是如何忠实地地表达自己。古龙笔下的陆小凤几乎就是以他自己为样本来写。文字在很大的程度上,就是一个人品性的真实反映。把文学当作人生实践的一部分,作者就会比较超然。更进一步说,不需要因为自己的文字在哪个媒体发表而喜形于色,也不需要因为没能在哪个媒体露脸而郁结于心,甚至因此怀疑自己的特色。你的内核不会因为表层的东西而增减或改变。我想,这是一个成熟人的心态和价值观,也应该是一个成熟写作者的心态、价值观。这种心态与学习他人长处、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字功力和作品水平并无矛盾,可以做到并行不悖。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