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生就我这样一个人,我要爱情。” ——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二)

 

 

 

(《熊哲宏50部西方经典爱情小说心理学鉴赏丛书》第一卷(4),即将出版)

 

 


如果说,与卡列宁太大的年龄悬殊,构成了安娜外遇的一个可能因素的话,那么卡列宁的人格缺陷——特别是爱之无能——则是安娜出轨的最主要的原因。

 

在国人的刻板印象中,卡列宁简直就是坏透了顶。请看中文版对“卡列宁”的介绍:

 

 

 

彼得堡官僚,省长,后升任沙皇政府部长。安娜的丈夫。典型的“官僚机器”,自私、虚伪、刻板、冷酷,一心追逐名利,丝毫不懂风情。

 

 

 

我推测,在托尔斯泰心目中,卡列宁还不至于这么坏。如果我们对卡列宁的人格特质作一全面的分析,就不难看出这一点。

 

这里有一个人格分析的方法问题,特别是我们在赏析小说“文本”的时候。我主张,在解读卡列宁的人格特质时,要区分两个维度:一是作家本人对卡列宁的相对客观的描述;二是安娜、伏伦斯基等人对卡列宁的主观性评价。这一区分相当重要。特别是后者,因为在安娜与卡列宁的关系弄僵、破裂之后,安娜对卡列宁的看法免不了过于主观和偏激。如果我们稍不谨慎把安娜的看法等同于作家本人的看法,那就极有可能认为卡列宁坏透了顶。因此,下面我对卡列宁人格特质的解读,主要基于托尔斯泰的客观描述。

 

卡列宁兄弟两个,他们都不记得父亲,母亲死时,卡列宁才十岁。这一童年经历的背景对于我们把握卡列宁的人格特征至关重要。根据英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约翰·鲍尔比(John Bowby)的“依恋理论”,大多数适应不良的儿童具有情感障碍,这种障碍与他们早期母亲剥夺”或缺失经历,是直接联系在一起鲍尔比发现,婴幼儿对母亲形象具有强烈,并对母子分离反应强烈

 

他把婴幼儿发展的早期,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抗拒阶段”:一旦母亲离开视野的范围,婴幼儿就会哭,并抗拒别人的安慰,急着要找回母亲;第二是“绝望”:当母子分离的时间延长,婴幼儿就变得安静、伤心和沮丧;第三是“隔离”:此时童会避开或排斥其他人,包括母亲。

 

渐渐地,就算是母亲离开了他,这小孩也不会难过了。长大后,他也能适应社会,能与人交往,但这只是表面上的。他很少付出真感情,内心缺乏温情。所有这些都表明,婴幼儿能体验到母子“分离的焦虑”,他并不能终止它,除非与母亲团聚,这种焦虑才能解除。因此,过度的分离焦虑通常是由不良的家庭环境造成的,比如反复无常的威胁和放弃行为,家长的拒绝,父母或兄弟姐妹的疾病、死亡等都会引起儿童的不良情绪反应。

 

正是由于早期亲子依恋关系的发展不善,致使卡列宁长大后形成一种突出的人格障碍——情感淡薄或冷漠。一般说来,情感淡薄的人,有一个典型的行为表现,那就是一心扑在工作上,醉心于功名。卡列宁一踏上仕途,就青云直上。就现在来看,他算是一个“好干部”。他竭力提高自己在官场中的声望,挫败自己的政敌,以便“可以对国家做出很大的贡献”:

 

 

 

卡列宁作为一名政府要员的特性,也就是每一个步步高升的官员都有的特点,使他能够青云直上的特点,那就是,除了一心一意地追逐功名、稳健、廉洁和威信之外,还在于不看重官样文章,简化公文往返,尽可能直接接触实际,力求节省开支。

 

 

 

