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这些年,我在文学城里蹉跎掉的岁月 byZiQiao123

(海云注:文轩的雨林推荐了这篇文章,我才知道这篇得了文学城二等奖的得奖之文里提到了我的影响,欣慰!能在发展自己的文学爱好的同时,还能给他人以影响和启迪,真是要感谢文学,感谢上帝的一路带领!)

这几天,文学城在大张旗鼓地庆祝20岁生日,我被惊出了一身冷汗,难道自己真的在这里浪费掉了这么多年的岁月吗?第一次知道文学城是在一次朋友的聚会上。从时间上来看,我可算是文学城相当早的一批入城游客,没想到竟流连忘返,一网情深,从此再也没有离去。

就像在我以前写的《海外中文网站的前世与今生》一文中所提到的,在有文学城之前,海外中文网站都是单一功能的服务网站,而文学城走的是Yahoo式的综合性门户网站的模式,它自己本身并不发布新闻,而是从其他的网站上采集搜索新闻,集中编辑后,放在自己的网站上,这为读者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文学城一出现,就吸引了大量的用户,以前要去不同网站得到的新闻、服务、娱乐、社交,现在在一个网站上就都能得到了,而且还更多。这么多年来,文学城一直在海外中文网站中保持着一枝独秀的地位。

2000年左右的科技泡沫时代是一个快速造富的时代,那个时候,几个人随便成立一家公司,不需要技术不需要人员,只要在公司的名字前面加上一个“e”字,就能轻而易举地融到上百万资金。那个时候,街上随便抓住一个衣冠不整其貌不扬的年轻人,就可能是腰里揣了好几家初创公司的原始股票、身价数百万美元的纸上富翁。那个时候,满街的豪华汽车,餐馆舞厅生意兴隆,房价暴涨,物价成倍地翻。我的一个朋友,公司上市第一天股票就涨到两百多块钱一股,他手上的原始股立刻价值2千多万,我们在一起吃饭的时候,他唉声叹气地发愁,这么多钱怎么花呀?结果我们花了几个小时帮他出主意如何把这些钱花掉。当然,几个月后泡沫破裂,公司说垮就垮,他幸亏出手的快,但也仅赚回了一份房贷,那就是后话了。

在硅谷的中心地带——阳光谷,有一家叫台湾小调的家庭式小餐馆,门面不过10尺宽,里面狭窄昏暗,最多也不超过10张桌子。台湾小调所处之地,公司云集,而它走的是便宜实惠的家常菜路线,让很多年轻的工程师把这儿当成了食堂。记得当年一份两菜一汤的午餐是5块钱,一次性买100张饭票还有优惠。那时候在台湾小调,每天中午聚集了一群中国工程师,其中以清华校友为主,确切地说,以清华无线电系的校友为主。我也曾经跟他们混过几次,无一例外地谈论的是股票涨跌、公司上市的话题。那里面很多人后来都辞职创业,成功的也有几位,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于2004年以36亿美元卖给Juniper的NetScreen,几位创始人现在经常被拿来当作华人创业的楷模。那真是一个疯狂的年代,一个有梦想的年代,一个梦想可以实现的年代。

那几年,文学城里最热闹的地方是股坛。每天有专家高手坐镇,分析市场、推荐股票,内部消息、炒股秘籍满天飞。那时候的股价,每天动辄几十乃至上百块地暴涨暴跌。眨眼间,财富来了又还去,玩的就是心跳。日进斗金、翻盘致富的故事激励着无数的股民前赴后继地做着发财的美梦。

美丽的科技大泡沫破灭之后,硅谷公司哀鸿遍野,一片凄凉。大家开始在吃喝中寻找安慰,私房小菜成为文学城里访客最多的地方。当年毛毛妈领军的菜坛,信众不下数十万,呼风唤雨,引领各家厨房新潮流。而翠花姐的“翠花排骨”,可能是有史以来海外华人圈内最广为流传的菜谱,几乎每一次聚会上都会有人做这道菜。这股吃喝之风至今余毒不散,现在只要谁发一个类似“我蒸了一锅大白馒头”的帖子,立刻就会有数万城民争相目睹,盛况堪比当年皇上出巡。

2004年,正处于七年之痒的文学城,抵挡不住Blog兴起的诱惑,娶进一门美艳小妾——博客,虽然屈居于城谱之末,小妾如此多娇,引无数文青竞折腰。一时间,有颜值的没颜值的、有文化的没文化的,都纷纷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那是个文学城的“文艺复兴时代”,在掌声、吐沫星子加砖头的千锤百炼之下,从文学城博客里走出了一批优秀的海外华文作家。

我在文学城里跟读的第一部连载小说是海云写的《出轨的中年女人》。后来想想,从来不在网上跟读小说的我,为什么会独独跟读了这本网恋加婚外情的小说?一方面,海云的文笔细腻生动,小说写的引人入胜。当时海云还住在硅谷,小说中有诸多的硅谷元素,读起来特别亲切。另一方面,互联网以其方便、快捷、私密、集文字音像于一身的优势,为寂寞难耐中的孤男寡女互通款曲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网恋成为海外华人继绿卡、房子、股票之后的新热点。当时身边就有认识的人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这种似曾相识的婚外恋。尽管海云一再强调,情节纯属虚构,切勿对号入座,仍然难免有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嫌疑。

海云在小说最后引用了一首英文诗《Sometimes》, “ People come into your life for a reason ”,记得当年读到这句,如同被闪电击中一般,把心中郁积了多年的疑惑和心结一一消解。我把这首诗收藏了起来,以后每当分分离离、天不遂人愿的时候,都会把这首诗拿出来读一遍,立刻就有释然的感觉,为此我要谢谢海云。

最近几年,因为微信的分流,有不少写手和读者离开了文学城,有人因此感叹,昔人已乘文学去,此地空余文学城。其实不尽然,微信以信息爆炸的方式,把人与人之间的空间和氧气挤压到了令人窒息的地步,大家反而怀念起博客这个开放、自由、随意、舒展的平台。我看见有许多在微信中发现了自己写作爱好的写手,选择逃离微信,在文学城施展自己的写作才华。我自己也是在做了多年的没有户口、居无定所的游民之后,最终决定抛弃微信,到文学城博客里安家落户,在阳光灿烂的蓝色加州海岸,悉心经营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我细数着文学城的历史年轮,回忆着属于我自己的似水流年。

原文链接: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71398/201704/7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