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I成功举办“青少年心理健康讲座”

 
旧金山湾区是美国亚裔比较多的地方,其中我们华裔又占相当的比例。许多华人家长们都非常重视教育 ,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希望孩子们进入好大学、找到好配偶、事业成功、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这个想法没有错,也不仅仅我们华裔父母这样想,很多其他族裔的父母也拥有“同样的梦想”。最近读了畅销书《How to Raise an Adult: Break Free of the Overparenting Trap and Prepare Your Kid for Success》,该书充分证实这一点。书中讲到许多家长为了孩子进入名校竭尽全力,希望孩子在学习和五花八门的业余活动中“成绩斐然”,却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和独立人格的培养。
 
孩子们承受着家长甚至祖辈的殷切希望,在校内校外背负种种压力,家长们、特别是第一代移民家庭更是焦虑难免。文化的冲突、种族的隔阂、年龄的代沟、更年期与青春期的碰撞、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机制与机遇等等,使许多华裔孩子和家庭身心疲惫,很多人感到迷惑,不知道如何对待精神上的压力、心理上的痛苦 ,不知道如何处理日常生活中家长和孩子的矛盾等。为了帮助华裔孩子和家长,高中生组织Global Leadership Initiative (GLI)举办了“Youth Mental Health Seminar” (青少年心理健康讲座)。

 
我和儿子做了门口的广告牌,可惜他因为网球比赛,无法参加,但做这个牌子也对他是个提醒。心理健康跟身体健康一样重要,甚至更加重要。身体不好,人人都知道去看医生,跟家人、朋友诉说。心理不适,许多华人不知道要寻求帮助,有的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不好意思说,或者认为是“家丑”,不能外扬。儿子说会议室门口的牌子要简洁,把信息传到,”get the information across.” 其实这次讲座就是要传递注重心理健康的信息,唤起大家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注意和重视。孩子们是一棵幼苗,他们还没有力量独自抵抗风雨,我们做父母的如何呵护他们呢?他们自己又该如何学会自我保护呢?
 
GLI特邀了在湾区享有盛名的魏虹女士来为大家答疑解惑。魏女士是佛利蒙学区委员,PTA主席,以及一个高中生心理健康杂志的倡导支持者和咨询顾问。她多年来致力于青少年教育及心理问题,尤其是华裔二代的心理需要。她热心为社区服务三十多年,有许多亲身经历和感受。她的分享让参加讲座的一百多名家长和学生受益匪浅。观众席里不时传来心领神会的笑声,她讲的例子就发生在我家、你家、她家。她说她没有心理学专业的文凭,但她热爱孩子们,会指导有问题的孩子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我听得入神,没有记笔记,但还是有几条留在脑海里。她是用英文讲的,凭我的英文、理解和“烂记忆”,我概括几条,所以没有她讲的条理,也没有她的许多有血有肉的例子。可能我的选择性记忆记的都是直接对我自己有用的。
 
对孩子们:
 
  1. 每个孩子都很宝贵,都是独一无二的,都不可取代。
  2. Learn how to learn.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很快。现在学的一些知识如计算机语言,二十年后很可能完全过时。所以不能仅仅追求知识,而是要学会如何学习。这样不管世界如何变化,科技如何更新,你都不会落后,因为你可以不断学习。
  3. 有问题,一定要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第一站是学校的counselor,他们都受过专业训练,知道如何帮助你,并帮你指明方向。
  4. 允许自己犯错误,在失败中学习和提高。
  5. 名校不是成功或快乐的代名词。美国有许多学校,有许多机会。(我理解为“退一步,海阔天空!”)
  6. 学会自我保护。
  7. 学会时间管理。
  8. 不管在学习上还是课外活动中,不与他人比,而是与自己比,肯定自己的努力和进步。
 
对家长:
 
  1. 无条件地爱自己的孩子,不把自己的孩子跟朋友、同事的孩子比,更不要在孩子面前指责他/她为什么不象xxx那样....
  2. 要发掘孩子的长处和优点,不要整天盯着孩子的缺点和不足。比如总是看着孩子不太好的功课,暑期要孩子补这个、补那个。而是应该在暑期让孩子做他做得好的方面,发掘和培养他的专长,提高他的自信。
  3. 每天家长和孩子都很忙,在一起交流的时间并不多,想想一星期下来你都跟孩子说了些什么话?是不是经常说:作业做完了吗?为什么还不睡觉?为什么又在玩游戏?为什么总在电话上?为什么还不去做作业?......这样的交流有效果吗?如果没有效果,是否要改变呢?
  4. 家庭的经济情况可以跟孩子交流,比如给孩子买iPhone的价格和月费应该告诉孩子,让他珍惜所有。但夫妻关系之间的纠葛是家长自己的事,不因把孩子牵扯进去,不应让孩子有内疚感。
  5. 孩子只和我们一起生活18年,高中四年是他们走向独立生活前的四年。珍惜和他们在一起的每一天。
  6.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要尊重他们。立好规矩,然后给他们自由成长的空间,给他们犯错的机会。这样他们到大学里就有抗拒“失败”的免疫力。
 
昨天参加讲座的家长和孩子们还提了许多问题,与家长和孩子的互动非常好,可惜时间关系,魏女士来不及回答每个问题。相信每个在坐的家长和孩子都有所收获。

(写于2017年4月16日)

 

 

 






司马冰 (2017-04-19 02:31:44)

非常有意义的活动。

杭州阿立 (2017-04-19 11:15:46)

很有道理。其实名校和成功(无论如何定义)并无任何必然的关系。另外某些家长(其实还是少数)把名校限定在所谓的常春藤联校,外加几所私立大学(斯坦福、麻省理工等),严重的目光太那个了。奈何

TreasureEveryMoment (2017-04-19 15:22:39)

谢谢。有些道理似乎老生常谈,但生活中人们常常“忘记”这样去做,被人提醒一下还是有用的。

TreasureEveryMoment (2017-04-19 15:32:11)

同意。这个名校情结在许多人心中“挥之不去”。