尽管公务几乎占去了他的全部时间,他认为还是必须时时注意知识领域出现的一切重大现象,故而晚上看书,已成为他必不可少的习惯。尽管“艺术跟他的天性是格格不入的”,但正因为如此,他从不放过艺术领域有重大影响的现象,认为涉猎一切是自己的责任。在艺术和诗歌,尤其是在音乐方面,尽管他一窍不通,他却有明确、最坚定的见解。他喜欢谈莎士比亚、拉斐尔、贝多芬,喜欢谈新的诗歌和音乐流派的影响,各种流派他都能分得清清楚楚,有条有理。以至于安娜在没有外遇前曾理性地在心里说:“他毕竟是一个很好的人,诚实,善良,在自己的事业上很有成就”。

 

就是这样,卡列宁过了一辈子,在官场上干了一辈子,却只是和“生活的映象”打交道——在这个意义上,托尔斯泰才说,卡列宁所过的是一种“虚伪的生活”。按现在的人格心理学观点,卡列宁具有典型的“社会退缩行为”:在他碰到生活本身的时候,每一次他都躲避开去——就像当他第一次想到妻子有可能爱上别人的时候试图躲避一样。这个看似极其冷静、极其理智的人,却还有一个与他的整个气质格格不入的弱点:他见不得小孩子或女人的眼泪。他一见眼泪就心慌意乱,完全失去思考的能力。甚至当他见到情敌伏伦斯基流眼泪时,也感到“心里乱了”。

 

正是由于卡列宁多重的人格缺陷,他的情感淡薄的一面便不可避免了。特别是他在情感沟通中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设身处地想别人之所想,感别人之所感,是和卡列宁格格不入的一种精神活动。他认为这种精神活动是一种有害的和危险的空想。”既然卡列宁认为与他人的情感沟通只是一种“空想”,他与妻子之间长期不能为对方之所“想”、为对方之所“感”,因而妻子发生外遇就只是个时间的问题了。

 

“爱情”是人的天性中的东西。而对于安娜的外遇来说,不过是她的天性显现、展露得更加充分一些而已。要理解为什么婚外恋这种所谓“越轨”行为会发生在安娜身上,我们首先必须追寻安娜的人格特质,尤其是她人格特质中的“天性”方面。

 

要了解安娜的人格特质,离不开托尔斯泰对安娜的美的描写,因为外貌的美总是人的性格、气质的自然显露。特别具有心理学意味的是,托尔斯泰对人物的美(或丑)的刻画,喜欢——或几乎总是——站在“他人”的视角来“看”(seeing),哪怕是“一瞥”(glance at)。也许在托尔斯泰看来,他人的视角,比作家本人的视角更客观、更准确。

 

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的美,主要是从伏伦斯基、吉娣、陶丽和列文的眼中来展现的。

 

先看陶丽(安娜的嫂子)的妹妹吉娣看安娜的美。吉娣第一次见到安娜,是在安娜的哥哥奥布朗斯基家里。她觉得“安娜不像一个上流社会的贵妇人,也不像有了八岁的孩子的母亲。”“她倒是像一个二十岁的姑娘”。而在吉娣家里举行的那场舞会上,吉娣是这样连续两次看安娜:

 

 

 

安娜没有像吉娣一心希望的那样穿紫色衣裳,却穿了一件黑丝绒敞胸连衣裙,露出她那像老象牙一样光润丰满的肩膀和胸脯,以及圆圆的胳膊和纤手。……她的发式并不引人注目,引人注目的是那老是在脑后和鬓角翘着的一圈圈任性的鬈发,这为她更增添了几分风韵。在那光润而丰腴的脖子上挂着一串珍珠。

 

吉娣现在才明白,安娜不能穿紫衣裳,她的魅力就在于她这个人总是比服饰更突出,服饰在她身上从来就不引人注目。这件镶着华丽花边的黑色连衣裙就不显眼,这不过是一个镜框,引人注目的只是她这个人:雍容、潇洒,优雅,同时又快快活活,生气勃勃。

 

 

 

安娜的性格和气质是用不着服饰打扮来衬托的。当吉娣第二次看到在舞场中跳舞的安娜时,安娜却又是一种完全不同的、令人意想不到的模样儿了:

 

 

 

