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青少年(六)

 家有青少年(六)

交流两步曲

1.听,别带情绪

因为太爱孩子,所以我们在和孩子讲话时,好像时刻用雷达寻找他们需要提高的地方。这样往往好心办坏事,让孩子有什么问题或疑惑,不敢找我们。曾经有位10年级学生神秘地告诉我,“昨天我在朋友家吸烟了!我不喜欢那个味道,以后再也不会吸了。”我说这是好事啊!妈妈知道了一定会为你感到骄傲!(他妈妈是我同事,一位深受学生爱戴的老师。)他马上大惊失色,让我千万别告诉他妈妈,因为“妈妈听到前半句就会蹦起来!”

良好的沟通,前提是父母要关闭“警报器” 先听得进孩子的想法,别急着发表意见。我们做父母的,常为孩子成长的各方面担忧,最根源的心理是恐惧内疚感,怕因为没尽好做父母的责任,耽误了孩子的前程。可不管我们的出发点和态度再好,急于发表不同的意见,都会被青少年看作是对自己的否定,马上进入反击状态。如果亲子交流过程中产生了负面情绪,双方都没感到受尊重或信任,对亲子关系的伤害比“不管”的后果还严重。像圣经哥罗西书321所讲:“你们做父亲的,不要惹儿女的气,恐怕他们失了志气。”

一位母亲在12年级儿子的要求下找到我,第一次见面刚坐下来,儿子就问:妈妈,我们上一次平心静气地坐下来谈谈,是什么时候?妈妈无言以对。其实这位母亲非常爱孩子,但“爱引发的担心,让她常常为孩子的行为动肝火。比如她担心儿子会和朋友们跑太远,解决方式是每次只给他的车加四分之一箱油,完全听不进儿子要求信任他。

其实,如果孩子们看到父母不带评判地听他们的想法,他们就不需要时刻用反击来保护自己的尊严,更能听得进我们的建议。

积极管教建议两种不同方式的“听”:

-    反馈式聆听:  父母重复听到的信息。比如,孩子说,“我很累”,我们可以回答“你听上去真的很累。”

-    积极式聆听:听出孩子言语中表露的情绪,帮孩子感受到他们被理解和认同。比如,孩子说,“我恨死他了!”,我们可以回答“他一定做了什么让你非常恼火的事。”

一位睿智的母亲,在大女儿把高中初恋对象的照片给她看后,了解到那个男生的父亲有家暴行为,知道那将很难成为一个健康的关系,但同时她也明白,强行制止,只会把孩子往外推。她想了三天,然后和女儿交流时,先肯定了爱情的甜美,自己为他们高兴。让女儿看到自己和她是“同一战壕”,然后加上“爱情还有其它责任。如果你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的肩膀暂时担不了,妈妈的门随时为你开。”果不其然,接下来近一年时间,她观察到自己的女儿虽然在写作上屡有建树,连得大奖,但因为那个男孩子,情绪波动巨大、自尊心下降、无心学业。她忍住自己的担心,不去干预,只在女儿需要帮助找到自己倾诉时才表达理解。现在女儿已经走出阴霾,找到自己学习和生活的重点,不但对“爱情”有更深刻的理解,还从这个过程中更信任和尊重妈妈的意见!这样棘手的问题处理得这么好,关键在于这位妈妈因为对孩子的信任,“听”得恰到好处!

能“听”好,必须理解青少年的选择和我们的优先次序(Priority)不同,暂时看不到自己的选择对未来有长远的影响。在湾区某场讲座后,一位母亲气愤地告诉我她10 年级的儿子居然为了游泳队的活动拒绝参加科学杯训练,岂不是捡了芝麻掉了西瓜。我问她孩子喜欢什么,她回答就是游泳,为了游泳可以不顾一切。我说也许他将来就是一位优秀的游泳教练。妈妈看我的眼神好像我是外星人,斩钉截铁地说:如果是那样的结局,我会非常失望!

可怜天下父母心我能理解这位母亲想让孩子找到更传统的职业的想法,但如果妈妈不先放下自己的成见,认真听听孩子对游泳的热爱,让孩子感受到尊重,他是不会有兴趣去了解为什么妈妈觉得科学杯竞赛也很重要的。妈妈完全可以先肯定孩子对游泳队的忘我付出,然后再建议他去查查哪个大学的游泳队吸引他,最后看看自己目前的状况和那个大学录取标准之间的差距,把对游泳队的热爱和学业结合起来。可如果父母“听”不进去,交流的道路就断了。就像一位父亲的疑惑:为什么17岁儿子远远见到他就跑?稍微一问很容易发现,原因就是父亲坚持儿子必须申请到哈佛,完全听不进去为什么儿子心仪加大洛杉矶分校。

2.问:开放式问题

询问我身边的高中生,希望父母放学后见到他们先谈什么。结果绝大多数都回答:“How are you doing?” or “How is your day?”

