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的火炬 - 第一届《海外文轩》文学奖获奖作品 (三)

第一届海外文轩文学奖一等奖获得者: 张汤裔 江苏省沙溪高级中学高一,望月文学社成员, 曾获得第13届“冰心杯”全国作文大赛一等奖。

指导教师:尹圆圆

英雄的火炬

浓须大面好英雄,壮气高冠何落落。

——题记

老家的庭院里立着一株木棉,上次回家时,见着了花开。院子一隅,如红云缭绕,好像粗心的工匠不小心打翻了红色漆桶,泼了一树的火红。每朵花都如绽开艳丽裙䙓的舞女,无畏地、毫无保留地纵情热舞,热情奔放,惊心动魄。那时,我感动着、赞叹着,以为这就是真正的木棉了,直到有一天——

我看见了木棉花落。

那是怎样一幅画?不似枯叶飞舞在空中,悄无声息地飘向地面,冷冷清清,凄美无限。木棉不畏,疾风呼啸。那树上的团团火红像天上飞逝的流星,像折了翼的浴火凤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向地面,掷地有声。团团火焰前赴后继,坚定地向下飞去,触地瞬间,击起的是无畏,击起的是气魄。

“像英雄的火炬,像沉重的叹息!”

那次次触地,如英雄的铁骑,踏碎历史的长河,硝烟弥漫处,仿佛有歌声……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此为霸王的绝唱。于巨鹿之战自封西楚霸王,到垓下之战自刎于乌江,他生如夏花般灿烂,离开得如一团火花。我仿佛望见那条江边,他握紧手中的宝剑,轻轻一拭,绽放出一朵妖异的红花,伴一声沉重的叹息,英雄落地了。

是啊!木棉落了地,英雄生了根。

历史与现实重叠,近处已秃了的木棉,竟是像极了那倒在血泊中的英雄,看地上的残花,葳蕤绵密,像是开在血里……

人们常称木棉花为“英雄花”,我觉得特别相配。它有勇往直前的坚定刚毅,也有不畏死亡的从容大气,那一团团火焰,是胜利的火焰,也是气节的火焰,是英雄的旗帜,也是无畏的火炬!

 

眼前一地殷红,但我总觉得树的生命没有结束,英雄的生命没有句号。这次的花落一定孕育起澎湃的激情,只为下一次的无畏绽放!


 






关令尹 (2018-02-26 07:05:50)

这篇文采较好,义理薄弱,颇合国内大小作文奖之绳墨。文辞有一处瑕疵:“他握紧手中的宝剑,轻轻一拭,绽放出一朵妖异的红花”。“拭”是“擦”的意思,宜于表示用剑面摩擦而非用剑刃切割,若要表达自刎之意,显然应当用“抹”字。

文史哲本是一家。近十余年间,大陆语文教育停滞不前,历史教育和思辨培养非但无有寸进,反倒是越教越回去了。这篇作品再次暴露了这一窘状。

既然要写项羽事迹,那就必须有基本的历史常识。“那次次触地,如英雄的铁骑,踏碎历史的长河,硝烟弥漫处,仿佛有歌声……”“硝烟”特指炮火的烟尘,楚汉争霸时岂有火药哉?战场上又如何可见“硝烟弥漫”之光景?张同学的古代史大概是从象棋盘上学来的吧。

读过《项羽本纪》的人都知道,楚霸王固不畏死,但畏见江东父老也,畏之甚于猛虎,故不得不以死避之。这一至为显著的矛盾该如何处理?参赛的学生们一味想要抓紧“不畏”这一话题,却不知人凡有所不畏,则必有相应之所畏。不畏与所畏,貌似没一个学生能探讨两者的内在关联,这点颇为可惜。

西山 (2018-03-04 01:50:14)

这篇有实有史,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一篇。感谢您的仔细阅读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