她看到,安娜醉了,饮的是男子倾慕的美酒。她熟悉这种心情,也熟悉这种心情的表现特征,现在就在安娜身上看到了:看到了眼睛里那颤动的、闪烁不停的光芒,那情不自禁地浮现在朱唇上的幸福和兴奋的微笑,还有那格外优美、利落、轻盈的动作。

 

 

 

再看陶丽眼中的安娜。当伏伦斯基和安娜在乡下的沃兹德维任村过夏天的时候,陶丽去看望安娜。最使她惊讶的,是她熟悉和喜欢的安娜身上所发生的变化:

 

 

 

现在陶丽为那种难得一见的瞬间美所惊到,这种美只有女人在热恋时刻才会出现,现在她就在安娜脸上看到了。她脸上的一切:腮上和下巴上那清楚的酒窝,嘴上那清晰的皱褶,荡漾在整个脸上的微笑,眼睛里的光彩,动作的优美和敏捷,声音的圆润,甚至在维斯洛夫斯基要她让他骑她的马,教马学会右腿起步,她回答他时那娇嗔的样子,——这一切都格外有魅力。

 

 

 

安娜的美,甚至能使像列文这样的“正派的已婚男子”,迷恋到初次见面的那个晚上能够迷恋的最高程度:

 

 

 

这是安娜的画像,……列文望着这幅在灯光照耀下好像要从画框里走出来的画像,舍不得离开了。他甚至忘记了自己在什么地方,也不去听别人在说什么,只是目不转睛地盯着这幅美妙的画像。这不是画,是一个活生生的迷人的女人,一头乌黑的鬈发,露着肩膀和两臂,那长满柔软毫毛的嘴唇带着若有所思的似有似无的微笑,那一双使他心神荡漾的眼睛得意洋洋而又脉脉含情地望着他。

 

 

 

当安娜从屏风后面走出来迎接他时,尽管穿着、姿势和表情不尽相同,但也像画家所表现在画里的那样,“处在美的顶峰”。在与列文谈话过程中,安娜显示出上流社会女子处处雍容大方的风度。安娜说话不仅毫不做作,有条有理,而且又有条理又随便,不认为自己的见解有什么了不起,而是非常看重对方的见解。列文还在他异常喜欢的这个女子身上看出另外一个特点,除了聪明、文雅、美丽以外,她还非常诚实。列文一直在欣赏她,欣赏她的美,她的聪明、学识,同时也欣赏她的单纯和真挚。以至于当列文离开时,“他觉得自己对她产生了爱恋和怜惜之情,这是他自己也感到惊讶的”。

 

托尔斯泰通过他人眼中的安娜,恰到好处地向我们展示了安娜的人格魅力:美丽、雍容、潇洒、优雅、生气勃勃、聪明、大方、诚实、单纯和真挚,等等。不难想象,这样一位处在美的顶峰的女人,对于爱情是何等程度的渴望!下面这段话,可以看作安娜与卡列宁决裂后所表白的爱情宣言书:

 

 

 

大家不知道,八年来他怎样摧残我的生命,摧残我身上一切像活人之处,他从来没有想过,我是一个活的女人,是需要爱情的。大家不知道,他动不动就侮辱我,而且还自鸣得意。难道我没有尽可能,尽一切可能好好过日子,求一个好名声吗?难道我没有想方设法爱他,在已经无法爱丈夫的时候,没有想方设法爱儿子吗?可是到后来,我明白了,我不能再欺骗自己,我是一个活人,我没有罪,上帝生就我这样一个人,我要爱情,我要生活。

 

 

 

 

 

 

 

 

 

 

 

 

 

 

 

 

 

 

 

 

 

 

 

 

 

 

 

 

 

 

 

 

 

 

 

 

 

 

 

 

 

 

 

 

 

 

 

 

 






司马冰 (2017-11-13 06:31:22)

50部经典爱情小说的鉴赏,工程浩大啊,可谓力作。

熊哲宏 (2017-11-14 08:39:23)

谢谢关注和鼓励!我正在努力之中,拟作为三年规划予以完成。我认为重要的经典,会写得多些(几万字);一般经典,少者8000字。期待你的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