    想让亲子交流顺畅,我们必须练习问好奇的问题,而不是指责的问题,因为我们最终的目的是保持良好的关系,同时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为自己的言行负责。

开放式的问题包括:

-    好奇的问题: “发生了什么事请再说清楚一点还有吗?

-    什么如何解决问题:  你觉得怎么发生的?你怎么看? 解决这个问题有什么好主意吗?”“要不要我们一起想想所有的可能性?一类的问题,帮助孩子们发展思考和判断能力。

做到这样的“听”和“问”,孩子会感受到主动权在自己手里,自己受重视,有控制感,鼓励建设自主性,对成长有长期的效果。

 

助你扬起成长的风帆!

总结这十几年在公立校区的观察,能够帮助青少年健康发育减少冲动、向成人期顺利过渡的,除了上述内容,还有下面几点供大家参考

1.    健康的生活习惯

很多高中生习惯午夜以后才休息,请不要误解那是必须的。请教很多各方面优秀还能保证充足睡眠的学生,他们一致回答:我并不比其他同学更聪明,我只是在做作业时更专心,不同时开社交网络等,所以能在11点左右熄灯。

    研究发现: 青少年阶段睡眠周期往后推迟,大多数晚11点前入睡困难[1]。很多高中因为这个规律而尽量推迟早上开课时间。比如有的高中每周三 9 点才上第一节课。长期睡眠不足增加青少年冲动、不理智的言行,对生理和心理健康都有损。父母可以以身作则,规定晚上11点网络切断,全家都熄灯休息。这不但让规范成为现实,保证睡眠,还会逼着孩子更有效地管理课外的时间,避免拖延作业。

另外,经常锻炼不止帮助青少年释放压力,而且提高自尊和睡眠质量。国家生物科技信息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总结,大脑内帮助控制冲动的荷尔蒙血清素 (serotonin) 可以通过自然的方法增加分泌,包括充足的阳光、达到微微出汗状态的体力活动等。习惯的养成,身教重于言传。父子、母女或者全家一起锻炼,保持身体健康的同时增进亲子关系,一举两得。

2使命感

给青少年提供机会,看到自己现在的课业、活动、朋友等和社区、社会及世界的关系,培养使命感,也会提高韧性,把压力变为动力。美国高中要求每个学生在完成课业的同时,有几十个小时服务社区的经历才能毕业,那是绝好的帮孩子往成人期过渡的步骤。很多不了解的移民父母把它看做负担就大错特错了。我见过很多孩子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建立非盈利组织,为社区提供学业辅导、园艺、环保等各项服务,完成几百个小时还孜孜不倦,乐在其中。很多更是在这个过程中找到继续高等教育的动力和方向。

3健康的信仰

对幸福的研究表明,健康的信仰是和幸福的相关值在统计学上达到显著水平的因素之一[2]。美国学校心理学家协会也把强调健康生活的文化和信仰 列为提高青少年抗挫折能力的六个因素之一。基督的核心思想 信,望,爱,箴言中反复出现的包括诚信、勤奋、自制、谦卑、勇气、利他等智慧,结合青少年团契的公益服务等,都帮下一代找到归属感和健康的价值观。

*                            *                         *

我们改变不了青少年还在发育中的情绪调控机制,也净化不了他们充满压力、试探甚至挫折的环境。

我们能做到的是,更理解他们的发育特点,调整期待值,看到失误是最好的学习机会,不带情绪地听,开放式地问,建立良好的亲子交流。交流是关系的关键,相互的尊敬和信任是基础。孩子对我们的尊敬和信任也是由我们的品行赢得的。有了良好的关系,他们才更能接受我们的引导,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乐观的生活态度、责任感等,顺利度过青春期。

再次感谢各位家长的时间。,讲座是教育心理相关研究结果的汇总,只能为我们的家教提供大的方向,具体问题还要具体分析。希望这个讲座的内容有一到两点让您运用到生活中,不辜负您的信任。

(待续)

(文字稿引用了《我在美国做学校心理学家》部分章节,版权归北师大出版社所有)



[1] https://sleepfoundation.org/sleep-topics/teens-and-sle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